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園的種植探究活動是科學探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強化幼兒動手實操能力,培養(yǎng)幼兒科學思維和科學素養(yǎng)的關鍵所在。觀察記錄是幼兒園種植活動開展期間關鍵的一環(huán),教師充分引導幼兒將所見所想記錄下來,有利于幼兒觀察探究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本文從幼兒園種植角觀察記錄的實施作用與原則出發(fā),重點論述觀察記錄的具體實施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幼兒園;種植角;觀察記錄活動
作者簡介:邊雅鑫(1995—),女,甘肅省蘭州新區(qū)第七幼兒園。
一、幼兒園種植角觀察記錄的實施作用
(一)激發(fā)種植興趣與探究欲
種植活動是幼兒教育工作中極為重要的科學探究內容,能讓幼兒通過親身實踐和體驗的形式,完成種植任務,并從中深刻感受自然的魅力。種植角是開展園內種植活動的重要場所和空間,在種植角積極開展觀察記錄活動,有利于激發(fā)幼兒對種植活動的興趣和探究欲望,提高幼兒總體學習效能。教師在組織種植活動過程中,以趣味觀察和記錄的形式,能夠使幼兒體驗和感受種植活動的樂趣,激發(fā)幼兒的探究興趣和種植熱情[1]。
(二)提高種植技能和知識掌握度
除了有益于激發(fā)幼兒種植興趣和探究欲望外,觀察記錄活動的實施,還將進一步提高幼兒的種植技能以及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的積累。在種植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教師以各式各樣的觀察記錄形式,引導幼兒去回顧反思和總結,能充分提升幼兒的觀察能力,強化幼兒對事物的認知水平。大多數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較強,種植活動中借助觀察記錄的形式將使幼兒隨時隨地保持好奇心,觀察事物,記錄事物,養(yǎng)成觀察習慣。不同幼兒觀察記錄的方法有所區(qū)別,通過教師有意識的引導和鍛煉,幼兒能夠在簡單的記錄過程中逐步深化記憶,了解植物的生長過程,提高科學探究的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實現全方位發(fā)展。
(三)促進幼兒實現社會性、探究性發(fā)展
在幼兒教育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社會意識和探究能力至關重要。在種植活動期間,利用觀察記錄的形式,既能貼合每名幼兒的發(fā)展需要,激發(fā)幼兒的主觀能動性,也可以鍛煉幼兒與人合作的意識和合作能力,磨煉幼兒的耐心與責任心,提升幼兒的溝通水平。此外,觀察記錄的形式還有利于訓練幼兒的思維,使幼兒掌握觀察與記錄的核心技巧,能從事物的細節(jié)出發(fā)去分析,提高記錄水平,為后續(xù)的學習生活打下基礎,實現社會性與探究性發(fā)展目標。更重要的是,有了觀察記錄的實際體驗,幼兒能養(yǎng)成親近自然的習慣,真正從自然實踐中積累知識和經驗,加深理解和感悟,逐步掌握概括、質疑、反思等邏輯思維方法。
二、幼兒園種植角觀察記錄的實施原則
(一)生本性原則
在幼兒園種植角活動的實施過程中,為凸顯出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教師應堅持生本性原則。不同年齡的幼兒觀察記錄的認知能力和記錄水平有明顯的區(qū)別,在組織種植活動時,教師要利用好幼兒的主觀能動性,盡可能讓幼兒自主探索、種植和記錄,這樣才能加深幼兒的活動體驗,達到事半功倍的活動效果?;顒映跗冢行┯變涸谟^察記錄時思維不甚清晰,教師要及時給予指導和鼓勵,讓幼兒大膽地去嘗試和探索,發(fā)揮想象力,在種植活動中提高觀察記錄的能動性,形成清晰的記錄思維。生本性原則還要求教師應以發(fā)展幼兒各個領域的能力為核心目標,盡可能提高觀察記錄的趣味性,讓幼兒參與其中獲得樂趣,形成源源不斷的動力[2]。
(二)引導性原則
