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在提出“加強課程綜合,注重關聯(lián)”這一義務教育課程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時,指出教師要“開展跨學科主題教學,強化課程協(xié)同育人功能”?;诖吮尘?,文章以“Protect the Earth”教學為例,提出開展跨學科導入、結合多學科內容教學、設計跨學科單元作業(yè)、關聯(lián)現(xiàn)實生活等小學英語跨學科主題教學策略,旨在提高學生的學習深度,推動學生形成在具體情境中靈活運用多學科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英語;跨學科;主題教學
英語跨學科主題教學是教師圍繞一個特定的主題組織教學活動,以英語課程內容為依托,整合其他學科知識、技能和活動,使學生參與綜合性的學習活動,更加深入地解析跨學科主題相關的英語學習材料,完成英語學練任務,推動學生整體發(fā)展的教學模式。為了推動課程改革的進程,教師需要認真思考英語跨學科主題教學的意義和具體策略,從而推動學生深度學習。下面以譯林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英語》(以下統(tǒng)稱“譯林版教材”)六年級上冊Unit 7“Protect the Earth”為例,探究小學英語跨學科主題教學策略。
一、小學英語跨學科主題教學的意義
從英語教學的角度來說,小學英語教材各單元均有明確的主題,有助于教師在講解英語知識的同時,滲透德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等內容。例如,“Protect the Earth”這一單元的主題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節(jié)約資源、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譯林版教材五年級下冊Unit 5“Helping our parents”的主題可以提煉為“Share housework”,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習慣。將這兩個單元整合開展跨學科主題教學,有助于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加透徹地理解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課內學習深度。
從學生日常生活角度來說,生活活動通常涉及多個學科知識,如通過微視頻向外國友人介紹中國歷史時,學生不僅要運用英語知識,還要調動歷史知識儲備,運用信息科技學科學習成果及構圖、畫面相關知識,并適當融入精彩的音樂,從而更好地吸引他人的注意力。因此,參與生活活動,解決生活問題,學生需要靈活運用多個學科的知識、技能、思維方式等,從而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小學英語跨學科主題教學可以提供關聯(lián)多個學科知識與學生日常生活的平臺,助推學生更好地參與生活相關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二、小學英語跨學科主題教學的策略
1. 開展跨學科導入,明確教學主題
教師可以結合英語學科各單元的主題尋找與之相關的多學科教學內容,從而結合主題在導入環(huán)節(jié)將其他學科知識與英語學科教學內容相整合,自然導入教學主題,奠定教學基礎。
例如,“Protect the Earth”這一單元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品行,使學生形成節(jié)約資源、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這一主題與道德與法治學科關聯(lián)緊密,教師可以在單元導入環(huán)節(jié)滲透道德與法治學科知識,展示統(tǒng)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綠色小衛(wèi)士”和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讓生活多一些綠色”中的插圖。這些插圖涉及“節(jié)約用水”“空氣污染”“廢物利用”等話題,與“Protect the Earth”單元內容關聯(lián)緊密,有助于推動學生復習已學知識,并重新思考保護地球的必要性。此后,教師可以結合插圖提出“Do you often use disposable chopsticks?”“Do you often use plastic bags?”等問題,并快速整理學生的答案。
教師結合道德與法治教材中的插圖提出與之相關的問題,可以推動學生反思自己和身邊人的言行,從而強化學生保護地球并號召他人節(jié)約資源的意識,為后續(xù)開展英語跨學科主題教學活動奠定基礎。
2. 結合多學科內容教學,提高學習深度
(1)以科學、數(shù)學學科輔助教學。
