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書法藝術(shù)是我國藝術(shù)瑰寶之一,在歷史的長河中傳承發(fā)展,不斷創(chuàng)新。而小學語文教學與書法教育相輔相成。如今,書法作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受到重視。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教師也不斷地融入書法教育,促進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zhì)。文章對小學語文教學與書法教育的融合進行了分析,以更好地促進小學語文教學。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書法教育;教學;書法
中圖分類號:G623.75+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4)44-0030-04
2013年1月,教育部頒布的《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指出:“中小學書法教育以語文課程中的識字和寫字教育為基本內(nèi)容,以提高漢字書寫能力為基本目標,以書寫實踐為基本途徑,適度融入書法審美和書法文化教育。”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融入書法教育,提高學生的書寫能力,為學生語文學習夯實基礎。
一、 書法教育的必要性
(一)增強學生自信心
作為一名合格的小學生,寫好中國漢字是必要的,這也是書法教育存在的直接意義。人們常說“字如其人”,漢字的書寫就相當于人們的第二張“臉”,它不僅是日常生活中的交流符號,更體現(xiàn)著人們的文化內(nèi)涵和教養(yǎng)。在語文教學中融入書法教育,讓學生接受系統(tǒng)的書法教育,將漢字書寫漂亮,得到家長、老師、朋友的贊美,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二)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宗白華曾言:“中國的書法,是節(jié)奏化的自然,表達著深一層的對生命形象的構(gòu)思,成為反映生命的藝術(shù)。因此,中國的書法,不像其他民族的文字,停留在作為符號的階段,而是走上藝術(shù)美的方向,成為表達民族美感的工具。”書法的學習本身就是一種發(fā)現(xiàn)美、認識美、感受美的過程。教師在語文課程中融入書法教育,有助于學生感受漢字的造型美。欣賞學習歷代碑帖,使學生得到愉快、舒暢、奮發(fā)等藝術(shù)感受,陶冶學生情操,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三)促進學生身心健康
開展書法教學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書寫時,正確的書寫姿勢對學生身心發(fā)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孫過庭在《書譜》中指出:“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庇纱丝梢钥闯?,學習書法還能培養(yǎng)學生嚴謹、細致的態(tài)度。而且學習書法需要長期堅持,書無百日功,這樣持之以恒,堅持練習,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毅力與恒心。
(四)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書法藝術(shù)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人都應有責任和義務將書法藝術(shù)傳承和弘揚下去。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時代的進步,教育部在義務教育階段推行書法學習,在小學語文課程中融入書法教育,有助于中華文化的弘揚。而且學生作為祖國的后備力量,能更好地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五)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書法藝術(shù)所要表達的是視覺語言與文字語言兩者的結(jié)合,一幅優(yōu)秀的書法作品一定是線條與語言文字的完美融合。語文的學習離不開漢字的書寫,所以學生學習書法是非常有必要的,兩者有許多相通之處,互相影響,互相促進。語文的學習離不開漢字的書寫,一手好字,對卷面的整潔有很大的幫助。而且歷代的文人都是文書兼?zhèn)?、書藝精湛的。所以書法的學習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也有很大的幫助。
二、 小學語文教學與書法教育融合意義
