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教學主要以聽、說、讀、寫四項內(nèi)容為主,其中寫作是學生最難以掌握的一項技能。在小學英語寫作教學中,CAP支架式策略的應(yīng)用顯得尤為重要。該策略基于維果茨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和布魯納的教學應(yīng)用,通過提供適宜的教學支架和指導,促進學生在當前能力與潛在發(fā)展水平之間的成長。
一、CAP支架式策略的特征
CAP支架式策略是針對小學英語寫作訓練的一種教學方法。它包括三個核心訓練形式:控制性寫作訓練(Controlled writing practice)、提示性寫作訓練(Aided writing practice)和自由性寫作訓練(Prompted writing practice)。最初,教師提供詳盡的指導,如詞匯和句型,幫助學生掌握基礎(chǔ)語法。接下來,通過詞塊、插圖、連接詞等多種提示形式,教師逐漸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控制,鼓勵他們拓展能力。最后,在自由性寫作訓練階段,學生幾乎完全自主創(chuàng)作,這一過程旨在培養(yǎng)他們的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造力[3]。這三個階段的逐步過渡有助于全面提升學生的寫作技能和創(chuàng)新能力,同時考慮到了學生的個體差異。
二、CAP支架式策略在寫作教學中的運用
1.控制性寫作訓練(Controlled writing practice)。在每個單元的起始階段,教師應(yīng)采取步驟分明的教學方法,重點放在加強學生的受控寫作能力上,以此作為未來進行更自由寫作活動的基礎(chǔ)。這一時期,教師通過多種練習形式幫助學生鞏固新學的詞匯和語法結(jié)構(gòu),從而提升他們的語言應(yīng)用能力,確保學生能夠?qū)懗鼋Y(jié)構(gòu)嚴謹、語法無誤的文句。常見的訓練方法有:英漢互譯、連詞造句、句型轉(zhuǎn)換、一句多譯、課文填空等。例如,在廣州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的Module 4中,以“旅行”為核心主題,本單元引導學生掌握描述旅行計劃的關(guān)鍵詞匯和句型。學生將學習到詞匯如“exciting”“l(fā)eave”以及表達交通方式的“by train”“by taxi”“by underground”,同時掌握如“plans for the holiday”“Window of the World”“Happy Valley”等詞組。本單元的核心句型圍繞“Where/When/How/What+will/be going to...?”展開……
2.提示性寫作訓練(Aided writing practice)。在學生積累了充足的詞匯和句型知識后,利用提示性寫作訓練是提升寫作技能的有效手段。這類訓練的提示形式多樣,包括詞組提示、課本插圖提示、連詞提示、思維導圖以及結(jié)構(gòu)框架提示等。在這一階段,教師應(yīng)著重于三個方面:首先是培養(yǎng)學生對語塊的敏感性,使他們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的詞匯和句型,進而提高寫作的流暢性和準確性;其次是指導學生仔細觀察課本中的插圖,從中提取有價值的信息,并結(jié)合這些插圖進行寫作練習,以此優(yōu)化英語學習過程并增強表達能力;最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注意連詞的運用,以增強寫作的邏輯性和連貫性。
3.自由性寫作訓練 (Prompted writing practice)。在每個教學單元中,教師首先通過精準地識別學生的發(fā)展?jié)摿^(qū)域并提供必要的教學支持,采用控制性和提示性寫作練習來增強學生的信息處理、語言積累和寫作技巧。比如廣州教科版六年級下冊Module 3寫作主題是名人,要求描寫一個你喜歡的名人,課文介紹的是孫中山和鄧稼先,我們可以描寫中國的名人,也可以描寫外國的名人。描寫一個你欽佩的人,主要通過描寫他/她的成就、所做的貢獻以及你欽佩他/她的理由來闡述。寫作步驟包括:開頭說明要描寫的人物是誰,開門見山。例:Christopher Columbus was a great navigator who discovered the New World.正文可以從出生日期和地點、外貌特征、愛好以及他們的貢獻等方面進行描寫。例:Christopher Columbus sailed across the Atlantic Ocean and discovered America.在文章的結(jié)尾,可以加上一兩句點睛之筆,抒發(fā)自己對該人物的情感。例:He is admired for his courage and spirit of exploration.
三、結(jié)語
CAP支架式策略的優(yōu)勢在于其逐步的訓練形式,包括控制性、提示性和自由性寫作訓練,這有助于全面提升學生在寫作能力、思維邏輯和創(chuàng)造力等方面的水平。它體現(xiàn)了對學生個體差異的尊重,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了適當?shù)闹С趾吞魬?zhàn),從而促進了個性化學習和發(fā)展。
【注:本文系2023年廣州市海珠區(qū)課題研究項目“支架式策略在小學高年級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yīng)用研究”(2023C023-CAP)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