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一道課本經典習題的解法進行全方位探究,幫助學生拓寬思維,在平時教學和高考復習中,充分利用好教材資源,避免機械做題,提高教學效益,提升數學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課本習題;解法探究;最值;核心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333(2025)04-0009-05
蔡上鶴教授認為“教科書是由正文、例題和習題三部分有機組成的”.這就是說數學課本中的習題是數學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所有數學教材無一例外地會配備大量習題,中學教材的習題凝聚了幾代專家、學者的集體智慧和結晶,研究這些習題,充分挖掘其內在功能的教育教學價值是一線教師責無旁貸的任務,是提升教師教育教學教研水平的必由之路.數學教材的習題一方面起到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復習并鞏固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重要載體.研究習題可以提高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探索和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學興趣,從而提高數學教學質量[1].
1 教材習題的呈現
2019年版人教社A版普通高中教科書數學(必修第一冊)中,第五章
《三角函數》第230頁第17題第(2)問:
求函數f(x)=asinx+bcosx(a2+b2≠0)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 解法探究
視角1 正余弦和差公式的逆用.
點評 上面四種方法利用了正余弦和差公式的逆用,體現化歸思想,最后利用正余弦函數的有界性求出該函數的最值.
視角2 利用判別式求解.
令tanx2=t,則y=f(x)=2at1+t2+(1-t2)b1+t2.
即(y+b)t2-2at+y-b=0.
(1)當y+b≠0,即y≠-b時,
Δ=(-2a)2-4(y+b)(y-b)≥0,
由a2+b2≥y2,
(2)當y+b=0,即y=-b,此時x=2kπ+π(k∈Z).
視角3 利用平方法來求最值
解法6 由f(x)=asinx+bcosx,得
f 2(x)=a2sin2x+2absinxcosx+b2cos2x
=a2(1-cos2x)+2absinxcosx+b2(1-sin2x)
=a2+b2-(a2cos2x-2absinxcosx+b2sin2x)
=(a2+b2)-(acosx-bsinx)2
≤a2+b2.
解法7 由f(x)=asinx+bcosx,得
f 2(x)-(a2+b2)=(asinx+bcosx)2-(a2+b2)
=a2(sin2x-1)+2absinxcosx+b2(cos2x-1)
=-a2cos2x+2absinxcosx-b2sin2x
=-(acosx-bsinx)2≤0,
點評 解法6直接平方,解法7平方作差進行比較,其實質是一樣的,它們都利用了同角三角函數關系式sin2x+cos2x=1,將cos2x和sin2x進行相互轉化,最后都進行了配方.
視角4 利用柯西不等式來求解.
解法8 令m=(a,b),n=(sinx,cosx),
由(m·n)2≤|m|2|n|2,得
(asinx+bcosx)2≤(a2+b2)(sin2x+cos2x).
即f 2(x)≤a2+b2.
解法9 由柯西不等式,得
(a2+b2)(sin2x+cos2x)≥(asinx+bcosx)2.
即a2+b2≥f 2(x).
點評 由題目的結構,我們可以聯想到柯西不等式,充分利用sin2x+cos2x=1,解法8利用了柯西不等式的向量形式,解法9直接利用了柯西不等式.
視角5 利用導數知識來求解.
解法10 由f(x)=asinx+bcosx,得
f ′(x)=acosx-bsinx.
令f ′(x)=0,即acosx-bsinx=0,得
解法11 由解法5得到
當a≠0時,
令y′=0,即at2+2bt-a=0,
由題意可知
點評 用導數求函數最值是導數應用之一,遇到求函數最值問題,我們應該聯想到導數.
視角6 利用解析幾何求函數最值.
解法12 令t=f(x)=asinx+bcosx,x′=cosx,y′=sinx,
則t=bx′+ay′,x′2+y′2=1.
由題意可知直線t=bx′+ay′與圓相交或相切,
點評 由sin2x+cos2x=1,我們可以聯想到單位圓,由f(x)=asinx+bcosx,我們可以聯想到直線,利用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來求解,體現了數形結合思想.
