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是兒童喜愛的一種文學樣式,是兒童的重要精神食糧。它以夸張的描寫、生動的情節(jié)、奇特的想象為兒童展現(xiàn)了一個美妙的世界。在閱讀童話時,兒童不僅可以從趣味的故事中享受閱讀的樂趣,還可以從人物的身上獲得經驗,從而更好地了解自我和他人,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的“成人化”的解讀使童話失去了“童話味”,導致童話教學效果在某種程度上不盡如人意。如何立足童話的特點并在“童話味”中教學童話,筆者在教學實踐中作了一些實踐和思考。
愛聽美妙的童話是兒童的天性?;诂F(xiàn)實的充滿幻想色彩的童話故事吸引了同樣喜歡幻想的兒童。教師繪聲繪色地講述,生動的表情和動作往往會讓學生著迷。學生聽教師講《小兔子乖乖》的故事,小兔子的安危牽動了學生的心。聽到大灰狼花言巧語欺騙小兔子,他們露出擔憂的神情;聽到大灰狼落荒而逃,他們松了一口氣,露出了微笑。聽完故事,學生議論紛紛,有的學生說:“‘長耳朵’最細心,能分清媽媽和大灰狼的聲音?!庇械膶W生說:“大灰狼太狡猾了!它騙小兔子開門,小兔子沒有上當?!边€有的學生說:“我們要聽媽媽的話,不能給陌生人開門。”通過聽童話故事,學生認識了狡猾的大灰狼、聰明機智的小兔子,溫柔、勇敢的兔媽媽等童話形象。他們意識到了要像故事里的小兔子一樣防備壞人,保護自己。聽教師講《小猴子下山》,學生記住了那只見了桃子扔玉米、見了西瓜扔桃子,見了兔子扔西瓜,最終兩手空空的小猴子。從小猴子的經歷中,學生知道了做事不能半途而廢。聽教師講《小公雞和小鴨子》的故事,學生對小公雞和小鴨子互相幫助的情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童話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熏陶的重要教學載體。傾聽教師講童話故事,感受故事的趣味性,學生能在腦海中建構起童話內蘊之美,進而受到情感的浸潤和思想的熏陶。
童話的語言簡潔生動,優(yōu)美自然,十分適合學生閱讀。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他們把自己融入角色,揣摩角色的心理,在朗讀中體會童話形象的喜怒哀樂。通過師生讀、個別讀、齊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學生可以很好地理解故事內容,把握童話形象,體驗童話世界的美好。比如,教學童話故事《雪孩子》,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雪孩子發(fā)現(xiàn)小白兔的家著火了,他的心情是怎樣的?心里會想些什么?雪孩子的話應該用怎樣的語氣讀?”學生感受到了雪孩子很著急,讀他的話,聲音要急促、響亮。接著,教師引導學生朗讀,教師先讀“雪孩子看到小白兔家里冒出黑煙,躥出火苗,他著急地說”“雪孩子冒著嗆人的煙、燙人的火,他著急地喊”,學生接著讀雪孩子的話,他們仿佛化身為雪孩子,焦急地呼喚自己的同伴。教師再指導學生讀雪孩子救小白兔的片段,提醒學生注意描寫雪孩子動作的詞語。讀著讀著,學生被雪孩子勇敢、善良、舍己為人的精神所打動,感受到了雪孩子的善和美。在朗讀的過程中,學生受到了良好的情感熏陶。
