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盈數(shù)行字,濃抹一生人。教師是一個平凡的稱謂,卻是一生不平凡的使命。20出頭的我意氣風發(fā)地出發(fā),時至今日已歷經(jīng)22個春秋。在這一場愛的相遇、溫柔的堅守、矢志不渝的情懷中,我的教育生活半是風塵仆仆,半是星辰大海。
當立德樹人理念浸潤我的內心時,我的教育觀便蘊含了家國情懷的責任與擔當,即同心同德的大情懷;博大精微的學問思想,即兢兢業(yè)業(yè)的大智慧;厚德載物的真誠與無私,即淡泊中庸的大格局。也許我不能做一位“上下求索而常人不能為之”的教育家,但是“上下求索”之心當不變,“大知閑閑”之能當不丟,“大言炎炎”之志當不改。
一言以蔽之:“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p>
“教育不應該被看作是往容器里灌水,而應該是幫助花朵以自己的方式生長。”因此,我以“守正”來界定自己的教育原則。
《漢書》有言:“君子獨處守正,不橈眾枉”。心正篤定,方可守正待時而出奇;守正出奇,方可把穩(wěn)舵盤而共進。于教師而言,“守正”就是對教育教學的堅守,亦是對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堅守,更是對立德樹人的堅守。
知常明變者贏,守正求實者進。教育教學中,我們要尊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規(guī)律,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努力滿足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需要是百年樹人的支點。在教學設計與實施之前,我們要明確學生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他們可能還想知道什么,并據(jù)此進行教學。我們在課堂上要努力把自己定位為一位知識原野上的向導,一座方便學生溝通交流的橋梁,一位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留白,陪伴其進行個性化補白的伙伴,而不是居高臨下拿出現(xiàn)成真理的布施者。
把語文的課堂還給語文。語言的建構與運用,思維的發(fā)展和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是我們語文人必須要努力傳承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在語文課堂上應用語文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形象思維,用聽說讀寫這樣的手段去培養(yǎng)學生的高階思維。比如在講解《老王》一課時,文末那句飽含深情又發(fā)人深省的文字是最值得我們去咀嚼品味的:“幾年過去了,我漸漸明白: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疚?!蔽覀冊诟锌叭松缒媛?,我亦是行人”的同時,也會生出對人性平等的期許,就會明白這是博愛思想背景下萌生的善的種子。實際上解讀《老王》這篇文章時,要突破的最大窠臼就是把著眼點放在發(fā)現(xiàn)老王的善與美上,而實際上,引導學生體悟發(fā)現(xiàn)老王善良的楊絳的善良才應是本文的教學初衷。在此基礎上,再遷移拓展到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從“詩圣”杜甫,到才女楊絳,到《貓》的作者鄭振鐸,這些優(yōu)秀的中國傳統(tǒng)知識分子,無不具有悲天憫人的情懷和自省精神。
守正不是墨守成規(guī),一成不變,只有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守正,才不會抱殘守缺,才能夠與時俱進,吐故納新。
教育不是高居于九重天上的講經(jīng)說法,而是貼近生活,著眼未來的思考。素養(yǎng)濃淡相宜,能力遠近相安。相宜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因此,我把“相宜”看作是自己的教育堅持。
“世移則事異,事異則備變?!毕嘁说慕逃龖窍嘁擞跁r代發(fā)展的教育。當今時代正處于第四次工業(yè)革命,社會信息化,文化多元化等是其主要特征,而無論時代如何發(fā)展變革都必將是以人為本的發(fā)展變革。培養(yǎng)高素質的綜合型人才正成為教育工作者砥礪前行的目標。作為基礎教育工作者,當秉持為學生的未來筑基鋪路的理念,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提升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能力,努力托舉他們成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再次偉大復興的棟梁之才。
相宜的教育還應是相宜于學生發(fā)展的教育。作為生命個體的人,尤其是未成年人,教師理當科學發(fā)現(xiàn)個體差異,理解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化屬性,引導學生找到適合自己成長成才的路徑,這何嘗不是為人師者的神圣使命?在教育教學當中,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優(yōu)化課程內容結構,豐富知識能力評價體系是我始終秉持并躬身實踐的初心。為了真正踐行相宜的教育理念,依據(jù)“原則上,各門課程用不少于10%的課時設計跨學科主題學習”的文件精神,我和我的同事在上學期期末就開始進行了跨學科主題教學的學習實踐,并在本學期開學初的校園文化藝術節(jié)上有了進一步的思考和實踐。在設計《北京的春節(jié)》這一課時,我們集思廣益,深度挖掘跨學科教學,與時俱進,在教學設計中讓學生通過資料搜集、了解年俗的由來和演變發(fā)展過程,培養(yǎng)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和熱愛,樹立文化自信。同時讓學生根據(jù)主題情境需要和文字內容,選擇合適的音樂,配合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不僅如此,在對學生美育方面的培養(yǎng)我們也絲毫沒有松懈,制作剪紙、燈籠,書寫春聯(lián)等,在對文本的感受、理解、賞析后,運用不同的形式創(chuàng)造性地表達自己的感受。通過本課的學習任務設置,幫助學生體驗、感知、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運用文字、美術、書法、朗讀等多種形式分享自己的經(jīng)驗與感受。
