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課標背景下,初中數學實踐性作業(yè)的設計成為提升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促進全面發(fā)展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本文探討初中數學實踐性作業(yè)的設計策略,旨在通過豐富多樣的實踐性作業(yè),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啟迪智力,培養(yǎng)其數學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期為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和效率提供有力支持.
【關鍵詞】新課標;初中數學;作業(yè)設計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初中數學教學越來越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實踐性作業(yè),作為連接數學理論與現實應用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不僅幫助學生深化對數學概念的理解,還促進了學生數學思維的活躍與應用能力的提升.因此,如何在遵循新課標指導原則的基礎上,巧妙地構思和設計初中數學實踐性作業(yè),成為當前數學教師需深入探索與實踐的重要任務.
1生活化題目設計
生活化題目設計強調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緊密相連,通過構建與真實情境高度相關的數學問題,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和運用數學知識.這一策略不僅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還能顯著提升他們的數學應用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在生活化題目設計中,可以鼓勵教師深入挖掘學生生活中的數學元素,將其轉化為生動有趣的數學問題.
例如關于“購物打折”的課程,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實踐性作業(yè):假設學生周末與家人去商場購物,面對琳瑯滿目的商品和各式各樣的打折信息(如“買一送一”“滿300減100”“第二件半價”等),請學生根據家庭的實際需求和預算,運用所學的比例、百分比等數學概念,計算出最劃算的購買方案.這樣的作業(yè)既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又能夠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深刻理解比例、百分比等數學概念的實際應用,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又如,在教授“家庭預算編制”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模擬家庭財務管理者的角色,根據家庭收入和支出情況,運用所學的加減乘除、統(tǒng)計圖表等數學知識,制定一份合理的家庭預算方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收集和分析家庭各項開支的數據,繪制支出比例圖或預算表,并據此提出節(jié)約開支的建議.通過這樣的實踐性作業(yè),學生不僅能夠掌握家庭預算編制的基本方法,還能培養(yǎng)自己的理財意識和數學應用能力.生活化題目設計作為初中數學實踐性作業(yè),能夠有效地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結合,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和運用數學知識.同時,它還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培養(yǎng)他們的數學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
2探究性任務的引入
對于當代初中數學教育,
探究性任務的設計與實施已成為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養(yǎng)、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關鍵路徑.其核心在于打破傳統(tǒng)教學的束縛,通過精心設計的開放性問題,引領學生走出課本,深入現實世界,主動探索數學知識的多元應用與深層含義.探究性任務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數學技能,更強調他們的問題解決能力、批判性思維以及團隊協作能力的全面發(fā)展.它的設計往往圍繞一個或多個核心數學概念或原理,但問題的表述方式卻是開放而靈活的,沒有固定答案或唯一解法.這樣的設計旨在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促使他們從不同角度審視問題,并運用多樣化的方法和工具對問題進行探究.在探究過程中,學生需要經歷問題識別、假設提出、數據收集、分析處理、結論形成以及反思評價等一系列科學研究的基本步驟,從而深刻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與挑戰(zhàn).
例如在“統(tǒng)計與概率”這一章節(jié),教師可以設計一項名為“校園垃圾分類現狀調研”的探究性任務.該任務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針對學校垃圾分類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學生需要明確調研目的,即了解校園內各類垃圾的產生量、分類準確率以及師生對垃圾分類的認知程度等.隨后,需設計問卷、制定調查方案,并通過實地觀察、訪談師生等方式收集數據.在數據收集完成后,學生將運用所學的統(tǒng)計與概率知識,對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和解釋,如繪制條形圖、餅圖等統(tǒng)計圖表,計算分類準確率、置信區(qū)間等統(tǒng)計量.最后,各小組需撰寫調研報告,總結調研成果,提出改進垃圾分類方式的建議,并在班級內進行分享與交流.這一探究性任務不僅讓學生深入理解了統(tǒng)計與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團隊合作精神以及社會責任感.在調研過程中,學生學會了如何設計有效的調查工具、如何科學地收集和分析數據、如何清晰地表達和交流調研結果.通過親身體驗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學生也增強了環(huán)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為構建綠色校園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3合作學習的推廣
合作學習的推廣被視為提升學生學習成效、促進其全面發(fā)展的有效途徑.這一教學模式強調學生之間的互動與合作,通過共同完成任務來深化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合作學習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掌握學科知識,也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溝通協作能力、批判性思維、領導力以及團隊精神.它的核心是構建一種積極的學習環(huán)境,其中學生被鼓勵以團隊的形式參與學習活動,共同解決問題,實現學習目標.在合作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扮演著獨特的角色,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同時也從同伴那里學習新知、借鑒經驗.這種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學習方式,不僅促進了學生個體的發(fā)展,還增強了整個團隊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
例如“設計一個小型商場的平面圖”這一合作學習項目巧妙地融合了數學、設計、溝通等多個領域的知識和技能.項目要求學生運用測量和計算技能,準確測定商場內部空間的大小、形狀和布局,這涉及比例尺的運用、面積的計算、圖形的繪制等數學知識.學生需要相互協作,共同完成任務,這不僅鍛煉了他們的數學能力,也培養(yǎng)了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項目還要求學生考慮商場的功能分區(qū)、人流導向、店鋪布局等因素,這涉及設計思維的培養(yǎng).學生需要集思廣益,提出各種創(chuàng)意方案,并通過討論、協商達成共識.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溝通能力得到了提升,他們學會了如何傾聽他人的意見、如何表達自己的觀點,以及如何與他人進行有效的協商和妥協.項目完成后,學生還需要進行成果展示和反思評價.他們需要向全班同學展示自己的設計方案,并接受他人的提問和建議.這個過程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增強了學生
的自信心,也讓他們學會了如何接受他人的反饋及如何不斷地改進和完善自己的作品.因此,通過合作學習項目,不僅有效地鍛煉了學生的測量和計算技能,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溝通協作能力、設計思維、表達能力以及團隊精神,使他們能夠更好地適應復雜多變的社會環(huán)境.
