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倡導,要積極利用信息技術,發(fā)揮互聯網平臺的優(yōu)勢,促進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文章基于大數據技術賦能小學語文閱讀課堂的角度,首先分析了小學語文閱讀課堂的教學現狀,然后梳理了大數據技術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中的應用價值,接著從整合教學經驗,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導入文本素材,拓寬閱讀范圍;布置閱讀任務,豐富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評價機制,提升學生素養(yǎng)等四個方面,探究了大數據技術支持下的小學語文閱讀課堂的創(chuàng)新優(yōu)化策略。
關鍵詞:大數據技術;閱讀課堂;優(yōu)化策略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指出:“積極利用網絡資源平臺拓展學習空間,豐富學習資源,整合多種媒介的學習內容,提供多層面、多角度的閱讀、表達和交流的機會,促進師生在語文學習中的多元互動?!贬槍πW語文閱讀課堂推進教學改革,教師可以嘗試借由大數據技術延伸教學范圍,通過教學資源開發(fā)、主題活動設計等方式創(chuàng)新教學路徑,積極創(chuàng)設現代化教學方案與學生管理體系,從而構建小學語文閱讀生態(tài)課堂。
一、小學語文閱讀課堂的教學現狀分析
(一)閱讀學習資源單一
在“新課標”視角下進行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教師應該基于學生的綜合學習需求開展教學設計工作,根據學生的整體學習表現優(yōu)化學科教學方法。著名教育學家皮亞杰認為,兒童的學習表現會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當其對某一類型的學習資源產生興趣時,其學習積極性將被進一步調動起來。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上,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結合文本資源進行學習,更要以主題化、類型化的教學資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但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中,部分教師并不關注閱讀學習資源的開發(fā)問題。在提升小學生閱讀能力、發(fā)展學生閱讀素養(yǎng)的相關實踐中,教師的教學活動多以教材內容為導向,忽視了教材與文化、學生需求與閱讀之間的內在交互,導致閱讀素材無法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閱讀學習資源的開發(fā)路徑單一,學生對于語文閱讀活動的認識不足,小學語文閱讀課堂的開發(fā)路徑有待創(chuàng)新。
(二)閱讀教學方法陳舊
在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創(chuàng)新小學語文閱讀課堂的開發(fā)路徑,教師應該以多元化方法引導學生進行閱讀,通過文本鑒賞、語言理解等方式進行教學設計,才能提升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但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構建環(huán)節(jié),一些教師并不重視多元化閱讀方法的應用,閱讀活動以單一文本理解、文字積累為基本導向,忽視了學生日益增長的閱讀需求與多元化的學習興趣。教師對閱讀教學活動的開發(fā)力度不足,導致學生所掌握的閱讀方法有限,最終使得小學語文閱讀課堂難以得到有效優(yōu)化。
二、大數據技術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中的應用價值
(一)集成分析教學數據,整合教學經驗
從狹義的角度進行分析,大數據技術是一種對各類數據資源進行匯總、整合的技術,其本身帶有交互性、工具性特點,是協(xié)助教師對各類教學信息、數據資源進行處理的重要教學方法。基于大數據技術優(yōu)化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構建教學成果數據庫,對學生的綜合學習表現進行評價。在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將學生的綜合學習表現轉化為數據資源,圍繞日常閱讀評價、線上閱讀評價等活動生成教學數據,進而基于對數據結果的分析逐步創(chuàng)新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方案[1]。
(二)匯總學科教學資源,拓寬教學范圍
需要強調的是,大數據技術并不單純包含數據資源的分析技術,事實上,各類閱讀學習材料、資源也可以被納入“大數據”范疇。從教學要求進行分析,大數據技術指的是一種包含多元學習資源、囊括了不同學習任務的教學技術,其本身具有實踐性、體驗性特點。將大數據技術應用到小學語文閱讀課堂當中,教師可以對教學模式進行深度優(yōu)化,滿足語文課堂教學的資源需求。一方面,基于大數據技術,教師可將各類教學實踐數據融入課堂當中,結合課程中的重點知識、難點知識引導小學生進行學習,依靠對數據資源的處理、分析,滿足學生的需求,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熱情。另一方面,在大數據導向下,教師可以將閱讀教學材料轉化為“數據流”,結合線上平臺驅動小學生展開閱讀學習[2]。大數據技術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內容和形式,為小學生開展閱讀學習活動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三、大數據技術支持下小學語文閱讀課堂的創(chuàng)新優(yōu)化
