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不論是哪一門學科教學,除了傳授專業(yè)知識,還要注重滲透德育內(nèi)容,真正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素養(yǎng),落實素質教育理念。小學語文學科有著基礎性學習工具的特點,是學生參與學習活動、表達情感的重要橋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德育理念有效融合到教學環(huán)節(jié),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班集體活動,提高學生的思維表達能力,增強小學語文科學教學的實用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實踐探究
新課改對小學語文學科提出了新的教學要求,要求教師注重德育內(nèi)容與學科教學的融合,將“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作為教學的一大重點,重拾情感教育重擔,引導學生以良好素養(yǎng)面對生活,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人才。小學語文學科與德育有效融合是落實素質教育的最佳途徑,同時能更好地突出語文學科教學特點,更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有力方針。
一、小學語文學科與德育有效融合的意義
(一)促進學生思想健康發(fā)展
信息時代,網(wǎng)絡為人們生活提供了便利,人們可以輕易通過手機、電腦等工具獲取信息,同樣網(wǎng)絡上五花八門的信息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小學生的思想。因此,小學階段提高德育重視程度非常重要。小學語文學科與德育的有效融合能為素質教育的落實提供確實途徑,教師在傳授專業(yè)知識的同時,能幫助學生形成良好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素養(yǎng),提高學生對事物的判斷能力,促進學生思想健康發(fā)展。
(二)助力語文教育事業(yè)發(fā)展
德育不是一項獨立的教育工作,而是一切學科教學的中心點,也是學校教育教學的最終目標。語文學科是小學階段的基礎性課程,有著教書育人的特點,還有著傳承中華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重任,將其與德育有效結合,可以進一步優(yōu)化集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素養(yǎng)、語文技能、專業(yè)知識傳授為一體的語文教學體系,將立德樹人融入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助力語文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二、小學語文學科與德育有效融合的實踐方案
(一)深挖教材資源,多環(huán)節(jié)滲透德育
小學語文課本教材有著多種多樣的內(nèi)容,有歌頌革命先烈的文章,也有描寫祖國美景風光的寫景抒情文章,更有包含深度內(nèi)涵的童話和寓言故事,這些都是小學語文教師滲透德育的有效載體,教師要深挖教材資源,引導學生在語文知識世界里感悟德育情感、分析事物變化。例如,在二年級上冊課文《寒號鳥》一課教學中。第一步,教師先為學生展示寒號鳥(橙足鼯鼠)和喜鵲的圖片,并詢問:大家認不認識這兩個小動物呢?其實寒號鳥并不是一種鳥類,而是如圖片所示的一種哺乳動物,它屬于嚙齒目鼯鼠科,也被叫為橙足鼯鼠,因為它會飛行,而且長有像飛禽一樣的翅膀,所以被誤傳為寒號鳥,以此激發(fā)學生對課文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氛圍;第二步,開啟識字寫字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讓學生圈出生字生詞,在教師范讀文章后,逐步讓學生掌握多音字“號、當”,理解課文中晴朗、啰嗦、冰窖、哀號、得過且過等詞語,并重點為學生講解得過且過的含義,即只要能過得去,就這樣過下去,形容胸無大志,沒有長遠打算,也指工作敷衍了事,不負責,在學生掌握含義后講解寒號鳥的結局,從而教育學生懂得“現(xiàn)在懶散,將來難受”“人不能得過且過,只有辛勤勞動才能獲得美好生活”的道理;第三步,進入朗讀學習環(huán)節(jié),教師讓學生小組前后排為一組開火車朗讀課文,將靜態(tài)無聲的文字轉化為學生朗朗的讀書聲,進一步讓學生對寒號鳥兩次哀號叫聲產(chǎn)生共鳴,有的學生讀完后覺得寒號鳥太懶惰了,有的學生覺得寒號鳥最后被凍死十分可憐,再次加深學生拒絕好逸惡勞的印象。同時,教師要幫助學生消除一些消極思想和行為,詢問學生:大家平時有沒有什么懶散拖延的壞習慣呢,學習這篇文章后,有什么感悟?部分學生說總是睡懶覺導致上學容易遲到,以后要定好鬧鐘準時起床上學,部分學生說寫作業(yè)總是邊玩邊寫,最后作業(yè)不能按時完成,以后要集中注意力寫作業(yè),寫完再玩等。最后,教師指導學生與同桌一起分角色朗讀喜鵲和寒號鳥的對話,可以適當發(fā)揮增加語句,表達出喜鵲和寒號鳥對待做窩的不同態(tài)度和不同結果,烘托生動活力課堂,讓學生在互動對話中設身處地地體會“得過且過”的不良影響,認識到勤勞的重要性,優(yōu)化學生德育自主性。
