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屹立在世界的東方”是小學“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百年追夢 復興中華”第11課的內容。本課意在讓學生認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偉大歷史意義,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的重大歷史事件,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取得的偉大成就,感受各族人民百折不撓投身社會主義建設的精神。筆者以此課為載體,借力智慧教育手段進行了微項目式課堂教學嘗試。
一、巧借問卷賦能,聚焦真實情境,明確微項目主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之際,學校德育處舉辦“我為祖國75歲獻禮”系列活動,倡議各班開展紅色研學。于是,筆者與信息技術老師商定進行雙師互動,開啟對此主題的探討。
信息技術課伊始,筆者播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當天的開國大典片段,學生談觀后感。意猶未盡之時,信息技術老師利用問卷星創(chuàng)建在線問卷,學生即時填寫其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國情以及對項目式學習的了解和興趣。
問卷報告顯示,只有16.28%的學生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的相關知識有較多了解,但有62.79%的學生有興趣通過項目式學習的方法來了解革命傳統相關知識,這就具備了開展項目式學習的興趣基礎。同時,有85%的同學對多媒體技術有所了解,而55%的學生能掌握其中一種信息技術手段,這就為開展智慧教育背景下的項目式學習提供了條件。基于學校德育活動規(guī)劃和問卷結果,五年2班班委會倡議開展主題為“唱響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號”的項目式學習。
筆者適時將教材關聯內容“屹立在世界的東方”呈現,同時布置學生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的國內外情況”為主題查找資料,自主整理各類素材。
二、借助平臺資源,運用工具表格,拆解分析子問題
“唱響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號”微項目啟動課上,筆者借助Classin平臺資源,以二年級項目式學習“我和秋天有個約會”為例,從項目簡介、驅動問題、研究目標、成果匯報等多方面介紹項目式學習。
學生對項目式學習有了整體認知之后,針對活動主題及教學內容提出了本活動的驅動問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之際,五年2班班委會倡議開展‘我是新時代最強音系列活動’,當月活動主題是‘唱響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號’,并以此為項目主題開展項目式學習,爭當‘最佳唱響人’!”
學習開始,教師介紹“5w1h”分析法,帶領學生探討確定項目研究的本質問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為什么可以屹立在世界的東方?”繼而借助“kwl表格”和“問題權衡表”,引導學生拆分主問題下的子問題和篩選子問題,最終梳理出子問題為“中國人民站起來的具體表現是什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如何戰(zhàn)勝內憂外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如何展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哪些成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涌現出哪些建設祖國的模范人物”。最后,師生結合問題解決規(guī)律及項目運行流程,將各子問題排序,形成邏輯關系鮮明的探究問題鏈。
三、融合線上線下,打磨研究支架,推進子問題探究
明確子問題后,學生根據探究意愿自主選擇對應子問題。全班共分八個小組,每兩個小組探究同一個子問題。各小組自主討論分工,同步成立線上小組,并邀請教師加入進行線上線下聯動指導。
第一輪探究,小組根據教師提供的研究支架,即從理解、史實、評價等三個方面梳理對子問題的大概理解。但是,學生查找資源的途徑單一,梳理的資料冗長且以文字為主。顯然,資料搜索和篩選的課程指導急需安排。為此,筆者結合語文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綜合性學習中資料搜索內容開展活動,借助思維導圖讓學生明確詢問他人的提綱、圖書館查閱的步驟、網絡搜索的關鍵詞及精準信息篩選方式等。信息技術老師則帶領學生在電腦室實際操作,通過刪、增、替等方式逐步精準關鍵詞,篩選精品信息。指導后的資料呈現更多元化,教師再根據各小組實際情況通過線上線下補充電子或實物資源包。
第二輪探究,各小組重在梳理成果,深度解答對子問題的理解。線下,采用“世界咖啡”的形式,讓各小組在流動的桌子旁圍坐交流各自的理解,交流一段后,小組成員起身前往另一桌與新的伙伴交流觀點。線上,則通過語音、文字、騰訊會議等方式進行交流討論。學生在反復的交流探討中,確定匯報重點和形式特色。教師則適時提供資源支持。
四、活用信息技術,多元成果展示,鞏固微項目成效
成果展示開始,“翻天覆地組”和“人物面對面組”分別通過微課和采訪的形式讓學生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人民在政治上翻身、生活中巨變,真正實現了當家做主。“保家衛(wèi)國組”帶領學生用VR觀看精選的“抗美援朝”系列影視作品集錦。而“舊聞聯播組”的新聞串燒帶領大家見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面對內憂外患,如何戰(zhàn)勝重重困難,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無論面對怎樣的困難,中國人民始終以不屈奮斗的精神迎難而上?!爸R對對碰組”和“唱響時代組”分別采用串講問答和演講的形式,并通過希沃實時投屏互動,呈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經濟、科技、國防等各方面取得矚目成就。緊接著,“致敬榜樣組”以情景演繹的形式,聚焦以鄧稼先為代表的老一輩科學家如何為國謀發(fā)展。 “模范畫廊組”以畫說人,電子畫報展現了老一輩領導人、科學工作者、普通的人民代表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滿懷激情投入社會主義建設中,以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百折不撓的精神讓我們的中國煥發(fā)全新的活力,巋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五、借力數據分析,回顧總結經驗,多維評價促內化
臨近結束,學生由課及己感慨要學習鄧稼先、王進喜等前輩們?yōu)榱藝野僬鄄粨?、奮斗不息的精神,也立志要學好本領,承擔建設祖國的大任。最后,學生反思總結,并對各小組進行全面分析,現場投票選出自己心目中的“最佳唱響人”。
課后,對課堂錄像進行數據分析,教師的講解時長占比30%,學生的匯報互動時長占比70%,“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為什么可以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屹立在世界的東方”成為高頻語句,分別出現9次和18次。本堂課,始終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牢牢抓住核心問題,高效深層地達成學習目標。課后的問卷報告顯示,75%的學生認為“借助項目式學習的方式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內容的學習非常合適、非常有趣”,還有20%的同學認為“比較合適,比以往都有興趣”。教學活動成功點燃學生對革命傳統教育和微項目式學習的熱情。
責任編輯 黃博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