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影響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陽性孕婦母嬰阻斷的相關(guān)因素,并制定針對性措施,為今后臨床治療提供依據(jù)。方法 回顧性分析海南省婦女兒童醫(yī)學中心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篩查出孕周為24~28周的305例HBsAg陽性孕婦(孕期服用抗病毒藥)的臨床資料,隨訪至新生兒7個月,根據(jù)HBsAg陽性孕婦母嬰阻斷是否成功分為成功組280例[(新生兒HBsAg陰性、抗 - 乙肝表面抗體(HBs)陽性]和失敗組25例(新生兒HBsAg陽性、抗-HBs陰性)。統(tǒng)計兩組患者臨床資料,采用單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篩選影響HBsAg陽性孕婦母嬰阻斷的因素。結(jié)果 單因素結(jié)果分析顯示,與成功組比,失敗組孕婦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陽性、孕婦乙型肝炎病毒脫氧核糖核酸(HBV-DNA)水平gt;2×105 IU/mL占比更高;新生兒乙肝疫苗(HepB)規(guī)范接種、新生兒HepB全程接種占比均更低;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jié)果顯示,孕婦HBeAg陽性、新生兒HepB未規(guī)范接種、新生兒HepB未全程接種、孕婦HBV-DNA水平gt;2×105 IU/mL均為HBsAg陽性孕婦母嬰阻斷失敗的獨立危險因素(均Plt;0.05)。結(jié)論 影響HBsAg陽性孕婦母嬰阻斷失敗的危險因素主要有孕婦HBeAg陽性、新生兒HepB未規(guī)范接種、新生兒HepB未全程接種、孕婦HBV-DNA水平gt;2×105 IU/mL等,應(yīng)對存在此類因素的孕婦予以重點關(guān)注并實施相應(yīng)干預措施,以提高母嬰阻斷成功率,進而改善新生兒預后。
【關(guān)鍵詞】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 母嬰阻斷 ; 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R1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4.21.0109.04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4.21.035
乙型肝炎(乙肝)是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一類傳染病,乙型肝炎病毒傳染性非常強,其傳播途徑包括血液傳播、液體接觸傳播、母嬰傳播等,其中母嬰傳播是乙肝病毒感染的主要傳播途徑之一,也是造成乙肝病毒感染的重要原因[1]。有效阻斷乙肝病毒母嬰傳播是減少乙肝新增病例的關(guān)鍵。乙肝疫苗(HepB)接種是預防乙肝病毒感染的主要措施,新生兒出生后通過及時接種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HepB可阻斷乙肝病毒母嬰傳播,但仍有8%左右會阻斷失敗[2]。因此,篩選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陽性孕婦母嬰阻斷失敗的相關(guān)影響因素,并采取相應(yīng)的干預措施,提高母嬰阻斷成功率,進而為新生兒健康提供保障。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對HBsAg陽性孕婦母嬰阻斷失敗的相關(guān)影響因素進行調(diào)查分析,并制定針對性措施,以期為后續(xù)干預措施提供參考,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海南省婦女兒童醫(yī)學中心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篩查出孕周為24~28周的305例HBsAg陽性孕婦(孕期服用抗病毒藥)的臨床資料,隨訪至新生兒7個月,根據(jù)HBsAg陽性孕婦母嬰阻斷是否成功分為成功組280例[(新生兒HBsAg陰性、抗 - 乙肝表面抗體(HBs)陽性]和失敗組25例(新生兒HBsAg陽性、抗-HBS陰性) [3]。納入標準:⑴符合《中國乙型肝炎病毒母嬰傳播防治指南(2019年版)》 [4]中的相關(guān)標準;⑵單胎妊娠;⑶孕婦產(chǎn)前篩查為HBsAg陽性。排除標準:⑴認知功能障礙;⑵臨床資料不齊全;⑶凝血功能異常;⑷合并免疫系統(tǒng)疾病或其他傳染性疾病。本研究經(jīng)海南省婦女兒童醫(yī)學中心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研究方法 統(tǒng)計兩組患者各項臨床資料,包括孕婦的年齡、戶籍(農(nóng)村、城市)、孕次、產(chǎn)次、新生兒出生體質(zhì)量、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高中及以上)、新生兒性別、是否早產(chǎn)、分娩方式(順產(chǎn)、剖宮產(chǎn))、喂養(yǎng)方式(母乳喂養(yǎng)、人工喂養(yǎng))、父親HBsAg是否陽性、新生兒HepB是否規(guī)范接種(按照“0/1/6”程序接種3針HepB即為規(guī)范)、孕婦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是否陽性、新生兒HepB是否全程接種(接種3針HepB)。