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評一致性教學模式是一種將教師教、學生學和評價聯(lián)合在一起共同實施的教學模式,有效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的不足,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習能力和實驗技巧。教師應系統(tǒng)、全面地對班級學生學情、學生特點、時代需求等內容進行分析與整合,而后采取對應的教學方法,促進教學評一致性教學模式的良好融入以及學生知識、能力、素養(yǎng)的有效提升。
一、正確把握教學評一致性教學理念,有效定位教學方向
(一)深研班級教學以及學生情況,助力新模式有效融入
研究發(fā)現(xiàn),在大多數(shù)的文獻資料里,教師在設計教學評一致性教學模式時,多是從自身角度出發(fā),雖然執(zhí)行了教學評一致性的教學觀念,但沒有實際考慮學生的學習思想及個體學習情況。所以,在教學評一致性教學模式融入小學科學課堂之前,教師應先深入研究自身的教學觀念、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學生的認知特點,以促使教學評一致性教學模式有效融入課堂,成為鍛煉學生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良好途徑。
例如,在教科版三年級科學上冊《水能溶解多少物質》一課的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對自我的科學教學觀念、模式和技巧進行分析,探究其與即將介入的教學評一致性教學模式有哪些區(qū)別與聯(lián)系,相較后者又有哪些需要擯棄或調整的地方,為后續(xù)教學的良好推進打下基礎。在學生方面,教師要有效轉換角度,全面了解這一階段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學習意識、科學認知、興趣愛好、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學習能力、學科素養(yǎng)等,只有這樣,才能清楚采用教學評一致性教學模式時需要注意什么、施展多大力度,而不是直接將教學評一致性模式一板一眼地融入進來,含糊開展。當教師形成這般清晰、明確的教學思維后,后續(xù)進行每堂課教學時,才能全面掌握教學效果、學生學習質量,以及教學評一致性教學模式的應用情況,教學評一致性教學模式的介入才不會成為教學革新進程中的心血來潮,而是實實在在的教學改良,并最終受益于教師和學生,進而為小學科學教育事業(yè)和學生的優(yōu)質發(fā)展帶來積極的助力。
(二)合理分析教學評三者之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使教學評一致性教學模式切實落實
在教學評一致性模式下,教、學、評三者需要朝著同一個目標前進,所以在教學目標一致的同時,要保證教師的“教”、學生的“學”以及后續(xù)評價相互聯(lián)系、相互協(xié)調、相互促進。例如,在教科版四年級科學上冊《聲音》單元教學中,為了讓教學評一致性教學模式更好地在課堂中落實,教師應先對教、學、評環(huán)節(jié)進行分析,內容包括目標是什么、展現(xiàn)模式有幾種、內容有哪些等,而后根據(jù)分析結果對應嵌入教學評一致性教學模式。
例如,本單元中的《聲音的強和弱》一課的目標就可以設置成聲音的強弱是如何形成的、聲音的強弱與哪些因素有關、聲音的強和弱各有什么特點和作用等。當目標設置好以后,教、學、評在整節(jié)課中都應根據(jù)這個目標推進,比如教師教學時需要圍繞這些內容進行備課,課堂也要跟隨這一目標緩緩前行,不能輕易脫離備課構架,以使教學效果達到最佳。在學生的“學”方面,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學習成果,切實根據(jù)目標傳授給學生相應的知識,中途可以額外添加一些相關內容,但不要脫離主線,以幫助學生全面掌握本課的教學內容。在評價方面,教師要根據(jù)教學目標逐一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考量學生是否有效接受了知識、又存在哪些問題、需要怎樣彌補等??傊?,評價環(huán)節(jié)不僅要衡量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質量,還要對“為什么沒有達成目標”“如何修正現(xiàn)下問題”“下次如何調整”等問題進行辨析,并制定合適的優(yōu)化方案,供下次借鑒和應用。如此各司其職又環(huán)環(huán)相扣,能夠進一步穩(wěn)固教師的課堂主導地位,使教學有序地開展,同時明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讓其在課堂上學有所得,收獲比以往更多的知識和技能。
二、基于課程靈活引入教學評一致性模式,促進課堂質量切實提升
(一)知識教授環(huán)節(jié)教學評一致性模式的有效融入
在教學評一致性教學模式落實期間,教師也會采用原有的教學形式,如情境教學、多媒體教學、游戲教學等,不同的教學所運行的方式不同,所以教學評一致性教學模式的融入方式也應有所改變,以增加教學評一致性教學模式的靈活性和適應性,使新舊教學模式更融洽、更協(xié)調。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科學合理地融入教學評一致性的教學模式,使其與課堂中原有的教學模式達成平衡,進而保證教學高質高效展開。
