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孤獨癥譜系障礙(ASD)是一種較為嚴重的發(fā)展性障礙,主要表現為社會交往障礙、行為重復刻板、興趣發(fā)展狹隘等。以國外近10年相關的核心論文為數據基礎,運用CiteSpace軟件對論文作者、發(fā)文量、關鍵詞等進行可視化分析。研究發(fā)現該領域的相關研究逐年增加,增強現實技術(AR)對孤獨癥兒童親社會行為的改善是該領域的熱點研究內容,主要聚焦在增強現實技術(AR)、孤獨癥、社會行為、社會技能等方面。通過深化增強現實技術對孤獨癥兒童親社會行為的研究,明確影響因素,推動干預方法本土化,以全面提升孤獨癥兒童社交能力。
【關鍵詞】孤獨癥譜系障礙 增強現實技術 親社會行為
【中圖分類號】G40"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275(2024)10-01-05
一、問題提出
孤獨癥譜系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種較為嚴重的發(fā)展性障礙,主要表現為社會交往障礙、行為重復刻板、興趣發(fā)展狹隘等。[1]孤獨癥兒童的親社會行為,“指符合社會期望,能使他人獲益并促成和諧關系的行為,如謙讓、幫助、合作、分享、同情、安慰等,是一種與破壞性行為、攻擊性行為相反的積極社會行為”[2],不僅是孤獨癥兒童社會化進程的重要衡量指標,也是他們適應社會的主要體現。然而,孤獨癥兒童因其行為缺陷、社交理解方面的困境以及與他人溝通交流能力的缺失,導致他們難以建立社會互惠關系。[3]相較于正常學生,由于孤獨癥兒童情感淡漠,其親社會行為相對匱乏,因此比較容易引發(fā)社會交往困境。
增強現實技術(Augmented Reality,AR),指將計算機生成的虛擬物體或信息投影到真實場景中,增強信息傳達的技術。[4]將此技術應用于孤獨癥兒童親社會能力的培養(yǎng),其優(yōu)勢在于孤獨癥兒童能夠隨時隨地自主進行反復練習,由此降低了對治療師的依賴性。[5]增強現實技術在提高孤獨癥兒童親社會行為的訓練中發(fā)揮顯著作用,孤獨癥兒童通過AR創(chuàng)造的與現實相關的場景來幫助他們實現視覺概念化,訓練他們分享、幫助、安慰等親社會行為。[6]
目前國內關于增強現實技術與孤獨癥兒童親社會行為的研究尚有欠缺。深入開展該主題的研究,能夠為今后的深入探索構建理論框架、提供參考。
二、資料來源
(一)ASD與AR
1.數據來源
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數據庫中,以2013—2023年為檢索年限,利用布爾運算符進行檢索。以“Autism”等與ASD相關的詞匯以及“Augmented Reality”等與AR相關的詞匯為關鍵詞進行組合檢索,共檢索出259篇文獻。對文獻類型進行篩選,僅保留學術論文,剔除了與神經科學、醫(yī)藥學等領域相關的論文,最終得到102篇有效文獻。
2.數據處理
研究使用CiteSpace 6.2.R6和Excel 2021展開分析。其中,用Excel 2021對發(fā)文量與累計發(fā)文量進行統(tǒng)計,在CiteSpace中建立主題為“ASD、AR”的數據項目,并導入篩選出的102篇論文。按年份切割數據,選擇時間跨度為2013—2023年,分析這十年內與孤獨癥譜系障礙和增強現實技術相關的文獻發(fā)表情況。
3.研究基本情況分析
2013—2023年與ASD和AR研究相關的發(fā)文量和累計發(fā)文量見圖1。
由圖1可知,2013—2023年,與ASD和AR研究相關的發(fā)文量呈上升趨勢,顯示出學者對孤獨癥兒童與AR研究的關注度越來越大。
對研究者進行分析發(fā)現,發(fā)文頻次[≥]5的作者共有4位,按發(fā)文量排名依次為Lee(6篇)、Sahin(5篇)、Lahiri(5篇)、Vahabzadeh(5篇)。相關研究人員之間不存在任何合作關系。
對文獻共被引用次數進行分析,得出共被引用頻次及中心性排名前6位的文獻,詳見表1。
表1數據顯示,目前研究更關注增強現實技術對干預孤獨癥譜系障礙個體的影響,重點集中在增強現實技術對孤獨癥兒童社會技能發(fā)展方面的作用。
