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熟語作為漢語詞匯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著漢語言中的精華。但是由于地域環(huán)境、生活習俗、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方面的不同,漢維熟語在表達方式和修辭手法的使用上存在差異。修辭是在使用語言的過程中,利用多種語言手段,使語言表達能夠達到更好的效果的語言活動,它是對語言進行選擇和加工,使之更準確、明白、生動、有力地表達思想感情的一種活動。熟語中使用修辭手法,對熟語表達有很大的影響。本文主要是從語言修辭手法研究的視角,對漢維熟語中成語和諺語所使用的修辭手法進行比較研究。
[關(guān)鍵詞]漢維;熟語;修辭手法;對比" "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4.12.003
一、引言
(一)熟語的定義
熟語是語言在長期發(fā)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通俗但能生動形象地描繪人情世故,被人們所熟知且已經(jīng)定型的固定詞組或句子。它是語言中獨立運用的詞匯單位,語言里最精華的一部分,語言的一種特殊形式,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一般具有結(jié)構(gòu)上的穩(wěn)定性和意義上的整體性這兩個特點。
漢語熟語一般包括成語、諺語、歇后語和慣用語,它們都有特定的詞形和句形,是從歷史事件、神話、小說、典故、現(xiàn)實生活中產(chǎn)生的, 是一個民族在日常生活中總結(jié)出來的經(jīng)驗和智慧積累的結(jié)晶[1]。維吾爾語熟語一般包括成語、諺語,其中成語一般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構(gòu)成的所有固定詞組及部分固定短語,結(jié)構(gòu)不像漢語那樣定型化,它是現(xiàn)成的、被大家所熟知和使用的短語或語句,大于詞,小于句子,具有意義凝固和語音形式完整定型的特點,同時具有表層意義和深層意義。
(二)漢維熟語修辭手法的研究現(xiàn)狀
我國對現(xiàn)代漢語的熟語研究是在20世紀50年代上半葉逐漸展開的,50年代下半葉基本上確定了詞和固定短語就是熟語,80年代后半葉熟語的研究領(lǐng)域呈現(xiàn)活躍的景象[2]。我國關(guān)于修辭學的研究也是非常的久遠,早在先秦時期修辭現(xiàn)象就被古人所關(guān)注,直到20世紀80年代修辭學的研究迎來了一個重要的轉(zhuǎn)折點,修辭學的研究不管是整體上還是細節(jié)上都有了進步,獲得了突破性的發(fā)展。漢維語修辭對比作為漢維對比語言學的一部分, 相對于漢維語在語音、詞匯、語法的對比上, 還是顯得比較滯后, 漢維熟語修辭手法對比更是少之又少。
二、漢維熟語常用修辭手法類型
(一)漢語熟語的常用修辭手法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說話、寫作都會用到修辭手法。使用修辭手法的目的是使語言能夠表達得更明白、確切、精煉,使語言生動鮮明、豐富多彩,能感染人、說服人。漢語熟語也是如此,各種修辭手法的靈活運用能更簡明、準確地傳情達意,富有極強的表現(xiàn)力,常用的修辭手法有比喻、借代、比擬、夸張、對照等等。例如“光陰似箭”“學如逆水行舟”這兩個熟語就是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光陰”比作“箭”,把“學習”比作“小舟”;“燈紅酒綠”“皇帝也有草鞋親”這兩個熟語則是使用了借代的修辭手法,用“燈光酒色”來借代奢侈糜爛的生活,用“草鞋親”來借代穿著草鞋的窮親戚;“兔死狐悲”“百花爭艷”這兩個熟語使用了比擬的修辭手法,把人的思想情感、行為動作賦予在其他生物或事物上,讓他們?nèi)烁窕?,使得兔子會悲傷,花會互相媲美;“膽大包天”“一步登天”“一日不見如隔三秋”這幾個熟語例子都是使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就是把事物故意往大、往多、往嚴重上說,就像上面的例子把膽子描寫成大得可以包住天,步伐大得一步就可以登上青天,一天不見就像是過了三年一樣。通過以上舉的例子可以看出,比喻、借代、比擬、夸張等修辭手法都是漢語熟語中比較常用的[3]的修辭手法。