例如,在教科版四年級科學下冊《巖石與土壤的故事》一課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積極地投入學習,教師采用具有游戲性質的模式來輔助教學。要想更好地發(fā)揮教學評一致性教學模式的作用,教師就要仔細考量游戲教學的特點、過程和內容,而后靈活地添加進教學評一致性教學模式,并從整個游戲出發(fā),分別從教師教、學生學和評價三個方面著手展開教學。比如,本課的游戲教學模式是讓學生小組進行討論,分別表演關于巖石和土壤的角色故事,那么當引入教學評一致性教學模式后,教師就可以根據(jù)這一模式的規(guī)則,先從自身出發(fā),通過多媒體、口述等方式,讓學生清楚巖石與土壤的關系,再講幾個小故事或播放幾個故事情境,帶給學生靈感,拓展學生思維,使故事內容更加豐富多彩、角色表演更加生動鮮活。
完成教學后,教師要繼續(xù)就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觀察、分析和引導,比如借助幾個小問題,詢問學生是否聽懂了,以促進接下來的游戲順利進行。在游戲環(huán)節(jié),教師也要全面觀察學生的表演狀態(tài)、角色扮演內容和表演效果等,并給學生打分,待每一組學生都表演完成后,再予以評判,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同時給予學生鼓勵和認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教學評價環(huán)節(jié)的效果更深刻。除了對學生進行評價,教師還應時時考量自己的教學細節(jié)和教學質量,課后也要及時結合學生的學習效果以及教學評一致性教學模式的實施效果進行自評,以促進教學評一致性教學模式有效落實。
(二)科學實驗環(huán)節(jié)教學評一致性模式的有效融入
科學科目是由生活具象化現(xiàn)象歸結而成的,是生活科學現(xiàn)象的靜態(tài)反映和書面表現(xiàn),為了讓學生在科學教學中得到更深刻的理解,教師會根據(jù)科學教材中的內容及學生的特點設置對應的實驗活動,來引導學生參與。相較于知識傳授,實驗過程更分散,若教師不能一一參與實驗過程,那么就無法顧及很多學生的思想和技能等培養(yǎng),教學評一致性教學模式的踐行自然會遇到一定的阻礙。比如,在教師講解期間,學生即便正確回答教師的提問,也會出現(xiàn)理解力與實驗力不成正比的情況,這時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果就會比較片面。在實驗期間,所有學生是一起進行實驗的,但是教師只有一位,在檢查一人或一組時,其他學生就不得不忽略,那么班級學生的實際實驗效果也就不能全然展現(xiàn),后續(xù)評價評的是最終的實驗結果,沒有過程,質量又如何顯而易見呢?所以,教師要多元研究科學實驗中教學評一致性教學模式的融合路徑。
例如,在教科版四年級科學下冊《點亮小燈泡》一課的教學時,教師要先為學生詳細講解小燈泡發(fā)亮的原理,示范用電池和導線點亮小燈泡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項,而后引導學生實驗。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評一致性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設計實驗策略:第一,將一節(jié)課的實驗時間延長至兩節(jié)課,讓學生先自行結組或單人參與實驗,而后一個個到教師跟前展示;第二,挑選班級科學水平較高和實驗能力較強的學生作為教師助手,在實驗進行時分散于各個小組之間。如此一來,既不會讓教師分身乏術,又會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實驗,教師能夠最大限度地看到自己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成果,這同樣有效優(yōu)化了評價質量,能夠促進不同學習能力和實驗水平的學生取得進步,有效達成教學評一致性的教學目標。
三、立足教學評一致性教學模式設計課程,充分發(fā)揮新模式的價值
每一個新教學模式的融入都具有一定的難度,需要耗費一定的時間。在教學評一致性教學模式融入的過程中,為了使后續(xù)教學持續(xù)開展、效果持續(xù)優(yōu)化,小學科學教師要在教學初期就構建好系統(tǒng)的教學評一致性教學體系,并在接下來的教學中不斷完善,使教學評一致性教學模式完美地融入小學科學課堂。此外,在教學期間,教師應對教學評一致性教學模式予以優(yōu)化,也就是說,不能只一味地從教師、學生、教學等方面進行革新,使教師、學生以及原本的教學模式向著教學評一致性模式看齊,還要讓教學評一致性模式不斷地發(fā)展,主動貼合現(xiàn)階段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以及教學模式,進而實現(xiàn)雙向奔赴,使教學評一致性教學模式的價值得到進一步發(fā)揮,使學生得到更全面發(fā)展。