除生本性原則之外,在幼兒園種植角的活動中,觀察記錄的實施也應堅持引導性原則。教師既要為幼兒預留充足的觀察記錄機會,體現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也應在恰當的時間和節(jié)點給予幼兒指導,使幼兒能逐步領悟種植角觀察記錄活動的精髓所在。針對部分幼兒無從下筆的現象,教師要把握好引導的原則和引導的辦法,以思維啟發(fā)的形式,幫助幼兒理解觀察記錄的關鍵要點。如鼓勵幼兒將種植活動中感覺到有意思的事情記錄下來,利用圖畫或小練筆等形式,描述自己的體驗。此外,教師還應為幼兒提供更為理想的觀察環(huán)境,使幼兒自然而然地進行觀察記錄。尤其要注意的是,在觀察記錄活動中,教師要提醒幼兒盡量做到及時和持續(xù)觀察,將種植植物中關鍵的節(jié)點表現出來,提高幼兒的記憶水平和自身引導的啟發(fā)效果。
三、幼兒園種植角觀察記錄的實施對策
(一)確定觀察記錄內容
種植角的科學探究活動,應充分發(fā)揮其教育指向價值,提升幼兒的各項關鍵能力。為了提高科學探究活動的開展價值,使幼兒在觀察記錄中學有所獲,學有所長,教師應在前期充分明晰觀察記錄的實際內容,讓種植探究活動的指向更為明確。不少幼兒因認知能力有限或生活經驗不足,在觀察記錄過程中容易出現偏離主題的現象,教師應從種植活動的主題出發(fā),結合幼兒年齡特征、認知能力、表現能力等影響因素,提前規(guī)劃好觀察記錄的相關要素,再通過易于理解接受的形式,向幼兒傳遞觀察記錄要求[3]。
例如,在“豆寶寶發(fā)芽”這一種植探究活動中,幼兒需按照要求在種植角種植黃豆,教師應采用階段性、層次性的活動記錄方法,讓幼兒循序漸進地將活動體驗記錄下來。如在種植活動的第一階段,教師可通過語言引導幼兒記錄觀察所見:“你種下的豆寶寶是什么顏色?豆寶寶發(fā)芽時是什么形狀呢?發(fā)芽的時間要多久呢?”這種帶有趣味語言的引導形式,能讓幼兒充分理解種植活動中觀察記錄的關鍵點。到了第二階段,教師可適當加深此環(huán)節(jié)的引導效果,在觀察記錄內容上,驅動幼兒去思考和分析以下內容:“豆寶寶發(fā)芽必須具備哪些條件呢?種在不同環(huán)境下的豆寶寶,有哪些不同的生長特征?”第二階段的觀察記錄內容更注重啟發(fā)幼兒觀察記錄的思維,不僅僅停留在純粹的視覺所見,更指向探究活動的教育價值。在后續(xù)的種植階段,在為幼兒提供引導時,教師也應逐層深化,讓幼兒通過觀察記錄,不斷加以思考分析,學有所獲,了解到這些變化的本質所在,實現科學探究教育的指導目標。
(二)設置觀察記錄小組
在種植角的種植探究活動中,教師可嘗試設置觀察記錄小組的形式,讓幼兒能夠初步形成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尤其是在觀察記錄活動中,部分幼兒的領悟水平仍有待提升,面對記錄活動容易產生抵觸情緒,教師需從觀察環(huán)境氛圍出發(fā),盡可能為幼兒營造和諧舒適的環(huán)境,使幼兒大膽進行思考、觀察、記錄[4]。此外,幼兒往往具有較強烈的好奇心,而不同性格、不同知識程度的幼兒在活動中的體驗度有所區(qū)別。若將幼兒有效聯合起來,以小組的形式展開觀察記錄,將充分活躍觀察記錄活動的環(huán)境與氛圍。良好氛圍的營造有利于幼兒學習,教師是幼兒學習的重要引導者,在這一過程中也應致力于活躍課堂氛圍,整個種植活動充滿了吸引力,以此來吸引幼兒注意力,讓幼兒提高專注力,始終保持對學習的熱情,從而提高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例如,在種植活動中,教師可設置觀察記錄小組,幫助幼兒更順利地展開相關活動。教師要先分析幼兒的基礎學情和生活經歷,將班級上的幼兒劃分成A、B、C三個層級,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夠在適合自己的節(jié)奏中逐步取得進步,從而提升每一個層級中幼兒的動手意識能力、觀察記錄意識和能力、合作意識與能力。隨后,教師從每一層級中篩選1—2名幼兒,組成4—5人的種植小組。如此,借助合理劃分觀察記錄小組能讓幼兒相互交流,促進分工合作,使幼兒在完成種植任務的同時,也能強化觀察記錄意識與合作能力。
(三)豐富觀察記錄形式
