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首先強調了文化融合在提高學生跨文化交流能力和豐富英語教學內容、提升教學質量方面的關鍵作用。隨后,提出了四項具體策略以促進文化要素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有效融合:一是依托教材,深入挖掘并融入文化元素;二是通過創(chuàng)設生動的文化情境,促進學生對異國文化的理解和認同;三是開展多樣化的文化體驗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深度學習;四是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拓展文化學習資源,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本文旨在為小學英語教師提供實踐指導,以期在提升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培養(yǎng)其跨文化意識和國際視野。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文化
在全球化日益深化的今天,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其教學已超越單純的語言技能傳授,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小學階段是英語學習的啟蒙時期,也是文化意識形成的關鍵時期。然而,當前小學英語教學中往往側重于詞匯、語法等語言知識的灌輸,忽視了文化要素的融入,導致學生難以形成全面的語言能力和文化認知。因此,探索小學英語教學中文化要素的融合策略,對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增強文化自信、豐富教學內容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旨在通過深入分析小學英語教學的現(xiàn)狀,提出有效的文化融合策略,為教學實踐提供指導。
一、小學英語教學中文化要素融合的重要性
(一)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學生未來面臨的將是一個多元文化的世界,具備跨文化交流能力將成為他們適應社會發(fā)展、參與國際競爭的關鍵素養(yǎng)。英語教學不僅是語言知識的傳授,更是文化理解和尊重的培養(yǎng)過程。通過在教學中融入豐富的文化要素,如節(jié)日習俗、歷史典故、社會禮儀等,學生能全面地了解不同文化的背景、價值觀和行為規(guī)范,從而增強對不同文化的敏感性和包容性。具體而言,當學生接觸到英語國家的節(jié)日慶祝方式、飲食習慣、社交禮儀等內容時,他們會自然地與自身的文化背景進行對比和反思,這種過程促進了文化意識的覺醒和跨文化思維的形成。同時,通過模擬跨文化交際場景,如角色扮演、小組討論等活動,學生能實踐運用所學語言進行跨文化交流,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和應變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有助于學生在未來的國際交流中更加自信、得體,還能促進他們養(yǎng)成開放、包容的心態(tài),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二)豐富英語教學內容,提升教學質量
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往往側重于語言知識的傳授,如詞匯、語法和句型等,忽視了文化背景的引入和滲透。然而,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任何語言的學習都離不開對其背后文化的理解和探索。因此,將文化要素融入英語教學,不僅能使教學內容更生動有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還能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語言背后的文化內涵,提高語言學習的深度和廣度。通過引入英語國家的文化習俗、歷史傳統(tǒng)、社會風貌等內容,教師可以使英語課堂變得更豐富多彩,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語言知識。同時,文化要素的融合還能促進學生對英語國家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培養(yǎng)他們的跨文化意識,不僅有助于提升教學質量,還能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小學英語教學中文化要素融合的策略
(一)依托教材,深入挖掘文化元素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將文化要素與教材內容緊密結合,是提升學生文化素養(yǎng)和語言能力的有效途徑。理論上,這要求教師不僅要教授語言知識,更要引導學生理解語言背后的文化內涵,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通過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元素,學生可以在學習語言的同時,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和多樣性。
例如,在教授譯林版小學五年級英語下冊Unit 1“Cinderella”時,該單元通過講述經(jīng)典的灰姑娘故事,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充滿想象力和文化意蘊的學習素材。教師可以圍繞這一主題,深入挖掘故事中的文化元素,如灰姑娘的勤勞善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故事中蘊含的關于愛、勇氣與希望的普遍價值觀,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內容,還能激發(fā)他們的情感共鳴,培養(yǎng)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在導入環(huán)節(jié),通過展示與灰姑娘相關的圖片或視頻片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簡要介紹故事的文化背景;(2)在閱讀理解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細讀課文,注意故事中的文化細節(jié),如灰姑娘的服飾、舞會的場景等,并通過小組討論或角色扮演等方式,讓學生親身體驗故事中的文化氛圍;
(3)在拓展延伸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用英語表達自己對灰姑娘故事的理解和感受,或者創(chuàng)作一個類似的故事,融入自己的文化元素,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和創(chuàng)造力。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學生不僅能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英語知識,還能加深對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二)創(chuàng)設文化情境,促進理解和認同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將文化要素有效融合,不僅能豐富教學內容,還能增強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和文化認同感。創(chuàng)設文化情境能使學生置身于具體的文化氛圍中,更直觀地感受和理解所學內容,從而促進文化認同。