在CiteSpace中,選擇“Keyword關鍵詞”作為節(jié)點類型,就能得到關鍵詞的共現圖譜(見圖2)。孤獨癥兒童和增強現實技術的研究主要涉及兒童和青少年群體,研究方向包括社交技能、共情能力和行為干預等。
(二)ASD與親社會行為
1.數據來源
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數據庫中,以2013—2023年為檢索年限,利用布爾運算符進行檢索。對關鍵詞“Autism”等與ASD相關的詞匯以及“Prosocial Behavior”等與親社會行為相關的詞匯進行組合檢索,共檢索出357篇文獻。對文獻類型進行篩選,僅保留學術論文,最終得到297篇有效文獻。
2.數據處理
研究使用CiteSpace 6.2.R6和Excel 2021展開分析。利用Excel 2021對發(fā)文量與累計發(fā)文量進行統(tǒng)計,并在CiteSpace中建立主題為“ASD、Prosocial Behavior”的數據項目,導入篩選出的297篇文獻。按年份切割數據,選擇時間跨度為2013—2023年,分析這十年內與孤獨癥譜系障礙和親社會行為(Prosocial Behavior)相關的文獻發(fā)表情況。
3.研究基本情況分析
從孤獨癥兒童親社會行為研究文獻的發(fā)布時間來看,2013—2023年間,孤獨癥兒童親社會行為研究的文獻數量總體呈上升趨勢(見圖3),表明關于孤獨癥兒童親社會行為的研究受到越來越多學者的關注。
對研究者進行分析發(fā)現,發(fā)文頻次[≥]4篇的作者有5位,按發(fā)文量多少排名依次為Hastings R P(6篇),Rieffe、Carolien(5篇),Slaughter、Virginia P(4篇),Vanij Z、Marinus(4篇),Totsika V(4篇)。相關研究人員之間不存在任何合作關系。
經文獻共被引分析,得出共被引頻次及中心性排名前5的文獻,見表2。
孤獨癥兒童的研究是現在的熱門話題,有許多文章都以孤獨癥兒童為研究對象。關于孤獨癥兒童社會技能及認知發(fā)展等方面也存在大量文獻可供參考。
在CiteSpace中,選擇“Keyword關鍵詞”作為節(jié)點類型,就能得到該關鍵詞的共現圖譜(見圖4)。孤獨癥兒童親社會行為研究的對象包括兒童、青少年、成人,研究內容涉及孤獨癥、社會行為、社會技能等。
(三)研究熱點分析
通過聚類分析,本研究共獲取234個節(jié)點、422條連接線以及6個聚類(見圖5),可以明確當前的研究方向與研究趨勢。
聚類0“Autistic Children(孤獨癥兒童)”,主要包括“Social Skills(社交技能)”“Attention(注意力)”等關鍵詞。研究表明,增強現實應用程序可以作為一種視頻教學的工具模型,幫助教師實施基于證據的閱讀技能練習,并且給孤獨癥兒童提供更多鍛煉概念表達能力的機會,提高閱讀流暢性與概念理解能力。[7]
聚類1“Sex Hormone(激素)”,主要包括“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孤獨癥譜系障礙)”“Education(教育)”“Challenges(挑戰(zhàn))”等關鍵詞。研究表明,AR可以為孤獨癥兒童提供支持,并促進其積極的社會行為,如情感識別與交流。此外,AR可以提升孤獨癥兒童獨立執(zhí)行自我照顧任務的能力,使其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習控制力。[8]
聚類2“Psychosocial Rehabilitation(社會心理康復)”,主要包括“Assistive Technology(輔助技術)”等關鍵詞。研究表明,在電腦、手機等移動終端上實施基于共情—系統(tǒng)化理論建立的關于面部情緒認知和訓練系統(tǒng)的增強現實與虛擬現實干預方案,訓練孤獨癥兒童匹配、推斷和模仿快樂、悲傷、恐懼和憤怒的面部表情,從而達到鍛煉情緒識別能力與社會交往技能的目的。[9]
聚類3“Computer-based intervention(基于計算機干預)”,主要包括“Augmented Reality(增強現實)”“Language Comprehension Skills(語言理解能力)”等關鍵詞。研究表明,孤獨癥兒童穿戴使用基于腦動力系統(tǒng)的增強現實眼鏡,可為其提供情緒識別、面部定向凝視、目光接觸和行為自我調節(jié)方面的指導,從而減少孤獨癥兒童易怒、嗜睡、多動和使用不恰當的語言等行為。[10]
