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elopment of masticatory function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 for elderly people in community and the test of its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ZHANG Rui, GUO Sanlan*, ZUO Hui, MA Jing
Tongji Hospital, Tongji Medical College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bei 430030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GUO Sanlan, E?mail: 1760692788@qq.com
Abstract" Objective:To develop and test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masticatory function evaluation questionnaire for the elderly in community,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ir masticatory function.Methods: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measurement of oral health status,the first draft was formed through literature analysis,group discussion,two rounds of expert correspondence and pre-investigation.A total of 180 elderly people who participated in physical examination in a community health center in Hubei province from September 2021 to March 2022,were selected by convenience sampling method.Item analysis,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and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test were conducted for the questionnaire.From April to October 2022,another 256 elderly people were selected as survey subjects for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Results:A total of 17 items were included in the questionnaire to evaluate mastic function of the elderly in the community.Three common factors were extracted by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and the cumulative contribution rate was 78.40%.The model was well fitted by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The overall content validity of the questionnaire was 0.92,the content validity of each item were 0.83-1.00,Cronbach's α was 0.919,and the half-point reliability was 0.846.Conclusion:The questionnaire has good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and can be used as a tool to evaluate masticatory function of elderly people in community.
Keywords" community; the elderly; masticatory function; expert inquiry; questionnaire; reliability; validity
摘要" 目的:編制社區(qū)老年人咀嚼功能評估問卷并進行信效度檢驗,為社區(qū)老年人咀嚼功能的評估提供工具。方法:以口腔健康狀況測量理論模型為指導,通過文獻分析、小組討論形成初稿,進行2輪專家函詢和預調查,形成最終版問卷;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2021年9月—2022年3月在湖北省某社區(qū)衛(wèi)生中心參加健康體檢的180名老年人為調查對象,對問卷進行項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及信效度檢驗;2022年4月—10月另選取256名老年人作為調查對象,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結果:形成的社區(qū)老年人咀嚼功能評估問卷共包含17個條目,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出3個公因子,累計貢獻率為78.40%;驗證性因子分析顯示,模型擬合度可。問卷總體內容效度為0.92,各條目的內容效度為0.83~1.00,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919,分半信度為0.846。結論:編制的社區(qū)老年人咀嚼功能評估問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為社區(qū)老年人咀嚼功能的評估工具。
