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界定
1.幼兒勞動教育。幼兒勞動教育,是指教師在一日生活活動中,通過各種活動或者游戲有計劃、有目的地傳授幼兒勞動知識,培養(yǎng)幼兒的勞動意識,提高動手操作能力,掌握勞動技能,懂得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勞動成果而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的一種教育活動。
2.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幼兒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照顧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概括了在幼兒生活自理能力上的典型表現(xiàn):獨立進餐、盥洗、排泄后的自理、穿脫衣服和鞋襪、整理生活用品與學習用品等。
二、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培養(yǎng)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部分家長的過度保護和包辦替代。當今社會的幼兒多為獨生子女,一個或者兩個幼兒被父母和老人圍著轉,成為了掌上明珠,寵愛有加,被精心保護與照顧。大人們舍不得孩子受一點苦,則包攬了家里面的所有家務,導致了幼兒自理能力差。經濟條件好的家庭,父母請保姆來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自己只需忙于工作,幼兒的吃喝穿整理等都被保姆全套包辦和悉心照顧。根據我國的國情,家長們重視智力教育而忽視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家長錯誤的思想,對孩子缺乏信任,直接剝奪了孩子們的鍛煉機會。
2.教師對幼兒自理能力培養(yǎng)的專業(yè)素養(yǎng)不足。例如,區(qū)域活動蘊含豐富的自理能力教育價值,其目的是給孩子創(chuàng)造更多的自我服務學習和鍛煉的機會。但是區(qū)域活動對幼兒自理能力培養(yǎng)的價值往往被老師忽視,認為只是投放一些日常生活的材料讓幼兒有得玩就可以了,沒有認真地去根據幼兒的發(fā)展水平和個性特點通過區(qū)域活動指導幼兒掌握自理勞動技能 ,促進自理能力發(fā)展。
三、勞動教育理念下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培養(yǎng)的有效策略
1.寓幼兒自理能力培養(yǎng)于“勞動游戲”教育中。例如,為了幫助中班幼兒加強折疊衣服的好習慣,老師在生活區(qū)開設了“我?guī)托⌒墀B衣服”的游戲。生活區(qū)投放了各種類型的衣服,有拉拉鏈的,有系紐扣的,有綁腰帶的等,同時還放了一個小熊在生活區(qū),希望小朋友們能夠幫助不會折疊衣服的小熊。每次開區(qū),小孩子們都會興高采烈地進到生活區(qū),班上折疊衣服能力比較差的雨欣小朋友也搶著去玩。這一天,雨欣抱著小熊說:“小熊,你好呀,我來幫你疊衣服啦,你要看著噢,我來教你?!闭f完,她就把小熊放在旁邊,拿起生活區(qū)里面的衣服,邊疊邊認真投入到情景游戲中。在區(qū)域活動回顧中,我表揚了雨欣小朋友,讓她起到榜樣的作用,順著其中的教育對她提出要求,希望她以后能夠把書包里面替換的衣服,像幫小熊疊衣服一樣,疊得整整齊齊。在后來的日子里,她都很認真地疊好替換的衣服放在書包里,還會拿給老師看。在老師不斷的鼓勵,她疊衣服的速度越來越快,而且還整齊。通過這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出,幼兒在勞動游戲中,通過模擬、親身體驗以及操作,自理能力在勞動游戲中得到了良好的提高。
2.教師借助勞動活動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滲透自理能力培養(yǎng)。例如,幼兒自行打卡進園、拿出勤卡、放水杯、掛毛巾、獨立取餐、換衣服、疊被子、收拾玩等,教師可充分借助這些活動環(huán)節(jié)給與指導,使得幼兒自理能力得到發(fā)展。其次,班內開展小小值日生:整理教玩具、發(fā)放小組活動操作材料、掃地、擦桌子、給植物澆水等,給孩子充分服務集體的機會,增強幼兒“被需要”“被重視”的感覺,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同時培養(yǎng)孩子形成初步的責任意識。
3.家長要學會放手,才能解放孩子雙手。家長想要孩子成長,自理能力得到發(fā)展,首先要轉變自己的觀念,學會放手,不能過分溺愛孩子和幫孩子包辦一切,應該努力創(chuàng)造一切有利于孩子鍛煉的機會,在教育的過程中,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在勞動中給孩子獨立和思考的時間,做一個學會靜待花開的、有耐心的人。
4.家園共育,攜手同行。家庭和幼兒園是幼兒成長的重要環(huán)境,因此,對于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應在家園中同步進。首先,幼兒園利用多種渠道,向家長宣傳自理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提供方法給家長,如:讓幼兒自己做洗漱、整理,收拾,穿脫衣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等,家長負責提醒和監(jiān)督,不包辦;其次,家長把孩子在家的自我服務勞動情況反饋給教師,教師根據家長的反饋可以確定幼兒是否真的養(yǎng)成了良好的習慣,掌握了某種技能,給予幼兒針對性指導。最后,家園要保持良好積極的溝通和追蹤,對孩子的表現(xiàn)適時表揚、鼓勵,強化孩子的積極行為。
責任編輯 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