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國際組織人才的培養(yǎng)、輸送與保障對國家參與全球治理具有重要作用。法國是最早創(chuàng)建并參與國際組織的國家之一,其國際組織人才在數量和質量上位居世界前列。在歷史和地理優(yōu)勢的基礎上,法國政府制定了較為完善的國際組織人才發(fā)展策略,具體表現為在人才培養(yǎng)上注重公民教育與專業(yè)教育相結合、在人才輸送上堅持信息捕捉與項目資助相結合、在人才保障上堅持維護權益與拓展網絡相結合。借鑒法國經驗,我國可優(yōu)化國際組織人才培養(yǎng)模式、拓展國際組織人才輸送渠道、構建國際組織人才保障網絡。
關鍵詞:法國;國際組織;人才培養(yǎng);人才輸送;人才保障
中圖分類號:G513" " " " "文獻標志碼:A" " " " "DOI:10.3969/j.issn.1672-3937.2025.01.05
一、 引言
向國際組織培養(yǎng)和輸送專業(yè)人員并提供相應保障,是國家參與全球治理的重要手段。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踐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推動全球治理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fā)展。參與全球治理需要一大批熟悉黨和國家方針政策、了解我國國情、具有全球視野、熟練運用外語、通曉國際規(guī)則、精通國際談判的專業(yè)人才。[1]然而,目前國際組織中我國職員的數量和所在職位與中國現有的國際地位、人口數量和資金投入不相符。根據中國對聯(lián)合國的會費貢獻第二和地域分配原則,聯(lián)合國系統(tǒng)中的中國籍國際職員實際比率遠低于其應占比率。2019年4月,聯(lián)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報告指出,截至2018年,在聯(lián)合國秘書處專業(yè)及以上職類中,中國籍職員人數合適范圍是169~229人,而實際只有89人。同時,中國的高級職位數量也偏少,聯(lián)合國高級官員D級(Director)分為D-1和D-2兩個級別,其中秘書處D-1以上級別職員,美國有42位,英國有21位,而中國只有13位。國際組織人才的代表性不足,不利于我國推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提升在全球治理中的影響力和話語權。[2]
中國正積極提高自身參與全球治理的能力,將培養(yǎng)和輸送國際組織人才作為重要的參與途徑,但是培養(yǎng)人才需要時間,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這方面,法國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其國際組織人才數量和質量較為領先。究其原因,法國是許多國際組織的創(chuàng)始國,且有很多國際組織總部設在法國,這都促使了國際組織對法國人員的招募。[3]此外,除了傳統(tǒng)積累和區(qū)位優(yōu)勢,法國長期致力于構建、拓展與維護本國的國際組織職員網絡。基于此,本文嘗試分析法國培養(yǎng)、輸送及保障國際組織人才的相關措施,希望為我國國際組織人才發(fā)展提供借鑒。
二、歷史淵源
法國是最早創(chuàng)建并參與國際組織的國家之一。1816年,第一個國際組織——萊茵河航運中央委員會(Commission Centrale pour la Navigation sur le Rhin)成立,該委員會的主要工作是制定和修改有關萊茵河航運的規(guī)定,保障航運自由與平等,從而促進萊茵河航運的繁榮與安全。法國即為該委員會的五大發(fā)起國之一。[4]“一戰(zhàn)”結束后,世界上第一個綜合性、多功能、世界性的政府間國際組織——國際聯(lián)盟(Société des Nations)于1920年成立,法國是主要發(fā)起國家之一[5],法國人萊昂·布儒瓦(Léon Bourgeois)成為第一任主席,開啟了法國人在國際組織擔任高級職位的篇章。