聚類4“Social Greetings(社交問候)”,主要包括“Behavioral Intervention(行為干預)”“Communication(溝通)”“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孤獨癥譜系障礙)”等關鍵詞。研究認為,個體親社會行為主要取決于與他人共情的能力、對情緒和人際線索的覺察能力以及適當的反應能力。因此,研究者通過將AR技術與概念圖相結合的方式使社交場景可視化,讓孤獨癥兒童聚焦非言語的社會線索,并教會他們如何在問候他人時進行適當的回應,從而幫助孤獨癥兒童理解社會關系,并對其進行分化。[11]
聚類5“Augmented Reality(增強現實)”,主要包括“Empathy(共情)”等關鍵詞。研究者通過基于AR技術的視頻建模故事書對孤獨癥兒童非言語社交線索進行干預,有效吸引并維持孤獨癥兒童對非語言社交線索的注意力,使其理解故事書中人物的面部表情和情緒,提升其親社會行為。[12]
研究表明,通過對孤獨癥兒童情緒、共情與社交能力的干預,可以進一步提升其親社會能力。Lee等人通過開發(fā)具有社會故事情境和專門針對特定社會情境的計算機思維的AR游戲內容,通過循序漸進、分階段的游戲活動來幫助孤獨癥兒童掌握復雜社會情境的發(fā)展脈絡和社會結構,有助于孤獨癥兒童發(fā)展社會交往能力和互惠行為。[13]可見,采用AR技術設計的動畫及游戲可以增強孤獨癥兒童學習注意力和學習興趣,通過訓練來提升孤獨癥兒童的親社會行為。
三、研究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運用CiteSpace對國外近十年來增強現實技術對于孤獨癥兒童親社會行為的相關研究進行了分析和整理,并了解了該領域目前的研究情況。根據以上研究結果,結合我國當前孤獨癥兒童研究現狀,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一)加大增強現實技術對孤獨癥兒童親社會行為研究的改進力度
盡管當前國際學界對孤獨癥兒童社會交往的研究趨向逐漸加強,但在親社會行為方面仍存在一系列問題亟待深入研究。首先,要研究出一種評估孤獨癥兒童社會交往行為的增強現實技術工具,以判定孤獨癥兒童在社會交往中是否存在親社會行為。孤獨癥兒童的個體發(fā)展有其獨特之處,盡管目前已有許多權威的對于普通兒童的社交行為測評問卷和增強現實測試,但針對孤獨癥兒童社交行為的測評問卷和增強現實測試相對匱乏。因此,未來研究應全面考慮孤獨癥兒童的發(fā)展特征,并專門開發(fā)針對其社交行為的增強現實測試問卷或工具,以評估其在社會交往中是否存在親社會行為。
(二)增強對孤獨癥兒童親社會行為影響因素的探究
增強現實技術對孤獨癥兒童的康復訓練有一定影響。目前的研究主要圍繞橫向研究展開,如增強現實技術、孤獨癥兒童的親社會行為。同時,也通過縱向研究深入探討增強現實技術對孤獨癥兒童親社會行為的影響,考察了其可行性、有效性,以及對孤獨癥兒童社交障礙程度、認知水平和溝通能力等方面的影響。因此,未來研究需要深入研究增強現實技術對孤獨癥兒童社會行為的影響,強調干預研究的促進方式,加強對增強現實技術與孤獨癥兒童的互助性探索。
(三)推動增強現實技術在干預孤獨癥兒童親社會行為方面的本土化研究
目前,針對孤獨癥兒童親社會行為的增強現實技術干預研究在國外已經涵蓋了教育學、心理學和醫(yī)學等多個領域。這些研究方法采用多樣化的增強現實設備進行游戲訓練,旨在提高孤獨癥兒童的溝通能力、認知能力和運動能力。相對而言,我國目前孤獨癥兒童親社會行為的干預方法略顯單一,對于增強現實技術如何促進孤獨癥兒童社交行為的實證研究尚且有限。因此,為了深化對孤獨癥兒童的親社會行為進行有效干預的研究,亟須探索適合中國文化和社會背景的增強現實技術本土化干預方案。
【參考文獻】
[1]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SM-5-TR(Fifth Edition)[M].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2022:45-47.
