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深入推進書香校園的建設中,鶴崗市煤城小學圍繞“和諧雅正,培根鑄魂”的辦學理念,構建多元共生、自主融合的“蘊雅課程”體系,“提升師生閱讀素養(yǎng)”的宗旨,塑造“博學善研,身正樂業(yè)”的儒雅教師隊伍、培養(yǎng)“品正志高、學勤行雅”的文雅學生群體,打造“和諧雅致、書香醇美”的高雅校園的“三雅”目標,積極實施“三個共讀”工程:校長與教師共讀;教師與學生共讀;家長與孩子共讀。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打造書香校園,進一步激勵青少年學生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營造校園閱讀良好氛圍,交流閱讀優(yōu)秀經(jīng)驗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關鍵詞:文雅少年;“書香”工程;書香校園
閱讀有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學校努力使讀書方法走向深層次,所以將目標定位于“讀書方法的探究”,旨在通過彰顯書香、筑牢書香、綻放書香、筑夢書香、收獲書香等工程建設,總結出適合學校發(fā)展的讀書方法,推進學校的書香文化建設。近年來,學校以書香理念為引領,以書香目標為主導,以書香活動為途徑,著力打造讀書方法研究的五大特色“書香”工程。
學校力爭讓每一個角落都散發(fā)出濃郁的文化氣息,讓學生步入校園,目之所及,皆為書影。學校每個樓層的書香展示墻面,有鼓勵閱讀的宣傳標語,有圣賢經(jīng)典的名著思維導圖。教學樓拐角走廊設立了公共圖書柜,大大方便了學生在課間的隨手閱讀,豐富了學生的精神世界。學校處處可見圖書角、書架,學生互相交流閱讀方法、閱讀感悟,做到處處可閱讀,時時能閱讀,讓書香無處不在。教室是營造讀書氛圍的主要陣地,讓教室有書香味是最重要的[1]。走進班級就像走進了書的世界,豐富的書籍讓師生在歷史和文化中穿行探險。
書香流韻,厚學養(yǎng)德。班級書香建設是學校文化建設不可或缺的內(nèi)容,書香班級建設關注的是學生的精神世界,讓文化書香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學校開展“圖書漂流”活動,學生將自己收藏的書籍帶到學校與同學進行分享,豐富每位學生讀書的內(nèi)容。教室走廊的墻壁上,展示了學生創(chuàng)編的詩配畫、閱讀感悟、讀書小報、思維導圖……許多學生堅持每天閱讀,并將自己的閱讀記錄寫到“讀書儲蓄卡”中。
(一)基本模式課
最是書香能致遠,腹有詩書氣自華。學校將閱讀課納入課程計劃,各班每周設置一節(jié)閱讀課,強化閱讀指導,保障閱讀時間。教師利用每周閱讀課的時間,采用指導閱讀和自主閱讀相結合的形式,進行整本書閱讀。
(二)常規(guī)誦讀課
學校利用班級風采展示、早讀課誦讀以及中午的午練時間專門安排誦背。為減輕學生背誦經(jīng)典的負擔,各班還充分利用每天語文課前3分鐘時間,開展“課前誦讀”活動,推行班級共讀、師生共讀、生生共讀,做到讀而常吟之,學而時習之。常規(guī)誦讀課注重點燃學生的誦讀激情、傳授恰當?shù)恼b讀方法、適時指導,巧妙背誦、樹立自信心,提高誦讀水平,調(diào)動學生的讀書積極性,提高讀書效率,使中華民族的“經(jīng)”“典”潤澤學生的心靈,喚醒讀書智慧靈氣,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2]。
(三)特色校本課
校本課程依據(jù)年段實際,一年級開設了《弟子規(guī)》誦讀課、二年級開設了《三字經(jīng)》誦讀課、三年級開設了《唐詩》誦讀課、四年級開設了《論語》誦讀課、五年級開設了《元曲》誦讀課、六年級開設了《毛澤東詩詞》賞析課,積淀了學生的文化底蘊。詩詞蘊含著濃厚的文化積淀,學校把每周一詩、美文朗誦結合起來,每學期舉行1次師生共同參與的美文朗誦,培養(yǎng)學生語感,頗有成效。
(一)清風漫卷書香來,以書為伴樂自來
學校十分注重以活動為載體,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書簽比賽、讀書推薦卡制作、征文比賽、講故事比賽、班級閱讀之星評比、校級閱讀分享星評比、書香班級建設……定期開展各具特色且豐富多彩的活動,掀起了一陣又一陣讀書熱潮,學生也一次次收獲閱讀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二)“品味書香·樂享閱讀”社團活動
為進一步引導學生深入到豐富多彩的閱讀世界,讓學生的才思得以充分展現(xiàn),學校開設了“閱讀”“寫作”“小練筆”等社團。各社團立足學校實際,針對不同學段學生,積極開展閱讀實踐活動,堅持教師引領,學生參與,讓學生閱讀有計劃、有目標、有方法、有收獲,真正讓學生做到悅讀、善讀。
(三)家校攜手同閱讀