“二戰(zhàn)”結束后,國際組織如雨后春筍般涌現,1945年聯(lián)合國的建立具有里程碑意義。法國是聯(lián)合國的創(chuàng)始國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同時也是聯(lián)合國經常預算的第六大捐助國,在聯(lián)合國和平行動、環(huán)境保護、官方發(fā)展援助等事業(yè)上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法國在聯(lián)合國系統(tǒng)內的職員人數僅次于美國,被視為“代表性過高”的成員國。而聯(lián)合國十分注重職員分配的地域均衡原則,這對法國輸送更多職員產生制約。為突破對正式職員數量的限制,法國于1978年簽署聯(lián)合國初級專業(yè)人員(Junior Professional Officer, JPO)項目。通過JPO項目,法國既可以推送更多的青年接觸國際組織工作,增強法國的國際影響力,也可以激發(fā)年輕一代對國際組織的興趣。[6]
隨著法國加入的國際組織數量的增多,在國際組織工作的法國職員隊伍也日益壯大,他們在世界各地自發(fā)建立小組,豐富在外生活,促進交流溝通。為建立職員小組的對話機構,法國政府于1982年設立國際職員委員會(Comité des Fonctionnaires Internationaux),這是法國第一個有關國際組織職員的官方機構,后來經過多次重組、改名,發(fā)展為由法國外交部管轄的國際職員代表團(Délégation aux Fonctionnaires Internationaux,DFI)。自此,法國政府將發(fā)展國際組織人才納入國家外交工作的一部分。[7]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貿易和金融的全球化發(fā)展,各國經濟更加相互依存,國際組織的地位也大大提高。面對與發(fā)展中國家和英語體系國家的競爭,法國認識到必須采取更加積極主動的政策,維護法國在國際組織中的代表性。2008年,法國發(fā)布《外交和歐洲政策白皮書》,其中有關對外行動改革的建議指出,在國際組織職位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情況下,呼吁支持DFI的工作。同時明確了發(fā)展的重點:讓年輕人有機會從事國際組織工作,鼓勵行政部門提交多邊體系相關主題的申請,提高國際課程在職業(yè)生涯中的價值,調整工作人員借調的框架,更好地確定有關職位的目標,優(yōu)先考慮戰(zhàn)略性中層工作。[8]2017年8月,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在巴黎就法國外交政策的挑戰(zhàn)和優(yōu)先事項發(fā)表聲明,指出法國要以聯(lián)合國組織為重點,充分參與多邊機構的國際工作,并積極利用總部位于法國的國際組織優(yōu)勢,如經合組織、歐洲委員會等,發(fā)展法國的多邊主義外交事業(yè)。[9]
法國積極提升其在國際組織中的代表性,也取得了理想的成果。2022年法國外交部數據顯示,法國是190個國際組織的成員國,共有20,278名法國公民在聯(lián)合國系統(tǒng)、歐盟機構以及其他國際組織中工作,占國際組織職員總人數的9%。[10]歷史和地理優(yōu)勢是法國公民在國際組織任職占據優(yōu)勢的重要基礎,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競爭和挑戰(zhàn)的加劇,法國在制定國際組織人才的整體策略和具體措施上也做出了新的努力。
三、國際組織人才發(fā)展策略
法國國際組織人才發(fā)展策略以人才培養(yǎng)為前提、以人才輸送為中心、以人才保障為決心,多措并舉,既提升國際組織職員的專業(yè)素養(yǎng),又為其提供信息服務和權益保障。
(一)人才培養(yǎng):公民教育與專業(yè)教育相結合
培養(yǎng)能夠勝任國際組織工作的人才是促進國家在國際組織代表性的前提,學校則是人才培養(yǎng)的主要陣地。法國教育系統(tǒng)對國際組織人才的培養(yǎng)滲透在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階段,將公民教育與專業(yè)教育緊密結合,體現出全過程、多層次的特點。
