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持續(xù)推進,幼兒園教育體系正在積極探尋創(chuàng)新的改革路徑。將游戲這一富有趣味性的元素融入幼兒教學,不僅契合幼兒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和成長需求,而且能夠更新教學的內容和形式,為幼兒多方面的健康發(fā)展奠定基礎。文章重點分析了游戲在幼兒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從表演游戲、創(chuàng)意游戲、合作游戲、益智游戲、民間游戲五個維度探討了游戲的具體應用策略,旨在革新傳統(tǒng)的幼兒教學模式,為幼兒提供更加優(yōu)質的教學和成長環(huán)境。
關鍵詞:幼兒園;游戲教學;教育改革
中圖分類號:G40-012"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5)04-0077-03
在教育改革的大趨勢下,各種創(chuàng)新的教學形式被廣泛地融入幼兒教學體系,游戲就是其中之一。幼兒的身心素養(yǎng)正處在發(fā)展的關鍵階段,而游戲兼具趣味性和教育性,將游戲與教學進行有機融合,能夠為幼兒構建快樂、寬松的成長環(huán)境,對教學質量的提升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鑒于此,在新時期的幼兒教學改革中,教師應該深化以幼兒為本的教育理念,根據實際教學目標和需求,設計開展多姿多彩的游戲活動,引領幼兒在游戲中探索,在探索中創(chuàng)新,從而借助游戲提升幼兒教學的整體水準。
一、游戲在幼兒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一)有益于激發(fā)幼兒的探索興趣
幼兒對世界的認識主要來自于自主探索和發(fā)現。如果教師忽視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采取過于單一、刻板的教學方法,可能會使幼兒感到乏味,從而難以激發(fā)其內在的探索欲望,甚至制約他們認知水平的提升。在幼兒教育中,游戲至關重要,它能夠激發(fā)幼兒的探索興趣。以游戲化的方式取代枯燥的教學手段,非常契合幼兒的天性,能夠增強學習內容的娛樂性和趣味性,讓幼兒化被動為主動,成為“探索者”或“冒險家”,從而在體驗全新的學習方式的過程中,對周圍的世界產生更加強烈的探索欲望[1]。
(二)有益于強化幼兒的身體素養(yǎng)
幼兒的骨骼、肌肉和神經系統(tǒng)正處于迅速發(fā)展的階段,只有采取科學的措施,著力提高幼兒的身體素養(yǎng),才能為幼兒的終身發(fā)展構筑堅實的根基。將游戲融入幼兒教學中,有益于強化幼兒的身體素養(yǎng)。游戲的種類繁多,無論是全身性的活動還是局部性的運動,都能激活幼兒的身體系統(tǒng)和感覺機能,從而促進幼兒骨骼和肌肉的生長,并加快新陳代謝的速率。此外,在游戲過程中,幼兒還能在腦力、眼力、聽力和操作技能方面得到發(fā)展,進而顯著提高身體協(xié)調性。因此,將游戲融入幼兒教學中可以全方位地增強幼兒的身體素養(yǎng),促進他們生理上的健康成長[2]。
(三)有益于鍛煉幼兒的交往能力
幼兒園的教學內容不僅包括知識和本領的傳授,還包括對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以推動幼兒的社會化發(fā)展。在幼兒教學中引入游戲,有益于鍛煉幼兒的交往能力。一方面,游戲可以使幼兒經歷個體與社會相互作用的過程。幼兒在游戲中會與教師和其他伙伴產生互動行為,了解自己的行為結果是否能被他人接受。在此過程中,幼兒會逐步掌握交流、協(xié)商、合作等基本的人際交往技能。另一方面,游戲能夠為幼兒構建小型的社會交際場景,使其與他人相互適應,不斷地實踐社會經驗和行為準則,從而擺脫自卑或自我的心理傾向,學會尊重他人,以及正確地處理人際關系,進而有效地培養(yǎng)社會交往能力。
二、游戲在幼兒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設計表演游戲,促進幼兒的早期閱讀
閱讀是幼兒教學的重要構成部分,同時也是應用游戲的主要渠道。由于年齡的限制,幼兒對閱讀活動的參與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的興趣。如果教師直接把讀物分發(fā)給幼兒,讓他們自行閱讀,容易引起他們的心理壓力和抵觸情緒,更遑論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相比之下,表演游戲是一種有趣又吸引人的活動形式。它也被稱為戲劇游戲,主要是指以故事或童話情節(jié)為藍本,讓幼兒開展自主表演。表演游戲能夠促進幼兒在閱讀活動中的主動參與,并提升他們的語言表達和表演技巧。因此,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師應通過使用包含精彩情節(jié)的繪本和童話讀物,設計新穎的角色扮演游戲,通過讓幼兒扮演讀物中的人物角色,運用語言、動作和表情生動地展現故事情節(jié),來培養(yǎng)幼兒早期的閱讀習慣[3]。
