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構建“五位一體”紅色育苗工程的入黨積極分子培養(yǎng)模式,即拓寬選拔渠道、健全體制機制、創(chuàng)新培養(yǎng)方式、搭建提升平臺、完善跟蹤管理,能夠有效加強對黨的后繼人才的培養(yǎng)。以“五位一體”紅色育苗工程為抓手,對“紅苗”入黨積極分子從“優(yōu)選、精育、培壯、勤護、嚴扶”五個環(huán)節(jié)入手,解決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在培養(yǎng)教育過程中出現的政治理論薄弱、入黨動機不端正、黨性修養(yǎng)不高、教育培養(yǎng)效果不佳等問題,加強“紅苗”培育素質,打造一支素質高、能力強、結構優(yōu)的高質量入黨積極分子隊伍,為黨組織源源不斷地提供紅色血液,蓄好“源頭活水”。
關鍵詞:入黨積極分子;紅色育苗工程;“五位一體”
中圖分類號:D267.6"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5)06-0169-04
一、背景與緣起
高校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yǎng)教育與考查是高校學生黨員發(fā)展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對發(fā)展學生黨員工作有著重要的意義。近年來,隨著高校大學生不斷擴招,當前各高校學生入黨積極分子比例也在持續(xù)增大。新時代的大學生在思想上、行動上呈現出新的特點,這也為高校發(fā)展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的工作提出了新挑戰(zhàn),必須重新審視現階段的入黨積極分子培養(yǎng)模式并進行創(chuàng)新,以新入黨積極分子培養(yǎng)模式推進學生黨員發(fā)展工作。[1]基于此,中共青島職業(yè)技術學院信息學院學生黨支部對313名入黨積極分子進行了數據調查,對影響入黨積極分子培養(yǎng)和考查有效性的因素進行了分析,發(fā)現問題主要有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政治理論薄弱、入黨動機不端正、黨性修養(yǎng)不高、實踐能力不足及教育培養(yǎng)效果不佳等。[2]
二、中共青島職業(yè)技術學院信息學院學生黨支部概況
中共青島職業(yè)技術學院信息學院學生黨支部共有黨員40人,其中教師黨員11人,教工黨員率100%,碩士及以上學歷11人,副高級職稱2人,講師3人;學生黨員29人,學生入黨積極分子411人。該支部曾獲青島市青年文明號、2021年度校級巾幗文明示范崗。其《實施“五位一體”紅色育苗工程,為黨組織蓄好“源頭活水”——創(chuàng)新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培養(yǎng)模式》被評為青島市“2023年度高?;鶎狱h建創(chuàng)新成果培育項目”。支部黨員曾榮獲2021年度山東省優(yōu)秀黨務工作者榮譽稱號,多人獲得校級優(yōu)秀黨員及黨務工作者,該支部被列為首批校級“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培育創(chuàng)建單位,目前正在進行結項驗收工作。該支部長期處于學生一線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堅持思想政治教育是其首要工作,要加強作風建設和組織生活常態(tài)化,在學生工作中長期保持安全穩(wěn)定,落實風險管控和應急處置。
三、中共青島職業(yè)技術學院信息學院學生黨支部工作面臨的問題
現階段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存在對自身入黨積極分子身份缺乏認同感,對入黨積極分子的先進性、模范性認同度不高,沒有意識到作為入黨積極分子自身肩負的責任,不能做到以入黨積極分子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在成為入黨積極分子后難以起到表率和榜樣作用等問題,具體分析如下。
(一)入黨動機不端正
當前,高校學生主體為“00后”,他們受到社會、成長環(huán)境等影響,入黨動機表現出多元化特征,一部分大學生不能夠端正入黨動機,在入黨時夾帶著私心,功利心、名利心占據主體,在行為和思想上呈現出雙面性特點。部分學生僅僅是組織上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但入黨動機不夠端正,在思想上并沒有真正做到向黨組織靠攏,導致了思想偏離,自然難以按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
(二)缺乏對入黨積極分子培養(yǎng)考察教育階段的正確理解