國際組織是世界匯合的重要平臺,其發(fā)展與運行體現各國人民的愿望,國際組織人才更有為世界和平服務、為尊重人的基本權利服務,以及為促進經濟發(fā)展與合作服務的使命,因此國際組織人才需要秉持更高的行為標準,致力于建設公正與和平的世界。2013年聯(lián)合國修訂更新《國際公務員行為標準》,該準則以國際公務員制度的哲學原則為基礎,提出正直、忠誠、獨立、公正、寬容、理解、不歧視、性別平等和尊嚴的指導原則,以此來表達對國際公務員的要求與期望。[11]
法國在基礎教育階段的公民教育十分契合聯(lián)合國提出的指導原則,有利于幫助法國學生獲得勝任國際組織工作的基本素養(yǎng)。法國公民教育的目標是促進對公民身份概念以及與之相關的權利和義務的理解和分析,鼓勵學生培養(yǎng)批判、負責、尊重、開放和創(chuàng)造性的公民意識。小學開設專門的公民教育課程,圍繞尊重和寬容組織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相關意識。學生在中學階段通過公民教育主要學習道德和公民文化相關內容,包括道德良知的形成、對規(guī)則和法律作用的理解、批判性判斷、責任感。[12]法國公民教育所提倡的價值觀與國際組織要求的職員品格較為相似,在某種程度上為法國年輕人前往國際組織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礎。[13]
在高等教育階段,培養(yǎng)專才成為適應國際組織工作的重點,法國高校從實施專業(yè)的教育體系、提高外語能力、注重出國留學等方面培養(yǎng)能夠勝任國際組織工作的學生。擁有專業(yè)技能才能承擔專業(yè)化的工作。法國高等教育系統(tǒng)中的“大學校”(Grande école)是法國特有的精英教育體系,專注于培養(yǎng)政治、師范、商業(yè)、管理等學科的專門人才。例如,法國巴黎政治學院(Institut d' tudes Politiques de Paris)作為一所研究型大學,是國際組織人才孵化的場所,在培養(yǎng)氣候談判國際組織人才領域具有豐富的經驗。該校圍繞環(huán)境政策、國際能源等熱門議題開設專業(yè)課程,培養(yǎng)能夠理解和應對復雜問題的全球行動者。調查顯示,該校18%的畢業(yè)生去往國際組織工作,國際組織職員成為學生就業(yè)的熱門選擇。[14]此外,國際交流能力和全球視野也是法國高等教育階段關注的重點。語言能力是了解他國文化、與人溝通的前提,懂得外語是學生勝任國際組織工作的重要基礎,法國高校開設多門語言課程供學生選擇。同時,由于處于歐洲多元文化的環(huán)境,法國高校鼓勵學生出國留學,通過“伊拉斯謨”計劃(Erasmus)等項目為學生到歐洲其他國家學習提供支持,鼓勵學生通過跨國流動提高國際交流能力和拓寬全球視野,打下勝任國際化工作的基礎。
(二)人才輸送:信息捕捉與項目資助相結合
成功輸送本國國民到國際組織工作是法國國際組織人才發(fā)展策略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法國通過專門渠道捕捉并發(fā)布招募信息、資助并管理人才項目,從而促進國際組織人才輸送。
獲取國際組織人才招募信息是輸送工作的第一步。DFI隸屬于法國外交部,其宗旨是保障法國在國際組織中的代表性。法國外交部在官方網站開創(chuàng)了“在國際組織工作”專欄,由DFI運營管理,瀏覽量每月約7萬次。作為申請者和國際組織招募之間的橋梁,DFI在前期的職位捕捉與推薦中發(fā)揮重要作用。一方面,在對國際組織充分調查的基礎上,DFI通過每周的電子通訊和領英(LinkedIn)平臺,及時發(fā)布國際組織空缺職位信息和招募程序等內容。此外,DFI創(chuàng)建了自己的搜索引擎“國際職業(yè)在線”,在該數據庫中發(fā)布國際組織的崗位招聘信息,公眾可以直接搜索某崗位的需求人數和條件要求等。另一方面,當申請者擁有意向職位后,DFI會進一步介紹該崗位潛在的挑戰(zhàn)、機會和困難,為申請者提供建議,并積極陪同已經通過第一階段篩選的候選人應對后續(xù)的考核。[15]多元化的信息為法國有志于國際組織事業(yè)的公民提供了充分的信息。