4信息技術的應用
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不僅為教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捷與高效,更為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和數學實踐能力開辟了新途徑.信息素養(yǎng),作為21世紀人才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指的是個體有效獲取、評估、利用和交流信息的能力.而數學實踐能力,是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與現實生活問題相結合,通過動手操作、問題解決等方式,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將信息技術應用于數學教學中,就是借助電子表格軟件、幾何繪圖工具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對復雜的數據進行高效處理,對抽象的幾何圖形進行直觀展示,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其中,電子表格軟件,如Excel,憑借其強大的數據處理和分析功能,能夠讓學生輕松地進行數據錄入、排序、篩選、計算以及圖表制作等操作,極大地提高了數據處理的效率和準確性.通過數據的可視化呈現,學生能夠更直觀地理解數據背后的規(guī)律和趨勢,培養(yǎng)數據意識和數據分析能力.幾何繪圖工具,如GeoGebra,則為幾何教學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這款軟件不僅能夠繪制出各種精確的幾何圖形,如直線、圓、多邊形等,還能夠動態(tài)地展示圖形的變換過程,如平移、旋轉、縮放等.通過操作這些幾何對象,學生能夠直觀地觀察到幾何性質的變化規(guī)律,從而加深對幾何概念的理解和記憶.此外,它還具備強大的代數功能,能夠實時顯示幾何對象與代數表達式之間的對應關系,幫助學生建立幾何與代數之間的聯系,培養(yǎng)數形結合的思想.例如,利用電子表格軟件分析考試成績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將考試成績輸入到Excel中,利用軟件的排序、篩選和圖表制作功能,對成績進行快速分析和可視化呈現.學生可以通過柱狀圖、折線圖等圖表形式,直觀地觀察不同班級、不同科目的成績分布情況,以及學生個體的成績變化趨勢.這樣的實踐活動不僅鍛煉了學生的數據處理能力,還讓他們學會了如何運用信息技術手段來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提高了他們的信息素養(yǎng)和數學實踐能力.
5反思與評價機制的建立
反思與評價機制的建立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深化理解、提升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這一機制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習成果,更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思考、探索與成長.通過構建學生自我評價和同伴評價機制,其旨在激發(fā)學生的內在動力,培養(yǎng)他們的自我認知能力和批判性思維,同時增進同學間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共同營造一個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學生自我評價機制的建立,鼓勵學生成為自己學習旅程的主動參與者和反思者,要求學生定期回顧自己的學習過程,從學習態(tài)度、方法、成效等多個維度進行自我審視,誠實地評估自己的優(yōu)點與不足.這一過程中,學生需要學會設定明確的學習目標,監(jiān)控自己的學習進展,及時調整學習策略,并勇于承認錯誤,積極尋求改進.自我評價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清晰地認識自己,還能培養(yǎng)他們的責任感和自律性,為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同伴評價機制的引入,則為學生的學習過程增添了新的視角和動力.在同伴評價中,學生需要基于一定的評價標準和流程,對同學的學習成果、過程或表現進行評價,并給出具體的反饋和建議.這種評價方式不僅有助于被評價者獲得來自同齡人的寶貴意見,促進被評價者從不同角度審視自己的學習,還能提升評價者的觀察、分析和表達能力,增強評價者的同理心和合作精神,并可以在班級中形成一種相互學習、相互激勵的良好風氣,讓學生在相互評價中共同進步.
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內的自我評價和同伴評價活動.在解題過程中,學生首先獨立完成題目,并嘗試對自己的解題思路和過程進行反思,總結成功經驗和存在問題.隨后,小組成員相互交換解題過程,進行同伴評價.在評價過程中,學生們需要認真觀察同伴的解題步驟、方法選擇、錯誤處理等,給出具體的反饋和建議.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們不僅能夠更深入地理解數學概念和方法,還能學會如何有效地進行自我評價和同伴評價,為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6結語
綜上所述,實踐性作業(yè)的設計是實現新課程標準下初中數學教學目標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通過有效的策略實施,為學生設計多種多樣的實踐性作業(yè),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問題解決能力,為他們的未來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陽,沈茜.基于新課標的初中數學實踐性作業(yè)的設計策略[J].理科愛好者,2024(03):16-18.
[2]張振賓.核心素養(yǎng)目標下提高初中數學作業(yè)設計有效性策略研究[J].華夏教師,2023(14):67-70.
[3]白宗賢.核心素養(yǎng)目標下提高初中數學作業(yè)設計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3(35):11-13.
[4]溫建紅,吳致光.“雙減”背景下初中數學實踐性作業(yè)設計要素與策略[J].教學與管理,2023(31):42-46.
[5]季靜.“雙減”背景下初中數學實踐性作業(yè)的設計研究[J].數理化學習(教研版),2023(03):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