小學語文教師應思不足,如對書法的理解還不足,專業(yè)知識仍匱乏。例如,教師在以唐楷為主的規(guī)范字教學中,總以臨摹的精準度來衡量學生的學習效果,認為臨摹越接近原帖面貌越好,家長和學生也以此作為寫字的標準,這從側(cè)面反映了評價體系的欠缺。小學階段是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最為活躍的階段,教師要接受他們對書法理解的不足,也要從美學角度上看他們作品中的童趣與樸拙,并不只是以精準臨摹為標準評價學生,以“形似”為標準或許也成了學生學習書法的“枷鎖”。再者則是做好硬筆教學與軟筆教學的聯(lián)系。從中小學普及性的特點來看,中小學書法應以實用為基礎,以藝術(shù)為輔,以硬筆為入門,軟筆為提升,二者結(jié)合,兼具實用性與藝術(shù)性。
《教育部關(guān)于在中小學加強寫字教學的若干意見》指出:“熱愛祖國文字,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具備熟練的寫字技能,并有初步的書法欣賞能力是現(xiàn)代公民應有的基本素養(yǎng)?!痹趪衣鋵嵢姘l(fā)展教育、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背景下,小學教育應從始至終貫徹文化自信教育。從學生成長早期,引導其感受中華文化底蘊,激發(fā)民族自信心。文化自信由文化感知與理解、文化鑒賞與尊重、文化反思與認同、文化踐行與堅守這四個要素構(gòu)成,語文學科與書法學科的融合正順應了這四個要素。語文學科與書法學科的特殊性也構(gòu)成了中華文化情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例如,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圖1),洋洋灑灑,記敘蘭亭之山水詠生死無常的感慨,除去其書法部分,其文章更是古代駢文的佳作。
又如,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圖2),從書法角度來看,線條老辣,墨色渴澀生動,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站在語文學科角度來看,此文又何嘗不是顏氏家族忠肝義膽的寫照呢?字字句句,含血含淚,它的意義早已超出了書法本身。
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寫下了《寒食帖》(圖3),其是寒食節(jié)所感生發(fā)的人生之嘆,嘆出了蒼涼、孤獨、惆悵,蘇軾的《寒食帖》讓人們走進了他的書法世界和精神世界,這是文字的力量。
文字的力量是無窮的,它可以是書法,也可以是語文?!罢Z文+書法”的學科融合符合新課改對學科教學提出的要求,也符合社會高速發(fā)展下對人才培養(yǎng)的需求,以語文學科為核心的“語文+書法”目的更是在于以語文為軸,開展跨學科的學習活動、學習方式,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
三、 小學語文教學融合書法教育的現(xiàn)狀
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對書法教育重視程度不足。部分學校會在語文課堂中融入書法教育知識的學習,還有極少數(shù)的小學會單獨開設書法課,但是學校、家長并未重視對書法的學習,語文教學與書法教育融入不足,導致學生書寫字體不規(guī)范、不美觀。
由于書法教育不受重視,小學生的書法基礎非常薄弱。有的小學語文教師未重視卷面整潔,批改作業(yè)和試卷未有卷面分,導致學生也不重視書寫的美觀。還有作業(yè)任務繁重,導致書寫速度過快,造成書寫不規(guī)范現(xiàn)象。
傳統(tǒng)書法學習是相對枯燥的,小學生又比較活潑好動,更喜歡趣味性高的事物,對書法并不感興趣。生活中,想要寫好字并不是短期就能做到的,需要日復一日、堅持不懈地練習。但語文課堂并未重視書法的融合,不利于提升學生書寫水平。
目前,有的學校并沒有專門的書法教材提供給語文教學使用,使得書法課程不能很好地融入語文教學中。教師上課時更多的是讓學生專注課文內(nèi)容學習,給學生學習書法的時間少之又少,沒有系統(tǒng)的學習課程。而且有些語文學科教師并沒有受過專業(yè)的書法課程培訓,所學的書法知識過于片面,書法水平并不高。有的教師仍采用傳統(tǒng)講課方式,學生面對枯燥的字帖、看不懂的古文便毫無興趣,自然無法提高學習書法的積極性。
四、 小學語文教學融合書法教育應對策略
(一)將文字學基礎知識融入語文教學中
