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問題的學習(PBL)方法聚焦于提升學生的自主思考和合作能力,通過解決問題以強化綜合素質,符合新課程改革目標,是教育領域熱議的話題。PBL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和參與度,通過解決問題驅動,挖掘他們的實踐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在初中數學教材中,二次函數起到了尤為關鍵的作用,其概念能有效關聯(lián)現(xiàn)實生活,深入研究二次函數教學至關重要,因此文章基于PBL模式的初中二次函數教學設計展開研究。
關鍵詞:初中數學;問題驅動;二次函數;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4)44-0094-03
一、 基于初中數學新課改的要求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聚焦于教育導向的強化,致力于全面發(fā)展學生的綜合素質,包括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塑造必需的品性特質與關鍵能力,契合義務教育的培養(yǎng)要求。數學課程的教學目標聚焦于傳授適應現(xiàn)代社會的知識、技能、思維模式和實踐經驗,同時激勵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愛,增強他們的獨立思考與團隊協(xié)作能力,以及促進實踐操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從而構筑堅實的素養(yǎng)基礎。順應這一需求,基于問題的學習(PBL)模式被證明為有效的教學策略。PBL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和參與度,通過解決問題驅動,挖掘他們的實踐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此外,它倡導同伴間的合作交流,共同構建認知框架,有益于培養(yǎng)獨立思考和團隊協(xié)作的精神。
二、 初中二次函數教學存在的問題
首先,部分學生函數知識薄弱,難以領悟二次函數的概念、圖像和性質,這在長遠學習過程中可能形成障礙,阻礙他們深化對二次函數的理解。
其次,一些學生可能存在二次函數實際應用的理解局限。他們未能領會其概念在現(xiàn)實情境中的實用意義,缺乏將理論知識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種理解不足往往會在后續(xù)學習中困擾他們,使其在應對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時遭遇挑戰(zhàn),難以認識到二次函數的實際生活價值。同時,教師可能過于側重理論知識的講解,忽視了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這可能導致他們在實際應用中顯得僵化和缺乏創(chuàng)新。
綜上所述,對初中階段的二次函數教學,關鍵在于強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強調其在實際問題中的運用理解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倡導教師運用多元化的教學策略,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和實踐操作能力。
三、 基于PBL模式的初中二次函數教學設計研究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著重于構建問題驅動的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思考,通過自主探索和集體討論來領悟二次函數的內涵與外延。在實踐環(huán)節(jié),我們鼓勵學生主動嘗試,教師則依據他們的常見錯誤提供個性化指導。課堂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性和對知識的深層次理解,特別是針對初中二次函數教學,我們將理解和運用二次函數概念作為核心,難點在于從實際問題中推導出解析式。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教師引導:首先,讓我們復習一下,同學們,你們還記得我們之前探討的一次函數嗎?能主動分享其定義的同學請舉手,比如剛才那位可以清晰闡述的同學,顯然他對此理解得比較透徹。無疑,大家都熟知一次函數的基礎知識,然而其普適性如何呢?本課將詳盡探討這一問題。
1. 教師引導
教師通過提出問題導入,引導大家觀察屏幕上的題目。
2. 情境創(chuàng)設
在課堂上,教師構建問題情境,帶領學生探索:屏幕上展示的矩形花圃。
3. 問題設定
周長32米的花圃,AB和BC邊已知,我們設AB為x米,目標是計算面積y。
4. 實踐操作
要求學生將答案填寫在表格中,加深對面積概念的理解與應用。
AB長x/m123456789
BC長/m12
面積y/m248
5. 深入探究
此步驟旨在促進同學們對這一概念的進一步研究與分析。
探討一下,x的選取范圍是否存在約束,是否能通過函數形式刻畫y與x的關系?任務要求:讓學生自行獨立思考,然后表述出y關于x的函數表達式。
在實施中,教師設計源自實際生活的教學情境,通過構建相關的二次函數議題,激勵學生自主推導二次函數表達式。然而,對學生來說,這個主題新穎且富有挑戰(zhàn)性,他們可能會對新的函數形式產生疑惑。這種認知挑戰(zhàn)恰好能刺激他們對學習的態(tài)度,推動他們探究和理解二次函數的實質。
(二)小組合作,探究問題
在授課環(huán)節(jié),教師通過實例展示激發(fā)學生,以問答互動探尋函數關聯(lián)。其設問聚焦于:“屏幕上這些函數表達式具有哪些共同特征?”接著,教師安排小組活動,明確要求學生在討論中記錄集體研討的成果。
在教學課堂上,通過小組合作探討解析式的共性。學生需分析并記錄觀察結果,發(fā)現(xiàn)特征:①單一未知數;②未知數的最高次數為2。小組合作有助于深化新函數理解,提升溝通與團隊協(xié)作能力。分配特定解析式后,小組需研究圖像性質(對稱性、頂點、交點),并通過計算或繪圖驗證。討論中,學生分享發(fā)現(xiàn),教師引導,強調概念應用?;顒又荚诮Y合實際強化理論掌握,最終匯總各組成果,深化二次函數理解。