例如,在《猜猜我有多愛你》的繪本閱讀教學中,教師可先讓幼兒自行觀察繪本中的插圖,并講述小兔子晚上睡覺之前的故事情節(jié)。幼兒津津有味地傾聽之后,教師提問:“小朋友們,這個故事里有幾個角色?他們分別是誰?”幼兒答道:“有小兔子和兔媽媽?!苯酉聛恚處熆梢霰硌萦螒颍骸澳敲聪旅婢驼埓蠹覂扇艘唤M,分別扮演小兔子和兔媽媽,把他們睡前的對話表演出來?!庇變痕x躍地參與表演游戲,模仿繪本中小兔子和兔媽媽的肢體動作,將手臂張到最大,并說臺詞:“我愛你有這么多……”最后,教師再進行總結:“小朋友們,在剛才的表演游戲中,大家體會到什么、學到了什么?”幼兒交流后反饋:“體會到小兔子和兔媽媽之間濃濃的愛,學會了要用行動去表達愛,讓世界感受到我們的愛……”這樣通過應用表演游戲,幼兒能夠沉浸于閱讀,獲得閱讀能力和情感態(tài)度的培養(yǎng)。
(二)開展創(chuàng)意游戲,激活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幼兒教育的主要目標。幼兒具有奇妙而豐富的內心世界,他們渴望自由發(fā)揮,展現自己妙趣橫生的精神世界,而創(chuàng)意游戲能夠滿足幼兒的內在渴望,適用于幼兒園藝術類課程的教學工作。因此,在應用游戲的過程中,教師應該聚焦美術、音樂等藝術課程,開展豐富多彩的創(chuàng)意游戲活動。例如,教師可為幼兒提供繪畫、手工材料等,讓他們發(fā)揮奇思妙想,動手創(chuàng)造各類美術作品,抑或是為幼兒提供簡單的樂器,引導他們發(fā)揮想象力,即興編創(chuàng)富有節(jié)奏感的樂段,等等,從而為幼兒開辟一個能夠彰顯個性、自由創(chuàng)造的“樂土”,充分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例如,在幼兒美術教學中,教師設計了一個“小瓶蓋變魔術”的創(chuàng)意游戲,鼓勵幼兒化身“魔術師”,創(chuàng)作屬于自己的瓶蓋拓印作品。教師把瓶蓋、顏料、畫筆、紙張發(fā)放給幼兒,讓他們用瓶蓋蘸取顏料,在紙上拓印出圖案,再根據圖案的形狀和顏色,在周圍自由地創(chuàng)作,將拓印圖案變成一幅內容豐富的作品。幼兒迫不及待地投入創(chuàng)意游戲,經過想象、創(chuàng)造和添畫,創(chuàng)作出了各式各樣的拓印作品。有的幼兒說:“我用瓶蓋蘸取黃色的顏料,印出了圓形的圖案,把圖案當作花心,在周圍添上了花瓣和枝葉,一朵向日葵就完成了!”還有的幼兒說:“我用瓶蓋的側面蘸上藍色的顏料,在紙上滾了一圈,出現了藍色長條狀的圖案,我把圖案當作小河,在里面畫上了石頭、水草和小魚,在河邊畫了一座小房子……”
最后,教師對幼兒的拓印作品進行點評:“小朋友們的拓印作品真是精彩紛呈呀!大家都是變廢為寶的魔術師!”這樣在創(chuàng)意游戲的驅動下,幼兒能夠體驗到藝術創(chuàng)作的魅力,同時獲得創(chuàng)造能力和審美能力的同步發(fā)展。
(三)組織合作游戲,引領幼兒的協(xié)作互動
前文談及,在幼兒教學中應用游戲,有助于加速幼兒的社會化發(fā)展。要想充分發(fā)揮這一功能,組織開展合作型游戲是非常有必要的。合作型游戲通常以小組或團隊為單位,要求幼兒們共同協(xié)作,制訂計劃,這類游戲強調組織性和集體意識,能夠為幼兒提供豐富的社交互動機會,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的健全人格與交流意愿,適用于幼兒教學體系中的大部分課程。鑒于此,教師應根據幼兒的社會化發(fā)展需求,結合具體的教學目標和內容,精心策劃并組織合作型游戲活動,引領幼兒在游戲中學會合作、分工和互動,共同完成游戲任務。這樣的過程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團結互助和樂于交往的積極情感[4]。
例如,在幼兒園區(qū)域活動教學中,教師設計了一個“捉龍尾”的合作游戲。在游戲正式開始之前,教師將幼兒分成6~7人的小組,并介紹游戲規(guī)則:通過商議的方式,決定“龍頭”“龍身”“龍尾”和“捉龍尾”的人;每組的“龍頭”站在最前面,扮演“龍身”的小朋友,一個接一個地排在“龍頭”的后面,拉住前面人的衣角,“龍尾”站在隊伍最后面;等音樂響起后,“龍頭”要帶著“龍身”和“龍尾”,左右移動地跑,注意“龍身”不能脫節(jié),還要避免“龍尾”被捉??;“捉龍尾”的小朋友,要想辦法抓住“龍尾”,被捉到的“龍尾”要暫時退出游戲,最后比一比哪組的“龍尾”堅持時間最長。有趣的游戲規(guī)則能夠引發(fā)幼兒的參與動機,各組幼兒立即開展游戲角色分工,經過自主協(xié)商,合理地分配好角色。最后,幼兒在歡樂的游戲氣氛中,遵循規(guī)則完成了“捉龍尾”游戲。在合作互動的游戲過程中,幼兒能夠感受到團結協(xié)作、戰(zhàn)勝困難所帶來的成就感,從而獲得團隊意識與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
