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強調在教學過程中實施結構化教學,注重知識、課程內容、任務、組織的結構化。新課標在教學建議中也明確提出“大單元”概念。大單元是立足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提煉大概念,通過整合目標、形成大問題、大情境、大評價的學習單位。本研究圍繞大概念、大情境、大評價,聚焦于結構化教學實施中的問題予以回應并提出相應解決路徑,以促使結構化教學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得以貫徹落實。
關鍵詞:大單元;結構化教學;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8"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5)01-0049-03
新課標中結構化教學理念的提出,使得結構化教學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與討論?;诖髥卧暯?,以具體運動項目為例,在大概念統(tǒng)攝下,通過創(chuàng)設大情境,在結構化教學內部形成多個關鍵任務構成大任務,并形成大問題再到大評價,闡釋大單元視域下體育課堂結構化優(yōu)化實施路徑。
一、大概念視域下,體育課堂結構化學習目標的優(yōu)化
大概念是指在學科知識領域中具有基礎性、統(tǒng)領性,并且能夠為其他知識學習提供支持和幫助的基本原理。大概念具有統(tǒng)攝性、深刻性等特點,有助于教師整合教學內容,促進學生結構化學習。在基礎教育階段強調通過大概念推進結構化教學。根據(jù)大概念明確結構化課堂學習目標,以便于教學活動與學生學習有清晰的方向。在水平四七年級排球運動項目教學中,圍繞“準確性”這一大概念,學習目標設計要貼合準確性。在進行排球運動項目基礎技術動作組合教學中,為提高準確性,首先讓學生進行原地對墻傳、墊球練習,在練習過程中要求學生有意識地朝著某一固定點進行傳、墊,提高準確性,然后在排球場地中3號位放標志物,組織學生在球場中進行傳、墊球練習,通過變換場地環(huán)境提高學生傳墊球的準確性。最后,教師組織進行課堂比賽,學生在比賽中鞏固運用傳、墊球技術動作。根據(jù)學生的水平適時調整比賽規(guī)則,降低難度,通過在課堂中逐步結構化的練習,在比賽中學生會有意識地向3號位墊球。在大概念的統(tǒng)領下,將學習目標貫穿教學始終,學生對于排球傳、墊動作的準確性會有所提高,本節(jié)課學習目標便基本達成。教師在教學比賽過程中逐步滲透排球規(guī)則與裁判方法以及戰(zhàn)術意識,為后續(xù)技戰(zhàn)術教學做鋪墊,同時使學生掌握結構化的知識技能,最終提高學生核心素養(yǎng)。
二、大情境視域下體育課堂結構化教學內容的優(yōu)化
大情境是大單元、大任務、大問題教學落實的載體,大情境為大單元提供了結構化的情境鏈,大任務與大問題內部的任務鏈與問題鏈往往也需要情境的串聯(lián)[1]。情境來源于生活,引導實現(xiàn)于教師[2]。大情境屬于情境,體育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復雜豐富的情境構成“情境鏈”開展結構化教學課堂。
在大情境視角下,結構化教學中知識學習內容的關聯(lián)整合尤為關鍵。如球類運動項目結構化的教學,除了基礎知識與技能、技戰(zhàn)術的運用,還包括體能、規(guī)則與裁判方法、觀賞與評價等方面,充分體現(xiàn)教學內容的結構化。在單元目標以及單元主題的統(tǒng)領下,對運動項目學習內容進行結構化整合,并在此基礎上將教學比賽、規(guī)則與裁判方法、觀賞與評價等幾個維度結合起來。在水平四七年級足球運球突破射門教學過程中,教師積極組織比賽。小場地4v4比賽的形式開展,按照分組形式,每個小組派出裁判員、記分員,并在比賽過程中中途輪換,以保證每名學生都能夠體驗不同角色所需要的職責。通過比賽規(guī)則中分值的變化,培養(yǎng)學生突破射門進球的意識,同時也可以根據(jù)當次課所學內容重難點設置不同形式的比賽。在比賽過程中,通過實戰(zhàn),鞏固運球突破射門技術,培養(yǎng)學生在足球比賽中的防守意識。通過創(chuàng)設復雜比賽情境,提高學生技術動作的應用能力,豐富課堂結構化內容。
在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要注重各個動作之間的關聯(lián)性,創(chuàng)新技術動作之間的組合,從而能夠讓學生在復雜情境中運用結構化技能解決問題。如水平四七年級排球運動項目教學,在排球傳球、扣球、攔網過程中有著共通性,即三個技術動作都需要蹬地伸腿、收腹立腰。所以在進行教學中,教師可以將三個動作進行結合教學,再輔以分層教學,對三個技術動作中相通性的技術要領進行教學,當技術要領掌握后再進行傳球、扣球、攔網技術動作的針對性教學,最后將三個技術動作進行整合、系統(tǒng)學練,這樣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的結構化教學組織形式,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更加清楚。
三、大任務視域下,體育課堂結構化教學方法的優(yōu)化
大任務指經過一定的學習、積累,在大概念驅動下,通過多樣的學習方式,充分調動學生體育學習自主性的一種學習活動。在大任務統(tǒng)攝下,教師在課堂中創(chuàng)設多個“關鍵任務”,關鍵任務涵蓋學習目標、教學結果等多個層次,需要知識技能的組合與應用[3]。通過“關鍵任務”,激發(fā)學生積極思考與知識主動建構,同時創(chuàng)新自身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將結構化教學內容與領會教學、視頻反饋、分組合作、言語激勵等方法與手段相結合。通過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輔助教學,通過信息技術及時觀察學生在課堂中的身心狀態(tài),以便及時調整教學計劃。通過觀看視頻等方式,能夠清晰直觀地看到具體動作技術要領,使其更為精準地掌握所學內容。通過結構化的教學方式,在集體學練、分組教學、組織比賽過程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思考。
例如,在講解體操橫箱分腿騰躍技術動作要領之前,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視頻示范講解導入新課。教師采用分組方式讓學生進行學練,自主體會。在學練過程中利用言語指導,重復“高提臀,大分腿,快速推手”的動作要點,讓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加深對動作的理解,并鼓勵不同水平的學生選擇不同高度進行自主練習,難度層層遞進。在橫向分腿騰躍練習中教師要進行巡視指導,對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動作及時給予糾正,最后,教師組織學生展示交流,引導學生做出正確的評價,鼓勵學生積極進行展示交流,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氛圍。通過結構化的教學方式,在整堂課中學生獲得了完整的知識技能,同時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與體驗感得到提升。