(一)整合教學經驗,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著名教育學家陳寅恪先生提出了“四不講”理論,即“前人講過的不講,外國人講過的不講,自己講過的不講,近人講過的不講”。其認為,教育是一個引導學生不斷獲取新知識、學習新方法的過程,其最終目標在于發(fā)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大數據技術的支持下構建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新框架,教師應該積極整合教學經驗,逐步開發(fā)教學內容,在培養(yǎng)小學生閱讀、學習的基本技能的過程中,結合既有的教學經驗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優(yōu)化教學方法,從而實現小學語文閱讀課堂的深度優(yōu)化。
例如,在開展統(tǒng)編版二年級下冊《畫楊桃》課程教學時,教師可以將教學活動劃分為“課前準備”與“課堂授課”兩大環(huán)節(jié)。一方面,利用大數據技術對相關教學案例進行整理,圍繞課文《畫楊桃》的主要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在備課環(huán)節(jié),教師獨立整合教學經驗,對既有的教學方法進行評價,選擇互動性較強、教學資源配置較為豐富的方法引導學生開展學習活動。對于講述式授課、角色扮演閱讀等方法,則應該根據學生的整體學習表現開發(fā)教學方案,在大數據視角下創(chuàng)新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路徑。另一方面,利用大數據技術整合教學資源。具體而言,教師可以選擇不同的楊桃圖片、不同主題文本資源發(fā)起教學活動。在閱讀指導過程中,教師為學生展示圖片,并向學生提出探究式學習問題:“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的楊桃是什么樣的?楊桃的形態(tài)有怎樣的特點?”在互動的過程中,結合大數據技術提升小學生的語文學習熱情,形成以學生自主體驗、實踐為導向的教學機制。在大數據技術支持下,圍繞課文《畫楊桃》開展教學工作,教師應該從案例分析、資源導入的多重視角入手開展教學活動,優(yōu)化課堂教學體系,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教學效果。
(二)導入文本素材,拓寬閱讀范圍
在大數據技術的支持下創(chuàng)新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模式,教師應該嘗試開發(fā)多文本閱讀方案,利用大數據技術建立閱讀數據庫,發(fā)展小學生獨立閱讀、深度閱讀的興趣,以此驅動小學語文閱讀課堂的創(chuàng)新。小學生正處于閱讀能力與需求逐漸發(fā)展的階段,其對閱讀文本的認識不再局限于“文字”這一角度,而是逐漸向著文化、思想與情感的方向過渡。為推動大數據技術與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體系的深度結合,教師應該嘗試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積極導入閱讀文本資源,拓寬學生的閱讀學習范圍,實現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體系的深度改革。
以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普羅米修斯》課程教學為例,課文取材于古希臘神話故事,為學生展現了不怕犧牲、甘于奉獻的偉大精神。在大數據技術的支持下,教師可以利用線上教學體系引導學生搜集相關文本素材,開展綜合化閱讀教學活動。首先,以教材《普羅米修斯》為對象開展大單元閱讀學習。在布置閱讀任務之前,教師可以要求小學生獨立開展學習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以《古希臘神話故事》為載體,引導學生進行獨立閱讀,同時,對“普羅米修斯”這一形象進行點評,讓學生感受神話角色身上的偉大精神。其次,開展拓展閱讀活動。教師可以文本《古希臘神話故事》為切入點,搜集不同神話人物的故事,了解神話人物身上的英雄品質。除“盜取火種的普羅米修斯”之外,教師也可引導學生圍繞“完成十二勞動的赫拉克勒斯”“消滅惡龍的忒休斯”等故事展開閱讀學習,構建以人文精神傳承為導向的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體系。第三,根據大數據技術的互動價值與交互性特點,教師可以在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選擇“中國經典神話故事”進行閱讀延伸,如“鯀竊息壤”“大禹治水”等故事,讓學生感受人類追求和平、自由的偉大精神。在大數據技術的支持下,教師應充分發(fā)揮與教材內容契合的文本資源價值,促使學生生成對教學活動的認同感。教師應該在應用大數據技術的同時積極布置學習任務,開發(fā)學習資源,從而創(chuàng)新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模式。
(三)布置閱讀任務,豐富教學內容
大數據技術實現了教學模式的深度轉變。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不僅可以根據教師的意見和要求展開學習活動,基于課程中的多元知識結構與學習要求,學生也可以在獨立理解文本的過程中挖掘語文資源,積累學習經驗。為創(chuàng)新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方案,教師應該主動布置閱讀任務,依靠大數據技術開發(fā)閱讀任務群,豐富教學內容。在開發(fā)閱讀學習任務的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學生閱讀文本、積累文化資源的興趣,打造閱讀、鑒賞、創(chuàng)作于一體的教學模式,推動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活動的創(chuàng)新開展。