(四)實施益智游戲,助推幼兒的智力發(fā)展
在幼兒教學中引入趣味游戲,其目的不僅僅是娛樂,更重要的是寓教于樂,使幼兒在玩樂中獲得知識技能的提升,進而促進他們的智力發(fā)展。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實施益智游戲是一種極為有效的策略。益智游戲以其對大腦潛能開發(fā)的顯著效果而著稱,能夠有效增強幼兒的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和思維能力,促使幼兒在游戲中發(fā)散多元智能。因此,在應用游戲的過程中,教師應當重視益智游戲的引入,通過整合教學資源,設計和實施分類、拼圖、模仿、分辨、推理等多種形式的益智游戲。這樣不僅能夠鍛煉幼兒的腦力,還能讓他們在不斷學習新知識、發(fā)現新規(guī)律的過程中,有效促進智力的發(fā)展。
例如,在幼兒區(qū)域活動教學中,教師給幼兒提供了食品、玩具、服飾三種類型的卡片,卡片上有面包、積木、桃子、毛衣、襪子、七巧板、圍脖、油條等物品圖案。教師可要求幼兒根據卡片上的物品特點,動手把這些卡片分成三堆,并說出分類的理由。幼兒經過動腦思考,認為應該把食物卡片、玩具卡片和服飾卡片,分別擺放在一堆,因為這三種類別的用途不一樣,應該把相同用途的放在一起。這樣通過益智游戲的驅動,幼兒能夠懂得按照用途為物品分類,由此實現智力的增強。
(五)引入民間游戲,豐富幼兒的體育活動
體育活動在幼兒教學中占據著重要地位,不僅能夠培養(yǎng)幼兒的終身運動意識,還能促使幼兒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但傳統(tǒng)的體育活動拘泥于幾種固定的形式,如跑步、做操等,久而久之幼兒的新鮮感缺失,就會降低參與運動的積極性。而民間游戲具有易于操作、形式多樣的特點,因此在幼兒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引入適合幼兒的民間游戲活動,在教學中滲透民間特色,從而豐富體育活動的形式,讓幼兒保持高度的運動熱情[5]。
例如,在幼兒體育活動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瞎子摸拐子”的民間游戲。教師可在戶外場地上畫一個大圈,由幼兒抽簽選出“瞎子”,抽到“瞎子”的小朋友需用手帕蒙住眼睛,而其他小朋友則用左手抓住左小腿扮演“拐子”。聽到吹哨后,“瞎子”聽聲去摸“拐子”,“拐子”只能單腿跳著逃跑、躲避,如果被摸到,“瞎子”和“拐子”互換身份,游戲繼續(xù)。需要注意的是,在游戲過程中,幼兒之間不可互相推搡,犯規(guī)的幼兒需退出游戲。幼兒積極地參加游戲活動,“瞎子”通過聽聲來辨別方位,快速地奔跑摸“拐子”,“拐子”則敏捷地跳躍和閃躲。這樣在民間游戲的助力下,幼兒的奔跑能力和彈跳能力都將得到鍛煉,從而實現體育活動的創(chuàng)新目標。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時期的幼兒教學中引入游戲活動,有益于激發(fā)幼兒的探索興趣,強化幼兒的身體素質,鍛煉幼兒的社會適應和交往能力。因此,教師應該立足于不同課程的教學需求,綜合考慮幼兒的身心特點和興趣愛好,科學地應用表演游戲、創(chuàng)意游戲、合作游戲、益智游戲以及民間游戲,為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注入活力,使幼兒獲得全新的認知與活動體驗,同時助力其形成自主意識、健全人格,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從而推動幼兒教學提質增效,彰顯游戲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陳麗.游戲教學法在幼兒教育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界,2023(33):110-112.
張艷秀.游戲教學法在幼兒教育教學中的應用[J].智力,2023(24):186-189.
張雪亭.釋放天性:小議游戲教育在幼兒教學中的應用[J].好家長,2023(24):33-35.
義西卓瑪.游戲教學在幼兒大班語言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考試周刊,2023(23):158-162.
才力曼.民間游戲在幼兒教學活動中的開發(fā)與應用研究[J].智力,2023(5):183-186.
作者簡介:馬慧(1976.10-),女,甘肅民勤人,
任教于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重興鎮(zhèn)中心幼兒園,一級教師,本科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