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鴨”的由來
農(nóng)場里的大白鴨是和孩子們互動頻率最高的“明星”動物。孩子們每次見到它,都喊著“大白鴨”,隨著農(nóng)場里的小動物越來越多,大家覺得該給大白鴨取個名字了。
孩子們的想法五花八門。有的叫它“小白”,因為大白鴨渾身的羽毛雪白雪白的;有的叫它“將軍鴨”,因為它是農(nóng)場里個頭最大的動物;有的叫它“嘎嘎”,這是模仿它的叫聲……大家意見不統(tǒng)一,都覺得自己取的名字最好聽。
見孩子們各執(zhí)一詞,老師決定帶他們?nèi)マr(nóng)場,把名字挨個喊給大白鴨聽,看大白鴨最喜歡哪個名字。當孩子們來到農(nóng)場時,正是桂花開放的時候,空氣中彌漫著甜甜的桂花香。而大白鴨呢,正躺在桂花樹下休息。
看到這一幕,孩子們興奮地指著桂花和大白鴨,大聲喊著“桂花”“鴨”。就在這時,一陣風吹過,有幾朵桂花剛好落在大白鴨的身上。大白鴨像是被這突如其來的“禮物”喚醒,起身向孩子們走來。它這一舉動,似乎是在認可這個名字。就這樣,大白鴨擁有了自己的名字——“桂花鴨”。
在給大白鴨取名的過程中,孩子們充分發(fā)揮了觀察力和想象力,能依據(jù)大白鴨的外形、叫聲等特征來思考并遷移運用生活經(jīng)驗。大家意見不一,教師沒有代替幼兒做決定,而是充分尊重幼兒,讓幼兒帶著自己取的名字去和大白鴨“溝通”。當孩子們來到農(nóng)場,看到桂花落在大白鴨身上的那一幕,“桂花鴨”這個名字便誕生了。
給“桂花鴨”備食
當大白鴨有了自己的名字后,就更加神氣了,只要有人喊它的名字,它便大方地走過來互動。隨著“桂花鴨”逐漸長大,它的食量也急劇增加,食堂里每天剩余的菜葉已經(jīng)無法滿足它的需求。于是,孩子們紛紛將家里的菜葉帶來給“桂花鴨”吃。然而,大家?guī)淼牟巳~數(shù)量不定,而且大多是前一天或更久之前的,不夠新鮮。
為了讓“桂花鴨”吃上新鮮蔬菜,我們在農(nóng)場附近的草地上開辟了一塊“‘桂花鴨’小菜園”。小菜園被劃分成4塊區(qū)域,分別種上了白菜、菠菜、生菜和胡蘿卜。每天清晨,孩子們都會觀察蔬菜的生長情況,給蔬菜澆水,期待蔬菜快快長大,好讓“桂花鴨”一飽口福。過了一周,蔬菜如期冒出了芽,孩子們欣喜不已??僧斒卟碎L到手指般長時,卻逐漸發(fā)黃枯萎,孩子們趕忙向爸爸媽媽請教。在家長的協(xié)助排查下,孩子們終于找到了原因。原來,這塊土地之前有些小石頭沒有清理干凈,而且較為貧瘠,又沒有施肥,蔬菜缺乏必要的養(yǎng)分,難以茁壯成長。
在家長的建議下,孩子們先把小菜園里的石頭清理干凈,接著將營養(yǎng)土和黃土混合均勻,再給土壤撒上肥料。經(jīng)過一番努力,小菜園里的蔬菜終于開始生長了,能夠及時為“桂花鴨”提供食物了。每天早上,值日生會把“桂花鴨”從它的小窩里請出來,拿著系著紅繩的小棍子,一路引導(dǎo)它來到小菜園覓食。后來,“桂花鴨”都會自己前往小菜園吃菜了。
為了讓“桂花鴨”吃上新鮮食物,孩子們萌生了自己種植蔬菜的想法,這股熱情成了種植活動的內(nèi)在動力。從播下種子到蔬菜發(fā)芽再到逐漸枯萎,面對種植過程中的困難,孩子們沒有放棄,而是主動向家長尋求幫助。在家園的共同努力下,最終成功了?!肮鸹啞笔謵鄢院⒆觽兎N的蔬菜,這讓孩子們對種植活動的興趣愈發(fā)濃厚。在種植的過程中,幼兒不斷發(fā)現(xiàn)新問題,主動探索,積極合作。這不僅是為“桂花鴨”提供食物的過程,更是孩子們成長與學(xué)習的寶貴經(jīng)歷。
