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導》強調,人際關系和社會適應性是兒童健康蓬勃發(fā)展的關鍵,更是其成長中必要的一環(huán)。通過與他人的交流,孩子不僅能夠學會如何與他人相處,還能夠學會如何正視自身和他人,從而不斷提升自身的社會交往和適應能力。擁有良好的同伴關系能力可以幫助幼兒建立健康的自我認知,增強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時,它還能促進幼兒社會技能的提升,增強社交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幼兒教育中,注重培養(yǎng)同伴交往能力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在幼兒園,幼兒每天都有大量的時間與同伴相處,幼兒社交能力的培養(yǎng)成為老師們非常重視的一點。
一、在建構區(qū)幼兒同伴互動的影響因素分析
(一)幼兒年齡特點影響同伴互動行為的性質
幼兒的年齡是影響幼兒同伴互動的一個重要因素。中班幼兒的語言發(fā)展迅速,但是在實際說話時還是會存在表達不清晰,他們的口語表達和人際交往能力與大班幼兒相比的話還有差距,而且他們思維簡單,有時還會用行動來表達自己的需求,所以中班幼兒在跟同伴相處時,有時會表達不清楚自己的訴求,也不會靈活地使用交往策略,與同伴發(fā)生矛盾時常會借助行動來解決,像比較常見的爭搶、攻擊、破壞等互動行為。例如,兩名幼兒商量一起壘杯子建城堡,他們將紙杯的大口朝上,就這樣一層一層地往上壘高,當幼兒A放到第三層的時候,“呼啦”一聲紙杯倒了下來,她們相互看了對方,笑了笑起來,又繼續(xù)搭建起來。這時幼兒B嘗試把紙杯的大口朝下,當紙杯壘到第八層,幼兒A把又開始把紙杯的大口朝上,幼兒B就不高興,直接把所有的紙杯全部推倒,說:“我不玩了?!敝邪嘤變罕容^容易被情緒左右,且情緒不穩(wěn)定、易激動,活動的時候會有“情緒化”,所以他們在與同伴發(fā)生摩擦時往往會受自己情緒的影響,對同伴采取一些不友好的行為,所以中班幼兒的不良互動還是會有存在的。有時還是會以自我為中心,不太會從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所以他們在與同伴互動的過程中有時會有不良互動。
(二)幼兒語言發(fā)展能力同伴互動方式
良好的語言表達是幼兒與人進行交往互動的基礎。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幼兒在互動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語言表達不清楚,例如幼兒在建構區(qū)里搭建主題為《我的幼兒園》的“建筑物”,幼兒A搭建幼兒園大門的時,缺少一塊長方體的積木,看見幼兒B有一塊剛好是他需要的積木,但是由于語言表達能力的欠缺,幼兒A不知道該如何正確表述自己的意圖,就走過去跟幼兒B說“我的”,隨后就直接搶了過來。在這之后的時間里我問幼兒A:“為什么要去搶幼兒B的積木?!庇變築說:“我想搭大門。”從這里可以看出幼兒A心里的想法沒能用語言表達出來,便出現(xiàn)了后面直接搶過來的畫面。幼兒在語言發(fā)展的某些方面還是有所欠缺,這時幼兒就會借助別的方式來彌補自身的這種不足。觀察中發(fā)現(xiàn)在建構區(qū)活動中像幼兒A這樣由于不會恰當?shù)乇磉_自己的想法而造成與同伴互動出現(xiàn)問題,就直接以肢體動作來解決,如搶、打鬧等行為。往往我們想要的東西得不到的時候,就會有不良的情緒,這時就應該引導幼兒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比如幼兒也想要積木時,引導用語言說:“我也想要這塊積木,可以借我玩一會嗎?”如果被拒絕了,可以回到自己的位置上,選擇另外一種玩具,或者轉移他的情緒,讓他跟其他小朋友進行合作為了讓幼兒能夠順利完成游戲,他們需要進行有效的溝通,而合作游戲正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三)教師的引導對同伴互動影響
擁有一個健康的伙伴關系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幫助孩子獲得心理上的滿足,促進其社會性的成長。這不僅可以幫助孩子遠離“以自我為中心”,還可以讓孩子在一起玩耍,增強彼此之間的聯(lián)結,從而培養(yǎng)孩子的交際技巧。其次,教師在幼兒的成長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對于同伴互動的看法及對幼兒的看法都會影響到同伴互動的發(fā)展,以及教師的介入情況對同伴互動的評價也會影響同伴互動的質量。在觀察過程中可以發(fā)現(xiàn),教師如果會去關注幼兒同伴互動的情況的話,就會積極地引導同伴互動,并交給幼兒交往技能。如果教師對幼兒同伴交往不看重的話,那么就會忽視幼兒之間的互動。在建構區(qū)活動中,教師觀察到幼兒A和B在建構區(qū)活動中常常獨自玩耍,缺乏與其他小朋友的互動。于是,教師引導他們參與小組合作,如共同搭建一個“城堡”。開始時,兩人因搭建方式有分歧而產(chǎn)生爭執(zhí)。教師適時介入,引導他們學會傾聽對方的意見,并嘗試分工合作。經(jīng)過多次嘗試和調整,兩名幼兒終于完成了他們的“城堡”,并在分享環(huán)節(jié)中講述了他們的合作過程。通過這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到教師在建構區(qū)活動中如何有效地開展同伴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