針對Story time板塊“Save water”相關語篇,教師可以展示圖1,結合圖中的數(shù)據(jù)和文字提示,讓學生初步了解關于淡水的知識,認識到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資源短缺,人們應該注意節(jié)約用水。隨后,教師可以布置任務,要求學生結合圖1,運用數(shù)學學科統(tǒng)計相關知識繪制扇形統(tǒng)計圖,有助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直觀地了解淡水資源的短缺,強化學生節(jié)約用水的意識。另外,教師需提高科學知識的分享深度,講解造成我國水資源短缺的人為原因,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節(jié)約用水的重要性,并結合導致水資源短缺的人為原因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這樣,在語篇相關科學知識和數(shù)學活動的輔助下,學生可以有效了解“In many places,there is not much water”這句話的內涵,并能夠聯(lián)想到“We should reuse and save it”的具體做法,提高學生語篇分析的深度,拓寬學生的思考范圍,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節(jié)約資源的意識。
(2)以語文學科輔助教學。
小學階段語文學科與英語學科相關的內容較多,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語文學科學習和活動經(jīng)驗提示學生完成英語跨學科主題學習任務。例如,統(tǒng)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中提及了“地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也是有限的”這一情況,習作內容是“學寫倡議書”,引導學生通過倡議書號召同學節(jié)約用水、不使用一次性用品,倡議居民進行垃圾分類等??梢?,語文學科的部分課文和習作任務與“Protect the Earth”這一單元主題關聯(lián)緊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的片段解析Story time板塊“Save energy”語篇內容,從而使學生結合“拿礦產(chǎn)資源來說,它不是誰的恩賜,而是經(jīng)過幾百萬年,甚至幾億年的地質變化才形成的”等語文課文片段認識到在“There is not much coal or oil on Earth”的情況下,人們應該注意節(jié)約礦產(chǎn)資源。而結合Checkout time板塊內容,教師可以提示學生結合語文習作中寫的倡議書尋找完成Think and write部分的內容,使用“We should ...”“We should not ...”兩個關鍵句式系統(tǒng)地從多角度解答“To protect the Earth,what should we do?What should we not do?”的問題,提高單元思考深度,細致列舉保護地球的方法。
(3)以美術學科輔助教學。
“Protect the Earth”Fun time板塊設計了“Make and say”活動,引導學生利用廢舊紙盒、塑料袋、塑料瓶等“變廢為寶”,這對學生的設計能力、動手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與美術學科關聯(lián)緊密。教師可以通過展示美術學科的手工藝品讓學生找出“變廢為寶”的思路,如用廢紙盒制作扇子、用易拉罐制作筆筒、用塑料瓶制作花盆等,并輔助學生復習手工制作知識,能夠通過合理剪、畫、貼等途徑“變廢為寶”。這樣既可以使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又可以使學生將保護環(huán)境的想法落實于現(xiàn)實生活中,提高學習效果。
在跨學科主題教學中,教師結合科學、數(shù)學、語文、美術等學科內容輔助學生圍繞單元學習材料深度探究,可以使學生完成單元學習、練習任務,取得理想的學習成效,提升學生的理解性認知技能,使學生在積累英語表達知識的同時,形成環(huán)保意識,掌握節(jié)約資源的方法,通過多學科協(xié)同育人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3. 設計跨學科單元作業(yè),提升學習成效
在跨學科主題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跨學科單元作業(yè),借此調動學生課后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利用課后時間鞏固所學,查找更多與跨學科主題相關的知識,提升跨學科主題學習成效。通常來說,教師可以設計英文歌曲學唱或續(xù)編、英語情景劇表演、手抄報或海報繪制等融合英語與藝術類學科的作業(yè),這樣既可以讓學生感知完成作業(yè)的樂趣,又可以將英語教學與美育自然融合,使學生在藝術類學科活動的輔助下,形成結合多種元素傳遞信息的能力,深化對學習主題的理解。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利用信息技術了解更多科學、數(shù)學、道德與法治等學科知識,豐富跨學科作業(yè)的內容。考慮到不同學生的能力有所差異,教師可以設計多個選做作業(yè),并提供完成作業(yè)的提示,確保學生能結合個人特長積極完成作業(yè),取得理想的作業(yè)成果。
例如,“Protect the Earth”單元教學結束后,教師可以設計以下作業(yè)清單。
作業(yè)內容:圍繞“Protect the Earth”這一話題,從下列作業(yè)中選擇一項,創(chuàng)作藝術作品。
“英語 + 音樂”作業(yè):編寫一首英文chant或改編一首英文歌,號召聽眾參與環(huán)?;顒印?/p>
“英語 + 美術”作業(yè):繪制英語繪本,闡述保護地球的重要性,說明保護地球的方法。
“英語 + 戲劇”作業(yè):成立表演小組,通過英語情景劇呈現(xiàn)浪費資源、破壞環(huán)境的相關情境,并提供針對性的節(jié)約資源、保護環(huán)境的建議。