四、大問題視域下,體育課堂結構化教學思維的優(yōu)化
黃愛華在《大問題教學的形與神》一書中將課堂中的“大問題”定義為直指本質、涵蓋教學重難點、具有高水平的、以探究為主的問題[4]。大問題是整合碎片化知識、技術、價值觀的體系,學生對大問題的解決能夠體現(xiàn)出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水平,是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真實程度的成果化、具體化和顯性化[5]?!按髥栴}”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問題而設置問題,而是為了讓學生在解決“大問題”的過程中不僅能夠獲得基礎知識技能,同時能夠提升思維與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體育教師要具備整體關聯(lián)的思維方式。要看到知識技能學習背后的過程結構、思想方法,要意識到體育學習最終目標是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在體育課堂過程中,要重視知識結構任務群的建構,教師在言語過程中要學會將問題放下去,并且培養(yǎng)學生思維結構化的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夠面對問題、思考問題并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參與到解決問題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大問題進行精心設計,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鏈”,加強思維技能的結構化,從而改變小問題帶來的由教師控制的封閉教學現(xiàn)象。在水平四排球運動項目教學中,部分教師可能會連續(xù)提問:某一具體技術動作的注意要點、注意事項有哪些?而當教師設計這樣一個大問題:你認為在學習排球過程中需要注意什么?與曾經所接觸的其他運動項目之間有聯(lián)系嗎?你可以從不同層面發(fā)現(xiàn)什么嗎?可以與同伴相互交流。學生會帶著自己的想法結合實際經驗進行思考。在大問題的情境下,通過小問題層層遞進,突破以往的單一教學模式。教師通過大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使學生的思維結構化,通過創(chuàng)設大問題引出課堂學習內容的同時,使學生聯(lián)想到其他運動項目,并能掌握應用方式,發(fā)展復雜情境中應用的能力。教師在理論與實踐融合構建過程中,轉變思維方式,通過整體布局、結構化教學使學生的健康行為、運動能力、體育品德得到全面發(fā)展。
五、大評價視域下,體育課堂結構化評價體系的優(yōu)化
大評價要以大概念為統(tǒng)領,大情境為載體、大任務為驅動,大問題為引導,充分體現(xiàn)其整合性。大評價圍繞學生核心素養(yǎng),以表現(xiàn)性評價為主,運用多種評價方法相結合,依據(jù)評價標準,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水平進行綜合性評價[6]。教師要對結構化評價體系進行優(yōu)化,適當減少最終“一錘定音”的測試成績所占比例。要注重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的情感道德、意志品質做出評價,而不僅僅只關注學生運動技能的掌握。
如在排球運動項目教學中,教師對學生進行最終考核與評價時,學生的成績可以由體能、團隊配合、個人能力及自我評價構成(表1)。在課堂中進行體質測試構成學生的體能成績。通過課堂比賽、課后學練、體育文化理論知識及出勤率構成團隊配合成績,通過技能考試對個人能力進行結果性評價,并提供學生自我總結與評價的環(huán)節(jié),在評價時通過學生自評、互評來使學生認識到自身的優(yōu)點及不足之處,也可以通過組內或組間比賽的方式開展自評、互評檢視自我學習的過程[7],有利于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定位,并且學會用欣賞的眼光來去看待他人,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得到提升。通過結構化評價方式,極大地調動學生主動學練的積極性,同時也對教師教學計劃的設置與安排提供反饋。
六、結語
大單元整體視域下結構化教學,是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要,也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要求。立足于大單元整體視域的結構化教學,注重教學的整體性與關聯(lián)性,使學生深層次地領悟到運動項目的規(guī)律與價值,并提供給學生完整的運動體驗。通過設計基于“大概念—大情境—大任務—大問題—大評價”的實踐路徑,促進學生體育與健康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賈晨昱,胡立鋒,牛曉,等.體育與健康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的大情境內涵詮釋、價值取向與設計路徑[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23,35(04).
[2]王樂,熊明亮.體育課結構化技能教學的內涵闡釋與應用路徑[J].體育學刊,2020,27(01).
[3]周珂,張伯倫,喬石磊等.體育與健康核心素養(yǎng)引領下的大單元教學現(xiàn)實之需、價值定位與實踐進路[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23,35(01).
[4]黃愛華,張文質.“大問題”教學的形與神[M].南京: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2013.
[5]張磊,楊浩.體育與健康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的大問題教學內涵解析、價值澄明與策略選擇[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23,35(01).
[6]劉皓暉,孫銘珠,袁志歡,等.體育與健康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的大評價提出緣由、要素解析與推進方略[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23,35(04).
[7]尚力沛,程傳銀.基于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體育單元教學設計[J].體育學刊,2018,2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