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結合農(nóng)村學校探討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整本書閱讀”任務群教學,以初中名著導讀——《海底兩萬里》為例,探討“整本書閱讀”任務群教學。此任務群的構建有效引導學生深入理解作品,有效提高學生閱讀水平和文學素養(yǎng),對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提升具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任務群構建;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
*該文系安徽省教育裝備課題《農(nóng)村初中“整本書閱讀”學習任務群構建與應用研究》(立項號:ZB23064)階段性研究成果。
相比碎片化閱讀、快餐式閱讀,整本書閱讀可以讓學生更深入增強對作品的全面理解,獲得更完整的閱讀體驗;拓展學生的認知領域、提升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專注力,提高學生閱讀效率和深度;引發(fā)學生更強烈的情感共鳴和情感體驗,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審美情趣。這對于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有著積極的意義[1]。2022年版的新課標明確要求第四學段的學生能夠“建構閱讀整本書的經(jīng)驗”。根據(jù)農(nóng)村學校的特點,結合新課標的理念和要求,設計更加貼近農(nóng)村學生實際需求和學習特點的學習任務。以整本書《海底兩萬里》為例,按照學習目標、校情學情、任務分解、學習評價評估四個部分探討和構建學習任務群。
一、以科學目標為導向,合理構建“整本書閱讀”學習任務群
《海底兩萬里》是儒勒·凡爾納的一部科幻小說作品,講述了尼摩船長率領的鸚鵡螺號潛水艇在海底探險的故事。這本小說描繪了海底世界的奇觀和探險旅程,同時也涵蓋了人類與自然、科技與道德等深刻主題。本篇文章通過設定科學的、可操作的、可實現(xiàn)的學習目標,幫助學生規(guī)劃學習過程、增強學習動力、提高學習效果。
關于學習目標,可從知識性目標和人文性目標兩個方面構建[2]。知識性目標包括基礎性知識、技能、方法等學習目標;人文性目標包括情感態(tài)度的感知,創(chuàng)造性、批判性思維的養(yǎng)成,同學間的團結合作、溝通協(xié)調(diào)能力提升,以及通過閱讀挖掘文化內(nèi)涵,促進精神成長等方面[3]。下面就以《海底兩萬里》為例,分析一下這本書的“知識性目標”及“人文性目標”。
二、以校情學情為根本,準確構建“整本書閱讀”學習任務群
針對學校的特點,要契合實際情況構建“整本書閱讀”學習任務群,既不設計學生無法完成的任務,盲目拔高任務難度,又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學習效果,培養(yǎng)他們的文學審美和綜合素養(yǎng)。在這里重點要提及一下農(nóng)村學校,由于農(nóng)村初中學生的認知水平和閱讀能力相對較低,加上農(nóng)村學生購買書籍的意愿不強,農(nóng)村初中的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尋找相關的閱讀材料,比如,依托學校圖書館、閱讀角、電子圖書或是號召同學用交換閱讀等方式,根據(jù)學生的實際閱讀情況設計任務群;考慮到農(nóng)村學生相對于城市學生自主生活能力、動手能力較強,可以設計相關的實踐活動,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整本書;還可以結合當?shù)氐拿袼孜幕騻鹘y(tǒng)習俗,探討整本書中涉及的價值觀念和人物形象,增強學生對整本書的理解。
以某農(nóng)村初中為例,許多學生對科幻小說抱有濃厚的閱讀興趣,但由于各種限制,學生們對科幻作品接觸的不多,對科幻作品不太了解,但他們對科學卻充滿求知的渴望,老師在設計任務群的時候就要想到如何將科學與文學有機結合在一起;由于農(nóng)村初中的“整本書閱讀”教學得不到重視,有能力自主閱讀的學生很少,能主動完成學習任務的同學就更少了,學生希望在閱讀的過程中得到教師的指導愿望極為迫切[4]。了解了學生的學情、結合學生的需要,以目標為導向,以終為始,這樣的學習任務群更能被學生接受。
三、以任務分解為抓手,科學構建“整本書閱讀”學習任務群
整本書閱讀在教學實踐中面臨“教什么”碎片化的事實困境、“怎么教”散點化的技術困境[5],需要進行任務分解,把“教什么”具體化,把“怎么教”可操作化。為確保學習任務群的有效實施和學習效果的達成,對于《海底兩萬里》這本書,我們設計了一個名為“深海探險隊”的大情境任務?;谵r(nóng)村學校的學生對探險極為熱心,通過這樣一個大情境任務設計,學生可以在模擬海底探險的過程中全面把握《海底兩萬里》的故事情節(jié),分析人物形象,在跨學科整合和團隊合作中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和批判性思維,同時激發(fā)學生對科技與自然的沖突、人類與自然、科技與道德等主題的探索,做到“讀起來”“讀進去”“讀通透”,不僅僅是“看過文本”,還能做到“熟知文本”[6]。
在設計好任務群之后,接下來就需要學生完成上述任務,這個過程可以這樣構建:
1.明確目標:明確每個任務的學習目標和期望的學習成果,確保任務與課程目標和學生能力水平相匹配。
2.分解任務:將大任務分解為若干小任務,明確每個小任務的目標和要求,并確定學生需要達成的預期并完成成果收集[7]。
