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人物形象乃文學作品的靈魂所在。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寫好人物就顯得尤為重要。簡單來說,學生必須通過對人物的外貌、神態(tài)、動作、語言、心理等各種方面的描寫來表現(xiàn)人物情感,這樣才能讓學生筆下的人物顯得豐富飽滿、生動立體,如此才能為作文加分。筆者認為學生的這種寫作習慣尤其是人物描寫方面固然有學生知識儲備、語言儲備少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學生缺少對生活的觀察和寫作的訓練。作者認為,周記——尤其是專題周記——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對人物描寫的水平。下面,筆者從以下三方面來探討如何通過周記專題習作來訓練學生的人物描寫能力。
一、布置專題周記,重點描寫人物
筆者從以往的教學經(jīng)驗中發(fā)現(xiàn),語文教師為學生的周記作業(yè)設置一個專題或主題的時候,學生的周記往往能寫得更精彩。此為專題周記或主題周記。本文所講的專題周記更著重于人物描寫,突出人物描寫的細節(jié)之處。以學生身邊、熟悉的人物專題是最能讓學生感同身受且最有敘說欲望的。比如:以上課老師、家長、好朋友的熟悉“動作”入手,要求學生寫一篇周記,訓練學生的動作描寫,動作描寫時可以配上聲音、加上表情、融入心理等要素。下一次則以“外貌”為專題,再下次以“神態(tài)”為專題,等等。以這種方法,增加周記的內涵和趣味性,培養(yǎng)學生在日常生活當中更有針對性的感性認知,觀察身邊的生活細節(jié),增強表達欲望。教師再把學生描寫人物寫得好的精美語句或片段挑選出來在班上展示,讓更多學生學習和借鑒模仿。通過這種方式反復訓練,學生對人物的描寫會更加細膩和形象。
二、指導周記技巧,生動表現(xiàn)人物
1.留心觀察法。觀察有助于我們認識事物、探究事物。認識事物始于觀察,學會觀察是寫好人物的第一步。教師要指導學生平時留心觀察他人:觀察表情、五官變化,描寫神態(tài);觀察動作,動作是人物的外在表現(xiàn)。比如教師就是學生在課堂上最主要的觀察對象,觀察教師的表情、眼神、動作則明白教師此時的想法,學生其實是很會“察言觀色”的,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進行仔細觀察并用語言描繪出來。如這段描寫:一上課,當語文科代表向老師匯報今天很多同學沒有上交作業(yè)時,老師沒有說話,神情顯得凝重,用眼睛嚴厲地掃視著我們,那眼神像要射出火花一般!沒有完成作業(yè)的同學羞愧地低下了頭,不敢看他。這段文字形象表現(xiàn)出了老師的嚴厲和生氣。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特征,所以每個人說話、做事也會不同,寫周記時要使人物描寫生動形象,需要充分調動各種感官,時時留心觀察身邊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抓住細節(jié)特點,然后把它記錄下來,養(yǎng)成善于觀察的習慣,生活中就有許多素材可用以寫作。
2.細節(jié)描寫法。生活中并不缺少美,教師積極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細節(jié),同時提高閱讀量,掌握一定的細節(jié)描寫方法,在課文教學時也可以多指導學生學習細節(jié)描寫方法。寫周記的時候,引導學生抓住語言、行動、心理活動、表情變化等細節(jié),指導學生運用素描法、工筆法、對比法、修辭法、標點法等細節(jié)描寫法,使人物生動鮮明,而且把人物的個性凸顯出來。例如,課堂上,有的同學被提問,聽到自己名字時的驚訝表情、站立時的猶豫、慢動作,支支吾吾的話語,雙手不住地來回搓掌。可抓住表情、動作細節(jié)來表現(xiàn)這位同學的緊張。又例如,運動會上,一百米決賽運動員蓄勢待發(fā),預備起跑時全身繃緊,做好沖跑姿勢,發(fā)令槍響起那一刻運動員雙腳用力往后蹬,之后用力加速擺臂,咬緊牙關,目視前方,眼里只有終點線,豆大的汗珠順著臉頰往下流。把大動作分解成若干個連貫的小動作、附上神態(tài)、心理等細節(jié)可以把對運動員的描寫表現(xiàn)得更精彩。
3.借鑒模仿法。小學作文寫作離不開借鑒和模仿,在學生經(jīng)過留心觀察和抓住細節(jié)進行人物描寫后,可以讓學生開始借鑒和模仿寫人物。教材是很好的寫作范本,教師在平時語文教學中,針對寫人的課文,要總結人物描寫方法和指導學生借鑒模仿。比如,部編版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人物描寫”這個專題,通過課文學習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如選用典型事件,描寫人物神態(tài)、語言、動作、心理等,側面描寫把人物特點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教師可以布置專題周記讓學生借鑒其中的人物寫作方法,進行仿寫訓練,試著寫出身邊同學的特點,然后在班上朗讀文字,讓大家猜測是描寫哪一位同學,再師生共同加以修改提煉文字,以更好地突出和表現(xiàn)人物特點。除了借鑒模仿教材的寫作方法,也可以借鑒模仿身邊同學或者教師的優(yōu)秀作文,提高自身的寫作水平。經(jīng)過借鑒模仿,學生才能掌握寫作技巧,加以運用到周記和寫作中,久而久之找到感覺,找到方法,最終有獨立的創(chuàng)造。
4.師生共評法。師生共同講評作文或者周記,有利于讓學生參與其中和激發(fā)學生的表現(xiàn)欲,更好地調動學生用心去體會文章的積極性。在師生共評中,相信學生對寫作會有更深的收獲和體驗。學生們寫了專題周記,教師經(jīng)過詳細批改,篩選和整理出典型、富有探討和加工價值的語言片段,在班上與學生一起來點評,尋找精彩優(yōu)美的詞句,大家一同欣賞,再進行點評;對于描寫不夠的地方,大家獻言獻策共同加工修改,讓語言更具有表現(xiàn)力。同時教師也寫些“下水”作文,讓同學們來點評和修改。還可以同學間作文和周記互評互改、小組間共同探討所寫內容,這樣在班級營造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的習作訓練氛圍。
三、注重積累周記素材,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古語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積累的重要性眾所周知,寫作也同樣需要積累。學生每次的專題周記完成后,筆者會用心批閱,從每篇周記中找出描寫人物的優(yōu)美詞語、精彩句段,然后進行加工匯總分類。把這些好詞好句匯總整理好,與學生共同欣賞,并分析寫作技巧,讓學生日積月累,人物描寫的時候加以借鑒和運用,再創(chuàng)造出自己的語言,更好地表現(xiàn)人物情感,使人物描寫更加傳神生動。葉圣陶先生曾指出:“文章必須從真實的生活里產(chǎn)生出來?!睂n}周記除了積累其中精美的語句、寫作技巧,還可以鍛煉學生在寫的過程中選取生活中的典型事例的能力,這無形中就積累了很多生活素材。通過周記中典型事例的寫作素材的日積月累,學生作文時就有“料”可寫,再運用積累的精美詞句和寫作技巧,相信學生的寫作水平一定會得到提高。
【注:本文系惠州市教育科研課題“農村小學高年級作文人物描寫教學的策略研究”(課題批準號:2023hzkt423)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