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6年9月,我來到一所離鎮(zhèn)上不遠的農(nóng)村小學當校長。學校周邊的村民質(zhì)樸、真誠友善。但一提到學校的教育,總是失望地輕輕搖頭。在校園中央的國旗下,有一棵兩三米高的荔枝樹顯得特別顯眼。但它的長勢不佳,稀疏的枝葉顯得無精打采,錯別有致的樹岔被攀爬得滑溜,樹下的腳印和人為落葉看起來很有人氣,但整棵樹看起來卻像奄奄一息的老人,毫無生機。作為新上任的校長,站在這棵荔枝樹下,心中涌動著一個不同尋常的想法——拯救荔枝,培根鑄魂。用這棵荔枝作為一門教育的課程,引領(lǐng)師生們文明上進,勵志成才。
第一課:觀察與發(fā)現(xiàn)
在新學期第一個周一,春風拂面,我站在國旗下,面對著全校師生,鄭重宣布了“荔枝成才”課題的啟動。我告訴孩子們,這不僅僅是一棵普通的荔枝樹,它是我們校園中的“成長導(dǎo)師”,每一朵花、每一片葉、每一顆未熟的果實,都蘊含著生命的力量與成長的智慧。在宣布課題啟動的同時,分發(fā)特制的“荔枝成長日記本”給每位學生,要求他們每天或每周至少記錄一次荔枝樹的變化,包括花蕾的綻放、葉子的生長、果實的逐漸形成等,并附上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每班的班主任,通過手機拍攝,捕捉荔枝樹成長的精彩瞬間,舉辦“荔枝成長瞬間”教師攝影比賽,和班中最優(yōu)秀的日記作品一起代表班將在校園內(nèi)展出。
第二課:責任與守護
為了保護這棵荔枝樹免受人為的破壞,我以班為單位按中隊里的小組組織成立了“荔枝守護者”小隊,由各班級輪流安排值周任務(wù)。每天放學后,總能看到一群小身影圍在荔枝樹旁,他們或是澆水,或是清理落葉,更有細心的孩子用彩帶輕輕綁在樹干上,提醒過往的同學不要觸碰燦爛綻放的花朵,有的還在為辛勤采蜜的蜜蜂加油。荔枝花謝后,小巧玲瓏的果實宛如綠色的珍珠,羞澀地掛在枝頭隨微風輕輕搖曳。每一位孩子幾乎每天都要好幾次來看看這棵孕育著未來與期待的荔枝。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學會了責任與擔當,懂得了每一個生命都值得被尊重與保護。
第三課:故事與啟迪
利用周一升旗儀式的國旗下講話時間開展“荔枝和勵志主題講座”和“勵志演講比賽”。邀請老師們講述與荔枝樹相關(guān)的故事,從古代文人墨客對荔枝的贊美,到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如何助力荔枝種植,營養(yǎng)價值,產(chǎn)業(yè)發(fā)展,促進經(jīng)濟收入。這些像荔枝樹一樣堅韌不拔、努力成長的人的故事,如同一股股清泉,滋潤著孩子們的心田,激發(fā)了他們內(nèi)心的正能量,讓他們明白,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只要堅持不懈,終會迎來屬于自己的豐收季節(jié)。
第四課:活動與體驗
開展作文比賽。學生們圍繞著荔枝樹,可以展開無限的遐想與創(chuàng)作。孩子們通過寫荔枝樹葉子的襯托、枝干的支柱、花朵的燦爛,還有荔枝果實從青澀到成熟而聯(lián)想到自己的成長的故事。他們字里行間透露出對事物觀察的細致,活動參與的深度、體會的深刻,以及對知識的渴望。還有的孩子則通過荔枝樹寓意堅韌不拔的精神,用細膩的筆觸描繪出面對困難時如何像荔枝樹一樣,深深扎根,勇敢向上的品格。開展繪畫比賽。孩子們在繪畫中的創(chuàng)意想法更是滿枝飄散,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第五課:成果與蛻變
隨著時間的推移,荔枝樹在師生們的精心呵護下茁壯成長,終于迎來了它的豐收年。那一串串紅彤彤的荔枝掛滿枝頭,宛如顆顆璀璨的紅寶石,在陽光下閃耀著誘人的光澤。學校為此舉辦了一場盛大的采摘儀式,采摘儀式在校園的綠蔭下舉行,由少先隊輔導(dǎo)員邀請少先隊干部共同參與。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在孩子們的臉上,也照亮了那一顆顆晶瑩剔透的荔枝。每班一袋,每人五顆,當采摘下的荔枝在班主任小心翼翼地放入孩子們的手中的時候,有的孩子迫不及待地想要品嘗這份來自大自然的饋贈,而有的孩子則輕輕撫摸著荔枝光滑的表皮,眼神中透露出猶豫與不舍。這是孩子們自己守護已久的果實,當大家品嘗到那甘甜多汁的味道時,他們的臉上洋溢著難以言喻的幸福與滿足,原來這顆荔枝是那么的清甜可口。
第六課:見證變化
隨著“荔枝成才”課題的深入實施,學校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師生們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學習氛圍更加濃厚,團隊合作意識顯著增強。在各類比賽中,我校師生屢獲佳績,特別是在鎮(zhèn)的作文比賽和書畫比賽中,更是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榮獲一等、二等獎多項的佳績。更令人欣慰的是,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xiàn)也讓人刮目相看。他們開始更加愛護自然,尊重他人,遵守紀律,文明禮貌成為了校園內(nèi)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責任編輯 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