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程思政視野下,體育課程也需積極創(chuàng)新,深入挖掘潛藏的育人價值,引導學生實現(xiàn)全方位發(fā)展?;@球課程是高校體育教育體系極為重要的組成內容,將課程思政理念融入其中,可使得學生提升籃球技能的同時,實現(xiàn)道德素養(yǎng)的共同提升。但從如今的高校籃球課程教學實況來看,思政育人元素的融入不到位,使得籃球課程育人價值尚未充分發(fā)揮出來?;诖?,本文對課程思政理念融入高?;@球課程的必要性進行探究,并對課程思政理念融入高?;@球課程的現(xiàn)狀進行分析,提出課程思政視野下高?;@球課程教學創(chuàng)新路徑。
關鍵詞:課程思政;高校;體育課程;籃球教學
一、引言
籃球深受各類群體的喜愛,此項目不僅有很高的運動價值,還有著顯著的育人價值,當中蘊含著眾多思政元素。體育的感染力是毋庸置疑的,參與或觀看籃球賽事已是眾多學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尤其是觀看國際籃球賽事時,學生會不由自主地融入其中,若是教師適當?shù)囊龑?,可促進學生形成國家榮譽感[1]。通過在高校體育籃球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理念,可促使學生在籃球訓練與比賽中,做到自覺遵守規(guī)則,也可促進人際交往能力、團隊協(xié)作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等的有效提升,為學生的社會適應力提升做好鋪墊。
因此,各高?;@球教師都應注重課程思政理念的融入,深度挖掘籃球項目的育人元素,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使得籃球課程的價值最大限度發(fā)揮出來。
二、課程思政理念融入高校籃球課程的必要性
(一)促進籃球課程高效改革
現(xiàn)如今,已有不少教師在教學時會融入思政元素,但籃球教學實踐中思政元素融合效果和預期還存在一定差距。大多數(shù)體育教師在籃球課堂教學中,更偏向于學生籃球技能培養(yǎng)、學生素質提升,對心理健康教育重視度偏低。甚至有些體育教師的觀念中認定,思政教育應由思政教師負責,和自身的工作關系不大。因此,將課程思政理念融入到籃球教學中,可突破籃球教學的局限性,促進籃球教學改革效果的提升。
(二)促進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培養(yǎng)
籃球教育發(fā)展過程中,教育者對籃球賽事潛藏的愛國情懷等的價值已有一定的認知。國際籃球賽事中,展現(xiàn)的不單是競技較量,更多的是民族精神。中國籃球隊在1921年獲得的遠東運動會冠軍,是在國際籃球賽事中首次奪冠,此次勝利寓意深遠,鼓舞了舊中國民眾的民族斗志。中國已有不少的籃球領域名人,這些名人都是極佳的愛國主義教育素材,可為籃球教學課程思政的發(fā)展提供良好助力。
(三)促進學生規(guī)則意識的培養(yǎng)
體育這門學科原本就是有眾多規(guī)則,籃球運動更是以規(guī)則為核心的,籃球課程中的規(guī)則元素極為豐富,學生通過學習籃球規(guī)則可促進個人規(guī)則意識得以強化。在籃球比賽當中,場地、裁判、球員、教練各方都需有嚴格的規(guī)則。科學利用技術獲得的分數(shù),都應基于規(guī)則之上才可獲得認可。如在籃球課堂中,需引導學生認知籃球比賽違規(guī)違紀的概念,讓學生將此概念根植于心,并在后續(xù)的賽事與練習中自覺遵守規(guī)則,可達成顯著的規(guī)則意識培養(yǎng)效果。
(四)促進課程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
高校籃球課程的開展,旨在促進學生積極參與運動,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引導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當中的社會適應目標強調的是在籃球學習中形成體育合作精神,養(yǎng)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心理健康目標旨在通過籃球項目的學習,引導學生形成樂觀的心態(tài),促進意志力的培養(yǎng),從而更好地應對生活中面臨的各種難題??梢?,籃球課程的目標和課程思政目標相同。因此將思政元素融入籃球教學中,可促進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xiàn)。
(五)促進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培養(yǎng)
新時代的高校學生有著愈發(fā)明顯的體質問題,此問題現(xiàn)已備受關注?;@球運動兼具娛樂與競技的性質,在生命各階段都可達到愉悅身心的效果,此種體驗感可和人的發(fā)展同步?;@球運動的群眾基礎極為扎實,備受各學段學生的青睞,在籃球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興趣培養(yǎng)作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養(yǎng)成終身鍛煉的良好意識,促進健康水平的不斷提升。身體素質練習也是籃球教學極為重要的內容,需要對學生開展速度、力量、靈敏度等各方面的練習,促進身體素質的全面提升,讓學生切實感受到籃球運動的價值,并在后續(xù)的生活中可積極參與籃球運動[2]。