3.劃分小組:將學生分成小組,確定每個小組負責完成某個小任務,鼓勵學生合作、討論和相互協(xié)作。
4.指導調(diào)研:讓學生根據(jù)任務需求展開調(diào)研和學習,包括文獻查閱、實驗操作等,以獲取必要的信息和知識。
5.展示成果:多舉辦開放性的成果展示,可以激發(fā)學生在整本書閱讀中的積極性[8]。要求學生根據(jù)任務的要求,設計并展示他們的成果,可以是報告、展示板、演講、視頻制作等形式[9],展示他們的研究成果和結論。
6.指導評價: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提供指導和支持,同時根據(jù)任務完成情況和成果展示進行評價和反饋,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效果。
7.總結反思:最后,讓學生總結整個任務的過程和成果,反思自己的學習收獲和困難,促進個人和團隊的成長和進步。
四、以科學評價為手段,多元檢測“整本書閱讀”學習任務群
檢測“整本書閱讀”學習任務群構建效果可采用定性和定量評價相結合[10]。定性評價整本書閱讀任務群設計的效果可以通過學生的表現(xiàn)、反饋和整體完成情況來進行。可以通過學生的討論質(zhì)量、閱讀理解、思考能力、合作協(xié)作和最終整合的讀后感來評價設計效果的優(yōu)劣。
評分標準:
1.優(yōu)秀:進步顯著,展現(xiàn)出對書籍的濃厚興趣,理解深入,協(xié)作默契,展現(xiàn)出個人特長和獨特魅力,整合的讀后感準確性高,完整性強。
2.良好:有一定進步,表現(xiàn)出對書籍有興趣,理解較為深入,協(xié)作尚可,展現(xiàn)出個人特長和魅力,整合的讀后感基本準確,完整性一般。
3.一般:進步有限,興趣不明顯,理解一般,協(xié)作存在問題,個人特長展現(xiàn)不明顯,整合的讀后感有偏差,完整性不足。
4.不及格:進步較少,興趣缺乏,理解表面,協(xié)作困難,個人特長未展現(xiàn),整合的讀后感準確性低,完整性差。
定量評價整本書閱讀任務群設計的效果可以通過一些具體指標和量化數(shù)據(jù)來評估,如:
1.每個小組成員完成任務的時間和質(zhì)量,可以定量記錄每位學生的表現(xiàn)和貢獻,進行評價。
2.可以通過學生的答題成績、思考問題的深度和角度等,來定量評價學生對書籍內(nèi)容的理解和思考能力的提升。
3.可以通過學生整理的讀后感、思考問題的數(shù)量和質(zhì)量等來定量評價學生的深入理解和思考能力的提升。
4.可以設置評價表格、問卷調(diào)查等方式,收集學生和教師的反饋和意見,從而定量評價整本書閱讀任務群設計的效果。
綜合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可以更全面、具體地評價整本書閱讀學習任務群設計的效果,為進一步的優(yōu)化和改進提供了有力的依據(jù)。
總之,讀整本書不僅可以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增加知識見聞、拓展知識面,最主要的是能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豐富精神世界、提高個人文化修養(yǎng)?,F(xiàn)代中學生閱讀量偏少,所獲得的閱讀材料良莠不齊,閱讀能力亟待提升,而農(nóng)村學生的閱讀能力需要提升空間更大,閱讀整本書對農(nóng)村的學生極為重要[11]。本文以農(nóng)村學生感興趣的科幻類作品為例,構建學習任務群,希望能幫助學生和老師更好地把握理解這部作品。
參考文獻:
[1]陳虹先.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路徑分析[J].中國教育學刊,2023(S1).
[2]韋鳳娣.初中“整本書閱讀”學習任務群構建與應用研究[J].學語文,2024(3).
[3]許晨暉.借助閱讀策略,挖掘文化內(nèi)涵,促進精神成長[J].中國教育學刊,2023(S2).
[4]韋鳳娣.從單篇閱讀到整本書閱讀教學設計——以《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到《朝花夕拾》為例[J].安徽教育科研,2021(33).
[5]姚珊,朱文輝.基于大概念的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設計[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 2023,24(6).
[6]徐娟敏.整本書閱讀考查方式及其對教學的反撥作用探析[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21,22(3).
[7]郭曉燕.項目化學習背景下整本書閱讀實踐研究[J].試題與研究,2024(15).
[8]劉勇,吳利容.整本書閱讀中期推進的路徑分析[J].中學語文,2018(1).
[9]韋鳳娣.初中語文隱性知識顯性化有效路徑探究[J].語文教學與研究,2022(1).
[10]劉果.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課程設計研究[D].杭州:浙江師范大學,2023.
[11]韓博.整本書閱讀提升中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路徑分析——基于游戲化視角[J].教育學術月刊,2021(2).
(作者:韋鳳娣,安徽省定遠縣爐橋中學高級教師、校長)
[責編:張應中;校對:尹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