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階段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學校德育工作開展的質量將會對學生個人的長遠發(fā)展有著深遠影響。因此,關注學校紅色教育的開展情況,講好紅色故事,用好紅色資源,是一線教育工作者傳承紅色教育使命的必由之路。
一、紅色教育融入德育工作的現(xiàn)狀
德育工作的質量將對學生個人的發(fā)展、人格的形成、品德的塑造形成重要影響。因此,德育工作的質量優(yōu)化,是目前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在現(xiàn)行的學校德育工作中,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問題:
(一)形式單一
傳統(tǒng)的德育,都是以課程、講座等單向輸出的形式為主。在這些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學生大多數(shù)都以“聽眾”的角色出現(xiàn),所以他們對于個人的發(fā)展以及學校德育工作的理解會有一種“被動感”,從而在活動中的參與度較低,覺得活動或者課程的形式非常枯燥、乏味,這樣的德育工作降低了對學生進行德育引導的質量。
(二)資源缺乏
目前的德育工作中,學生參與其中的機會較少,教師拓寬德育渠道的意識并不強烈。許多教師感到德育工作的困難,覺得有些學生出現(xiàn)了“屢教不改”的現(xiàn)象,但他們不知道如何更好地幫助學生改正壞習慣,形成良好的品質。在開展教育引導時,常因自己任教學科的影響,陷入“教育變成說教”的窘境,極大影響了德育工作的質量。
一個良好的載體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如艱苦奮斗、積極向上、吃苦耐勞等精神,塑造良好的品德修養(yǎng)。紅色文化的教育具有引導、激勵的作用,但有些學校卻較少將紅色文化融入學校的德育工作中,不僅是因為教師對融入的方法了解不深,還因為有些學校紅色文化與德育工作的融入氛圍不夠濃厚。所以說,將紅色文化與學校德育工作緊密結合是非常必要的。
二、紅色教育融入德育工作的路徑
(一)培:理念培根,氛圍引航
1.政治啟蒙,價值塑造。
為深化紅色教育在校園內的開展,做好政治啟蒙和價值觀塑造的引領,學校德育工作需要重視紅色教育的落實,制定不同年級紅色文化融入德育的規(guī)則綱要,結合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發(fā)展需求以及發(fā)展特點,將紅色精神融入德育工作的方方面面,以紅色教育助力學生成長,引領學生逐步形成了解紅色文化、學習紅色文化、感悟前人初心的理想信念。
2.規(guī)范導向,積累沉淀。
教育之魂為教師。若教師對紅色教育的觀念不強,紅色教育在學校的開展將會受到較大的阻力。有些教師在進行日常課程設計時,不會將紅色教育有意識地融入其中;與學生進行溝通和日常生活指導時,也不會給學生講述紅色文化知識。因此,紅色文化與德育工作融合之本,便是規(guī)范教師紅色教育導向,精湛教師教學技藝,促進教師在實踐中有所感悟和體會,形成知行合一的教學模式。德育處可以多邀請專家到校開展紅色教育師德師風培育講座,以《人民的好老師》《不忘初心、教育前行》等主題引導教師堅定紅色文化教育的教學與傳承,引導教師認識到紅色教育與德育工作結合的重要性,引導教師結合自己的學科專業(yè)特點,深入挖掘與紅色文化相關的教學內容。
3.提升思維,見證發(fā)展。
紅色教育追求的是促進學生提高對祖國的歸屬感、喜愛感,對祖國的歷史有更深入的了解,知道如何用真實的行動表達自己的愛國之心。但是紅色教育并不是單向的教育,而是在明確的指引、雙向的互動以及潛移默化的印象中開展的。因此,在學校內營造突出、良好的紅色文化宣傳環(huán)境是形成紅色文化育人氛圍的重要一步,學??梢栽谛韧ㄟ^“紅色文化長廊”“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微型黨史館”的建設將紅色文化的教學融入日常,提升學生的紅色思想。例如:在“紅色文化長廊”中,可以展示革命烈士、英雄人物、國家發(fā)生的大事記等與紅色教育有關的知識,讓學生在上學、放學時能夠接受紅色文化的教育,感受紅色文化背后的歷史?!凹t色文化教育基地”可以定期舉辦紅色文化講座等系列活動,讓學生能夠在集中、規(guī)范的氛圍中感受紅色文化。“微型黨史館”可以放置與國家歷史、黨史、地區(qū)發(fā)展史、國家發(fā)展史等有關的一系列資料和素材,引導學生可以定期到黨史館參觀。