部分入黨積極分子在入黨積極分子考試結束后,認為黨的理論知識學習就此結束,將對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yǎng)過程局限于一次黨課培訓班,沒有認識到黨課結束是全面深刻認識、學習運用和實踐黨的理論知識的新起點,降低對自己的要求。
(三)入黨積極分子教育培養(yǎng)形式單一
目前各大高校入黨積極分子培訓大都采取短期或集中培訓的方式,在時間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形式上,黨課一般以課堂授課模式為主,培訓效果不理想。成為入黨積極分子后的培養(yǎng)教育主要依靠上黨課、培養(yǎng)聯系人定期談話、參加志愿服務等方式進行,沒有真正搭建起實踐鍛煉平臺,很多積極分子從未參加過黨內活動和黨組織開展的社會工作。單純依靠黨課的形式對入黨積極分子來說缺乏吸引力,培養(yǎng)效果欠佳。[3]
四、“五位一體”紅色育苗工程融入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培養(yǎng)教育路徑
通過對入黨積極分子“紅苗”從“優(yōu)選、精育、培壯、勤護、嚴扶”五個環(huán)節(jié)入手,從拓寬選拔渠道、健全體制機制、創(chuàng)新培養(yǎng)方式、搭建提升平臺、完善跟蹤管理五個方面,實行“五位一體”紅色育苗工程的入黨積極分子培養(yǎng)模式。打造一支素質高、能力強、結構優(yōu)的高質量入黨積極分子隊伍,使其真正意識到要成為一名黨員不僅要在行動上入黨,還要在思想上入黨,為黨組織源源不斷地提供紅色血液,以保持黨的生機和活力。
(一)拓寬選拔渠道,做好源頭“選苗”
信息學院學生黨支部每年為的新生開展入黨啟蒙教育,向新生介紹發(fā)展入黨的詳細流程,入黨申請書、思想匯報的寫法,入黨積極分子及黨員發(fā)展對象的培養(yǎng)教育考查與預備黨員的接收等內容。通過加深新生對黨的理論、政策的認識和學習,增強大一新生的政治思想覺悟,增進2023級新生對黨的基本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增強新生的入黨積極性,進一步引導新生正確看待入黨問題、詳細了解入黨流程,將紅苗從“等進門”變?yōu)椤耙祥T”,將“等苗”變?yōu)椤斑x苗”,在一定程度上為今后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yǎng)、考查和教育以及黨員的發(fā)展工作奠定了基礎。
(二)健全體制機制,實行多維“育苗”
建立“雙培養(yǎng)”機制和“一人一卡”等制度,多向、多維育苗。[4]“雙培養(yǎng)”機制即為每個新生班級各配備一名“教師黨員導師”和一名“學生黨員小導師”,“一人一卡”制即每位入黨積極分子除政治理論學習和測試外,還在學習工作表現、民主評價、參與社會實踐等方面進行多維度考查。對入黨申請人、入黨積極分子、發(fā)展對象分三個層次進行教育培養(yǎng),分別建立起社群和學習小組,鼓勵學生討論交流自己的學習經驗和心得體會,利用碎片化時間每天在學習強國App上學習。黨支部還組織承辦了“2021年學院紅動青職黨史知識競賽”“2022年紅動青職我來講黨課比賽”,進一步激勵學生加強思想理論教育,營造崇尚學習、熱愛學習的良好氛圍。黨支部還要求學生學思踐悟、知行合一,真正做到學有所思、學有所感、學有所得,引導學生學以致用、身體力行,切實把學習成果轉化為動力和發(fā)展成就。通過一系列舉措,學生黨支部深入學生,縮短了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加強學生黨員的模范作用,提高基層黨組織工作向心力、凝聚力、團結力。[4]
(三)創(chuàng)新培養(yǎng)方式,注重過程“壯苗”
突出“角色實踐育人。采用“一名入黨積極分子+N種‘角色’模式”,賦予每位入黨積極分子“學業(yè)小導師”“宣講員”“學生記者”“憲法衛(wèi)士”“陽光天使”等多種角色,充分發(fā)揮入黨積極分子主觀能動性,增強入黨積極分子主人翁意識,提升入黨積極分子內驅力,通過“角色”實踐育人,使入黨積極分子從以往被動“輸入”轉變?yōu)橹鲃印拜敵觥?。充分發(fā)揮入黨積極分子的主觀能動性,將入黨積極分子從活動被動的接受者轉化為活動的組織者,使之以主人翁的姿態(tài)組織活動,學生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能夠主動進行理論知識的學習,通過活動潛移默化地加強入黨積極分子的政治理論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端正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的入黨動機。以“星火宣講團”為例,該宣講團充分發(fā)揮青年優(yōu)勢,在校內為信息學院師生開展各類活動,80余次。開展新生研學游,帶領新生和家長參觀校史館、紅色展廳,累計惠及家長及學生4000余人次。