漫步在人生路上,一些落單的老年人渴望再覓知音,共度余生,而再婚老年人關于遺產分配的法律問題也越來越受到廣泛關注。本文選取兩則老年人再婚引發(fā)的家事遺產案件,通過律師解讀,希望對單身老年人預防和避免相關糾紛、過上幸福的晚年生活能夠有所裨益。
遺囑中寫明自己有居住權繼子不配合怎么辦
【案例】錢女士今年65歲,與陳先生是再婚夫妻。兩人再婚后10多年來一直居住在陳先生的一套房屋中。
錢女士沒有子女,而陳先生與前妻育有兩子。兩人在認識時,陳先生的兩個孩子就已成年。為了避免矛盾,陳先生和錢女士另外居住,與兩個孩子也只是逢年過節(jié)有接觸。
2024年11月,陳先生離世,給錢女士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袄详悓ξ液芴蹛?,為了解決我的后顧之憂,他生前就立有遺囑?!卞X女士表示,遺囑上寫明,陳先生房產的產權歸兩個兒子所有,但也交代了可給自己永久居住。如果自己有將房屋出租、買賣或是再婚等有違夫妻關系的情形,其居住權收回,兩個兒子有處置權。
“原本兩個孩子見到我還會叫聲‘阿姨’,老陳去世后完全變了。我跟他們提出要辦理居住權的相關手續(xù),可他們不同意,還說要把房子出售?!闭f起這件事,錢女士有些苦惱。為此,錢女士向律師咨詢,陳先生的遺囑中寫明自己對房屋有居住權,繼子不配合該怎么辦?
【說法】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規(guī)定,居住權是一種用益物權,房屋所有權人通過合同或遺囑的方式設立居住權,居住權人即有權對他人的房屋享有占有、使用的權利。同時,居住權期限屆滿或者居住權人死亡的,居住權消滅。居住權消滅的,應當及時辦理注銷登記。
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程度的加深,再婚老年人群體不斷增多。《民法典》以合理平衡房屋繼承人所有權與居住權人利益為導向,實現(xiàn)居住權制度保障性功能,對老有所依、老有所居、居有所安具有積極意義。
本案中,陳先生在遺囑中寫明錢女士可取得的是“永久性”居住權利,而非“一時性”居住權利。依據(jù)其遺囑內容,只有符合特殊情形時,遺囑繼承人才可以依法處分房屋。也就是說,錢女士在居住使用期間,可以排除房屋所有權人的干涉,從而使得該居住使用權利具有“物權”排他性特性。
此外,依據(jù)陳先生的遺囑,錢女士對房屋享有居住使用權限,但排除了其出租等營利行為。這說明陳先生設立的目的在于確保錢女士老年生活安定,陳先生的兩個孩子對此應予以尊重。因此,遺囑中設立的居住利益承諾已經(jīng)明顯具備了“物權”特性,且符合《民法典》居住權的實質屬性,而非簡單地設定一種債權性質的權利。陳先生的兩個兒子作為房屋繼承人,有義務讓渡居住使用權益,配合錢女士辦理居住權登記。
“養(yǎng)老搭子”離世留下的遺產如何分割
【案例】邵阿姨今年70歲,與王大爺相識已有15年。雖然在別人眼中,兩人早已是恩愛夫妻,但因為種種原因,兩人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xù)。2025年1月,王大爺離世,留下的遺產究竟該怎么分呢?
“我們當時就商量好一起生活,以后老了互相照顧。所以,搭伙過日子這么些年,我們雖然沒有辦手續(xù),卻早已經(jīng)把對方當成了一家人。”邵阿姨說,兩人還一起做過小生意,也賺了些錢。隨著年齡的增長,兩人決定停下工作安心養(yǎng)老。但王大爺因病離世,留下了兩套房產和幾十萬元的現(xiàn)金。
王大爺?shù)呐畠簤魤舫D昃幼≡趪?,直到父親去世后才回來,但一回來就是要分遺產。“看到她這樣的做法,我替老王感到心寒?!鄙郯⒁陶劦?,夢夢在和自己爭執(zhí)之后說,父親的遺產都是她一個人的,不會留給自己一分錢。在這種情況下,從法律的角度來說,邵阿姨究竟是否有權分到王大爺?shù)倪z產?
【說法】一般來說,邵阿姨與王大爺形成扶養(yǎng)關系,可酌情分得遺產。
法定繼承是指繼承人范圍、繼承順序和遺產分配原則均由法律直接規(guī)定的繼承方式,非婚同居當事人因不在法定繼承人的范圍之內,不能享有法定繼承權。雖然如此,與被繼承人之間存在扶養(yǎng)關系的非婚同居當事人可以依照《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一條的規(guī)定,以雙方存在扶養(yǎng)關系為由提出酌分遺產請求權。
在司法實踐中,法院一般會從扶養(yǎng)期間、扶養(yǎng)方式和扶養(yǎng)程度三個方面審查判斷雙方是否形成扶養(yǎng)關系。在酌分比例方面,法院一般考察酌分權人對遺產取得的貢獻度,按優(yōu)先保護弱勢一方的原則,根據(jù)其在被繼承人家庭中的地位、作用確定,最高可比照但不超過假設酌分權人具有繼承人地位時的份額。
本案中,邵阿姨與王大爺以夫妻名義生活已超15年,共同經(jīng)營生意。王大爺?shù)呐畠簤魤羯钤趪?,絕大部分時間僅由邵阿姨陪伴王大爺左右。因此,無論是從經(jīng)濟上還是情感上,邵阿姨與王大爺均已形成15余年相互扶養(yǎng)的關系。依照前述法律規(guī)定,邵阿姨雖不是法定繼承人,但仍可分得適當?shù)倪z產。
在此,律師也提醒廣大市民,非婚同居關系不受法律認可和保護,容易發(fā)生權益侵害的情形。老年人的同居關系更為脆弱,一方離世,還可能牽涉雙方各自的法定繼承人,容易產生財產分配及遺產繼承糾紛。如遇相似情況,建議老年人提前簽訂財產歸屬協(xié)議,明確雙方財產的歸屬,以此為自己的生活提供一定的保障。
另外,當前社會依然還存在有“立遺囑不吉利,遺囑只要自己簽名就有效力”等認知誤區(qū)。律師解釋,立遺囑可以避免繼承糾紛。雖然《民法典》取消了公證遺囑效力優(yōu)先的規(guī)定,但經(jīng)過公證的遺囑仍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公證機關的專業(yè)性可以保證遺囑內容的合法性。如果因為遺囑內容違反《民法典》的規(guī)定,或者簽字的真實性存疑,在發(fā)生糾紛時,遺囑可能被認定無效或部分無效,立遺囑人的意愿可能落空,且無法彌補。為保證遺囑的有效性、合法性,最好采用公證方式立遺囑。
單身老年人再婚有利于身心健康,作為子女應當從孝敬長輩的角度考慮,理性支持。再婚老年人應當與各自子女對財產和贍養(yǎng)問題作出合理安排,如喪偶的老年人最好在再婚前與子女處理好繼承、析產事宜,雙方婚前財產范圍、繼承權歸屬等事項,盡量協(xié)商一致或提前安排,生活或就醫(yī)負擔較重的也應向子女明確提出合理要求,以免雙方子女相互推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