(二)活:活用資源,課程帶領
1.校本課程,德育融入。
課程,是承載紅色文化教育的良好載體,而在學校的辦學特色、學生需求與發(fā)展現(xiàn)狀的基礎上開展校本課程的設計與教學,更是對紅色文化傳承的創(chuàng)新舉措。將德育工作與紅色文化的教學充分融合,學??梢詫⒉煌嗉墝t色資源文化的學習程度作為“紅色文化學習班級”或“流動紅旗”的評比依據(jù),開展紅色文化學習班級、少先隊儀式教育創(chuàng)新等評比活動,由學校德育處制定學生學習紅色文化的相關規(guī)范,將紅色文化的學習加入學生手冊中,在校本化的紅色文化教學中,以德育工作的開展維持、加深、推動學生對紅色文化的學習與喜愛。
2.春風化雨,家校協(xié)同。
紅色文化對于學生品德發(fā)展、個人發(fā)展的塑造不能僅僅通過學校的工作落實,還需要結合家庭教育。落實紅色文化融入德育工作的家校共育,德育處可以制定紅色文化家庭發(fā)展手冊并派發(fā)給每一位家長,讓家長深刻了解紅色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紅色文化教育對于學生個人品德培養(yǎng)的強大推動作用,從而明確在家庭中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時也要加入紅色文化的教育。通過和諧與融洽的家庭紅色文化教育,構建全方位的紅色文化育人環(huán)境。
3.學科融合,鞏固落實。
將紅色文化與各個學科教學融合在一起,擴大紅色教育的影響面,鞏固與落實學生對紅色文化的了解,才能讓學生真正深刻理解紅色文化,堅定理想信念。例如:語文學科可以引導學生閱讀紅色文化書籍、講演紅色文化故事,生動描寫極具情景化的內容能夠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紅色歷史;音樂學科可以開展觀看紅色文化影片、學唱紅色歌謠等活動,讓學生在紅色藝術的帶領下感受紅色文化的溫度;美術學科可以開展紅色文化繪畫、紅色文化作品展等活動。
(三)鑄:活動鑄魂,多面浸潤
1.實踐活動,喚起興趣。
堅持立德樹人的紅色文化與德育工作相融合的觀念,學校應該發(fā)揮有效的資源,讓校園中的德育工作能夠與愛國主義教育以及紅色資源教育進行結合,例如:創(chuàng)新少先隊儀式教育,在少先隊員入隊、大隊委選舉等時刻融入紅色文化的教育;開展紅色文化黑板報創(chuàng)作大賽,引導學生自主搜集與紅色文化相關的內容并以黑板報的形式進行展現(xiàn),提升學生對紅色文化的理解與表達能力;開辦紅色文化班會主題活動,強化班主任對紅色文化教育的重視程度。
2.宣講活動,重溫歷史。
除了開展校內活動外,學校德育處還可以定期帶領學生到校外了解紅色文化資源,尋找當?shù)氐募t色文化基地,如參觀歷史博物館等,讓學生在紅色文化濃厚的氛圍中感受愛國主義教育,了解革命先輩為國家發(fā)展作出的貢獻,從而對學生的價值觀塑造形成良好的認知基礎。在宣講活動中,可以融合學校的發(fā)展以及社會的發(fā)展,計劃好活動的內容和形式,根據(jù)參觀基地的特征開展不同的教學內容,比如帶領學生到革命烈士陵園時,重點關注對學生進行革命信念、艱苦奮斗作風的培育;到革命博物館體驗時,重點對學生進行團結精神、不懼艱難意識的培育;到發(fā)展歷史博物館參觀時,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積極向上精神。
3.志愿活動,傳承文化。
紅色教育的開展不僅在于引導學生了解過往的國家發(fā)展歷史,提升學生的愛國之情以及文化自信,而是引導學生在了解一系列紅色文化之后,要在實際行動中表達自己的理解與感悟。因此,德育處可以多開展與志愿服務、回饋社會相關的活動,以愛心奉獻作為學生踐行紅色文化、提高個人素質的橋梁,讓紅色文化的情懷從“學校內”逐漸轉變?yōu)椤靶韧狻?。例如:與社區(qū)的志愿服務隊開展合作,為社區(qū)內有需要的人士提供幫助;維護社區(qū)內的綠化,做好垃圾分類工作,以保護環(huán)境,發(fā)揚奉獻精神等。在此過程中,學生對于紅色文化的理解會有許多新的認識,對提升愛國情懷很有幫助。
(侯金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