除了從國際組織官網搜集招募公告,法國還尤為重視保持與國際組織高層官員的緊密聯(lián)系,獲取更多人員招募與晉升消息。在與國際組織的行政部門,尤其是人力資源部門接觸時,法國通常會禮節(jié)性問候或實地拜訪。例如,法國投資促進署曾組織代表團前往華盛頓,與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人力資源部門確定法國人在這些組織的職位,并推薦應聘者;法國外交部辦公室主任前往紐約,與聯(lián)合國的人力資源經理和聯(lián)合國的法國社區(qū)進行接觸,表明法國加強國民為聯(lián)合國服務的決心,并表示會繼續(xù)精心選送候選人至聯(lián)合國。訪問結束后,還以書信的方式表示希望國際組織能給法國職員更多高級職位的期盼。[16]高層會見和交流不僅有助于法國國民在招聘中獲得關注,也可以幫助法國更好地了解該組織的招聘、晉升和安置原則,為后續(xù)的輸送積累經驗。
資助青年實習項目是幫助年輕人獲得國際組織工作經驗、輸送更多國際組織人才的重要途徑。為幫助年輕人獲得國際組織工作經驗,法國外交部資助多個國際組織人才項目。例如,在1978年簽署JPO項目就是提升法國在國際組織代表性的舉措之一,在某一領域有3年專業(yè)工作經驗,又有意愿在國際組織中歷練的青年人,可以通過JPO項目申請聯(lián)合國系統(tǒng)下各組織的相關職位。[17]法國每年約資助20個新職位,其目的是幫助這些年輕人在合同結束時能夠被國際組織長期聘用。[18]除JPO項目外,與聯(lián)合國志愿組織(Volontariats des Nations Unies)合作也是法國另一個重要的項目,由法國政府全額資助志愿者到世界各地完成志愿服務,2022年法國外交部資助7名青年志愿者和18名青年志愿專家參與該項目。[19]
此外,法國政府在歐盟范圍內也有著豐富的人才推送項目。例如,歐盟初級人員代表團實習項目,旨在為歐盟成員國的年輕人提供在歐洲對外事務部(Service européen pour l’action extérieure)和歐盟委員會(Commission Européenne)工作的機會。在該項目征集申請的公告中,法國外交部詳細介紹了項目福利待遇、資格要求、日期安排等內容,鼓勵國民積極報名,并強調此次實習將幫助年輕人了解歐盟的對外行動和歐洲機構的工作機制。[20]
總之,法國充分發(fā)動國家力量,為公民提供去往國際組織工作的渠道,不僅豐富他們的專業(yè)經驗,也為其留任國際組織工作提供更多的機會。
(三)人才保障:維護權益與拓展網絡相結合
法國不僅強調培養(yǎng)和輸送國際組織人才,當國民進入國際組織工作后,還十分關注職員的各項權益保障,豐富職員生活并加強交流,進一步拓展國際組織人才網絡。
法國向來重視對公民社會權利的保障,保護的對象不僅包括國內公民,也涵蓋在外法國人員。1965年第65-555號法律就是針對外派人員社會保障的法律,將社會福利擴大到在外法國人員,說明了在外工作法國人員自愿加入養(yǎng)老保險的事宜,開啟了對在外法國人員社會保障的關注。[21]近年來,對在外法國人員的保護更為細致,如在2020年的法律中提出,隨著在外法國人員數量增多,他們的需求也變得更為具體,并提出保證他們的政治代表性、簡化各項行政手續(xù)、關注其子女在外的基礎教育以及社保和稅收等方面的事宜。[22]法國也有專門針對國際組織職員的保障體系,對失業(yè)保險、醫(yī)療保險、養(yǎng)老保險和稅收等問題都有完整的說明:國際組織職員在自愿的基礎上可以加入國家的失業(yè)保險計劃;在醫(yī)療保險上,國際組織職員可以選擇加入駐地國、所服務的國際組織內部或是加入法國海外協(xié)會等機構的保障計劃;根據國際組織職員服務的國際組織的地位和在法國工作時的職業(yè),職員可以獲得不同種類和數額的養(yǎng)老金,確保職員在退休后可以獲得完善的保障;國際組織職員也要依法納稅,根據所服務的國際組織相關要求以及駐地國的要求,履行相關義務。[23]同時,有關國際組織職員的相關規(guī)定也適用于其家人,為職員在外工作解決了諸多后顧之憂。