關鍵詞" 社區(qū);老年人;咀嚼功能;專家函詢;問卷;信度;效度
doi:10.12102/j.issn.1009-6493.2025.03.012
截至2022年年末,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約為28 004萬人,占比高達19.8%[1],但其口腔健康狀況不容樂觀[2]??谇唤】当皇澜缪揽坡?lián)盟(FDI)定義為包括說話、微笑、嗅覺、味覺、觸覺、咀嚼、吞咽和通過面部表情傳達一系列情緒的綜合能力,且不伴有頭面部的疼痛、不適和疾病[3],是老年人的整體健康和生命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其全身健康狀況與生活質量[4]。咀嚼功能完好是口腔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表明,咀嚼功能受損可增加老年人的死亡風險[5],咀嚼功能障礙與老年人衰弱的發(fā)生有關[6]。因而對老年人的咀嚼功能進行評估和監(jiān)測極其重要,但目前我國成熟、應用廣泛的針對社區(qū)老年人咀嚼功能的評估問卷較少[7]。本研究旨在編制社區(qū)老年人咀嚼功能評估問卷,并檢驗其信效度,以期為開展老年人咀嚼功能的相關研究奠定基礎。
1" 研究方法
1.1 成立研究小組
研究小組共7名成員,包括主任護師1人,主管護師2人,社區(qū)醫(yī)生2人,研究生2人。主要任務為文獻回顧、建立條目池、進行2輪專家函詢、整理專家意見并修訂問卷內容、收集相關數(shù)據(jù)。主任護士負責統(tǒng)籌整體工作,把控研究進度;主管護師負責聯(lián)絡社區(qū)衛(wèi)生中心、對接函詢專家、整理函詢意見;2名社區(qū)醫(yī)生負責對問卷口腔專科的相關知識進行審閱和校對;2名研究生負責對病人進行問卷調查并分析相關數(shù)據(jù)。
1.2 編制調查問卷
1.2.1 形成問卷初稿
以Adulyanon等[8]研發(fā)的口腔健康狀況測量理論模型為指導,依據(jù)國內外相關測評工具確定問卷基本框架為食物咀嚼、咀嚼表現(xiàn)、咀嚼感受。在此基礎上結合文獻檢索結果以及小組成員頭腦風暴,建立了包含100種食物、94個咀嚼功能評估條目的條目池,后經(jīng)課題組討論、修改、刪減、合并編制了包含25個條目的問卷初稿,各條目均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分別賦值1~5分,總分為各條目得分之和,總分越高表明咀嚼功能越好。
1.2.2 形成測試版問卷
編制函詢問卷,內容包括背景介紹、條目重要性評分及專家基本信息等。邀請20名相關領域的專家對問卷內容進行2輪函詢,第1輪邀請專家就問卷條目進行重要性評分并提出修改意見,第2輪將第1輪的結果匯總后反饋在第2輪的問卷中,并邀請專家根據(jù)反饋結果及修改后的內容再次對條目進行重要性評分并提出建議。根據(jù)專家函詢結果,使用界值法[9]進行條目篩選,整理專家意見、課題組進行討論,修改、刪除相關條目,最終形成包含17個條目的測試版問卷。
1.2.3 預調查
在正式調查之前隨機選取21名老年人進行預調查,邀請參與調查的老年人就問卷條目表述的清晰性、準確性、難易程度、時長是否能夠接受以及條目設置合理性給出自己的建議,若有不易理解的題目是否有更好的提問方式,收集受試者意見再次整理修改后形成正式調查的問卷。
1.3 正式調查
采用便利抽樣法,抽取2021年9月—2022年10月在某社區(qū)衛(wèi)生中心自愿參與健康體檢的老年人作為研究對象,并進行問卷調查。選取2021年9月—2022年3月在湖北省某社區(qū)衛(wèi)生中心參加健康體檢的180名老年人作為調查對象,對問卷進行項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及信效度檢驗;2022年4月—10月另選取256名老年人作為調查對象,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納入標準:1)年齡≥60歲;2)該社區(qū)常住居民,居住時間超過半年,有固定住所;3)意識清楚,與研究人員溝通無障礙。排除標準:1)嚴重耳聾、認知缺陷,有嚴重的心理或精神疾病者;2)1個月內有過口腔、頜面手術者。本研究已通過同濟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審批號:TJ?IRB20210869),所有研究對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數(shù)據(jù)收集
依托社區(qū)衛(wèi)生中心對老年人健康體檢,在老年人知情同意后,由研究者向老年人發(fā)放調查問卷,能夠獨立完成者由其獨立完成,不能獨立完成的由研究者進行進一步的解釋幫助其完成問卷,完成后當場回收。共發(fā)放439份問卷,有效回收436份,其中180份用于探索性因子分析,256份用于驗證性因子分析。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由雙人錄入,借助統(tǒng)計軟件Excel、IBM SPSS Statistics 21和AMOS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問卷條目的篩選使用項目分析法,信度分析使用Cronbach's α系數(shù)檢驗、分半信度,內容效度分析使用條目水平的內容效度指數(shù)(I?CVI)、全體一致量表水平的內容效度指數(shù)(S?CVI)評定,結構效度使用探索性因子分析以及驗證性因子分析。
2" 結果
2.1 專家函詢結果
共邀請了20名專家進行問卷函詢,第1輪回收問卷20份,第2輪回收18份,專家的研究方向包括口腔醫(yī)學、口腔護理以及老年護理,年齡(46.5±8.2)歲,工作年限(19.30±8.32)年。2輪函詢專家的積極性分別為100%和90%,說明專家的積極性較高;權威系數(shù)分別為0.810和0.790,故專家的權威程度可;肯德爾協(xié)調系數(shù)分別為0.384和0.341(均Plt;0.01),表明專家意見的協(xié)調程度良好。第1輪專家咨詢中,25個條目滿分率為(23.14±17.58)%,重要性得分為(3.67±0.66)分,變異系數(shù)均lt;0.30,共13名專家提出修改意見,經(jīng)進一步查閱文獻以及課題組討論,增加條目1個,合并條目2個,最終保留3個維度,24個條目。第2輪專家咨詢中,24個條目滿分率為(63.40±27.64)%,重要性得分為(4.52±0.38)分,變異系數(shù)均lt;0.20,共3位專家提出了修改意見,經(jīng)討論后修改條目2個,未增刪條目。