采集父親5 mL靜脈血,乳膠法檢測父親HBsAg陽性情況,按照試劑盒[艾博生物醫(yī)藥(杭州)有限公司]說明書進行操作及確定陽性或陰性結(jié)果。采集孕婦5 mL靜脈血,以時間分辨免疫熒光法檢測外周血中的HBeAg,按照試劑盒(廣州市達瑞抗體工程技術(shù)有限公司)說明書進行操作并確定陽性或陰性結(jié)果。另取3 mL靜脈血,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美國貝克曼庫爾特公司,型號:AU5800)檢測外周血丙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ST)水平。取孕婦3 mL靜脈血,離心分離血清(10 min,3 000 r/min),實時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反應(yīng)定量檢測血清乙肝病毒脫氧核糖核酸(HBV-DNA)載量。
1.3 觀察指標 ⑴比較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并進行單因素分析。⑵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將單因素分析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指標作為自變量,以HBsAg陽性孕婦母嬰阻斷失敗作為因變量,納入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模型,篩選HBsAg陽性孕婦母嬰阻斷的影響因素。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7.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均使用S-W法檢驗證實服從正態(tài)分布,以( x ±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篩選HBsAg陽性孕婦母嬰阻斷的影響因素。Plt;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影響HBsAg陽性孕婦母嬰阻斷的單因素分析 單因素結(jié)果分析顯示,與成功組比,失敗組孕婦HBeAg陽性、孕婦HBV-DNA水平gt;2×105 IU/mL占比更高;新生兒HepB規(guī)范接種、新生兒HepB全程接種占比均更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1。
2.2 影響HBsAg陽性孕婦母嬰阻斷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以阻斷失敗作為因變量,將單因素分析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指標作為自變量,賦值情況見表2。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jié)果顯示,孕婦HBeAg陽性、新生兒HepB未規(guī)范接種、新生兒HepB未全程接種、孕婦HBV-DNA水平gt;2×105 IU/mL均為HBsAg陽性孕婦母嬰阻斷失敗的危險因素,效應(yīng)值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OR=1.064、1.759、1.089、1.523,均Plt;0.05),見表3。
3 討論
乙肝是世界范圍內(nèi)的流行病,作為乙肝病毒感染的主要途徑,母嬰傳播造成的新生兒乙肝病毒感染是造成乙肝高發(fā)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關(guān)于HBsAg陽性孕婦母嬰阻斷的影響因素尚未完全明確,臨床干預存在一定難度,已成為臨床上非常關(guān)注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因此,篩選出HBsAg陽性孕婦母嬰阻斷的影響因素并積極開展母嬰阻斷干預措施,對降低新生兒乙肝發(fā)生率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jié)果顯示,孕婦HBeAg陽性、新生兒HepB未規(guī)范接種、新生兒HepB未全程接種、孕婦HBV-DNA水平gt;2×105 IU/mL均為HBsAg陽性孕婦母嬰阻斷失敗的危險因素。分析原因可能為,與HBeAg陰性孕婦相比,HBeAg陽性孕婦Toll樣受體3(TLR3)基因抑制狀態(tài)相對較低,使得新生兒出現(xiàn)HepB無/弱應(yīng)答反應(yīng)概率升高,乙肝病毒復制活躍,傳染性強,增加阻斷難度,進而影響母嬰阻斷成功率[5]。ZHANG等[6]研究顯示,產(chǎn)前3次注射HBIg并未阻斷乙肝病毒母嬰傳播,說明孕婦HBeAg陽性會影響母嬰阻斷。當前階段,臨床上尚未有針對性的干預策略,可在孕期盡早做HBV-DNA檢測,根據(jù)檢測結(jié)果進行相應(yīng)的抗病毒治療,進而降低母嬰傳播的發(fā)生風險。
正常情況下,第1劑HepB要在新生兒出生后24 h內(nèi)接種,第2劑在1月齡時接種,第3劑在6月齡時接種。隨著新生兒的生長,其對HepB的敏感性會有所下降,若不按照“0/1/6”程序接種3針HepB,阻斷效果下降,阻斷失敗風險增加[7]。臨床表明,按照“0/1/6”程序接種3針HepB才可發(fā)揮其最佳保護作用,若不全程接種,可能不會產(chǎn)生保護性抗體,或者產(chǎn)生的抗體滴度很低,無法發(fā)揮預防乙肝病毒傳染的作用,使乙肝病毒傳染風險增加[8]。此外,也有研究顯示,延遲接種會導致新生兒免疫效果降低,尤其是前兩針的接種時間不規(guī)范,接種時間越延長,新生兒低免疫應(yīng)答或無免疫應(yīng)答的現(xiàn)象越明顯,因此造成母嬰阻斷成功率越高[9]。針對此情況,臨床上應(yīng)督促HBsAg陽性孕婦所生新生兒按照規(guī)定接種順序接種HepB且需全程接種HepB,以提高其乙肝病毒感染預防能力,減少母嬰阻斷失敗情況的發(fā)生。