三、課程思政理念融入高?;@球課程現(xiàn)狀
(一)籃球教師課程思政落實動力不足
很多籃球教師受到傳統(tǒng)思維的禁錮,認為思政教育自身沒有多大關聯(lián),是思政教師負責的工作。教師在具體教學中都將重心放在籃球技能傳授上,對思政教育重視度不高,所以學生在籃球課程中基本都是在訓練技戰(zhàn)術與體能。從如今的高?;@球教師整體情況來看,部分教師對課程思政理念的融入缺乏深入認知,也有部分教師雖已形成較為深入的理解,但并未遵從課程思政的要求開展籃球教學的改革工作。正是由于教師沒有真正深入理解課程思政理念,導致籃球教學目標的設定不夠明確,教學中的思政內容也不夠明顯,使得籃球課程思政難以切實落實到位。
(二)學生的籃球課程參與積極性偏弱
學生在中學階段受到學業(yè)壓力影響,普遍不夠重視體育鍛煉,特別是經(jīng)濟發(fā)展相對滯后的農村地區(qū),體育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無法滿足學生鍛煉需求,進一步減弱學生的運動興趣。體育鍛煉意識偏弱,自然也不會養(yǎng)成良好的鍛煉習慣,更不會花費時間去了解籃球運動,籃球課程中參與積極性不足,使得教學效果和預期有著較大差距。同時,如今的高校籃球教師依然是以技能傳授為主,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學生主體地位被忽視。部分教師為達成教學目標,一味地要求學生要完成多少任務,使得學生身心壓力相對較大,根本不會花費時間來開展豐富的教學活動,使得學生對籃球課程興趣日漸降低。
(三)籃球課程和思政教育融合不夠深入
籃球課程思政是依據(jù)籃球課程自身的優(yōu)勢,以理論和技能作為教學載體,遵從籃球課程教學原則的情況相愛,深入挖掘潛藏于籃球課程的育人元素,所以必須要促進籃球課程和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F(xiàn)如今,大多數(shù)體育教師都缺乏籃球課程思政意識,融合工作過于敷衍了事。籃球教師尚未做好思政元素和籃球課程內容的融合設計工作,使得呈現(xiàn)的教學內容缺乏吸引力,加之采取的講解方式過于枯燥,使得學生對教師傳遞的思政內容理解難度較大,籃球課程思政的實效不如人意。
(四)籃球課程潛藏的思政元素挖掘不足
傳統(tǒng)籃球課偏向于體能、技能是否達標,課堂教學內容基本都是講解示范,接著安排學生練習,對潛藏于內容背后的愛國情懷、規(guī)則意識、集體協(xié)作等體育精神的體現(xiàn)少之甚少。事實上,若可深入挖掘這些元素,并充分利用起來,可將籃球運動技能和核心素養(yǎng)相互融合,由此在籃球教學中將思政育人的效用最大限度發(fā)揮出來,使得籃球課程思政的價值可切實體現(xiàn)出來。
(五)籃球課程思政評價考核體系不完善
若要對籃球課程思政的實施效果進行驗證,就必須對課程進行考核評價,才可為后續(xù)的課程調整提供有力參考。大部分高?;@球課程都是在期末時開展測試活動,通過測試的結果來判定學生的籃球學習成效,而卻沒有涉及學生的接受能力、運動習慣、努力程度等主觀評價內容,使得教師在課程目標制定時也都是圍繞著體能與技能,學生也由此對課程的思政元素不夠重視,從而給籃球課程思政目標的實現(xiàn)帶來不利影響[3]。
四、課程思政視野下高校籃球課程教學創(chuàng)新路徑
為使得高?;@球教學中的育人功能切實展現(xiàn)出來,高校必須對體育課程的地位有清晰的認知,并通過各種有效方式鼓勵學生參與體育運動。基于此,才可使得高校全體成員真正重視體育課,教師也可在籃球教學過程中有效融入思政嚴肅,學生也會積極配合籃球課程思政工作的落實,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籃球課程思政的目標。
(一)高校需高度重視課程思政建設
高校應轉變固有的認知,對籃球課程潛藏的育人價值引起高度重視,并做好頂層設計工作,結合地域文化優(yōu)勢以及本校的辦學宗旨,組織開展體育教師的思政教育培訓工作,使得全體體育教師都可充分認知課程思政的重要性。同時,還可建立相互幫扶機制,鼓勵各體育教師多加與他人溝通交流,相互分享自身的課程思政實踐經(jīng)驗,實現(xiàn)共同提升。
(二)注重體育教師思政教學能力提升
教師是籃球課程思政實施的關鍵,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籃球課程思政的成效。為了更好地將思政教育融入到籃球教學當中,體育教師必須要不斷提升自我,豐富自身的專業(yè)知識,積極挖掘思政教育內容,且在教學中親身示范,使得學生能夠真正掌握籃球技巧,也可深刻感受籃球活動的思政內容,在潛移默化中形成體育精神。同時,體育教學開展時,教師必須對課程思政理念價值形成深入認知,明確自身肩負的育人使命,從而不斷強化個人修養(yǎng),憑借自身的魅力對學生產生正向影響[4]。此外,教師還應多加注意自身的言行舉止,成為學生的榜樣,確保籃球活動的開展都可充分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理念,圍繞著學生興趣來組織實踐活動,讓學生可積極參與籃球活動,并深刻感受籃球活動的思政元素。
(三)激發(fā)學生籃球課程參與興趣