首先,教師需要轉(zhuǎn)變教學觀念,語文課不僅是識字、寫字,漢字的文化屬性才是根本。這就默認語文教師需要掌握文字學基礎知識,并能與課本相結(jié)合。在教學過程中適當穿插文字知識,創(chuàng)造漢字認知情境,幫助學生合理運用漢字。教師還可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shù),將基礎漢字“可視化”。所謂可視化,即象形字“望其形便知其意”的特征,許多漢字的初級形態(tài)以“形”呈現(xiàn),這就意味著字形的內(nèi)在聯(lián)系與漢字書寫的關(guān)系是相得益彰的。例如日字的書寫演變(表1),甲骨文中日字中間的點畫,古人通常認為這是太陽中的金烏,久而久之,“點”演變?yōu)榱恕皺M”。另外,以日為偏旁的部分漢字(表2),這類會意字、指事字大部分與時間有關(guān),并由此延伸出不同的、與時間有關(guān)的詞語。如“旦”字為指事字,像太陽剛從地面升起的樣子,從而為天亮、破曉之意;“昌”字為會意字,太陽的光輝,為光明、盛大之意;“明”字為會意字,“日、月”發(fā)光表示明亮,為明亮、公開等意;“杲”字為會意字,日在木上,表示天已大亮,意為明亮的樣子;“杳”字為會意字,日在木下,表示太陽落在樹下,天色已昏暗,意為冥、幽深的樣子。從“日”字的基本演化規(guī)律可以看出,漢字書寫的總體發(fā)展朝著簡潔、高效的方向,掌握了“日”字,便能掌握日字旁,便能知曉以“日”字為部首的漢字功用。用這樣的方法,便能在語文教學中由點及面地學習漢字,也有助于學生在書法中認識古文字、了解古漢語。
(二)增強語文課本與書法學科黏性,提升教學中書法教育的敏感性
語文學科與書法學科的共通之處是都以漢字為基本語言,但在小學語文課本中,關(guān)于書法學科知識點并不多。語文學科的重要性體現(xiàn)在語文承載著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因此,書法與語文二者的結(jié)合首先要突顯文字特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例如在bcdb5c0d326e80a5000a9a374cfbce3dd3f3c8b98c43f078ed194aeb854526d6古詩詞的賞析中,教師可以用集字等方法呈現(xiàn)古詩作品,字與書的結(jié)合更好理解二者關(guān)聯(lián),許多詩人同時也是書法名家,如陸游、李白、蘇軾,這從側(cè)面要求了語文教師,不能任由“江湖體”進課堂,更不能令書法學習空洞化。所以,語文教師應運用語文學科特性,引導學生強化“語言文字審美”,讓書法與語文二者互相滲透,相輔相成,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文化素養(yǎng)等。
(三)成立書法教研室,開展?jié)h字書寫大賽
學校可以成立專門的書法教研室,并組織以文化為底色的書法活動,增強文化體驗與踐行。學校成立書法教研室旨在細化各個階段學生的教學目標,并要求定期作教學總結(jié),形成良性反饋機制。
漢字的書寫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基礎,可以展示學生的書法造詣。日常生活中,部分學生書寫態(tài)度不認真,漢字書寫上存在的問題在書法比賽中就會暴露出來,這樣也能更好地讓老師發(fā)現(xiàn)問題,幫助學生及時改正。漢字書寫大賽一方面有助于強化學生對漢字的認識;另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的能力,同時激發(fā)學生對書法的熱愛之情,以及進一步發(fā)掘小學語文學科中的育人價值。
五、 結(jié)論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合書法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強化學生綜合能力。書法教育與小學語文教學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所以作為新時代小學語文教師,要善于探索,將書法教育與語文教學能夠更好地深度融合,教學中有效地引導學生深刻感受書法藝術(shù)的魅力,陶冶自身高尚情操,提升個人素養(yǎng),實現(xiàn)我國書法藝術(shù)文化的經(jīng)久傳承。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guān)于印發(fā)《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的通知[EB/OL].(2013-01-25).http:∥www.jyb.cn/zyk/jyzcfg/201302/t20130207_54133.html.
[2]陶明君.中國書論辭典[M].長沙:湖南美術(shù)出版社,2001.
[3]朱紅香.小學書法的育人價值及其教學實踐[J].江蘇教育,2021(39):50-53.
[4]張莉英.淺談如何有效促進小學生寫字能力提高[J].試題與研究,2018(9):159-160.
[5]宗白華.宗白華散文[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22.
作者簡介:羅鈴玉(1974~),女,漢族,福建寧德人,福建省寧德市福安市實驗小學富陽校區(qū),研究方向: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