在國際組織工作的人員被法國視為重要的資源,法國政府注重加強與他們的聯(lián)系,拓展國際組織人才網絡。法國國際職員交流協(xié)會(Associations de fonctionnaires internationaux fran ais, AFIF)是維護法國國際職員利益、促進信息交流的重要平臺,在紐約、日內瓦及奧地利等13個城市設有分會。作為匯集職員的平臺,AFIF定期召開會議,了解法國國際職員在國際組織中的生活與工作,促進信息交流與互助。同時,AFIF還組織各種形式的活動促進職員發(fā)展,其中AFIF紐約分會最具代表性,該分會聚集了一半以上的聯(lián)合國法國籍職員,其宗旨是建立并維護在國際組織工作的法國人之間的紐帶,促進法國國際職員(包括在職和退休人員)之間的對話,協(xié)調他們的活動與工作。AFIF紐約分會通過組織與聯(lián)合國議程相關的主題會議和辯論賽,為成員在聯(lián)合國尋找工作提供建議并幫助辦理各種手續(xù);組織電影放映、展覽、節(jié)日活動等來豐富職員生活,促進職員之間的交流與發(fā)展。[24]除了職員之間的交流,AFIF也是法國政府與職員交流的橋梁,經常向職員傳達政府的關切。DFI負責人在訪問荷蘭海牙時聯(lián)合當地的AFIF發(fā)表講話,指出國際組織職員是國家外交工作的一大網絡,需要在國際組織發(fā)出法國聲音,捍衛(wèi)法國利益,隨后,荷蘭的AFIF表示“祖國需要我們,我們需要更好地發(fā)揮作用”。[25]
綜上,法國政府以民族團結和公共服務為口號,鼓勵在職的國際組織職員及時與政府交流聯(lián)系,搭建并拓展國際組織人才網絡。
四、總結與思考
法國發(fā)展國際組織職員的相關舉措在人才培養(yǎng)、輸送和保障三個方面可為我國提供思考和借鑒。
(一)優(yōu)化人才培養(yǎng)模式
高等院校是智力資源的聚集地,也是培養(yǎng)優(yōu)秀青年的重要陣地。我國雖向來重視高校在培養(yǎng)國際組織人才中的主力軍作用,在高校設立相關專業(yè),設置人才培養(yǎng)項目培養(yǎng)精通多門外語的國際化人才,但國際組織人才培養(yǎng)無法一蹴而就,可以從基礎教育階段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抓起,將培養(yǎng)學生勝任國際組織工作的能力分布在教育的各個階段。法國國際組織人才培養(yǎng)將基礎教育階段公民教育與高等教育階段專業(yè)教育相結合,構成一條持久的培養(yǎng)鏈。對此,我國可將國際組織人才培養(yǎng)與現有的教育活動相結合,以國際組織的人才標準為依據,既培養(yǎng)學生基本的素質與價值觀,也培養(yǎng)學生勝任某一領域工作的專業(yè)本領。
(二)拓展人才輸送渠道
人才輸送是國際組織人才發(fā)展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法國DFI在人才輸送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借鑒法國做法,我國可建立人才選拔和輸送專門機構,通過政府力量重視國際組織工作。例如,可以開辟服務國際組織人才的專門機構,完善相關信息咨詢服務,合力解決實習和任職過程的后顧之憂,為更多年輕人投身國際組織工作提供政策支持與保障。此外,國際組織的中層和基層職員既是高層職員的重要來源,也涉及十分廣泛的利益[26],以JPO項目為代表的推送項目是輸送青年人才的重要渠道,我國可推進實施人才輸送項目,為年輕人接觸國際組織工作提供更多機會。
(三)構建人才保障網絡
在政策保障方面,我國可進一步明確與完善國際組織職員在外的各項社會福利與法律制度,使國際組織人才成為一個“有法可依”的群體。在國際組織人才的各項福利上,可以提高他們的薪資待遇和休假福利,注重加強對其家人權益的保護。此外,AFIF在維系國際組織職員之間以及與法國政府的關系上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通過組織活動、加強交流等方式,國際組織人才的輸送和維護形成了良性循環(huán)。對此,我國可搭建專門的平臺、建立相關組織,提供在職職員分享經驗的機會,增強新舊職員之間的交流和共享。同時政府也可與國際組織職員定期交流,表達關切,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
參考文獻:
[1]習近平. 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M]. 北京: 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385.