2.2 調查對象的一般資料
預調查共納入21名老年人,其中男9人(42.9%),女12人(57.1%);年齡61~85(71.33±6.67)歲;第1次調查共納入180名老年人,男79人(43.9%),女101人(56.1%);年齡61~103(75.22±9.19)歲;第2次調查共納入256名老年人,男88人(34.4%),女168人(65.6%);年齡60~96(74.21±8.93)歲。
2.3 項目分析
項目分析結果顯示,8個條目標準差gt;0.8,其余條目標準差均lt;0.8;高分組與低分組各條目得分之間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提示各條目間鑒別度良好;5個條目r值lt;0.4,2個條目Pgt;0.05,其余條目均r值gt;0.4,Plt;0.05;內部一致性檢驗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919,逐一刪除各條目后未出現(xiàn)Cronbach's α系數(shù)明顯上升的情況;故經(jīng)課題組討論后保留全部條目。
2.4 效度
根據(jù)問卷編制原則探索性因子分析要求,樣本量至少應為150例[10],建議為條目數(shù)的5~10倍,本研究確定的最終版問卷共17個條目,結合實際數(shù)據(jù)收集情況取180例做探索性因子分析。驗證性因子分析的樣本量不應少于200例且需大于探索性因子分析[11],二者的樣本量來源不能完全一致[12],故另抽取256名老年人。
2.4.1 結構效度
將經(jīng)項目分析后的24個條目進行初次探索性因子分析,結果顯示,KMO=0.899,Bartlett's球形檢驗顯示χ2值為4 297.179(Plt;0.05),表明該問卷適合做因子分析[13]。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最大變異法進行正交旋轉,提取特征值gt;1的因子,累計方差貢獻率為77.74%。結合碎石圖檢驗,提示保留3個因子為宜,故在第1次探索分析后刪除部分條目,刪除標準為:在其所屬因子上載荷值lt;0.4的條目,當條目出現(xiàn)在2個因子上載荷值均gt;0.4,且差值gt;0.25時,以高載荷值為準;歸屬因子與預設不一致且無法解釋的條目;條目數(shù)lt;3個的維度,最終剩余17個條目。再次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3個因子的累計方差貢獻率為78.40%,詳見表1。
進一步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初試結果并不理想,故對模型進行了修正,在變量間建立了聯(lián)系:e2?e5,e4?e5,e5?e6,e6?e7,e12?e14,e13?e14,經(jīng)6次修正后,模型擬合度良好,各參考指數(shù)均達到了擬合標準,故認為該問卷結構較穩(wěn)定。詳見表2。
2.4.2 內容效度
邀請6名口腔醫(yī)學領域的專家對問卷內容進行評價,并進行相關性等級評分,“完全不相關”計1分、“不相關”計2分、“比較相關”計3分、“相關”計4分,I?CVI為0.83~1.00,全體一致的S?CVI為0.92,平均S?CVI為0.98,故問卷內容效度良好。
2.5 信度
問卷總體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919,食物咀嚼、咀嚼表現(xiàn)、咀嚼感受各維度系數(shù)分別為0.943,0.725,0.909,故內部一致性較好;本研究將所有條目內容統(tǒng)一編號為1~24號,分為奇數(shù)條目、偶數(shù)條目2個部分檢測,問卷的分半信度為0.846,各維度分半信度為0.793~0.889,分半信度較好。
3" 討論
3.1 問卷編制的意義
咀嚼功能是口腔最重要的功能之一,與老年人的全身健康有密切聯(lián)系[14],咀嚼功能受損與老年人衰弱的發(fā)生有關[6],會導致老年人的高級腦功能惡化、智力下降[15],是老年人癡呆發(fā)生的危險因素[16],會增加老年人的死亡風險[17]。因此,早期對老年人的咀嚼功能進行評估并動態(tài)監(jiān)測其變化對老年人的健康非常重要,本研究在大量查閱文獻基礎上,運用科學的編制方法編制了老年人咀嚼功能評估問卷,為早期監(jiān)測老年人的咀嚼功能提供了較便利的評估工具。
3.2 問卷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本問卷以Adulyanon口腔健康狀況測量理論模型為指導,依據(jù)現(xiàn)有相關問卷條目建立了本問卷的基本框架,系統(tǒng)檢索國內外文獻及書籍并進行小組頭腦風暴,刪減、合并、修訂相關條目,最終形成了包含25個條目的問卷初稿。邀請6位專家對問卷內容進行了打分,ICVI均gt;0.8,表明專家對問卷內容的認可度較高。邀請20名口腔醫(yī)學、口腔護理、老年護理專業(yè)的專家就問卷條目進行了2輪咨詢,根據(jù)界值法篩選結果,結合專家意見對問卷內容進行了修改。此外,運用離散趨勢法、臨界比值法、Pearson相關系數(shù)法和內部一致性檢驗進行了條目篩選,使用探索性因子分析、驗證性因子分析、Cronbach's α系數(shù)檢驗以及分半信度進行信效度檢驗,最終形成包含3個維度、17個條目的問卷,編制過程符合量表研制的基本程序,問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3.3 問卷信效度
經(jīng)信度分析,問卷整體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919,分半信度為0.846,表明問卷信度良好;效度分析后全體一致的S?CVI為0.92,結構效度初始KMO值為0.899,經(jīng)調整后共提取到3個因子,累計方差貢獻率為78.40%,各條目在其所屬因子上載荷值均gt;0.4,且無多重載荷現(xiàn)象,同時各條目在因子的分布結果與問卷編制框架基本相符,驗證性因子分析擬合情況可接受,各維度平均S?CVI均gt;0.5,故該問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4" 小結