幫“桂花鴨”避暑
夏日炎炎,酷熱難耐,孩子們躲在空調(diào)房里不愿意出來活動,那“桂花鴨”怎么樣了呢?老師拍攝了“桂花鴨”的視頻與孩子們分享。視頻中,“桂花鴨”躲在自己的窩里不肯出來,地上還散落了一些羽毛。看著“桂花鴨”難受的模樣,孩子們心疼極了,紛紛開動小腦筋,思考如何幫它降溫避暑。有的孩子提議裝個空調(diào),可農(nóng)場是露天的,這個辦法根本行不通;有的說搭個網(wǎng)來遮擋太陽;還有的說帶“桂花鴨”去游泳……
說干就干,我們給“桂花鴨”搭起了防曬網(wǎng),每天清晨把它趕到幼兒園的小水池游泳。起初,“桂花鴨”還挺樂意去游的,可隨著高溫持續(xù),池塘里的水也變熱了,“桂花鴨”被熱得“嘎嘎”叫。黑色的防曬網(wǎng)似乎也起不了太大作用。
“桂花鴨”無精打采的,像是中暑了。我們趕緊請來獸醫(yī),獸醫(yī)給“桂花鴨”喂了藥,叮囑要連續(xù)喂3天,還建議把它送到陰涼的地方避暑。大家思來想去,終于找到了一個合適的地方——幼兒園的地下室。那里通風良好,十分涼快。于是,“桂花鴨”被安置到地下室,每天都有專人照料,給它送食物、送水,還貼心地準備了一盆洗澡水。就這樣,在大家的細心呵護下,“桂花鴨”度過了炎熱的夏天。
在高溫天氣里,孩子們從自身身體不適聯(lián)想到“桂花鴨”也需要防暑降溫。教師積極采納孩子們提出的各種為“桂花鴨”防暑降溫的方法。這些想法都源自孩子們的生活經(jīng)驗,也蘊含著科學(xué)道理。雖然有些方法不起作用,但孩子們沒有放棄。最終,在獸醫(yī)的幫助下,“桂花鴨”又恢復(fù)了往日的活力。
給“桂花鴨”唱歌
隨著天氣逐漸涼爽,“桂花鴨”回到了農(nóng)場里,孩子們也迫不及待地走出教室,投身戶外活動,渴望與“桂花鴨”親密互動。
一天,我們上了一節(jié)音樂課《在農(nóng)場里》,孩子們學(xué)完后就為“桂花鴨”創(chuàng)作了一首專屬歌曲,歌詞簡單又充滿童趣:桂花鴨在農(nóng)場跑,白羽毛兒隨風飄,菜園里面吃得飽,對著我們嘎嘎叫。創(chuàng)編結(jié)束后,孩子們一起來到農(nóng)場,大聲唱給“桂花鴨”聽。
不知不覺間,“桂花鴨”已經(jīng)融入孩子們的生活。在日常的每一次游戲、每一場討論中,孩子們總會下意識地想起它。而“桂花鴨”也從未讓孩子們失望,不管是孩子們創(chuàng)編的歌曲,還是精心準備的其他禮物,它都欣然接受。
“桂花鴨”不僅是孩子們的玩伴,還是他們成長路上的“啟蒙老師”,教會他們關(guān)愛生命、懂得付出、直面困難。孩子們與“桂花鴨”的故事,將一直延續(xù)下去。
【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xué)“十四五”規(guī)劃課題“指向幼兒課程勝任力的‘百雀驛站’敘事研究”(課題編號:D/2021/04/120)的階段性成果研究?!?/p>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將軍山幼兒園)
責任編輯" 魏" 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