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能力是學生應具備的基本能力之一。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巧妙導入,注重閱讀任務的設置,加強閱讀評價和反饋,引導學生掌握閱讀策略,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本文將探討如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巧妙導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只有讓學生對閱讀材料產生興趣,他們才會主動去閱讀、去理解、去吸收。因此,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可運用現(xiàn)代技術手段,將文字、聲音、圖像等多種信息結合起來,立足文本主題,創(chuàng)設情境,為閱讀教學增色添彩,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以譯林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二冊Unit 3“Festivals and customs”為例,這一單元介紹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節(jié)日與習俗,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增強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在本單元Reading部分的“Alex around the world”這一文章中,作者Alex目睹了印度婚禮的特殊習俗,感受了里約狂歡節(jié)熱鬧的節(jié)日氛圍。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首要目標就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可借助多媒體技術選取學生最常經歷的節(jié)日圖片進行呈現(xiàn),比如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春節(jié),以豐富的圖片內容呈現(xiàn)節(jié)日的熱鬧氛圍,創(chuàng)設生動的情境。接著,教師提問:“Which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 do you like best?Why?”先前展示的圖片已引導學生回憶親身經歷,使得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更加活躍,有的學生說:“I like Spring Festival the most because I can pay New Year’s greetings and get red envelopes,and I can also set off fireworks with my friends.”還有的學生說:“I like Mid-Autumn Festival best.It is a festival of reunion.I can eat moon cakes made by my mother and enjoy the moon with my family.”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播放與節(jié)日、習俗相關的圖片和紀錄片,通過視覺與聽覺的動態(tài)結合,使得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更加深入地了解傳統(tǒng)節(jié)日,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比如,節(jié)日紀錄片Mexico Earth’s Festival of Life、Chinese New Year:The Biggest Celebration on Earth、Brit?ain’sEasterStory等。紀錄片向學生展示了不同國家的不同節(jié)日文化習俗,激發(fā)他們對不同地域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的探索欲。最后,教師設計導語:“Next,please read the text to understand the Indian wedding customs described by author Alex and experience the lively atmo?sphere of the Rio Carnival.”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期待。
二、設計問題鏈,引導學生閱讀文本
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利用問題鏈引導學生閱讀文本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文章的內容和學生的學習需求來設計問題鏈,使之具有層次性、啟發(fā)性、實踐性,從而提高閱讀教學的效果。
以譯林版高中英語選擇性必修第一冊Unit 1“Food matter”為例,本單元Reading的主題為“Comfortfood”,文章中,作者講述了大米布丁對自己的療愈作用,為療愈食物下定義,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身的親身經歷深入思考食物與人們情感的聯(lián)系。教師在帶領學生閱讀文本的過程中,可以明顯感受到該篇文本的選題新穎、兼顧趣味性和可讀性,全文的語言輕松活潑,能使讀者在閱讀的同時對主題產生共鳴。在閱讀教學中,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發(fā)散學生的思維,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問題,鼓勵學生思考文本內容,從而打造輕松、活躍的課堂學習氛圍。教師設計問題:“What is the broadest comfort food mentioned in the arti?cle?”“How do you under stand the last sentence of thisarticle‘It’s food for the soul’?”“What foods can remindyou of your memories?Describe the memories they re?call.”這三個問題分別考查了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概括和聯(lián)想能力。問題鏈從文本中延伸到文本外,鼓勵學生積極交流,引導學生逐步深入思考閱讀文本的主題,升華思想感情,提升了閱讀的效果。
三、利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深度解讀文本
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將文章中的關鍵信息、觀點和論證關系進行可視化呈現(xiàn)。它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總結概括能力等。
以譯林版高中英語選擇性必修第一Unit 4“Ex?ploring poetry”為例,本單元Reading的主題為“How toread a poem”,本文介紹了鑒賞詩歌的方法,引導學生通過音韻和意象兩個方面欣賞英文詩歌,幫助學生體驗詩歌的藝術魅力,提高文學素養(yǎng)。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深度解讀文本。因此,教師布置學習任務:Please use mind mapsto clearly draw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andthroughcarefulreading,improve the mind maps.為了完成學習任務,學生不僅要梳理文本的結構,還要深入挖掘、概括文本主要內容,使得思維導圖更加完善。學生A結合文本內容和知識積累繪制了他的思維導圖,如下:
四、課后布置作業(yè),幫助學生鞏固學習成果
傳統(tǒng)的英語閱讀作業(yè)多以解題為主要形式,這些作業(yè)方式單一,缺乏創(chuàng)新,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科技賦能的背景下,教師可以嘗試打破傳統(tǒng)作業(yè)的固定形式,將科技與閱讀教學相結合,創(chuàng)新作業(yè)形式,幫助學生鞏固課堂學習的知識。
以譯林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三冊 Unit 4“Scientists who changed the world”為例,本單元Reading的主題為 “Chinese scientist wins 2015 Nobel Prize”。教師可以布置課后作業(yè),幫助學生鞏固學習成果。例如,教師可以布置微視頻創(chuàng)作的作業(yè)任務,讓學生根據(jù)閱讀材料自選一位最敬佩科學家,拍攝一段 2—3 分鐘的微視頻,結合人物生平貢獻、對社會的影響等角度進行介紹。這種方式既能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又能加深他們對閱讀材料的理解程度。教師還可以布置小組合作學習的課后作業(yè),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制作 PPT,PPT 中可以重新梳理屠呦呦一生的歷程、對本文的感悟等,呈現(xiàn)每一位組員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思考。教師可以通過豐富多樣的課后作業(yè)達到幫助學生鞏固課堂學習成果的目的。
總而言之,教師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多種方法,持之以恒地去培養(yǎng)。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讓他們在閱讀中體驗到英語的魅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長江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