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一篇文章或一本書,要能用精練的話,把這篇文章或這本書的主旨、精神、特點概括出來,這才算是真有體會。因此,快速閱讀是我們在閱讀過程中必須掌握的技巧。以下方法供大家學(xué)習(xí):
一、有步驟地看
第一遍,看主旨。一篇議論文要提出什么論點,往往會在標(biāo)題或結(jié)尾處說明;而對一篇記敘文,若作者不直接點明文章主旨,就需要我們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作一番探索。
第二遍,看提綱。提綱如同做報告,即使不寫講稿,也要按照提綱的順序一一講解。閱讀也是一樣,要先看作者的提綱,即了解全篇的段落大意;掌握段落的大意,也就把握了全篇內(nèi)容。如賈平凹的《一棵小桃樹》,便按照一明一暗兩條線索并行行文,明線是小桃樹的生長過程,暗線是“我”的情感變化過程,這樣就能快速理解文章主旨,貼近作者的情感世界。
第三遍,看警句。尤其是情感類文章,由于主旨是抒情,所以寫得打動人心之處便是警句。如梁衡在《壺口瀑布》中寫道:“黃河博大寬厚,柔中有剛;挾而不服,壓而不彎;不平則呼,遇強(qiáng)則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睌S地有聲的語言,充滿了濃厚的情感,是作者對黃河及黃河精神的高度贊美。“正像一個人,經(jīng)了許多磨難便有了自己的個性;黃河被兩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時,也就鑄成了自己偉大的性格?!边@里不僅僅是在寫黃河,更升華為對我們的民族精神——勇敢、堅強(qiáng)、剛毅的贊美。
這樣分步驟進(jìn)行閱讀,每次閱讀各有側(cè)重,就會讀有所獲。
二、從比較的角度展開閱讀
有一種讀書方法,就是把幾家討論同一問題的文字結(jié)合起來看,思考哪一家說得對,對在什么地方,然后加以辨別。這樣可以使我們對文本的印象更加深刻,同時還可以拓寬思路,打開視野。同樣是寫人的文章,楊絳的《老王》和魯迅的《阿長與〈山海經(jīng)〉》就有著異同點。兩篇文章雖然都表達(dá)了對小人物的贊美,但寫法上各有不同:魯迅使用先抑后揚的表現(xiàn)手法,在情感上有起伏、跌宕,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楊絳則飽含深情地用悲憫的筆觸訴說了有關(guān)老王的故事,讀來讓人感動。
三、循環(huán)解讀
閱讀前,先了解每個詞的意義,積詞成句;再了解每句話的意義,積句成篇;再了解每篇的意義;然后根據(jù)全篇的意義了解每句話的意義,根據(jù)每句話的意義再了解每個詞語的意義,這是一個循環(huán)的閱讀過程。如魯迅《阿長與〈山海經(jīng)〉》中的“這種敬意,雖然也逐漸淡薄起來,但完全消失,大概是在知道她謀害了我的隱鼠之后”一句,“謀害”二字需要著重理解。單看“謀害”這個詞語,含有貶義,是文中“我”對阿長表達(dá)的痛恨之情;但結(jié)合整句話來看,卻是“我”對阿長由先前的“敬意”到現(xiàn)在的“謀害”而產(chǎn)生的一種情感上的起伏變化;再根據(jù)全篇來看,這二字表達(dá)了“我”對長媽媽的無盡思念,以及對她的贊美之情,雖然她迷信、嘮叨、“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jié)”,但也十分善良、樸實,溫暖了年幼的“我”的心。
四、設(shè)身處地地閱讀
《孟子·萬章(下)》有言:“頌(誦)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边@里提到了讀書要論世知人。如蘇軾的《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边@是他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時所作,也是他人生比較灰暗的一段時期?!叭痹隆薄笆柰薄奥唷薄昂Α薄吧持蕖钡仍~語勾勒出一個寂寞清冷的世界,畫面感十足;這里的“冷”,不僅僅是外部環(huán)境的寒冷,更是內(nèi)心孤寂、凄寒的外在體現(xiàn)??杉幢闳绱?,他也“不肯棲”,彰顯出其高貴的人格品質(zhì)——對理想、高潔志趣的堅守以及對人生、命運的深刻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