[2]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為什么在國際組織中任職的中國人不多?[EB/OL]. (2020-07-02)[2023-03-26]. http://io.mohrss.gov.cn/a/2020/07/02/0378200.html.
[3]曲辰. 國際組織概況[M]. 上海: 同濟大學出版社,2020:87.
[4]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斯特拉斯堡總領事館. 萊茵河航運中央委員會[EB/OL]. (2004-05-21)[2023-05-18]. http://strasbourg.china-consulate.gov.cn/chn/ozjg/200405/t20040521_3933408.htm.
[5]李云飛. 法國的國際組織外交[J]. 國際觀察,2009(6): 9-15.
[6]趙源, 尹童. 國際組織職員推送的國外經驗與中國啟示——以JPO項目為例[J]. 中國人事科學, 2022(7): 43-51.
[7][16][25]DAVID-ISMAYIL M. Les politiques de présence des "tats occidentaux au sein des organisations internationales: comprendre le maintien de la domination occidentale à partir du cas fran ais (note de recherche)[J]. "tudes internationales, 2014, 45(2): 285-306.
[8]JUPPé A,SCHWEITZER L. Livre blanc sur la politique étrangère et européenne de la France 2008-2020[EB/OL]. (2008-07-11)[2023-03-30]. https://medias.vie-publique.fr/data_storage_s3/rapport/pdf/084000459.pdf.
[9]MACRON E. Déclaration de M. Emmanuel Macron, Président de la République, sur les défis et priorités de la politique étrangère de la France[EB/OL]. (2017-08-29)[2023-03-30]. https://www.vie-publique.fr/discours/203547-declaration-de-m-emmanuel-macron-president-de-la-republique-sur-les-d.
[10]Ministère de l’Europe et des Affaires "trangères. Les Fran ais dans les organisations internationales[EB/OL]. (2022-05-19)[2023-03-26]. https://www.diplomatie.gouv.fr/fr/emplois-stages-concours/travailler-dans-les-organisations-internationales/etre-ou-devenir-fonctionnaire-international/infographie-les-francais-dans-les-organisations-internationales/.
[11]Nations Unies. Normes de conduite de la fonction publique internationale[EB/OL]. (2021-11-18)[2023-03-28]. https://icsc.un.org/Resources/General/Publications/standardsF.pdf.
[12]Ministère de l’ ducation Nationale et de la Jeunesse. Programme d’enseignement moral et civique[EB/OL]. (2015-06-25)[2023-03-28]. https://www.education.gouv.fr/bo/15/Special6/MENE1511646A.htm.
[13]宋碧珺.法國國際組織職員戰(zhàn)略探析及對中國的啟示[D].北京:北京外國語大學,2017.