(二)創(chuàng)設生動課堂氛圍,多情境滲透德育
小學生正處于活潑愛玩的階段,很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學習,尤其德育有著一定的枯燥性,所以小學語文學科在與德育內(nèi)容融合過程中要真正從小學生性格本質出發(fā),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創(chuàng)設生動的課堂氛圍,在多樣情境中滲透德育內(nèi)容。例如,在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教學過程中,該單元主題為“祖國壯麗山河”,帶領學生領悟祖國山河美景,以此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第一步,在教學古詩兩首時,《望天門山》描繪了天門山夾江對峙、長江波瀾壯闊的景色,《飲湖上初晴后雨》描述了不同氣候西湖的不同秀美景色。對此,教師為學生帶來兩個地方美景短視頻合集,讓學生直觀感受美景風光。第二步,在教授《富饒的西沙群島》時,教師考慮到學生并未真正到達過此地,于是教師引導學生跟隨課本中的地理位置描寫“西沙群島位于南海的西北部,是我國南海省三沙市的一部分”比照中國地圖,尋找地圖上西沙群島所在位置,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山河的歸屬感,接著觀看中央臺的《揭開西沙群島的神秘面紗》紀錄片,不但加深學生對課本內(nèi)容的印象,也讓學生感受到作者對本地的熱愛之情,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第三步,在《海濱小城》一課教學中,教師讓學生大聲朗讀課文內(nèi)容,自主體會課文中“天是藍的,海也是藍的”“海邊是一片沙灘,沙灘上遍地是各種顏色、各種花紋的貝殼”等景色描寫語句,并滲透“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德育內(nèi)容,提問學生:在廣闊無垠的海濱襯托下,小城是什么樣子的呢?學生閱讀課文后回答教師:小城里不論是庭院、公園還是街道都是整潔又美麗的。教師接著引導:說到優(yōu)美的水環(huán)境,老師想給大家講一講錢塘江,錢塘江是杭州的母親河,但是由于大量工業(yè)廢水、農(nóng)業(yè)化肥和生活廢水等直排入江,水體長期受到污染,這一問題已經(jīng)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同時借助自媒體將錢塘江水體污染的場景與海濱小城的自然美景作對比,讓學生在直觀對比中感受環(huán)境污染的嚴重性,這一過程中學生感悟到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從而主動參與建設美好生態(tài)環(huán)境和整潔衛(wèi)生的生活環(huán)境。最后,在《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中,由于小學生還沒形成良好的審美鑒賞能力,對文中的景色描寫沒有親身體驗做基礎,很難理解作者深厚的情感。對此,根據(jù)小學生成長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為學生播放同名動畫課件,帶領學生學習本課內(nèi)容,教學過程中加入《森林防護員》《熊出沒之森林傳話員》等有關護林員的動畫視頻,在趣味性氛圍里引導學生加深學生對護林員職責的理解,滲透尊敬護林員、愛護森林環(huán)境的德育理念。
(三)靈活選擇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德育情感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靈活選擇教學方法,突出德育內(nèi)容的亮點,激發(fā)學生德育情感。例如,五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慈母情深》一文,教師選用對比教學法滲透德育內(nèi)容。第一步,教師以一首《魯冰花》詢問學生:這首歌是唱給誰的?以此板書“慈母情深”引導學生進入課堂學習氛圍。