(二)維吾爾語熟語的常用修辭手法
維吾爾語中修辭手法的使用也非常的廣泛,使用修辭手法可以使語言更加的活潑生動、風趣幽默、簡潔明了,還可以增強語言表達效果,使語言更具藝術(shù)美和藝術(shù)感染力,常用的修辭手法有比喻、借代、比擬、夸張、反語、婉言等等。例如“qoli gyl”和“iadmni" qli bolmisakz degn tam tyki”這兩個熟語是用的比喻的修辭手法,把“qol”(手)比作“gyl”(花),形容心靈手巧;把“kz”(眼睛)比作“tyk”(孔洞),形容人若無智,眼睛猶如墻窟窿?!癵p χaltisi”和“qilini kyidin qlmni kyi artuq ”這兩個熟語則是使用了借代的修辭手法,用“gp χaltisi”(話袋子)來指代搬弄是非的人,用“qili”(劍)指代武力,“qlm”(筆)指代文化?!皉yk rykni kryp ala boluptu”和“quni qanat uiriduadmni ymid uiridu”這兩個熟語是使用了比擬的修辭手法,把人的思想情感、行為動作賦予給了“ryk”(杏子),使杏子像人一樣會競爭攀比,又把動物的行為動作特征賦予給人,使人能像鳥兒一樣飛翔。又比如“adm gyldin nazuktatin qattiq”和“tiyazda qoymaq ypk kyzd kekirdim”這兩個熟語是使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把人的心夸張地說成比石頭還硬,夏天吃了個油餅,到深秋了才打嗝。通過以上舉的例子可以看出,比喻、借代、比擬、夸張等修辭手法都是維吾爾語熟語中比較常用的[4]修辭手法。
三、漢維熟語中常用修辭手法異同比較
(一)漢維熟語比喻修辭手法比較
比喻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打比方,是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事物或動作狀態(tài)具有相似點,利用這個相似點來打比方。正確恰當?shù)厥褂帽扔魍梢允钩橄蟮淖兂删唧w的,平淡的變成形象生動的。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說話還是寫作,比喻都是一種運用特別廣泛的修辭手法。
在漢語和維吾爾語熟語中比喻修辭手法的運用也是相當廣泛,在漢語熟語中常用的比喻詞有“像”“如”“似”“若”“同”;而在維吾爾語熟語中常用的比喻詞有“χuddi oχa" goya degn”,還可以由附加成分“dktk”來充當。漢維語熟語中使用比喻修辭手法的例子有:
1.“了如指掌”這個成語的喻體是“手掌”,使用的比喻詞是“如”,是形容對事物的了解非常清楚,就像是指著自己的手給別人看一樣;對照維吾爾語成語中的“b qoldk" bilmk”,在這個成語中維吾爾語和漢語一樣都使用的是比喻修辭手法,且喻體都使用的是“qol”(手)。
2.“口若懸河”這個成語的本體是“口”(說的話),喻體是“河”,比喻詞是“若”,是用來形容人善于說辭、能言善辯,說起話來像瀑布傾瀉一般滔滔不絕;對照維吾爾語諺語中的“azidin sz bulaqtk etiliq qilmaq”(嘴里說的話像流出的泉水一樣源源不斷),維吾爾語同樣也使用的是比喻修辭手法,并且在喻體的使用上漢語和維吾爾語都是類似的,都是用的“bulaq”(泉水、河流)。
(二)漢維熟語借代修辭手法比較
借代就是不直接說出所要表達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一個與它密切相關(guān)的人或事物來代替,借代的內(nèi)容是非常豐富的,可以是特征代本體、部分代全體、人名代作品、具體代抽象、專名代泛稱等等。維吾爾語借代的特征、用法和漢語基本相同,同樣也是不用原來的名稱來表達人或事物,而是借用其他人、事物的特征來表達。漢維語熟語中使用借代修辭手法的例子有:
1. “笑里藏刀”這個成語是形容人外表非常和氣,內(nèi)心卻陰險狠毒,用借體“刀”來指代人的陰險詭計;對照維吾爾語諺語中的“azida kylk aqaqqoynida palta piaq”(嘴上說說笑笑,懷里卻揣著刀),維吾爾語在這個諺語的表達上同樣也使用了借代的修辭手法,和漢語一樣也是使用“palta和piaq”(斧頭和刀子)指代人心里的陰險詭計。