學校號召家長參與我們的親子共讀的活動。我們把“書香校園”與“書香家庭”的創(chuàng)建聯(lián)系起來,對拉動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區(qū)文化建設,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學校積極組織參加“黑龍江省‘童悅書香飄萬家’親子閱讀行動”的活動,學校以“童悅書香飄萬家”親子閱讀活動為載體,積極開展不同類別的主題閱讀活動。2023年秋季學期成功舉辦了首屆“書香飄萬家閱啟新征程”閱讀分享大賽。選手們結合自身閱讀和生活體驗,敘說故事,闡述觀點,暢談體會,在文字與思想的碰撞中為臺下觀眾開啟了一次精神之旅,帶領大家感受人性的真誠與美好,體悟靈魂的崇高與智慧。學校以世界讀書日為契機,開展“書香家庭齊分享”系列活動,共同總結好的讀書方法,分享經(jīng)驗,帶動周圍學生共同讀書。
(四)新媒體上展書香
公眾號是展示和傳播書香活動的重要載體。學校通過新媒體的形式營造了良好的書香氛圍。學校讀書宣傳活動、誦讀比賽、讀書分享等活動瞬間都可以在公眾號上展示,學校以“童悅書香飄萬家”活動為載體,開展“我是領讀者”師生共讀系列活動,目前已經(jīng)推出的書目有《窗邊的小豆豆》《稻草人》《夏洛的網(wǎng)》《昆蟲記》《城南舊事》《海底兩萬里》《伊索寓言》《中華美德故事》等,既對學校進行了宣傳,又增強了學生的自豪感。
(五)紅領巾廣播站播書香
學校以“習爺爺?shù)膰谕杏浶拈g爭當書香好少年”為廣播主題,讓好故事、好聲音走進教室,走進課堂。學校每天利用中午小廣播時間廣播學生喜愛的書籍,目前為止,紅領巾廣播員分享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克雷洛夫寓言》《額爾古納河右岸》等優(yōu)秀作品,讓學生養(yǎng)成愛讀書、好讀書、讀好書的習慣。
(六)班級分享員推書香
圖書角是連接學生與世界的橋梁和紐帶,是學生精神成長的家園。學校會定期組織班級分享員介紹班級“圖書角”活動,學生紛紛開動腦筋,因地制宜布置“小而巧、小而精”的圖書角,并將收藏的精品圖書、雜志、文學作品、歷史、地理、旅游文化等多種品類向前來參觀的領導、教師進行介紹,旨在讓更多的班級能享受到閱讀的快樂,在書香滿溢、墨韻流淌的溫馨環(huán)境里感受文化閱讀。
(七)國旗下誦讀傳書香
學校在每周一升旗時以班級為單位進行集體誦讀展示,國旗下展示是煤城學子人人參與的必修課,每周一各班級輪流在國旗下進行展示,具體流程分為兩部分:一是對語文課本中的名篇進行誦讀展演;二是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熱情謳歌黨的百年奮斗歷程,新時代的偉大變革和非凡成就,傳承東北抗聯(lián)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北大荒精神,講述英雄故事、紅色故事、身邊故事等?;顒又荚趥鞒兄腥A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之情,堅定其文化自信。
教師的工作是“傳道、授業(yè)、解惑”,無論哪一方面職能的實現(xiàn)都要求教師有“長流水”,教師的讀書是“一人讀書,百人、千人受益”,讀書是一段段說走就走的旅程。“儒雅的教師”當以閱讀為友,以學習為伴,不斷豐盈自己的內(nèi)心,雅潤自己的言行,手執(zhí)書卷,向美而生。教師是一所學校的靈魂,只有不斷學習的教師隊伍才會不斷地取得進步。學校一直高度重視教師的自我提升,組織了豐富的教師讀書分享活動,讓教師率先垂范,助力學生的讀書夢想。為了引領教師在讀書中成長,我校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出努力:
(一)多維形式,重點推進
1.在閱讀內(nèi)容上
倡導教師廣泛閱讀教育報刊,汲取名家的教育理論和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取其精華,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豐富自己的知識,拓寬自己的視野,滿足專業(yè)發(fā)展的需求。學校每學期會推送教育名家的書籍以及針對當下教育現(xiàn)狀可以提升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書籍。例如:于漪的《教育魅力》、魏書生的《我這樣做老師》、李鎮(zhèn)西的《自己培養(yǎng)自己》、劉徽的《大概念教學:素養(yǎng)導向的單元整體設計》、張華的《讓學生創(chuàng)造著長大》、王曉春的《教育智慧從哪里來》等。此類書籍對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業(yè)務能力提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在閱讀方式上
倡導多種形式的閱讀,如讀書會、讀書沙龍、名師領讀、沉浸式閱讀等,注重閱讀與教育實踐相融合、與課堂教學相融合、與悟思實踐相融合,以及紙質(zhì)閱讀與電子閱讀相融合。學校每天提倡閱讀、每周組織1次名師領讀活動、每月組織一次讀書沙龍、每學期組織1次讀書分享會,并要求教師上交相關讀書材料。學校對上交的材料進行嚴格把關后,對優(yōu)秀作品進行展示及在公眾號中進行展播。名師領讀活動目前已經(jīng)成為學校乃至全市的閱讀代表性工作。