二、在建構區(qū)同伴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
(一)通過改善建構區(qū)的功能,提高幼兒與他人交流的技巧
幼兒在整個學期教育階段處于關鍵時期,身處這一階段的幼兒各方面都在快速地發(fā)展。第一,鼓勵幼兒與家長一起探索周圍的建筑,并發(fā)掘它們的獨特之處;第二,培養(yǎng)他們的造型能力,讓他們學會根據(jù)不同的材料來搭建各種物體;第三,讓他們掌握架空、覆蓋、橋梁和塔樓等建筑技巧,讓他們能夠理解內外空間的概念; 第四,要求幼兒以明確的目標、精心設計的計劃和有條不紊的步驟來搭建物品,學會與他人合作,一起完成任務。比如,在《粵建粵美》活動中,老師可以問:你們曾經(jīng)去過廣州塔嗎?幼兒A:廣州塔石很高很高的;幼兒B:廣州塔晚上會有五顏六色的燈光,白天就沒有燈光;幼兒C:廣州塔上面有一個尖尖的針……為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起請家長們和我們分享了照片,并一起制作了“廣州塔知識卡”。通過親子活動后,幼兒對廣州塔有一個比較客觀的認識,并開始了第一次的搭建心中的廣州塔,幼兒A:老師,我覺得我們搭的廣州塔有電怪怪的;幼兒B:我們去過的廣州塔塔身是圓形的,但是我們這個廣州塔石長方形,我想重新搭建。于是,幼兒就開始參考搭建的技能和進行交流合作,通過協(xié)商后,發(fā)現(xiàn)搭建時需要用長方形的積木,放平一塊積木再放另一塊,幼兒就開始小組的分工進行第二搭建開始。分工取材料搭建,采用壘高、架空。圍合等技巧,逐漸地把塔搭建起來。
(二)同伴互評,提高幼兒的同伴互動合作
小朋友們希望得到肯定和贊賞。因此,給予他們正面的評估會為他們的學習、技能的發(fā)展和未來的夢想奠定基礎。為此,我們應當采取更加靈活的方法,不僅僅局限于老師的批判性評估,也可以通過同伴之間的交流和討論,讓他們從自己的角度去審視和思考。。采取“粵建粵美”的建構游戲,既可以幫助孩子們更好地認識自己,又可以激勵他們去探索和挖掘他們未知的潛力,同時還能夠培養(yǎng)他們之間的良好的溝通與協(xié)調,從而極大地增強他們的團隊協(xié)作精神。通過觀察和交流,我們鼓勵孩子們通過分享自己的創(chuàng)意和想法,并通過團隊協(xié)商,共同完成獵德大橋的一段。通過這個過程,我們希望能夠激發(fā)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并為優(yōu)秀的團隊成員提供鼓舞和激發(fā)。在這場游戲中,參與者們分別展示了他們的創(chuàng)意,比如他們設計的橋梁、任意的走廊,以及他們設計的路面,這些設計可以提供雙向的安全保障(圍欄和雙向行駛),參與者們在完成這些創(chuàng)意之后,可以一起分享和評價它們的優(yōu)勢和不足,并且共同努力改進這些設計。通過對他人的反饋,我們可以幫助他們理解他人的情緒,提高他人的認可度。這不僅有助于培養(yǎng)他人的尊重,而且還可以提升他人的責任意識。通過對他人的批判性反饋,我們可以促使他人對他人的表現(xiàn)給予肯定,從而提升他人的工作效率。
(三)通過提高教師的專業(yè)技能和科學方法,促進幼兒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1.觀察與指導。教師需密切觀察幼兒在建構區(qū)活動中的表現(xiàn)和行為,及時發(fā)現(xiàn)和解決出現(xiàn)的問題。同時,教師還應給予幼兒必要的指導和幫助,如引導他們如何與同伴合作、如何解決沖突等。
2.鼓勵與肯定。對于幼兒在建構區(qū)活動中的良好表現(xiàn)和進步,教師應給予及時的鼓勵和肯定,以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樹立榜樣作用,引導其他幼兒學習和模仿。
3.提供必要的材料。教師需根據(jù)幼兒的年齡、興趣和能力提供適宜的建構材料和工具,確保他們能夠順利地進行建構活動。教師應該鼓勵幼兒嘗試使用各種材料和技巧來構建自己的想象,以此來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
三、結論
從小培養(yǎng)幼兒交往能力不僅可以幫助幼兒更好地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還可以促進他們的社會性發(fā)展和人格塑造。為了讓孩子未來成為一個成功的公民,我們需要讓孩子懂得如何與別人相處,如何利用團隊的力量來克服挑戰(zhàn)。了解如何提高孩子的團隊協(xié)作精神,是非常重要的。此外,還需要教育孩子如何正確地認識到不同的環(huán)境,如何適應周圍的環(huán)境,從而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團隊活動之中。在這個世界上,建立健康的人際交往有助于孩子的未來發(fā)展關鍵。因此,家庭、學校以及整個社會都必須合作,以便為孩子提供一個有利的發(fā)展條件。通過加強幼兒同伴間的相互信任和合作意識,我們可以進一步提升幼兒同伴交往的整體氛圍促進其社會適應能力的發(fā)展為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
責任編輯 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