作業(yè)提示:藝術作品中既可以從多個角度提出保護地球的方法,引入“We use water to clean things”“We should save water”“We should save energy”等句子,又可以從單一角度分享保護地球的方法,如從“save water”這一角度引入“When washing dishes,we should control the water flow”“We should use laundry water to flush the toilet”等具體的、可行的建議。遇到困難時,可以借助電子詞典、網(wǎng)頁信息等獲取相關知識解決。
教師通過設計跨學科作業(yè),既可以引導學生靈活運用“use ... to ...”“We should ...”等單元重點語言知識,又可以強化學生保護地球的意識,還可以鍛煉學生運用藝術類學科技能和英語傳遞科學信息、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4. 關聯(lián)現(xiàn)實生活,組織跨學科綜合活動
跨學科主題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將所學的與主題相關的知識、技能,以及形成的價值理念應用于現(xiàn)實生活中,使學生成長為具有良好品行、能夠高效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具體問題的人才。在學生完成單元學習任務和單元作業(yè)后,教師可以搭建關聯(lián)學生學習活動與現(xiàn)實生活的橋梁,即在恰當?shù)臅r機組織跨學科綜合活動,使學生的相關能力在參與綜合活動的過程中得到進一步提高。需要注意的是,在組織跨學科綜合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活動時間,使學生感知所學內容與現(xiàn)實生活之間的關聯(lián)。
例如,針對“Protect the Earth”這一單元的內容,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保護地球的相關活動。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系統(tǒng)整合單元學習成果,制訂保護地球的計劃,自覺地參與保護環(huán)境、節(jié)約資源的活動,并撰寫活動日記,在日記中通過文字、照片或簡筆畫反思自己和他人的行為,記錄自己的感想,范例如下。
范例1:I found a tap that is dripping water. Then I turned it off. We should not leave the tap running.
范例2:I saved 4 pairs of disposable chopsticks within a week. We should protect trees by save disposable chopsticks.
教師鼓勵學生參與生活活動并撰寫活動日記,使學生直觀地了解自己生活中與資源、環(huán)境相關的問題,并有意識地評價自己或他人的言行。一段時間后,教師可以翻閱學生的活動日記,系統(tǒng)整合學生的見聞和感想等,并說明一段時間以來學生通過實踐活動為保護地球作出的貢獻,參考范例如下。
In two weeks,we saved 82 pairs of disposable chopsticks,nearly 100 pots of water ...
由此,教師可以使學生認識到自己和同學為保護環(huán)境付出的努力,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并使學生樂于做出保護地球的行為。隨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活動經(jīng)驗和教師提供的活動日記整合成果,運用科學、美術、信息科技等學科知識設計電子宣傳海報,提示學生可以參考教師整合的活動成果設計海報文字,宣傳本班學生為保護環(huán)境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提高海報的感染力,并結合單元所學的科學知識說明這些行為的影響,最后結合宣傳海報監(jiān)督自己和身邊人的言行,確保學生能長期堅持參與環(huán)保行動。
教師組織跨學科綜合活動,可以使學生在活動的推動下增強節(jié)約資源、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并使其能夠運用多學科技能宣傳自己參與的活動,帶動他人參與保護地球的行動。
綜上所述,教師可以通過跨學科主題教學落實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工作。具體實踐中,教師可以開展跨學科導入工作,明確導入主題,奠定教學基礎,并由此結合多個學科的內容組織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深度,通過設計跨學科單元作業(yè)提升學生的課后學習成效,最后通過組織關聯(lián)現(xiàn)實生活的跨學科綜合活動,深化教學影響,逐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參考文獻:
[1]楊偲. 基于新課標的小學英語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設計實踐與思考[J]. 遼寧教育,2023(7):55-59.
[2]盛利花. 適性揚才,由學而能:探究STEAM理念下的小學英語跨學科融合實踐[J]. 中學生英語,2023(40):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