例如,在教授Unit 7 “Chinese Festivals”時,教師可以圍繞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這一主題,創(chuàng)設豐富的文化情境。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春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等節(jié)日的圖片和視頻,讓學生直觀地感受節(jié)日的氛圍和特色。然后,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如角色扮演、故事講述、節(jié)日習俗介紹等,讓學生在模擬的情境中親身體驗節(jié)日的樂趣。例如,在教授春節(jié)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春節(jié)聯(lián)歡會的模擬活動。學生可以分組準備節(jié)目,如唱歌、跳舞、小品等,用英語介紹春節(jié)的來歷、習俗和慶祝方式。同時,教師還可以準備一些春節(jié)的傳統(tǒng)食物,如餃子、年糕等,讓學生在品嘗美食的同時了解春節(jié)的飲食文化。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不僅能掌握相關的英語知識,還能深入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內涵和魅力,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三)開展文化體驗活動,促進深度學習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開展文化體驗活動是促進學生深度學習文化要素的有效途徑。通過親身體驗,學生能超越表面的書本知識,深入文化的內核,理解其背后的價值觀、信仰和習俗。這種深度學習方式不僅增強了學生對英語知識的記憶與理解,還培養(yǎng)了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文化體驗活動可以包括角色扮演、節(jié)日慶典模擬、文化工作坊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文化的魅力,促進語言與文化的雙重習得。
例如,在教授譯林版六年級英語上冊Unit 1 “The King’s New Clothes”時,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文化體驗活動,將故事中的寓言元素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文化現(xiàn)象相結合,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并理解課文,掌握基本的詞匯和句型,如“magic clothes”“foolish”“walked through the town naked”等。隨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活動。學生分別扮演國王、騙子、大臣和小孩等角色,用英語重現(xiàn)故事中的情節(jié)。在角色扮演過程中,學生需要深入理解每個角色的性格特點和心理狀態(tài),以及他們在故事中的行為動機。這種親身體驗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鍛煉了他們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和表演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結合故事中的寓言意義,開展一次“誠實與虛偽”的主題討論會。學生用英語分享自己對故事中人物行為的看法,以及誠實和虛偽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意義。通過討論,學生能進一步認識誠實的重要性,培養(yǎng)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最后,教師可以布置一項創(chuàng)意作業(yè),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創(chuàng)作一個與“誠實”主題相關的英文短劇或海報。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學生需要運用所學的英語知識和文化元素,展現(xiàn)他們對故事主題的理解和思考。這種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不僅能鞏固學生的語言知識,還能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促進深度學習的發(fā)生。
(四)利用信息技術,拓展文化學習資源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其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拓展文化學習資源,不僅能豐富教學內容,還能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增強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通過多媒體、互聯(lián)網(wǎng)等信息技術手段,教師可以輕松獲取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化信息,將其融入課堂教學,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的同時,也能深入了解不同文化的特點。這種融合方式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促進了他們對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例如,在教授譯林版六年級英語上冊Unit 7 “Protect the Earth”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拓展文化學習資源。首先,教師可以通過網(wǎng)絡搜索相關的環(huán)保紀錄片或短片,如《地球脈動》(Planet Earth)中的環(huán)保片段,讓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直觀感受地球面臨的環(huán)境問題,如污染、氣候變化等。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關注視頻中的英文解說或字幕,學習環(huán)保相關的英語詞匯和表達方式,如“pollution”“climate change”“renewable energy”等。其次,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軟件,設計互動式的環(huán)保知識問答游戲或拼圖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鞏固所學知識,同時增強他們的環(huán)保意識。例如,教師可以設計一款以“拯救地球”為主題的游戲,學生需要通過回答關于環(huán)保的問題或完成拼圖任務,才能獲得游戲的勝利。這樣的游戲設計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還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了環(huán)保知識。此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資源,自主搜索和了解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環(huán)保措施和成功案例。學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一個國家或地區(qū)進行深入研究,并制作一份英文的環(huán)保報告或課件進行展示。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學習更多的環(huán)保知識,還能鍛煉英語表達能力。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通過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有效融合文化要素,不僅能顯著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還能極大地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師教學質量。本文提出的策略,如依托教材挖掘文化元素、創(chuàng)設文化情境、開展文化體驗活動以及利用信息技術拓展學習資源,均為小學英語教師提供了寶貴的實踐指導。希望這些策略能幫助教師在教授語言的同時,也播撒下跨文化理解與尊重的種子,讓學生在英語學習的旅程中成長為具有國際視野和跨文化能力的未來棟梁。
【參考文獻】
[1]蘇春花.小學英語繪本與教材融合中文化意識培養(yǎng)的教學策略[J].英語學習,2024(6):33-36.
[2]魏妍.小學英語教學中融合傳統(tǒng)文化的策略研究[J].中華活頁文選(傳統(tǒng)文化教學與研究),2023(3):88-90.
[3]杜潔.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融合中國文化的策略[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2021,44(6):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