接著提出三個小問題:①找出你認為文中最能表現(xiàn)慈母情深的語句(母親卻已將錢迅速地塞在我手心里了,大聲對那個女人說:“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等),②你覺得這是一位怎樣的母親(貧窮、辛苦、瘦弱、無私、關愛孩子、通情達理),③為什么我拿到錢后卻“鼻子一酸”(攥在手里的不僅是錢,還是母親的心血,代表了母親的關懷和疼愛),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第二步,在學生通讀全文,掌握文章思想脈絡后,教師引導學生找出文中的對比事例,如家境貧寒、生活艱辛,瘦小,為生計疲于奔命的母親,卻不顧同事勸阻毫不猶豫掏錢讓“我”買《青年近衛(wèi)軍》,以及“我”本來拿到了可以買書的錢,但是最后卻換成了給母親的水果罐頭等,讓學生深入感悟博大樸素的母愛以及“我”想要回報母親的心;第三步,教師讓學生結合自己生活實際以小組形式討論“零花錢應如何支配”。學生在口語表達過程中會與課文中的主人公產(chǎn)生共鳴,體會到父母對子女的愛,對德育的學習也會從被動接受轉變?yōu)橹鲃永斫猓嵘麄儗φZ言表達的自信心,潛移默化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最后,教師布置課后作業(yè)?;丶液鬄榧议L做一件你認為很有意義的事,或讓家長講一個他們小時候與家人相處的故事,以此鼓勵學生輸出自己的感恩情感,升華“無價的母愛和父愛”,提醒學生產(chǎn)生感恩和回報父母的意識。
(四)拓展德育空間,培養(yǎng)學生良好素養(yǎng)
為了進一步提升小學語文學科與德育融合的教育效果,教師從實踐活動、家校合作等途徑拓展德育空間,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三觀素養(yǎng)。例如,在五年級語文上冊第八單元《憶讀書》教學中,首先,教師讓學生找出表達作者讀書情感的句子,有的學生說“一談到讀書,話就多了”;有的學生找到了“我感到讀書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樂”等,引導學生理解讀書使人獲得人生經(jīng)驗的不竭源泉,仔細領悟課文中“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的內(nèi)涵。其次,在課堂教學后,教師組織“悅享讀書會”,讓學生在會上介紹自己讀過的好書書目,并指出書籍的優(yōu)點或對自己的有益影響;有的學生說:我推薦冰心老師的《陶奇的暑期日記》,這本書讓我勇敢地邁出了旅游的腳步,同樣在暑假收獲了很多快樂。有的學生說:我最喜歡《木偶奇遇記》,從小木偶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讓我懂得了好孩子應該講禮貌、愛學習、勤奮干活和關愛他人等,利用讀書活動呼應《億讀書》中的德育理念,讓學生在豐富語文知識的同時受到優(yōu)秀思想品德的熏陶,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正直誠信等優(yōu)秀意志性格。另外,教師從家校共育角度出發(fā),與家長做好聯(lián)系工作,如線上利用微信等軟件平臺及時一對一交流,線下組織集體班會活動提高家長家庭教育意識等,共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充滿德育色彩的環(huán)境中成長。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學科與德育的有效融合是落實素質教育的又一途徑,一方面可以幫助小學生形成良好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素養(yǎng),引導他們更全面健康的成長;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發(fā)揮小學語文育人作用,促進本學科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在語文實際教學過程中,只要教師提高德育重視,深入分析教材要點,靈活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將德育滲透到課內(nèi)到課外的每一個角落,就能將學科知識與德育有效融合,為小學生健康成長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任有玲,段學東.德育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融合分析[J].新校園,2023(11):43-45.
[2]韓小艷.德育與小學學科融合教育的探索:以小學語文為例[J].新教育,2023(29):16-18.
[3]張思伊.德育在學科知識學習中的融合:以小學語文學科為例[J].智力,2023(18):143-146.
[4]譚紅娟.小學語文教學如何做到“立德樹人”[J].讀寫算,2023(17):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