例如,在教科版五年級科學上冊《我們的身體》一課教學中,教師應當創(chuàng)設教學評一致性教學體系,根據(jù)教學體系要求層層展開教學,這樣不僅能夠減少備課時間、降低備課難度,還能使教學評一致性模式更高效地融入課堂。在教學過程中以及教學結束后,教師要積極分析教學評一致性模式的課堂開展效果,如在教學期間,教師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總是開小差,針對這個問題,教師不能放任不管,而是要針對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并尋找解決辦法,將解決辦法融入教學評一致性教學體系,方便后續(xù)教學參考借鑒。
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深入分析教學評一致性的特點、優(yōu)勢和價值,而后將教師教的環(huán)節(jié)、學生學的環(huán)節(jié)以及評價環(huán)節(jié)朝著趣味化、高質化和靈活化方向改進。如此既保證了整堂課的教學效率,又推動了教學評一致性教學的發(fā)展,使教學評一致性教學模式的價值得到更充分的發(fā)揮,同時帶給學生更好的學習環(huán)境,輔助學生向更高水平的階層邁進。
四、聚焦新課標,開展多元評價
(一)設置學習任務群,注重表現(xiàn)性評價
小學科學教學的核心任務旨在基于創(chuàng)新教學,指導學生樹立科學思維,使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得到充分調動。因此,在設置教學任務時,教師應圍繞學生主體,以新課標為導向構建學習任務群,引導學生自主搜集學習素材,探索未知,形成科學探索精神,在實踐中樹立科學態(tài)度,提升核心素養(yǎng)。同時基于學生的探索成果展開表現(xiàn)性評價,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表現(xiàn)力進行評估,從而全面反映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與綜合能力。
以教科版小學科學二年級上冊中的《土壤——動植物的樂園》一課為例。首先,結合學科教學特點和學生實際學情,教師設置學習任務群:第一,探索土壤的多樣性。在探索土壤多樣性的任務中,教師可以聚焦實踐教學的優(yōu)勢,引領學生走進大自然,開展一次實地考察活動,讓學生親身觀察土壤的種類和植物的生長環(huán)境,并對其進行描述。評價依據(jù):基于學生土壤分類報告,評估學生是否了解土壤的結構和植物的顏色、評價學生是否能夠口頭闡述報告內容。第二,觀察土壤中的生物群落。教師要求學生用小鏟子、放大鏡等工具觀察土壤中的微生物,嘗試理解土壤與微生物的關系。評價依據(jù):基于學生的觀察過程,評估學生在活動中是否細致,以及能否運用科學的語言描述觀察到的現(xiàn)象。如此一來,通過表現(xiàn)性的評價活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踐水平將獲得顯著提高。
(二)合作學習法,開展小組互評活動
聚焦新課標視野,合作學習法在小學科學課堂上得到了廣泛應用,旨在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小組,共同探究問題,給出解決方案,最終樹立集體協(xié)作精神,形成深度互動意識,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以教科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中的《建造塔臺》一課為例,在組建學習小組時,教師應引導學生明確分工、各司其職,結合文本內容讓學生扮演資料員、記錄員、建造師等角色,并實行輪換制,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在實踐中產生不同的體驗。在實踐環(huán)節(jié),學生使用給定的材料建造一個高60厘米、穩(wěn)固且能承受一定重量的塔臺,并結合任務目標與同伴進行反復討論,共同搭建模型,并對內部結構進行調試、重組,從而形成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的良好氛圍。基于學生的合作成果,教師鼓勵各小組展示自己建造的塔臺,并闡述設計思路、建造過程、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案。其他小組根據(jù)評價標準進行互評,指出優(yōu)點與不足,并提出改進建議,從而促進“教學評”融合教學模式的深入實施。
五、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科學教師要全面、深入地分析科學的教學意義和時代價值,盡己之能,將所有可供學生進階學習的科學內容和學習途徑傳遞給學生。教學評一致性模式在實現(xiàn)全面優(yōu)化學生科學素養(yǎng)方面有著積極的作用,是幫助教師達成上述育人目標的重要方法,因此,教師要對教學評一致性模式如何有效地融入小學科學課程進行細致的分析,并建立完整的教學體系,引導學生層層參與,吸引學生興趣,促進小學科學教育事業(yè)良性發(fā)展,為社會培養(yǎng)出有能力、有素養(yǎng)、有未來的高質量人才。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