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語文學習中,小學生常常寫錯別字。對此,教師需要梳理學生的錯別字,將錯別字進行分類分析,找準學生出錯的原因,指出糾正錯別字的有效方法與路徑,讓學生能夠在舉一反三中建構(gòu)糾正錯別字的經(jīng)驗,達到不寫錯別字的目標。
小學生在語文筆記、作業(yè)、習作等語言運用中出現(xiàn)的錯別字,基本上可以分為錯字和別字兩類。
1.錯字是指寫得不正確的字,或者說不存在的漢字。這樣的錯字可以分為多個小類別。一是筆畫寫錯,包括多寫筆畫、少寫筆畫和誤寫筆畫。多寫筆畫,比如,學生將衣字旁的字寫成示字旁的字,將“燒”字右上角多寫一點,等等;少寫筆畫,比如,學生往往漏寫“鳥”字中的點,將“直”下面并行的三橫寫成兩橫,等等;誤寫的筆畫,比如,學生常常將“元”字第一筆的短橫寫成點,將“皮”字第一筆的橫鉤寫成橫,等等。二是部件類錯字,包括部件減少造成的錯字、錯寫部件造成的錯字,等等。部件減少造成錯字,比如,學生經(jīng)常少寫“魅”字中的“鬼”下面的撇折、點構(gòu)成的部件,漏寫“膏”字的平寶蓋下面的扁“口”;錯寫部件造成的錯字,比如,學生常常將“游”字的右半部分寫成“攵”,把“琴”字的下半部寫成“令”。三是位置不當?shù)腻e字,比如,學生將上下結(jié)構(gòu)的“落”寫成左右結(jié)構(gòu),把左右結(jié)構(gòu)的“貓”寫成上下結(jié)構(gòu),等等。
2.別字是指字本身沒有寫錯,但不適合用在某個詞語中或某個語境中。這樣的別字可以分為多個小類別。一是讀音相同(近)的別字,比如,學生常常將“理直氣壯”的“壯”寫成“狀”。二是字形相近的別字,比如,學生往往將“已經(jīng)”的“已”寫成“己”,等等。三是部件錯位的別字,比如,學生將“杏花”的“杏”寫成“呆”,等等。
錯別字之所以成為小學生識字寫字學習中的頑癥,有的教師認為漢字自身存在許多形近字是客觀原因;學生粗心、不認真是主觀原因。其實,小學生寫字出錯還有深層的原因。
1.從漢字學習層面來分析。漢字具有數(shù)量龐大、筆畫繁多、構(gòu)造復(fù)雜的特點,學生識字主要靠機械、反復(fù)讀寫,進而達到強化識字效果的目的。此外,小學生年齡小,認知能力有限,在識字學習中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沒有關(guān)注漢字的關(guān)鍵筆畫、部件,忽視漢字的細節(jié),容易出現(xiàn)將漢字字形寫錯的情形。
2.從小學生寫錯字的分類來分析。學生將漢字的筆畫寫錯、部件寫錯,往往是學生識字時只記住了漢字大概的輪廓,未重視筆畫的細微區(qū)別造成的,比如,學生寫 “武”字多寫一撇,寫“寇”字少寫一點,等等;學生將漢字的位置寫錯,比如,將上下結(jié)構(gòu)的字,寫成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是因為學生在識字時只記住了相應(yīng)的部件而忽視了部件的準確位置造成的。
3.從小學生所寫的別字來分析。學生寫出同音的別字,既有記憶不清的原因,只能在似是而非中隨便寫出一個漢字,比如,有的學生將“汗水”寫成“漢水”,又有感知不精準,缺乏精確辨析的原因,比如,有的學生將“荊棘”寫成“荊刺”,等等。
小學生寫錯別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師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幫助學生消除錯別字。
1.糾正學生寫錯字的行為。一是在宏觀層面上,教師需要分學段對學生經(jīng)常寫錯的字進行統(tǒng)計,確認學生在不同學段寫錯率高的漢字是哪些。這樣一來,在教學中涉及這些容易寫錯的漢字時,教師可以通過強調(diào)的方法,讓學生聽寫帶有容易寫錯的漢字的詞語,然后讓學生分析寫錯字的原因,再讓寫錯字的學生寫出正確的詞語。二年級學生開始寫話訓練,書面表達漸漸多起來,學生寫錯字的情況也變多了。教師可以借助歷年來對二年級學生經(jīng)常寫錯的字的梳理、分析,注意到學生常寫錯的字,比如,“代”“紙”“步”“念”“直、植”“兔”“補”,等等,在學生寫字詞、句子可能涉及這些漢字時,教師及時采用糾正學生寫錯字的策略,讓學生能夠從別人的錯誤中吸取教訓。二是在微觀層面上,教師需要對學生每次完成書面作業(yè)中寫錯的字進行統(tǒng)計,將出錯率較高(三次以上)的字列為分析的重點,幫助學生找到寫錯的原因;對于出錯率不高的字,教師應(yīng)讓寫錯字的學生弄清楚自己寫錯的原因,然后再寫出正確的字。
2.糾正學生寫別字的行為。從認知心理角度看,學生寫出同(近)音的別字,是因為學生學習了一些同(近)音字后,聽(想)到一個字的音,就自然會聯(lián)想起多個同(近)音字的字形。學生記憶不夠精確時,就容易寫別字,比如,將“坐”與“座”混淆,寫出來的句子中就含有別字。為了糾正學生寫別字的行為,教師可以采用語境辨析的策略,即將容易出錯的字放在學生熟悉的句子、段落中,讓學生選出正確的字。
無論學生是課堂上寫錯別字,還是在課后寫錯別字,教師都需要采取相應(yīng)的策略,幫助學生遠離錯別字。
1.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寫字時力求做到寫正確。教師在指導(dǎo)學生寫一個字時,需要運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認清字形,尤其是那些學生容易寫錯的字,更要重點講解、分析,讓學生容易忽視的細微之處得到強化,在腦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有的學生寫“今”字時容易多寫一點,將“今”寫成“令”,教師可以這樣引導(dǎo):“‘今’字有4畫,一點不能多”,再讓學生在語境中正確使用“今”和“令”——小剛命( )自己( )天一定要把作業(yè)做完。
2.教師可以引入“你寫我評”的模式,幫助學生糾正錯別字。對于學生容易寫錯的字,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開展“你寫我評”的活動,即一個學生寫字,另一個學生看著這個學生寫字并進行評價,找出寫錯的字,并加以改正。
3.教師需要重視引導(dǎo)學生養(yǎng)成糾正錯別字的習慣。在書面表達中,學生只要出現(xiàn)了錯別字,教師一定要指導(dǎo)學生認真改正錯別字,努力做到下次不再出現(xiàn)同樣的錯誤。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時時引導(dǎo)學生同錯別字作“斗爭”,讓學生認識錯別字在語言運用中的危害,指導(dǎo)學生掌握糾正錯別字的有效方法,讓學生在表達實踐中遠離錯別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