教學實踐中,教師根據以上活動發(fā)起提問:基于前一議題的研討,同學們能否為這些新興函數命名并闡明理由?學生在研究過程中,應依據函數特性及普適性賦予名稱,如他們會將這類函數統(tǒng)稱為“二次函數”,鑒于所有函數中未知數的最高次數均為2。教師可以通過對比二次函數與一次函數的差異,引導學生嘗試給二次函數命名。大部分學生能識別出這種新函數與一次函數的不同,從而冠以“二次函數”之名,有部分學生可能源于對函數特性深層次的理解,或受章節(jié)標題影響而命名。
(三)分析條件,解構問題
完成問題陳述后,教師需激發(fā)各學習小組進行深入研討。研討初期,多數學生能獨立整理問題求解策略,繼而輪流呈現(xiàn)個人的研究結果。學生對分享環(huán)節(jié)中多元的探究路徑展現(xiàn)出強烈的求知欲,并積極地剖析,提供相應的“論據”以佐證其見解。通過集體探討,多數小組最終能形成共識,共同制訂最優(yōu)解決方案。
在教學研討環(huán)節(jié),教師需深入各小組,聆聽學生的表達并解決學生的困惑,運用提問作為引導工具,推進問題逐步解決,促使探究深化。實踐中,教師應激發(fā)學生在特定情境下分析問題的能力,例如:能否從一次函數的基本定義出發(fā),獨立提煉出二次函數的特性?教師應組織學生進行小組深度探討,充分利用教材資源,以深化他們對二次函數本質及其性質的進一步理解。學生需重溫一次函數的特征,然后對比其與二次函數的區(qū)別,以此為基礎構建對二次函數的理解。在小組合作中,學生積極參與,通過互動交流,培養(yǎng)探究、發(fā)現(xiàn)和概括的能力。最終,教師的總結講解將鞏固學生對二次函數概念的掌握,確保他們準確理解這一核心知識點。
例如,通過學生參與實踐操作,判斷以下哪些函數屬于二次函數。
y=2x+1
y=(x+1)(x-1)
y=x2+2x
y=x(x+1)+x2
y=ax2+bx+c
y=1x2
在小組協(xié)作的互動中,學生針對有爭議的函數表達式展開了討論,借此鞏固對二次函數的理解。在這6個表達式中,二次函數特指第二個和第三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促使學生通過比較一次函數與二次函數的異同,加深他們對二次函數概念和性質的理解,并激勵他們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二次函數的定義。課堂中融入了小組討論與展示活動,旨在增強團隊協(xié)作與溝通能力,借此機會檢驗學生對二次函數概念的掌握和理解。此外,課堂上設置了小組討論與展示環(huán)節(jié),學生得以分享和質疑彼此對二次函數概念的理解。這種活動促使學生理解二次函數的內涵與外延,同時明確認識到一般式中各項系數和常數項的具體含義及其作用。這樣的教學設計有助于教師傳授二次函數的概念,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與探究能力,從而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四)動手操作,解決問題
動手操作讓學生解決問題是PBL教學法的關鍵步驟之一。在課堂上,通過分組活動促進團隊合作:每個成員獨立構建一個二次函數,并要求小組成員解析其二次項系數、一次項系數和常數項。
例如:某花園為300m×90m矩形,在其中修建寬度相等的十字道路,設道路寬度為x米,種花的面積為y平方米。能否通過已學知識,推導出種花的面積y關于道路寬x的函數關系?同時,確定道路寬度的適宜范圍。
該教學設計促使學生通過探究構建二次函數模型,實施階段,教師可帶領他們到校園參觀花壇,從學校內的花壇問題出發(fā),以小組合作形式合作并解決,彰顯了PBL教學法中項目驅動的學習方式。解決過程中,學生可能需運用一元二次方程或二次函數的性質,加深理解方程、不等式與二次函數的關聯(lián)。這種思考和探索活動有效地鍛煉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課堂的多元性激發(fā)了他們進一步探索二次函數的興趣和求知欲望。
四、 歸納總結,建立聯(lián)系
數學教學中采用PBL模式的目標超越了簡單的實際問題解決,它旨在促使學生深入理解問題核心,構建數學模型,并能在新情境中有效應用。要達成這個目標,教師關鍵在于引導學生在問題解決過程和后續(xù)階段,進行系統(tǒng)的指導、歸納與總結,提煉所用的數學知識、技能和思維方式。
在二次函數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設計問題情境,引發(fā)學生思考:“面對此難題,我們的處理流程如何?解決問題的核心何在?”通過這些問題的驅動,學生將復盤求解極值問題的全程,歸納并提煉出求解策略和具體步驟。教學中,倡導教師采用思維導圖的形式,以可視化的系統(tǒng)結構展現(xiàn)問題解決策略與途徑。電子白板的數學功能被教師有效利用,可現(xiàn)場繪制思維導圖,詳盡演示求解二次函數極值問題的流程,以此增強學生對概念的領悟。
五、 結論
PBL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能激發(fā)學生參與問題解決的積極性,實現(xiàn)自我導向學習,他們能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通過小組合作來解決問題,從而培養(yǎng)數學抽象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進而提升學習的有效性。同時,教師需適應這種模式,不斷加以改進,及時更新傳統(tǒng)教學理念,提升問題設計和課堂掌控的能力。鑒于PBL方法的實際效果,它應被視為提升數學教學質量的有力“工具”,以促進教學質量的實質性提升。
參考文獻:
[1]馮加輝.核心素養(yǎng)下高中數學PBL教學模式的分析與實踐應用研究[J].高考,2024(8):88-90.
[2]鄒源明.基于PBL教學模式的高中數學教學策略研究[J].名師在線,2024(5):32-34.
[3]劉婷婷,黃金瑩.PBL教學模式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求知導刊,2023(34):92-94,106.
[4]馬顥.PBL教學模式深化高中數學課堂——以“等比數列”單元為例[J].新課程,2023(25):34-36.
課題信息:廣州市教育科學規(guī)劃2022年度課題“‘雙減’背景下‘三位一體’初中數學小組分層合作教育模式教學成果的實踐研究及推廣”(課題編號:202213956);2021年廣州市教學成果培育項目“‘三層六人三位一體’——初中數學小組分層合作教育模式構建與實踐創(chuàng)新”(課題編號:2020123168)。
作者簡介:黃寧波(1980~),男,漢族,廣東興寧人,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qū)育龍中學,研究方向:中小學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