作為一所高職院校,為了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信息學院學生黨支部“星火宣講團”堅持“引進來”和“送出去”。堅持黨建引領,先后承辦了20批校園研學游活動,將周邊幼兒園、中小學、鄉(xiāng)村學校、企業(yè)、社區(qū)“引進校園”。在千禧幼兒園、香江路第三小學、峨眉山路小學、青開四中、五道口小學等14所幼兒園、中小學,峨眉山路社區(qū)黨委、靜江路社區(qū)黨委等5個社區(qū)開展宣講活動,累計服務人數1000余人。團隊成員前往高密初家小學、闞家小學、闞興小學、雙羊小學、徐睦小學等鄉(xiāng)村學校開展宣講及志愿服務活動,通過參與理論宣講,使入黨積極分子講在其中、學在其中、悟在其中、行在其中,讓學生在理論宣講中受到教育啟發(fā),提升自我,立足專業(yè)特色充分發(fā)揮“星火燎原”的作用,使星星之火匯成燎原之勢。
(四)搭建提升平臺,立足實際“護苗”
打造“紅苗”平臺根基。突出沉浸式、體驗式紅色主題教育。搭建“三個一”紅色教育平臺,即建立“體驗+”黨性鍛煉平臺、完善“互聯網+”理論教育平臺、健全“賦能+”志愿服務平臺,提升入黨積極分子培養(yǎng)實效。組織信息學院第四黨支部入黨積極分子深入青島市黨史館、檔案館、楊家山里、青島一戰(zhàn)遺址、廉政教育館等地進行現場觀摩學習,舉行紅色師生朗誦會、紅歌比賽等多種形式的學習教育活動。該支部通過微信公眾號“青信之聲”開展“我們身邊的‘星星’”學生黨員榜樣評選,充分發(fā)揮朋輩教育作用。入黨積極分子主動參與到“我為群眾辦實事”及主題教育中,走出舒適圈,在社會實踐中鍛煉,在奉獻中成長。2021年至今共計服務學校、社區(qū)200余次,參與入黨積極分子人數達500人,服務人數達100000人,得到學校、社區(qū)的充分肯定。通過在志愿服務中亮明入黨積極分子身份,進一步增強了入黨積極分子的責任、先鋒和服務意識,增強了入黨積極分子的歸屬感和使命感。同時,通過志愿服務活動潛移默化地加強對入黨積極分子的政治理論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端正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的入黨動機。[5]
(五)完善跟蹤管理,強化后續(xù)“扶苗”
實行動態(tài)跟蹤管理、優(yōu)進劣退制度,加強后續(xù)幫扶。從學生遞交入黨申請書就開始建卡,實行“一人一卡”制,嚴格按照黨員發(fā)展標準培養(yǎng)入黨積極分子,培養(yǎng)聯系人定期與學生進行談心談話,對于“帶病”入黨積極分子及時開會討論取消其身份,培養(yǎng)聯系人和黨支部書記強化該生后續(xù)培養(yǎng)。支部本著“寧缺毋濫,成熟一個發(fā)展一個”的原則,認真做好入黨積極分子發(fā)展工作。支部發(fā)展的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在學院各項活動中均處于前列。他們當中有品學兼優(yōu)的班級干部,也有表現優(yōu)秀的團學骨干。無論是在班級的學習、工作中,還是在校內外各種社會實踐、志愿服務活動中,該支部入黨積極分子都發(fā)揮了良好的示范引領作用,受到了校內外的一致贊揚。[6]
五、培育成效及啟示
(一)打造一支“根正苗紅”“根紅苗壯”的入黨積極分子隊伍
以實際行動踐行黨的基本理論和知識,真正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通過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服務大眾,有效彌補和延伸黨課培訓理論學習的不足,進一步增強入黨積極分子的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用實際行動踐行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減少入黨動機功利化的傾向,切實為培養(yǎng)中國共產黨強有力的后備軍隊伍奠定基礎。學員通過亮明入黨積極分子身份,將入黨積極分子個人的成長和鍛煉與服務大眾相結合,進一步增強了入黨積極分子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服務意識,強化了入黨積極分子的使命感、責任感和向心力。入黨積極分子的踴躍參與充分體現了他們作為積極分子走在前列、干在實處的先鋒作用,通過志愿服務活動的開展增強了入黨積極分子的責任擔當意識,強化了入黨積極分子的服務意識,打造良好的黨員發(fā)展后備梯隊,志愿服務活動充分展現了入黨積極分子的先鋒模范作用,引導他人以實際行動踐行黨員標準。
(二)樹立家國情懷,把“小我”融入祖國“大我”中
在入黨積極分子黨課培訓后持續(xù)加強跟蹤培養(yǎng),不斷強化思想淬煉和政治教育,促使他們在堅定理想信念、理論素養(yǎng)、道德品行等方面更加接近黨員標準,以便順利地實現角色轉變和自我成長。引導入黨積極分子樹立家國情懷,把“小我”融入祖國“大我”之中,將自身的專業(yè)知識和祖國的前途命運聯系起來。[7]入黨積極分子對于新生班、本班級和本院學生起到了模范帶頭作用,所培養(yǎng)的入黨積極分子與黨員發(fā)展對象比例保持在6∶1,近三年發(fā)展對象通過黨課培訓班考試人數居全校第一,充分發(fā)揮“星火燎原”的作用,使星星之火匯成燎原之勢。