[14]Paris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The Sciences Po Paris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programmes[EB/OL]. (2021-09-07)[2023-04-01]. https://www.sciencespo.fr/psia/paris-school-international-affairs-programmes.
[15]Ministère de l’Europe et des Affaires "trangères. Travailler dans les Organisations internationales[EB/OL]. [2023-04-01]. https://www.diplomatie.gouv.fr/fr/emplois-stages-concours/travailler-dans-les-organisations-internationales/.
[17]Ministère de l’Europe et des Affaires "trangères. Les Jeunes Experts Associés[EB/OL]. [2023-04-02]. https://www.diplomatie.gouv.fr/fr/emplois-stages-concours/travailler-dans-les-organisations-internationales/les-jeunes-en-oi-emplois-et-stages/les-programmes-jeunes-finances-par-le-meae/les-jeunes-experts-associes-jea-jpo/.
[18]DAVID M. Les stratégies d’influence des Etats membres sur le processus de recrutement des organisations internationales: Le cas de la France[J]. Revue fran aise d’administration publique, 2008(2): 263-277.
[19]Ministère de l’Europe et des Affaires "trangères. Les Volontariats des Nations Unies[EB/OL]. [2023-04-02]. https://www.diplomatie.gouv.fr/fr/emplois-stages-concours/travailler-dans-les-organisations-internationales/les-jeunes-en-oi-emplois-et-stages/les-programmes-jeunes-finances-par-le-meae/les-volontariats-des-nations-unies/.
[20]Ministère de l’Europe et des Affaires "trangères. Les Jeunes Professionnels en Délégation[EB/OL]. (2019-01-01)[2023-04-02]. https://www.diplomatie.gouv.fr/fr/emplois-stages-concours/travailler-dans-les-organisations-internationales/les-jeunes-en-oi-emplois-et-stages/les-programmes-jeunes-finances-par-le-meae/les-jeunes-professionnels-en-delegation/.
[21]MESSAUD L. Assurance vieillesse des Fran ais expatriés[EB/OL].(1965-04-27)[2023-05-19].https://www.senat.fr/rap/1964-1965/i1964_1965_0140.pdf.
[22]S NAT. Proposition de loi relative aux fran ais établis hors de France[EB/OL].(2020-03-04)[2023-09-22].https://www.francaisaletranger.fr/wp-content/uploads/2020/03/Note-de-synthese-Francais-etranger ENVOI-SENATEURS.pdf.
[23]Ministère de l’Europe et des Affaires "trangères. Protection sociale et fiscalité[EB/OL]. [2023-05-19]. https://www.diplomatie.gouv.fr/fr/emplois-stages-concours/travailler-dans-les-organisations-internationales/protection-sociale-et-fiscalite/.
[24]Association des Fran ais Fonctionnaires Internationaux de New York. Qu’offrons-nous?[EB/OL]. [2023-04-06]. https://affin-onu.wixsite.com/unhq/qu-offrons-nous.
[26]闞閱. 全球治理視域下我國的國際組織人才發(fā)展戰(zhàn)略[J]. 比較教育研究, 2016(38): 16-21.
Research on Talent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in France
WANG Wenrui1" "ZHU Tingting2
(1.Nanping Middle School, Zhuhai, Guangdong Province, Zhuhai 519060;
2.Centre on Educa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P. R. C, Beijing 100816, China)
Abstract: The training, recruitment and support of talent for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a country’s participation in global governance. France is one of the first countries to create and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it leads the world in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talent for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This success is largely due to France’s historical and geographical advantages, but more importantly, it stems from the comprehensive strategy the French government has developed for cultivating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talent. This strategy integrates civic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n talent training, combines information capture with project funding in talent recruitment, and aligns the safeguarding of rights with the expansion of networks in talent support. Drawing on France’s experience, China can optimize its talent training mode, expand recruitment channels and establish a support network for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Keywords: Franc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Talent training; Talent sending; Talent guarantee
編輯 呂伊雯" "校對 王亭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