2. “傷天害理”這個成語使用的是借代的修辭手法,用來指代做事兇惡殘忍,沒有人性,不顧天理;對照維吾爾語成語中的“arpisini χam ormaq”(割了大麥青苗),這個成語對照翻譯成維吾爾語時同樣也是使用了借代的修辭手法,用來指代干缺德的事。
(三)漢維熟語比擬修辭手法比較
比擬就是把物擬作人,或者是把人擬作物,分為擬人和擬物。擬人就是把人的思想情感、行為動作或品格特征賦予在其他生物或事物上,通過擬人修辭手法的使用,可以把事物或沒有生命的事物表述的生動活潑。擬物就是把人當做物來寫,或者是把一個物當做另一個物來寫,這樣有利于充分發(fā)揮感情,使語言具有獨特的感染力。漢語和維吾爾語熟語中比擬修辭格的特征、分類、用法完全一致。漢維語熟語中使用比擬修辭手法的例子有:
1.“兔死狐悲”這個成語中把人的思想情感賦予該給了狐貍,使狐貍擬人化可以像人一樣悲傷;對照維吾爾語諺語中的“toqan lstylk haza tutuptu”(兔死狐吊喪),漢語和維吾爾語在這個熟語的表達上都使用的是擬人的修辭手法,形容因同類的死亡而感到悲傷。
2.在“上梁不正下梁歪”這個諺語中,使用的是比擬里的擬物,把人擬作“梁”來寫,形容上位的人或長輩行為不正,在下位的人或晚輩受到影響;對照維吾爾語成語中的“su batin lay”(水從源頭渾濁),維吾爾語使用的也是比擬里的擬物,把人擬作“su”(水)來寫,形容上級或長輩行為不正,下級或晚輩也會行為不正,跟著做壞事。
(四)漢維熟語夸張修辭手法比較
夸張就是為了達到一定的表達效果運用豐富的想象力,在事物的作用、數(shù)量、程度等方面故意往大、往多、往嚴重上說,或者是往小、往少、往輕微上說。其目的在于可以使所表達的內(nèi)容形象鮮明,更加真實,能讓人們有更深刻的印象,能夠引起人們豐富的聯(lián)想。維吾爾語中夸張修辭手法的作用和漢語基本一致。漢維語熟語中使用夸張修辭手法的例子有:
1.“一手遮天”這個成語使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對“手”進行的夸張描寫,把手描寫得大到可以遮住天,形容依靠權(quán)勢來玩弄手段,蒙蔽人們的耳目;對照維吾爾語諺語中的“ayni etk biln yapmaq”(用衣襟遮月亮),使用的也是夸張的修辭手法,但是在表達上維吾爾語是對“etk”(衣襟)進行的擴大化描寫。
2. 在“宰相肚里能撐船”這個諺語中,進行擴大化描寫的對象是“肚子”,形容人寬宏大量,度量非常大;對照維吾爾語熟語中的“oul balini qorsiqia ta siar”(男兒肚里能裝山),在對這個諺語的表達上漢語和維吾爾語都是使用的夸張的修辭手法,但是二者在夸張描寫上使用的事物卻是不一樣的,維吾爾語在這個諺語中夸張描寫的事物是“ta”(山),而不是漢語中的“船”。
四、結(jié)語
熟語是人們長期使用語言的結(jié)晶,是語言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錘煉出來的一種特殊表達方式,是語言里最精華的一部分。漢語和維吾爾語分別屬于分析語和黏著語,由于在語言文字上存在差異,思維觀念也有差別,造成了漢維熟語在表達方式上存在異同。但由于語言之間存在共性,漢維熟語也有許多相同之處,所以在翻譯過程中有時可能會找到相對應的譯語;有時卻很難找到,因此漢維熟語的翻譯就具有差異性。我們可以通過對這些熟語的對比研究,認識漢語和維吾爾語在熟語表達上的異同,從而更深刻、更全面地了解兩個民族的語言,促進兩個民族之間的相互學習。
參考文獻:
[1]張勇.維吾爾諺語研究 [D]. 碩士論文.2005.
[2]王倩. 維吾爾語中比擬修辭格諺語及其翻譯方法[D].新疆師范大學,2021.DOI:10.27432/d.cnki.gxsfu.2019.000248.
[3]張紅雨.漢維諺語對比 [D]. 碩士論文. 2010.
[4]阿孜古麗·阿布都熱合曼.漢維成語對比研究 [D]. 碩士論文.2009.
作者簡介:唐琳(2000.4-),女,漢族,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喀什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漢維翻譯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