在觀察記錄過程中,豐富多樣的記錄形式更有利于讓幼兒感受到種植角探究活動的樂趣和價值,形成持之以恒的探究熱情和探究動力??紤]到幼兒的發(fā)展特征,觀察記錄過程形式若單一化或過于枯燥,便很難使幼兒保持長久觀察記錄的動力,最終使活動中斷,無法完成預設的種植探究目標[5]。豐富多樣的記錄形式,應貫穿于種植探究活動的全過程,是提升幼兒種植探究活動獲得感的關鍵所在。教師也應適當給予幼兒指導,使幼兒自主選取更適合自身的記錄方法。
例如,在“自然角中的種植觀察”這一活動中,前期幼兒可自選種植植物類型,如大蒜、洋蔥、黃瓜、豆角、土豆等。在種植期間,教師要引導幼兒運用豐富多樣的觀察記錄形式進行記錄。如通過制作長頸鹿測量標尺,利用極具動漫性的輔助工具,提高幼兒測量和記錄植株生長情況的興趣。幼兒可在記錄完成之后,將測量的數值,再次用長頸鹿標尺的形式進行記錄。又如,教師可鼓勵家長參與到觀察記錄活動中。家長參與學校組織的活動,不僅能增進親子關系,也可以了解孩子學習上存在哪些優(yōu)點和不足,及時與教師溝通,形成合力,共同提出策略,幫助孩子逐步取得進步。在這一過程中,家長應指導孩子在家中也進行種植探究活動,并用手機拍攝照片記錄下不同生長階段植株的生長狀態(tài),用以豐富觀察記錄的內容形式。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幼兒嘗試利用表格記錄的形式,記錄下每一次觀測記錄的時間節(jié)點以及實際狀態(tài)。通過豐富觀察記錄形式,教師可激發(fā)幼兒的記錄興趣,讓他們定期進行回顧和總結觀察記錄。
(四)交流觀察記錄心得
在種植角的探究活動中,為確保觀察記錄的完整性,教師也應讓幼兒積極交流記錄心得,在相互交流探索和分析中逐步體驗探究過程,發(fā)展探究能力。尤其要注意的是,在交流觀察記錄心得時,教師要充分發(fā)揮他們的能動性,鼓勵他們積極與其他小伙伴互動,將自己記錄的內容表達出來,這樣既有利于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將逐步強化幼兒的科學素養(yǎng)。
例如,在“種植蘿卜”這一種植活動中,教師通過總結發(fā)現部分幼兒在觀察記錄時,往往思想奇特,有其創(chuàng)新的思維。而為了培養(yǎng)幼兒這種良好的觀察記錄習慣,使幼兒逐步強化科學觀察思維,形成探究意識,教師要鼓勵幼兒與其他同伴互相交流,將完成的蘿卜觀察記錄表,與其他小伙伴分享。通過分享學習經驗,幼兒可從其他小朋友的觀察記錄中獲得靈感,在同伴之間形成相互比較的反思效果,進一步發(fā)散思維。在此基礎上,教師要鼓勵幼兒對自己的記錄表進行補充和完善,適當調整記錄思路。合作學習也有利于增進幼兒彼此的感情,讓他們在相互學習中收獲新知識,從而提高社交能力以及合作精神,這對幼兒今后的成長和發(fā)展很重要。在幼兒合作交流中,教師也應多觀察幼兒,留意他們是否能友好合作交流完成學習任務,要組織好課堂紀律。如此,在相互交流探討的基礎上,幼兒可掌握觀察記錄的核心要素,不斷提升觀察記錄能力,豐富幼兒在活動中的參與體驗,逐漸形成科學認知與素養(yǎng)。
結語
綜上所述,在幼兒園種植角的探究活動中,教師應重視觀察記錄活動的開展,合理確定觀察記錄內容,豐富觀察記錄形式,提供觀察記錄的充足素材。同時,貼合幼兒的基礎學情,始終為幼兒提供支持和鼓勵。在活動結束之后,加大與幼兒的交流力度,使幼兒完善觀察記錄活動的總結與反思,充分從種植角的探究活動中強化科學認知,提高科學探究能力,養(yǎng)成科學探究的意識和精神,為幼兒的全面發(fā)展和成長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連曉芳.基于觀察能力培養(yǎng)的幼兒園種植課程開發(fā)與實踐:以“豌豆”種植活動為例[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4(2):161-163.
卓劍萍.淺談幼兒園種植系列活動中教師的觀察指導策略[J].黑河教育,2021(10):67-68.
顧怡.淺談幼兒園種植活動中對幼兒科學探究意識的培養(yǎng):如何做好觀察記錄[J].小學生(下旬刊),2020(6):75-76.
潘建華.記錄下美好 與自己對話:幼兒種植活動觀察實錄[J].幸福家庭,2020(10):42.
宗茬霞.在種植探究活動中培養(yǎng)大班幼兒觀察記錄能力的研究:以《豆寶寶發(fā)芽》科學探究活動為例[J].啟迪與智慧(教育),201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