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課程標準的導向下,初中語文教學目標已轉向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朗讀作為一種將文字轉化為聲音的行為展現,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情感理解能力和審美鑒賞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首先對朗讀藝術進行概述,進而闡述其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價值,并結合實際案例詳細探討朗讀藝術在課堂、課外、作業(yè)布置等方面的應用策略,最后通過具體案例展示其應用效果,旨在豐富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 朗讀藝術 初中語文 核心素養(yǎng)
朗讀作為獨特的語言表達形式,在有聲語言的構建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1]。它不僅能夠傳遞思想情感,還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朗讀作為一種語言藝術,對學生的語文學習及個體成長發(fā)展發(fā)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2]?!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對7~9年級學段學生提出明確要求:“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盵3]朗讀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不僅是文字的聲音化再現,更是情感、意境和文化的傳達[4]。在初中階段,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情感理解能力和審美鑒賞能力正處于發(fā)展的關鍵期,教師通過運用朗讀藝術,能夠提升學生的朗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因此,本文旨在探討朗讀藝術運用于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有效策略,并結合實際案例分析其應用效果。
一、朗讀藝術概述
朗讀,作為一種有聲的語言藝術,不僅是將文字簡單地轉化為聲音,更是通過聲音的抑揚頓挫、情感的融入與表達,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文本的內涵。通過朗讀,學生能夠直觀地體會到語言的韻律美、節(jié)奏美,進而培養(yǎng)對語文的熱愛和對文學的鑒賞能力。朗讀藝術,就是通過有聲語言對文學作品進行再創(chuàng)造的一種語言藝術。它不僅是一種將文字轉化為聲音的行為展現,更是一種對文本的深入理解和情感傳達的過程。在朗讀中,學生需要運用恰當的語調、語速、音量和停頓等技巧,以準確地表達文本的思想和情感。朗讀藝術的核心在于情感傳達和語言表現。學生需要深入理解文本,把握作者的情感意圖,然后通過自己的有聲語言將這種情感準確地傳達給聽眾。同時,學生還需要掌握豐富的語言表達技巧,如聲音的抑揚頓挫、輕重緩急等,以營造出恰當的氛圍,引導聽眾進入文本的世界。朗讀藝術不僅是一種獨特的語言表達方式,更是一種文化傳承和審美體驗。通過朗讀,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學作品之美,提升個人的文化素養(yǎng)和審美情趣。同時,朗讀也是一種有效的語言學習方式,通過反復地朗讀練習,可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增強語言感知和運用能力。
二、朗讀藝術運用于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價值
1.鍛煉語言表達能力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通過運用朗讀藝術能夠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素養(yǎng)。通過朗讀實踐,學生能夠更加準確地掌握語言的發(fā)音、語調以及停頓等技巧,從而提升口語表達的準確性和流暢性[5]。在朗讀過程中,學生需要不斷地調整發(fā)音和語調,以更好地傳達文本的情感和意義,這一過程無疑會鍛煉學生的口腔肌肉記憶和語言組織能力,使他們在日常交流中能更加自如地運用語言。通過長期的朗讀訓練,學生不僅能夠提升口頭表達能力,還能增強書面表達的邏輯性及文采。朗讀藝術的價值還在于它能夠通過情感的傳達,使學生在表達時更加富有感染力和說服力。在朗讀中,學生需要深入理解文本,體會作者的情感,并將這種情感通過聲音傳遞出來。這種情感的投入和表達,會讓學生在日常交流中更加善于運用語言傳遞情感和態(tài)度,從而提升溝通效果。
2.增強對文本的理解能力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運用朗讀藝術能夠增強學生的文本理解能力,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朗讀過程中,學生需要準確把握文本的語調、停頓和重音,從而更加細致地剖析文本結構,理解作者的寫作思路和情感表達?;诖耍瑢W生不僅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還能在腦海中構建起豐富的文學場景,進一步加深對文本的感受和認知。朗讀藝術還能夠幫助學生建立起與文本的親密關系。學生在反復朗讀的過程中,能夠逐漸熟悉文本的語言風格和表達方式,從而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取向。朗讀藝術能夠幫助學生建立與文本作者之間的橋梁,使學生在具有一定深度的文本理解中更加自信地運用語言表達思想和情感。
3.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感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運用朗讀藝術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感,提升學生的審美創(chuàng)造素養(yǎng)。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學生得以直接領略語言本身的韻律之美和節(jié)奏之韻,進而在無形中熏陶和提升自身的審美情感。在朗讀過程中,語音的細膩變化、語速的精準把控以及學生的情感投入,共同構建了一個絢爛多姿的語音藝術殿堂。學生在參與朗讀實踐時,會自然而然地揣摩并體驗文本所蘊含的美學元素,這種體驗將逐步內化為他們個性化的審美準則,進而提高他們的審美感知能力和批判鑒賞力[6]。同時,朗讀的文本內容常常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人文精神。朗讀不僅能讓學生領略到字里行間的形式美,更能引導他們深刻體會文本內在的思想精髓和情感韻味。這種深層次的審美領悟,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心靈共鳴,進一步拓寬他們的精神視野和審美境界。朗讀藝術還為學生搭建了一個自我展示和情感表達的舞臺。在朗讀的實踐中,學生得以通過聲音的傳遞和情感的抒發(fā)來詮釋文本,這種獨特而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表達方式,不僅錘煉了學生的表達技巧,更幫助他們在藝術的探索中發(fā)掘自我,塑造獨特的審美觀念和自信。
三、朗讀藝術運用于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策略