例如,在開展統(tǒng)編版五年級上冊《冀中的地道戰(zhàn)》課程教學時,教師可以在單元整體教學視角下開發(fā)多元化閱讀任務,借助大數據技術驅動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體系的深度改革。一方面,在開展教學活動之前,教師可要求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以“了解地道戰(zhàn)”為核心切入點。教師可以利用微信、慕課、云課堂等平臺發(fā)起線上教學活動,整理“地道戰(zhàn)”的起源、發(fā)生原因等,形成學習數據庫。在實施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自學的機會,帶領學生解讀作品背景,了解民族歷史。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設計專題教學活動。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上,教師可嘗試以“了解地道戰(zhàn)”為關鍵詞,引導學生展開綜合式實踐學習。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什么是地道戰(zhàn)”“地道戰(zhàn)的產生原因”“為什么冀中地區(qū)能夠發(fā)起地道戰(zhàn)”等探究性問題,基于科學互動視角延伸閱讀教學范圍。在大數據技術的支持下,教師要為小學生提供獨立閱讀文本的機會,結合文本中的時代背景、歷史文化發(fā)起教學活動。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以要求小學生利用大數據技術設計“文本閱讀思維導圖”,在圖示資源的帶動下,要求小學生主動對文本內容進行整理,形成以體驗、交互、實踐為導向的教學模式,對文本中的關鍵內容進行整理,從而提升小學生的語文閱讀學習能力。
(四)創(chuàng)新評價機制,提升學生素養(yǎng)
“新課標”指出:“發(fā)揮大數據優(yōu)勢,分析和診斷學生學業(yè)表現,優(yōu)化教學,提供及時、準確的反饋和個性化指導。”借助大數據技術推動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方案的有效改革,教師應該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打造“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機制,逐步完善教學活動的設計路徑,提升學生的閱讀學習熱情[3]。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體系開發(fā)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逐步創(chuàng)新教學評價方案,利用大數據技術對學生的整體學習表現進行點評、記錄,在給出教學結果之后積極延伸教學范圍。以學習、體驗、互動為基本導向,通過大數據技術完善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從而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例如,在開展統(tǒng)編版五年級下冊《自相矛盾》課程教學時,教師可以借助大數據技術逐步完善教學評價方案,形成動態(tài)化、可視化的評價指導體系。首先,為學生布置學習任務。教師可要求學生開展文本朗讀、關鍵字詞解讀等活動,讓學生獨立學習、理解文本,并通過大數據技術開發(fā)學生檔案,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整體表現進行評價。在完成評價任務之后,基于學生的閱讀技能、語言素養(yǎng)發(fā)起評價指導工作。其次,對評價結果進行匯總。在大數據技術的支持下,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學生開展線上交流活動。在線上交流過程中,以“復習+測評”的方式設計評價,如要求學生開展文本朗讀、字詞解讀等活動,并進行評分。隨后,利用大數據技術對學生的整體學習表現進行類比、評估。在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評價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大數據技術整合關鍵信息、類比關鍵信息的互動價值,在引導小學生探究語文知識的同時,通過教學評價活動創(chuàng)新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接納評價結果的同時開展自我反省活動,解決學生閱讀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四、結束語
基于大數據技術,教師可從關鍵教學資源整合、課堂互動元素融入、學生閱讀技能實訓等角度推動教學活動的創(chuàng)新開展,以此來逐步滿足小學生的綜合學習需求,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以文本的系統(tǒng)閱讀、關鍵字詞的理解與加工、學生文化審美能力實訓等活動為切入點,發(fā)展小學生閱讀、學習與實踐的多元技能,創(chuàng)新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路徑,推動學科教學的有效改革。
作者單位:劉春杉 山東省棗莊市嶧城區(qū)古邵鎮(zhèn)中心小學
參考文獻
[1]羅謝安.大數據時代的小學教育語文教學創(chuàng)新思路探析[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4,(02):103-105.
[2]邱麗華.大數據背景下的小學語文課堂評價實踐[J].亞太教育,2024,(02):140-143.
[3]朱莉萍,鮑子奇.大數據背景下小學語文智慧課堂教學模式構建策略研究[J].上海教育,2024,(01):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