[2]劉欣,向友余.國外近20年自閉癥譜系障礙個體親社會行為的研究進展[J].現代特殊教育(高等教育研究),2021(2):61.
[3]DUNFIELD K A,Best L J,Kelley E A,et al.Motivating Moral Behavior:Helping,Sharing,and Comforting in Young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J].Frontiers in Psychology,2019(10):2.
[4]LLEDó G L,LLEDó A,GILABERT-CERDA A.The Use of Augmented Reality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in Students with ASD[J].Educ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2022(27):4866.
[5]WEDYAN M,Al-JUMAILY A,DORGHAM O.The Use of Augmented Reality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utistic Children:A Review and a New System[J].Multimedia Tools and Applications,2020(79):18250.
[6]NEKAR D M,LEE D Y,HONG J H,et al. Effects of Augmented Reality Game-Based Cognitive-Motor Training on Restricted and Repetitive Behaviors and Executive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J].Healthcare,2022(10):1981.
[7]HOWORTH S K,ROOKS-ELLIS D,FLANAGAN S,et al.Augmented Reality Supporting Reading Skills of Students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J].Intervention in School and Clinic,2019,55(2):71-77.
[8]BARAGASH R S,AL-SAMARRAIE H,ALZAHRANI A I,et al.Augmented Reality in Special Education:A Meta-Analysis of Single-Subject Design Studies[J].European Journal of Special Needs Education,2020,35(3):11.
[9]WAN G B,DENG F H,JIANG Z J,et al.FECTS: A Facial Emotion Cognition and Training System for Chinese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J].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Neuroscience,2022(2022).
[10]LIU R P,SALISBURY J P,VAHABZADEH A,et al.Feasibility of An Autism-Focused Augmented Reality Smartglasses System for Social Communication and Behavioral Coaching[J].Frontiers in pediatrics,2017(5):145.
[11]LEE I J,CHEN C H,WANG C P,et al.Augmented Reality Plus Concept Map Technique to Teach Children with ASD to Use Social Cues When Meeting and Greeting[J].The Asia-Pacific Education Researcher,2018(27):227-243.
[12]CHEN C H,LEE I J,LIN L Y.Augmented Reality-Based Video-Modeling Storybook of Nonverbal Facial Cues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to Improve Their Perceptions and Judgments of Facial Expressions and Emotions[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6(55):478.
[13]LEE I J,HSU H T.Applied the Augmented Reality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Social Stories Strategies And Computational Thinking Games to Improve the Social Skills of Children With ASD[J].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2023(12):22-24.
邵樂怡 / 南寧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講師,博士,從事融合教育、特殊教育師資培養(yǎng)研究;張蓉榕 / 潘汪哲昊 / 南寧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從事特殊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南寧 530299)
【基金項目】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項目(重點項目)“多維協(xié)同 創(chuàng)新實踐 特殊教育專業(yè)高質量‘應用型人才’進階式培養(yǎng)模式構建與實踐”(2023JGZ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