1.以情感引導朗讀,激發(fā)學生興趣
在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朗讀不僅是知識傳遞的媒介,更是錘煉學生語言感知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運用情感引導朗讀的策略,來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
以統(tǒng)編初中語文教材中朱自清的經典散文《背影》為例,該文以細膩而深情的筆觸描繪了父愛的深邃與博大。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先安排學生通過默讀初步領會文本的主旨和意境,隨后,通過朗讀這一有聲的表達方式來進一步感悟文章所蘊含的豐富情感。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特別注意語調的抑揚頓挫及情感的自然流露,通過聲音的變化和情感的投入使學生在聽覺層面能深刻感受到父愛的深沉與厚重。例如,在朗讀到父親送別兒子的段落時,教師可以通過放緩語速、降低音調,來營造出一種依依不舍的氛圍,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到文中父子之間的深情厚誼。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朗讀,并引導他們在朗讀過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更加真切地理解課文內容,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及語言感知能力。
2.注重朗讀技巧指導,提升學生水平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朗讀技巧的傳授與訓練顯得尤為重要,它對于學生朗讀技能的提升以及整體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可以通過開展系統(tǒng)化、有針對性的朗讀技巧訓練,助力學生掌握科學、有效的朗讀方法,優(yōu)化他們的朗讀表現,增強文本的感染力。
以統(tǒng)編教材中魯迅的名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為例。該篇課文不僅洋溢著濃厚的童趣,而且揭露并批判了封建教育體制的弊端。因此,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先引領學生深入了解文章的創(chuàng)作背景及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為后續(xù)朗讀奠定情感基調,并著重指導學生進行朗讀技巧的練習,諸如語速的掌控、語調的變換及停頓的合理安排等。之后,教師可以通過親身示范并結合細致講解的方式,向學生展示如何根據文章內容調整朗讀的語速。例如在描述百草園的歡樂時光時,語速可稍快,以體現童年的無憂無慮;而在敘述封建教育的束縛時,則可適當放慢語速,以傳達出沉重和壓抑的氛圍。同時,通過高低錯落的語調變化更好地凸顯文章中的情感波動。為了進一步鞏固和提升學生的朗讀技巧,教師還可以設計小組練習活動,以合作交流的形式讓學生互相朗讀、傾聽、學習,以傾聽者的反饋為指導,使學生在交流中明確朗讀技巧的不足,實現共同進步。在此訓練下,學生不僅能夠更加精準地把握課文的主旨和情感,還能在朗讀的實踐中不斷錘煉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情感傳遞技巧,從而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
3.創(chuàng)新朗讀形式,豐富語文課堂
在初中語文朗讀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構建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朗讀形式,有效豐富課堂的教學內容,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輕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中增強語文學習能力,使語文課堂煥發(fā)出新的活力。
以統(tǒng)編教材中的經典篇目《木蘭詩》為例。這首詩生動地描繪了花木蘭代父從軍的英勇事跡,充滿了濃厚的英雄主義色彩。為了進一步增加學生對于該課文的文本理解,從而為深入朗讀奠定基礎,教師可以運用分角色朗讀的形式,讓學生分別扮演木蘭、木蘭的父母及戰(zhàn)友等不同的角色,豐富學生的情感參與,促使學生更為深入地揣摩和理解課文中各個角色的性格特點及情感變化,更深刻地理解課文。教師還可以運用配樂朗讀的形式。例如,學生在朗讀《木蘭詩》一課時,教師可以基于課文的主調輔以慷慨激昂的背景音樂,讓學生在音樂的烘托下朗讀,從而更加直觀地感受到木蘭身上的英雄氣概,進一步加深對課文情感的體會。最后,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為學生組織具有競賽意識的實踐活動,如朗讀比賽、朗讀技巧大比拼等,并設置一些獎勵,驅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實踐活動之中。通過比賽的形式,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朗讀技巧和表達能力,更能夠在競爭中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提高他們的朗讀水平,并且學生還可以通過比賽互相學習、借鑒,從而實現共同進步,構建出良好的學習氛圍。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運用朗讀藝術有助于鍛煉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增強學生的文本理解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感,從而貫徹課程標準教育理念,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情感引導學生朗讀,充分激發(fā)學生興趣,并注重朗讀技巧的指導,運用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朗讀形式,從而豐富語文課堂,以朗讀藝術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并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及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吳學奎.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朗誦藝術的應用[J].考試周刊,2024(21):37-41.
[2]劉夫臣.朗誦藝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中學課程資源,2024,20(05):3-5.
[3]吳 穎.試論朗誦藝術創(chuàng)作審美之“出”與“入”[J].桂林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23,37(06):32-36.
[4]折小娟.朗誦藝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中學課程輔導,2023(28):81-83.
[5]許小敏.朗誦藝術的創(chuàng)作路徑芻議[J].作家天地,2023(25):147-149.
[6]霍思琦,董雅欣.淺析朗誦藝術的時代價值[J].明日風尚,2023(04):1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