社區(qū)老年人咀嚼功能評估問卷包含食物咀嚼、咀嚼表現(xiàn)、咀嚼感受3個維度,共17個條目,使用Likert 5級評分法計分,各條目“總是”至“從來沒有”分別計1~5分,其中G1條目為反向計分,總分為各條目得分之和,總分越高表明咀嚼功能越好。該問卷經(jīng)測量后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表明該問卷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區(qū)老年人咀嚼功能的水平,可用于初步評估社區(qū)老年人咀嚼功能,對于有效監(jiān)測社區(qū)老年人咀嚼功能的動態(tài)變化具有積極的意義,但該問卷不可作為診斷工具,需與客觀咀嚼功能評估工具同時使用,從而更加全面、準確地評估老年人的咀嚼功能。本研究受時間、地點等限制,調查范圍、數(shù)量較少,后期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進一步進行問卷靈敏度的檢驗以及條目的優(yōu)化和完善。
參考文獻:
[1]" 國家統(tǒng)計局.中華人民共和國2022年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J].中國統(tǒng)計,2023(3):12-29.
[2]" 王興.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報告[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8:115-117.
[3]" GLICK M,WILLIAMS D M,KLEINMAN D V,et al.A new definition for oral health developed by the FDI World Dental Federation opens the door to a universal definition of oral health[J].British Dental Journal,2016,221(12):792-793.
[4]" 劉洪臣,儲冰峰.口腔健康是老年人全身健康的基礎[J].中華老年口腔醫(yī)學雜志,2013,11(3):129-131.
[5]" NAKANISHI N,F(xiàn)UKUDA H,TAKATORIGE T,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assessed masticatory disability and 9-year mortality in a cohort of community-residing elderly peopl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2005,53(1):54-58.
[6]" HORIBE Y,WATANABE Y,HIRANO H,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masticatory function and frailty in community-dwelling Japanese elderly[J].Aging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2018,30(9):1093-1099.
[7]" 張瑞,郭三蘭,張春瑾,等.老年人咀嚼功能評估工具及影響因素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22,36(24):4443-4446.
[8]" ADULYANON S,SHEIHAM A,SLADE G D.Oral impacts on daily performances[J].Measuring Oral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1997,151:160.
[9]" 王春枝,斯琴.德爾菲法中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處理方法及其應用研究[J].內蒙古財經(jīng)學院學報(綜合版),2011,9(4):92-96.
[10]" 吳明隆.結構方程模型:Amos實務進階[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3:1.
[11]" 張許婷,芮金兵,呂妃,等.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女性角色壓力量表的編制及信效度檢驗[J].護理學雜志,2024,39(2):33-36.
[12]" 王鑫瑤,龍囿霖,曾雅婷,等.醫(yī)學人文素養(yǎng)對崗位勝任力的影響研究[J].中國循證醫(yī)學雜志,2023,23(3):286-291.
[13]" 張瑞,郭三蘭,毛秋婷,等.社區(qū)老年人咀嚼功能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J].護理學雜志,2023,38(8):98-101.
[14]" DE MEDEIROS M M D,PINHEIRO M A,DE FIGUEREDO O M C,et al.Masticatory function in nursing home residents:correlation with the nutritional status and oral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J].Journal of Oral Rehabilitation,2020,47(12):1511-1520.
[15]" MORIYA S,TEI K,MURATA A,et al.Associations between self-assessed masticatory ability and higher brain function among the elderly[J].Journal of Oral Rehabilitation,2011,38(10):746-753.
[16]" 邱麗娜,劉蘊芳,姜靜,等.咀嚼功能與認知障礙的相關性研究進展[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9,23(1):155-158.
[17]" WATANABE Y,OKADA K,KONDO M,et al.Oral health for achieving longevity[J].Geriatrics amp; Gerontology International,2020,20(6):526-538.
(收稿日期:2023-12-14;修回日期:2025-01-06)
(本文編輯 曹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