(三)形成“紅苗工程”黨建品牌,提升黨建品牌影響力
創(chuàng)新黨建工作,學生黨支部應該始終緊密聯系學院的團學組織、志愿者團隊、社團,積極開展志愿服務、學業(yè)輔導、政策宣傳等活動,充分發(fā)揮基層黨組織的優(yōu)勢。持續(xù)打造黨建品牌,發(fā)揮入黨積極分子影響。堅持“黨建引領 四聯四驅”,積極開展黨員導師制和教師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營造全員育人環(huán)境。發(fā)揮入黨積極分子作用,開展入黨積極分子“學生講壇”系列活動,充分發(fā)揮身邊優(yōu)秀學生黨員、入黨積極分子榜樣的力量,推動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
目前,學校實施“五位一體”紅色育苗工程,為黨組織蓄好“源頭活水”,該支部創(chuàng)新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培養(yǎng)模式被評為青島市“2023年度高校基層黨建創(chuàng)新成果培育項目”,還被列為首批校級“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培育創(chuàng)建單位,目前正在進行結項驗收工作。
六、結語
入黨積極分子是高校大學生當中的先進分子,是黨員隊伍的后備軍,對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yǎng)教育和考查,要不斷適應新形勢的發(fā)展需求,要結合高?!扒ъ淮钡奶攸c,改進工作思路,加強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yǎng)質量,培育壯大入黨積極分子隊伍,積極創(chuàng)新入黨積極分子培養(yǎng)模式,通過實施“五位一體”紅色育苗工程,使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yǎng)教育方式看得見、摸得著、能落地。在實踐中提高其思想覺悟和政治熱情,在奉獻中增強其作為入黨積極分子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始終堅持“蓄好源頭活水”,為黨組織源源不斷地提供紅色血液,做好“紅色育苗”工程,發(fā)揮“熔爐”作用,為大學生早日加入黨組織創(chuàng)造必要條件,以保持黨的生機和活力。
參考文獻:
[1] 王福全,孟令紅,太佳良,等. 新形勢下研究生入黨積極分子教育培養(yǎng)探究[J]. 遼寧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25(02):80-82.
[2] 陳慧,葛亞寧,阿依古再麗·芒力科,等. 大學生黨員及入黨積極分子與普通大學生學習驅動力的比較研究[J]. 現代職業(yè)教育,2023(30):109-112.
[3] 鄔麗麗. 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黨性教育路徑研究[J]. 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23,39(09):13-15.
[4] 張鐵成. 開展“六個一”培育工程,構建教師黨員和學生入黨積極分子“雙培養(yǎng)”機制[J]. 品位·經典,2021(11):129-132.
[5] 盧哲,何歡歡,季咪咪,等. 高職院校入黨積極分子培養(yǎng)機制的構建[J]. 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23,22(07):283-284.
[6] 林龍,馬思思. 新時代高校入黨積極分子培養(yǎng)機制探析[J]. 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9,3(32):9-10.
[7] 沈南. 張謇家國情懷融入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理想信念教育研究[J]. 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23,39(07):16-18.
(薦稿人:李明杰,青島職業(yè)技術學院信息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陳華康)
作者簡介:袁婷婷(1990—),女,碩士,青島職業(yè)技術學院信息學院專職組織員,講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