HBeAg和HBV-DNA水平的高低,可以反映孕產(chǎn)婦體內(nèi)乙型肝炎病毒的復制是否活躍、是否具有傳染性,HBV-DNA水平gt;2×105 IU/mL,意味著乙肝病毒復制活躍,傳染性強,阻斷難度大,進而影響母嬰阻斷成功率[10-11]。針對此情況,建議孕婦盡早進行HBV-DNA檢測,尤其對于HBV-DNA水平gt;2×105 IU/mL的孕婦,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科學合理的治療方案(比如遵醫(yī)囑情況下服用替比夫定、替諾福韋等藥物),以降低母嬰傳播的發(fā)生風險。劉娟等[13]分析302例乙肝病毒表面HBsAg陽性孕婦的孕產(chǎn)情況及其所生新生兒的乙肝病毒感染情況,其結(jié)果顯示,孕期HBeAg陽性、日常生活中未采取保護措施更容易阻斷失敗,與本研究結(jié)果相似。
綜上,影響HBsAg陽性孕婦母嬰阻斷失敗的危險因素主要有孕婦HBeAg陽性、新生兒HepB未規(guī)范接種、新生兒HepB未全程接種、孕婦HBV-DNA水平gt;2×105 IU/mL等,應(yīng)對存在此類因素的孕婦予以重點關(guān)注并實施相應(yīng)干預措施,以提高母嬰阻斷成功率,進而改善預后。但本研究受區(qū)域限制及樣本量較小等因素影響,部分結(jié)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差,后期需排除以上不足,并開展大樣本多中心研究,以期研究結(jié)果更具說服力。
參考文獻
BURD I, KINO T, SEGARS J. The israeli study of pfizer BNT162b2 vaccine in pregnancy: considering maternal and neonatal benefits[J]. Clin Invest, 2021, 131(13): 150790.
劉巧君, 張萍, 史堅. 太原市乙型肝炎疫苗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聯(lián)合免疫阻斷乙型肝炎病毒母嬰傳播的效果及其影響因素[J]. 中國疫苗和免疫, 2023, 29(3): 332-335.
李燕, 徐燕婷, 張小花. 乙肝暴露兒童接受預防乙肝母嬰傳播干預后阻斷效果及影響因素分析[J]. 醫(yī)師在線, 2023, 13(5): 58-60.
中國乙型肝炎病毒母嬰傳播防治指南(2019年版)[J]. 中華臨床感染病雜志, 2019, 12(5): 321-330.
包玉泉, 傅利軍, 施敏.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陽性孕婦母嬰阻斷效果評價及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婦幼保健, 2023, 38(17): 3294-3299.
ZHANG L, GUI X E, TETER C, et al. Efects of hepatitis b immunization on prevention of mother-to infant transmiss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and on the immuneresponse[J]. Vaccine, 2014, 32(46): 6091-6097.
王春清, 程昌盛, 李燕鳳, 等. 乙肝表面抗原陽性孕產(chǎn)婦母嬰阻斷情況及危險因素分析[J]. 中國國境衛(wèi)生檢疫雜志, 2023, 46(4): 356-359.
劉志祥, 鄭燕珠, 顏麗香. 河源市397例乙型肝炎母嬰阻斷實施效果及影響因素研究[J]. 華南預防醫(yī)學, 2023, 49(2): 202-204.
彭時輝, 廖征, 文海蓉, 等.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e抗原陽性產(chǎn)婦所生新生兒乙型肝炎母嬰傳播阻斷效果的影響因素[J]. 中國疫苗和免疫, 2020, 26(2): 151-154.
劉瑤瑤, 李倩, 葛申, 等. 2012-2015年北京市朝陽區(qū)乙型肝炎母嬰傳播阻斷效果及影響因素[J]. 中國疫苗和免疫, 2019, 25(4): 388-392.
張晴, 康文玉, 李瓊芬, 等. 乙型肝炎疫苗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聯(lián)合免疫預防乙型肝炎母嬰傳播的免疫效果綜述[J]. 中國疫苗和免疫, 2022, 28(5): 612-616.
趙玉芹, 伍鳳云, 廖征, 等. 江西省兩個地區(qū)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母親所生新生兒乙型肝炎病毒母嬰傳播阻斷效果和影響因素[J]. 中國疫苗和免疫, 2021, 27(1): 83-86, 101.
劉娟, 胡龍, 王麗華, 等. 302例乙型肝炎疫苗母嬰阻斷效果評價及影響因素分析[J]. 公共衛(wèi)生與預防醫(yī)學, 2023, 34(6): 136-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