在《北京的春節(jié)》這一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們深刻地認識到跨學科主題學習打破了固有的分科教學思維和課堂教學模式,在堅持以“??茖W習”為本,融合多學科教學思維方法的思想指引下,努力尋找學科知識之間的關聯(lián)點與生長點,借助他山之石優(yōu)化教學策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推動課堂生成,提升教學質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易認識到本學科的價值意義,學科核心素養(yǎng)和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也獲得了有效提升。當然,我們對跨學科主題學習的認識與實踐還處于一個初級階段,但嘗到甜頭的我們現(xiàn)如今已經(jīng)不再糾結邁出幾步,而是要“跨”出突破自我的這一步;不再迷茫融合幾科,而是要“跨”進本學科思維發(fā)展的這一階;不再苦惱解決幾個,而是要“跨”到學生成長需要的最高級。
方寸之中見初心,咫尺之間見匠心。滄海橫流甘俯首,內外相攜總相宜,這是教育者的執(zhí)著,更是語文教師的智慧。
教育就是成長沒有標準,快樂沒有模板。恰到好處的樂與思,都是教師“蓄謀已久”的偶然。以有趣為重點的教學,才能樂而不知苦,樂而不思難。因此,我以“有趣”來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
在教育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學習內驅力是至關重要的?!爸卟蝗绾弥撸弥卟蝗鐦分摺?,有趣的教學才能催生有趣的學習。在有趣的教學方面我做了一些粗淺的嘗試,略有收獲。有趣教學關鍵點不在于教師的教學風格是否幽默風趣,關鍵在于:1.傾情投入。于漪老師說:什么是教課,教課就是全身心投入,用生命在歌唱,只有自己感動才能感動學生;2.營造輕松、愉悅、富有思辨性的課堂氛圍。語文教學不是一副猛藥,一貼見效,而應像泉水,浸潤心靈,汩汩向上;3.依據(jù)學情,整合課程資源,優(yōu)化教學設計,在學生的知識易錯點以及能力生長點上設計創(chuàng)新。讓學生用自己擅長的方式學習;4.教學策略少一些同質化,多一些異質性,把研究學法放在研究教法同等的高度上;5.避免“我不要你想,我要我想”的現(xiàn)象發(fā)生。把課堂學習思考解決問題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放下自己的教師身段,蹲下身來,用學生的話語體系與之交流分享。
在教學中,我喜歡做一位愛交流,享受分享的教師。在《賣油翁》一課中,第一課時我選擇了學生熱愛的漫畫作為基礎夯實的切入點,學生不僅有了興致,課堂效率也大大提升。在《活板》一課中,我又出其不意,讓一部分學生成為印刷店“老板”,另一部分學生成為“股東”,在字里行間中找到印刷最快的方法,并與“股東”成為最佳合伙人。在這種情境下,即使不愛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學生也積極踴躍起來。
課堂有趣,學生才能被吸引,而我有趣,課堂才能更有溫度。一名有溫度、有高度、有故事、有本事的教師,才能培養(yǎng)出眼中有光,心中有愛,腳下有力的學生。
教育是一場沒有終點的路,它也必定是我人生路上最有意義和價值的事,用我的教育主張賦予生命力量,用生命影響生命,讓成長自然發(fā)生。因此,我用“生長”來反思自己的教育效果。
沒有一朵花,開始就是一朵花。所謂生長就是讓花開,待花開的過程。大先生陶行知說:“教育是農業(yè)?!睆氖罗r業(yè)生產(chǎn)的人們有著對豐收的強烈渴望,懂得依據(jù)農作物的生長特點施肥澆水。這正如我們在教育中,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五育并舉。唯其如此,才可能最大限度地助力學生成長,為他們未來的美好生活鋪路。莊子云:“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比缃裆鐣陌l(fā)展和變化日新月異,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行動,“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方可在未來有一席之地?!抖Y記》有言“教學相長”,沒有教師的引導,學生不可能高效地獲取知識,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教師的教育活動會事倍而功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應是一種平等和諧的關系,應該互相尊重理解,努力做好自己,彼此成全。
教育不是業(yè)務而是情懷;課程不是產(chǎn)品而是智慧;教學不是生產(chǎn)而是喚醒。由此觀之,守正是王道,相宜是正道,有趣是大道,生長是至道。
編輯/趙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