籃球課程思政旨在使得學生的興趣被有效激發(fā),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必須要將學生主體地位充分呈現(xiàn)出來,讓學生可自主參與籃球活動,不再是被動化地學習?;@球教師需對學生興趣進行充分了解,并結合興趣點來靈活調整教學內容和方式,提升教學安排的科學性,確保課程思政效果達到最好。同時,籃球教師還可引入游戲法、多媒體教學法等,提升籃球教學的趣味性,緩解學生單一學習籃球技術的枯燥感,還可通過趣味活動的參與逐步體會籃球運動的規(guī)則,保持籃球學習的動力。此外,教師還可組織課堂籃球比賽,利用學生對賽事的興趣來激發(fā)競賽意識,并通過比賽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的不足,從而針對性地調整教學方案。
(四)巧用多元教學手段貫徹思政教育
以往的高?;@球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基本都是直接傳授籃球技能,很少認真講解籃球理論知識。因此,教師必須要轉變自身的理念,通過趣味性的理論知識講解,使得學生對籃球運動形成深入認知,為課程思政的落實奠定良好基礎。學生只有真正產生興趣,才會更為積極加入到籃球活動中。所以需要教師對學生多加進行引導,使其形成籃球規(guī)則意識,自覺了解籃球的發(fā)展史,對籃球形成新的認知[5]。
籃球運動屬于多人運動,為使得在籃球賽事中獲得優(yōu)異成績,參與者必須有團隊意識,通過隊友間的默契配合提升勝算。因此,教師可在籃球教學時,通過多媒體來播放籃球的發(fā)展史以及中國籃球的賽事,促進學生對籃球的文化精神有清晰地了解,有效激發(fā)競技精神。在此基礎上,開展小組比賽活動,學生在對團隊協(xié)作重要性形成正確認知的情況下,會在比賽中注重和他人配合,在潛移默化中形成集體觀念,從而提升籃球課程思政的實施效果。
(五)注重加強高校體育文化建設
將思政元素滲透高?;@球教學,通過加強高校體育文化建設也是當中非常重要的手段。所以,教師在籃球體育教學中,應注重學生籃球運動觀的培養(yǎng)。此種教學形式下,可促進學生提升籃球技能,還可使得學生有效激發(fā)民族自豪感。高校需要定期舉辦校園籃球賽事,鼓勵各班級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并將校園籃球賽事的視頻放在校園網(wǎng)中,或者將賽事過程的照片貼在學校宣傳欄,用以營造濃郁的校園籃球賽事氛圍。通過體育文化的建設,可激發(fā)學生的體育活動參與意識,促進學生整體健康水平的提升[6]。
(六)圍繞全面育人要求優(yōu)化教學評價體系
籃球課程思政工作的順利開展,還需要科學的教學評價機制提供保障,因而必須要加強教學評價體系的建設與優(yōu)化工作。在具體評價體系建設時,應由學生實操評價和教師教學評價兩個維度入手。
學生實操評價上,需在籃球技能評價的基礎上,融入學生參與過程中的道德水平、品質修養(yǎng)等內容,從而對學生綜合能力進行考評。課內的考評工作采取教師評價、學生自評、互評結合的形式,尤其注重對學生的心理維度、修養(yǎng)等的測評。課外考評可依據(jù)學生校園籃球活動、社會實踐能力等的參與過程中,表現(xiàn)的積極性、品德、成績等方面進行全方位評價。
對于教師的教學評價,需要融入思政方面的評價,基于教學實踐操作之上融入道德素養(yǎng)、思想品質等內容。圍繞著學生的成長需求制定評價標準,將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結合,提升評價結果的科學性,也可更好地激勵教師端正教學觀念,積極投入到籃球課程思政建設工作中。
五、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體育課程教學中,籃球課程是非常重要的內容,新時代背景下更應順應教改趨勢,加強籃球課程思政的建設與實踐。但從如今的籃球課程思政實施狀況來看,還存在一定的不足,因而高?;@球教師都應轉變自身的觀念,積極探討高校籃球課程思政建設的路徑,使其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深入人心,不斷增強學生的愛國向心力,培養(yǎng)出全面發(fā)展的新時代接班人。
參考文獻:
[1]王麗,李舒.新時代高?;@球課程思政建設維度與實踐路徑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3,13(14):118-121.
[2]黃開來,朱慧.高?;@球課程\"課程思政\"路徑研究[J].運動精品,2023,42(5):29-31.
[3]陳杰.課程思政理念下高校籃球\"課內課外一體化\"教學模式研究[J].體育科技,2023,44(1):138-140.
[4]王宇,孫明善.體教融合背景下高?;@球公共課程思政理論與實踐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23,31(5):119-121,245.
[5]房曉偉,石磊.中華體育精神融入高校籃球課程思政教學探析[J].當代體育科技,2023,13(18):1-3.
[6]張柏銘,張超.立德樹人:融合課程思政的高?;@球人才核心素養(yǎng)培育探討[J].體育科技,2022,43(4):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