3.在行動載體上
從工作實際出發(fā),分層級、分小組、分主題進行閱讀,保障活動有質(zhì)量、有深度地推進。青年教師讀書小分隊、骨干教師讀書小分隊、班主任讀書暢談組、科任教師讀書暢談組等,每個小組都是教師自由組合,規(guī)劃著自己小組的獨特的讀書方式。學校領導也會不定期地深入到各個小組中進行閱讀經(jīng)驗分享,為教師傳授、講解閱讀方面的經(jīng)驗。學校這種獨特的讀書方式獲得了同行及領導的一致好評。
(二)積累分享,沐浴書香
1.讀書筆記———閱讀的積累。學校積極倡導教師“與書為伴”,要求教師每學期必須認真閱讀2本以上教育的書籍,提倡教師讀好三類書:讀經(jīng)典名著,厚文化底蘊;讀理論專著,強教學實踐;讀兒童文學,悟童心童真。
2.讀書沙龍———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一個人讀書,是一次精神盛宴,而一群人讀書,是一次閱讀狂歡。學校利用“讀書日”、“讀書節(jié)”、集體教研等時間組織教師開展“讀書沙龍”活動,進行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升閱讀的深度。
3.名師領讀———優(yōu)秀教師讀書分享。沒有一艘船,能像一本書,也沒有一匹駿馬,能像一頁跳躍著的詩行那樣,把人帶向遠方。學校舉辦了“我是領讀者”名師領讀活動,活動旨在領讀過程中提高教師自身的文化底蘊和文化修養(yǎng),使教師成為“有思想的教育者”,同時以教師的讀書行為引領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對班級的評價。學校設置書香班級的評價激勵方式,把有關讀書的系列活動等納入優(yōu)秀書香班級的綜合考核中。優(yōu)秀班級將會頒發(fā)“書香班級”獎章。
對學生的評價。班級根據(jù)學情不定時地舉行辯論賽,故事分享比賽,課本劇表演等,教師根據(jù)本班實際情況給予表彰,評選出“班級閱讀分享員”再參加校級“閱讀分享之星”的評選,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每學年學校也會舉行書香校園表彰大會,在“童悅書香飄萬家”主題親子閱讀活動中,對有突出表現(xiàn)的同學進行集中表彰,評出“校園分享星”等獎項,激勵學生參與到書香活動當中來。
對家庭的評價。學校在每學期初會下發(fā)書香家庭評選方案以及評選條件,例如:
1.“親子共讀”優(yōu)秀書籍,有一定的讀書時間與場所,每周至少有1個小時的時間進行親子共讀,孩子每天閱讀不少于半小時。家長和孩子制定讀書計劃,引導孩子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
2.家庭成員均熱愛讀書活動,有良好的閱讀習慣,有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
3.家庭成員愛書藏書,積極訂閱報刊雜志,每個家庭根據(jù)自身的情況建立“家庭藏書”和“家庭書架”。
4.家庭成員讀有所獲,尤其對孩子在品德修養(yǎng),教育成長等方面有較好的影響,在家庭中利用有教育意義的時間節(jié)點開展讀書分享,家長與孩子互相交流讀書心得、探討讀書方法。
學校積極組織開展親子閱讀活動,用閱讀賦能成長,讓書香浸潤校園,激發(fā)學生的讀書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讀書習慣,在每個家庭中不定期開展讀書交流會,讓家長與孩子之間共同討論交流讀書心得、讀書方法;讓家長引導孩子在讀書中思考人生,認識世界,并幫助孩子養(yǎng)成記日記,勤練筆的好習慣;學校、家庭充滿書香氣息,促進孩子全面健康地成長。
學校會對學生上交的書香家庭材料進行嚴格把關、審核,組成領導小組評選出年組最優(yōu)“書香家庭”,授予“最美書香家庭”的榮譽稱號,并頒發(fā)證書。
書香校園創(chuàng)建的路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在前行中不斷學習,我校在前進的路上不斷總結得失,靜思篤行,將書香閱讀示范校創(chuàng)建工作作為學校內(nèi)涵發(fā)展提升的一個重要契機,積極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以新穎活潑、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為載體,不斷把創(chuàng)建活動引向深入,塑造內(nèi)涵豐富、特色鮮明的校園文化,讓師生在充滿書香的校園中感受快樂。
參考文獻:
[1] 錢金明.讓經(jīng)典與書香彌散整個校園[J].學生之友(小學版),2013(2).
[2] 鄒運和,王月紅.國學滋養(yǎng)師生心靈誦讀彰顯學校特色:讓學生徜徉國學經(jīng)典熏陶之中[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3(2).
編輯/陸鶴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