表演童話是深受兒童喜愛的語文實踐活動。學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借助適當的語言、動作、表情進行表演,再現(xiàn)童話的場景,能更深入地理解童話內容,感知童話形象。比如,教學《小馬過河》,教師可以提前準備好老馬、小馬、小松鼠、老牛的頭飾,讓學生在熟悉文本內容的基礎上,為不同的角色設計表情、動作,進行表演。學生扮演小松鼠,勸小馬別過河,聲音急促、響亮,還加上了張開雙臂阻攔小馬、接連擺手等動作;扮演小馬的學生用低頭、說話吞吞吐吐等方式來表現(xiàn)小馬過不了河的“難為情”。通過角色扮演,學生體會到了松鼠的熱心、小馬的成長,知道了別人的話不一定可靠,得自己去嘗試。角色扮演讓學生進入童話的情境,化身為童話中的角色,收獲了快樂,獲得了新鮮的情感體驗,放飛了心靈。角色扮演讓學生以體驗的方式親近童話形象,體會他們的內心世界,從而塑造自己的精神世界。
在教學中,教師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講一講童話故事。學生講童話故事是對情節(jié)的回憶與梳理,更是對童話形象的重溫與再現(xiàn)。學生講述童話故事,可以逐步理清童話的表達方式。
教師可以根據童話的篇幅長短,采用師生合作講、同學互相講、小組接龍講、變換人稱講等不同的方式,講述童話故事。比如,學生接龍講《青蛙賣泥塘》,每個學生講一部分內容。學生發(fā)現(xiàn),故事的情節(jié)有變化,故事中的小動物提出了不同的建議,青蛙總能聽取這些小動物的建議,積極地改造泥塘。青蛙虛心地接受別人好的建議,愛勞動,肯努力,將爛泥塘改造成了一個美好、舒適的住所。學生發(fā)現(xiàn)青蛙的這些優(yōu)點是可貴的。學生自主講述童話故事,角色說過的話、做過的事,經過學生的加工,以語言的形式輸出。經歷這一過程,學生的情感體驗更加深刻,童話形象深刻地留在了學生的記憶里。
想象力的培養(yǎng)是童話教學的重要目標。學生自主想象,創(chuàng)編童話故事,編織有趣的情節(jié),賦予角色不同的個性、特點,有助于學生拓展思維,豐富精神世界。比如,《蜘蛛開店》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講的是蜘蛛決定開一家商店,每個顧客只收一元錢。他賣口罩,來了一只河馬,他織口罩用了一整天。他賣圍巾,來了一只長頸鹿,他織圍巾足足忙了一個星期。他賣襪子,來了一只四十二只腳的蜈蚣,嚇得他匆忙逃回網上。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呢?在教學中,教師以文本為起點,引導學生構建新的想象空間,續(xù)編童話故事,學生想象的閘門被打開了。
學生甲編的故事是這樣的:蜘蛛逃回網上,休息了幾天,決定賣披肩,每個顧客只收一元錢。來的顧客是大象,蜘蛛被嚇跑了,再也不開店了。
學生乙編的故事是:蜘蛛逃回網上,心里想:自己幾次開店為什么都不成功呢?他想啊想,終于想明白了。他還賣襪子,根據襪子的大小、數量來收費,店里的生意好起來了。
學生丙編的故事是:蜘蛛逃回網上,他請教了見多識廣的燕子,知道了這樣開店是不行的。過了一段時間,他的編織店開業(yè)了,口罩呀,圍巾呀,襪子呀,什么都賣,按物品的大小和數量收費。他一個人忙不過來了,還請了毛毛蟲和蠶來幫忙,生意越做越紅火。
學生甲創(chuàng)編的故事里,蜘蛛和原文中一樣,死板、不懂變通,以失敗而告終。學生乙和學生丙創(chuàng)編的故事里,蜘蛛經過反思、請教他人,意識到簡單、機械地處理問題是不行的,他及時調整、改變,最終成功了。經過比較,學生發(fā)現(xiàn),蜘蛛的做法不同,結局也不同,靈活處理問題,懂得變通,才能把事情做好。
總之,童話教學有自身的特點,教師要引導學生展開多種形式的互動學習,在“童話味”中教學童話,使學生享受童話的樂趣,讓童話形象根植于學生內心,化為學生的精神養(yǎng)料,促進學生健康、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