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社會的進步,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凸顯,成為家長和學校共同關注的焦點。因此,在共育視域下,家校合作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以“家長+學?!睘椤爸魑枧_”
1. 開展專題講座,打破家校共育壁壘
我們積極組織專題講座,提升家長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學校根據學生不同階段的身心發(fā)展特點,結合家長和教師在實際教育中遇到的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定期邀請心理健康教育專家來校授課。講座內容涵蓋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學生心理問題的識別與應對、家長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一年級新生學習與生活適應、高年級學生青春期的心理變化、畢業(yè)年級減壓賦能等方面。通過專題講座,家長不僅能學到專業(yè)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還能與心理專家和其他家長交流,共同探討育兒心得。
2. 理論結合實際,提高家長教育能力
為了將心理健康教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校在專題講座的基礎上,還開展了一系列互動體驗活動。例如,學校組織家長參與角色扮演游戲,讓家長扮演孩子,體驗孩子的內心世界和情感需求。通過這種親身體驗的方式,家長能夠更深入地理解孩子的心理和行為,從而更加有效地進行教育和引導。開展“父母請聽我說”“孩子請聽我說”和“爸爸媽媽謝謝你”等親子活動,以學校心育教育帶動家庭教育。
同時,學校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溝通群,為家長提供一個可以隨時交流、討論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平臺。在群里,家長可以分享自己的育兒經驗、困惑和心得,也可以向專家和其他家長尋求幫助和建議,專業(yè)的心理老師及心理專家定期推送關于家庭教育的文章,這種線上交流的方式不僅方便快捷,還能夠有效擴大家長的社交圈子,增強家長之間的互助。
此外,學校一直站在家長的角度,以家長的利益和教育公平為出發(fā)點,積極回應家長的需求,定期召開線上線下家長會,聽取家長的意見和建議,及時調整和改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時,學校還注重保護學生的隱私和權益,確保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不會泄露學生的個人信息。
以特殊家庭引導為“副旋律”
1. 一對一引導與干預
學校結合校情,多措并舉,構建了一套完善的心理安全防范體系,建立了“班級心理委員—班主任—年級組長—心理教師—學校領導工作小組”五級心理危機預防網絡,協同守護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學校還從多個維度入手,交叉篩查,重點關注學生。首先,開學時全體學生填寫適應性問卷,班主任初篩。其次,通過心靈伙伴系統(tǒng)進行心理普測。最后,班主任綜合初篩和心理普測的結果,結合班級動態(tài)觀察進行篩查,最終確定需重點關注的學生。在平時的心理課中,心理老師對學生的情緒變化、行為變化高度關注,通過心理漫畫、心理涂鴉、心理解憂雜貨鋪等系列活動,動態(tài)發(fā)現系列篩查中未被發(fā)現的潛在心理安全風險學生,加入重點關注學生名單中。心理老師對重點關注學生進行個性化疏導和發(fā)展性干預,通過面對面交流和溝通,深入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和情感需求,幫助他們找到問題的根源,并尋求積極的解決方案。我校每學期個體輔導數量超過100人次,學生愿意主動走進心理室,傾訴內心的困擾,積極尋求幫助,勇敢做出調試,學校心育氛圍深入學生內心。同時,班主任也積極參與其中,與家長保持密切聯系,并針對性地提供家庭教育指導,共同守護學生的心理健康。
2. 建立健康檔案與跟蹤機制
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學校心理教師聯合班主任為每個學生建立了心理健康檔案。檔案包括學生的基本信息、心理健康測評結果、心理咨詢記錄以及家長和教師的反饋意見等。通過及時、定期更新檔案,學校能夠及時發(fā)現學生的心理問題,并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同時,學校還建立了跟蹤機制,對重點關注的學生進行長期跟蹤和關注,詳細記錄每次輔導及家校溝通過程,確保他們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幫助和支持。
3.提升教師應對能力
教師作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其應對能力直接關系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因此,學校注重提升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和應對突發(fā)情況的能力。學校定期組織教師參加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和培訓活動,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心理教師不定期參加國家、省市區(qū)級培訓和各類線下個人研修學習,積累前沿心理實操方法與咨詢技能。同時,學校還鼓勵教師積極參加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研究和實踐探索,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育能力。
以統(tǒng)籌多方資源及力量為“重要篇章”
1. 加強與外部機構的合作
我們深知僅憑學校自身的力量很難解決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因此,我們也積極尋求與外部機構合作。學校與教育行政機構、心理健康中心等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共同為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貢獻力量。這些機構不僅為學校提供了專業(yè)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還定期派專家來校舉行講座和論壇活動,為師生和家長提供了更廣闊的學習和交流平臺。
2. 落實心理健康課程與主題活動
學校規(guī)范化開展每一節(jié)心理健康課,將課堂作為教育主陣地,實現了全學段覆蓋專職心理老師教學。在落實國家課程的基礎上,學校心理健康團隊根據學生特點,貼合實際,開展心理健康特色校本課程,組織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將心理健康教育貫穿于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諸如“我們該怎么與爸媽交流”“情緒管理小能手”“我的煩惱向誰說”“心晴故事”“我繪我心”等主題活動。這些活動不僅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樂趣和成長,也讓他們在實踐中學會認識自我、與他人溝通、管理自己的情緒等。
心理健康團隊還針對學生成長中出現的困惑,以班級為單位先后開展班級定制主題心理課,如《開學心理第一課》《應對校園欺凌》《友誼的小船》等,充分考慮各班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狀態(tài)以及當前面臨的主要心理問題,并對學生進行課后跟進輔導。
在“雙減”背景下,學校先后開設了“陽光成長體驗營”“心靈游樂場”“專注力訓練營”等心理社團課程,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每學期開展一次大型心理健康教育主題月活動,開展“請聽我說”親子互動活動,增進親子聯結。為畢業(yè)年級開展考前心理輔導,幫助孩子以最好的狀態(tài)迎接小學畢業(yè)……
家校共育視域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努力。學校通過積極探索和實踐,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為學生全面發(fā)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但還是少不了家庭的支持。只有家校共育,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實現學生的全面向好發(fā)展,培育出心理健康、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才。
(作者單位:湖北省武漢市光谷第五小學)
責任編輯" 何欣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