視角7 利用復數知識來求解.
解法14 設z1=cosx+isinx,z2=b+ai,z3=-b-ai,
a,b∈R.
由|z1|+|z2|≥|z1+z2|,得
點評 首先構造復數,然后利用復數三角形不等式來求解.
視角8 利用恒等變形法來求解.
點評 通過設a2+b2=t2(tgt;0),然后進行恒等變形分別求出該函數的最值.
視角9 構造對偶式來求解.
解法16 構造對偶式g(x)=acosx-bsinx.
則f 2(x)+g2(x)=a2sin2x+2absinxcosx+b2cos2+a2cos2x-2absinxcosx+b2sin2a=a2+b2.
又g2(x)≥0,故f(x)≤a2+b2.
點評 這種構造對偶式的方法靈巧,富有創(chuàng)意,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造能力.高中數學構造對偶式的途徑一般有八種途徑,它們分別是和差對偶、互倒對偶、共軛對偶、倒序對偶、定值對偶、奇偶數對偶、輪換對偶和互余對偶.
3 教學反思
3.1 習題的教學價值需要教師用心去挖掘
一些看似平淡無奇的習題,也許有著意想不到的功能.如果對課本中的習題僅停留在它的表面,而不探究它的本質,那么就會失去習題的內涵與新意,也會失去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作用,不利于我們教學的開展與深入.
教師應引領學生系統把握前后關聯知識的內在聯系.數學教材中不同部分內容之間有時潛藏著有機的聯系,這種有機聯系同樣反映在課本例題或習題中,教師應該注重挖掘,溝通其聯系.適時對有關聯的各例題和習題進行整合、重組、演變,使學生能通過這些變化與聯系,從不同側面和多種角度更加深入地把握問題的本質,如果只是孤立片面地就題解題,毫無疑問是低效的教學方法.相反,運用運動變化和普遍聯系的辯證唯物觀點去分析、觀察、探索一個數學問題,尋求習題的內在變化規(guī)律及習題之間的聯系,是提高教學效率的一種有效途徑.
3.2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不好的老師轉述真理,好的老師教學生去發(fā)現真理”.有效的教學活動應該引導學生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達到葉圣陶所說的“教是為了不教”的境界.通過對課本一道習題探究,成功地引領學生經歷一次數學探究之旅.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發(fā)現課堂上生成的“意外”教學資源,加以巧妙、合理地利用,引導學生一起探索、發(fā)現、論證,促進師生共同成長.
3.3 探究教學要把學生思維引向深入
課堂教學要基于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使所有學生都有所發(fā)展,盡量利用課本或課堂中出現的一些好的素材,同時根據教學目的采取橫向或縱向的變式,多設臺階,小坡度地推進,以期在探究的過程中把學生思維逐步引向深入,達到“螺旅上升”的效果.至于最終落點高度,我們認為還是應該以追求最大化的效益為原則,即以學生能夠切實達到的課標要求內的最高落點為佳.本文對課本上的一個問題解法進行全方位探究,完全是建立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上,真正做到和學生的思維無縫對接,通過教師引導,師生共同探究,共同感受到了數學的統一美和完整美,同時還達到了小步前進的目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探究感悟數學的精髓,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學生課后表現來看,整個課堂達到了低起點、小臺階、高落點的目標[2].
4 結束語
為了實現高中數學課程面向全體學生、“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3]的基本理念,我們倡導因材施教的教學策略,注重“一題多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解題方法,實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課堂氛圍[4].一題多解是提高學生運算水平和運算能力的有效途徑,在課堂上若能借助于學生的思維對一些問題進行多解研討和研究,就可以有效拓展學生對于數學運算和數學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彭光焰.課本例題的價值在拓展中提升[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07(Z1):37-38.
[2] 彭光焰.如何深度挖掘教材:從三個數列問題談起[J].數學通訊,2015(24):12-15.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4] 卓斌.鼓勵嘗試多種思路,培養(yǎng)數學運算素養(yǎng)[J].數學教學,2024(06):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