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yè),既要關注孩子的今天,更要關注孩子的未來。我們要做以人為本教育的踐行者,激發(fā)學生潛能,培養(yǎng)“全面+個性+特長”的和美少年。
我校從“學生立場”出發(fā),從課程建設、課堂變革、教研創(chuàng)新、評價管理等方面系統(tǒng)構建“和美教育”育人體系。
一、基于五育融合,構建和美課程體系
圍繞辦學理念“和諧發(fā)展,美好人生”,我校樹立了課程理念“五育并舉,融合發(fā)展”,通過課程內容、課程實施、多元評價等維度培養(yǎng)和美少年,構建系統(tǒng)的課程體系,即“1+5+X”的和美課程體系?!?”代表國家基礎課程,指向全面;“5”涵蓋一流好品行、一等好學業(yè)、一身好體魄、一門好才藝、一項好探究等課程,指向個性;“X”是由“1+5”孕育的特色課程,指向特長。這一體系確保了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強調國家課程的校本化、校本課程的主題化,以及個性化的課程設計。
二、聚焦核心素養(yǎng),變革和美課堂教學
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成長最關鍵、最重要且不可缺失的素養(yǎng)。就一門學科而言,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包括核心知識、核心能力、核心品質,但不是它們的簡單相加。任何一門學科的目標定位和教學活動都要從素養(yǎng)的高度來進行。
近年來,我校把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作為教學研究的主要方向,不斷探討“學科課程校本化實施”,注重學科課程再構,確立了“學為中心、教為主導、發(fā)展為本”的課堂理念,以“逆向單元整體設計,學習中心課堂(項目式或問題驅動式)”為抓手,確立“基于兒童的有品質的教學”的教學思想,去教學模式化、制度化和經驗化傾向,關注兒童的生命體驗,讓課堂充滿活力,讓教師走向自由,讓課堂成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舞臺。
在扎實的理論學習基礎之上,我們以學科教研組為單位,各科組在教研組長的帶領下,進行“單元整體·學為中心”的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的深入探索,研究適合本學科的課堂教學,進行本學科的預學單、共學單、延學單的設計。經過幾年研究,各科組已將一至六年級教材的單元設計、學習單、課件等教學資料配備齊全,并不斷地在課堂實踐中反思、研討、修改,如今已比較符合我校學生思維發(fā)展的特點,能夠較好地為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服務。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一系列的學習與研究之后,我們以和美教育品質課堂建設、教學改革展示周、教學大比武、骨干教師展示課為抓手,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促進教師專業(yè)能力發(fā)展。全體教師積極運用“單元整體·學為中心·評價驅動”等理念,借力學習單,通過項目式或問題驅動式,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為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邁出堅實的一步,也為學生擁有好學業(yè)提供有力保障。
三、聚焦教學問題,形成教研的新樣態(tài)
學校建立了“導師制教師工作坊”和“教學研究共同體”,通過“和美教師”成長進階向“三層五階十級”教師成長進階評價改進、制定教師職業(yè)生涯與專業(yè)發(fā)展三年規(guī)劃、完善“四研磨一整理”的卷入式教研方式,構建了有效的系統(tǒng)的教師教育教學與教研世界:“聚焦問題——團隊研究——分享碰撞——形成成果”,以此推動教師教學、科研的多向發(fā)展。
四、評價引領發(fā)展,構建學校評價體系
我校評價改革項目“新時代小學評價體系構建與實施”于2021年獲評廣東省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試點項目,并于2024年順利結項。學校主要從以評促學、以評促教和以評促管三個層面構建了一個具有整體性、系統(tǒng)性的學校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框架,即“學生綜合評價”“教師發(fā)展評價”“學校管理評價”三個維度,促進學生、教師和學校的增值發(fā)展,初步構建了可操作、可借鑒的小學階段學校的教育評價體系。新時代“三維一體”的評價體系,強調科學性、人本性、差異化和過程性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提升教育質量,助力培養(yǎng)“全面+個性+特長”的健康、陽光、樂學、尚美的和美少年。
在此基礎上,我們的評價借助人工智能載體,邁入了新的階段,相信不久后會有更多的驚喜與精彩。
責任編輯 王思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