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可以是漸進式的,也可以是飛躍式的。有時候,因為某句話、某個行為、某件事,一個人就獲得了顯著的成長。教育中最難能可貴的地方,就是教育者把握住了這樣的時刻。
大課間,作為班主任的我,習慣性地到班上去轉(zhuǎn)一下。上節(jié)是物理課,孩子們對實驗可能意猶未盡,很多學生都想親身體驗一下。物理老師為了滿足學生們的需求,下課后,沒有立刻將實驗教具帶走,暫時放在講臺上讓孩子們輪流嘗試。
我在教室后面,突然聽到講臺上幾個學生互相拉扯、推搡之聲,還有各種埋怨聲,如“你擠到我了”“是他擠了我,我才擠了你”“你都試了幾遍了”“你還沒好嗎”等,此起彼伏。
我轉(zhuǎn)過頭去,看到久久、拓拓、浩浩、小樹、小豪幾個學生正拉扯著、爭論著。我迅速讓他們停下來,走過去詢問他們發(fā)生了什么事。他們又爭先恐后地發(fā)言,一片嘈雜。我只得再次示意他們停一停,請他們一個一個地說。
其他學生陸陸續(xù)續(xù)地描述剛才發(fā)生了什么。大致情況是,小豪第一個上臺,他一直在嘗試沒有離開。后面的幾個人等得著急了,都想快點輪到自己,所以一直往前擠。他們一個擠一個,相互推了對方,并共同催促小豪快點,控訴他都試了幾次了還不讓別人體驗。
我轉(zhuǎn)身看看小豪,他眼睛里蓄滿了淚水,卻又努力地不讓眼淚流出來,不說一句話。
我選擇陪在小豪旁邊,等待他調(diào)整好情緒。過了一會兒,我看他仍然沒說話,就試著詢問他:“你好點了嗎?”他沒有回應我。
我又說:“我看到剛才你想哭,是心里難過,對嗎?”他還是不說話,低著頭,盯著地面。
我又問:“他們說,你嘗試了好幾次了,是這樣的嗎?”這時,他悶悶地說:“我才試第一次,還沒做完實驗?!?/p>
我說:“哦,所以他們說你都試好幾次了,你覺得不是那樣的,所以有些委屈,是嗎?”他抬眼看向我,然后點了點頭,隨后又看向了地面。
我又等他調(diào)整了一下情緒,問:“那你可以說說事情的經(jīng)過是怎樣的嗎?”他沒有立刻回應我,我以為他還是不想說,心想那就再等等吧。
突然他小聲地說:“就是我先來體驗的,然后他們就過來了。我是第一次體驗,他們總說我試好幾次了。我說不是,我沒試好幾次,但他們硬說是,還在后面推了我。”我聽著他說,沒有急著回應他。
見他又抬眼看了我一眼,我才問:“所以,你覺得有些委屈是嗎?”他點了點頭,眼淚也一滴一滴地從他眼角滑落。他表達完后,感覺心情通暢了很多。我反復認同他的感受。他哭完了情緒就好多了,便抬眼看我。我對他笑了笑,說:“老師很欣賞你,因為你有勇氣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p>
他聽后,悄悄地伸展了一下后背,身板直了些。一句很簡單的話語,給了孩子很大的力量,他細微的身體語言,也在呈現(xiàn)著他的心理活動。
看到他輕松了些,我就讓他先準備上課,因為下一節(jié)課馬上到點了。
中午,我再找到小豪,問他是否還需要老師幫助解決問題。他搖了搖頭。我很好奇,不知他搖頭想表達的是什么意思,于是問道:“是這件事情你已經(jīng)自己和同學解決了嗎?”他還是搖頭。
我繼續(xù)問:“那你是覺得這件事情已經(jīng)過去了不用解決了嗎?還是你不會解決?又或者有其他什么原因?”他仍沒有說話,臉上有些微微的緊張。
我說:“我看到你有些緊張,沒關(guān)系,我只想聽聽你的真實想法,等你準備好了再告訴我也可以。不管你做什么決定,老師都尊重你。如果你需要幫助,老師也很愿意幫助你、陪著你?!比缓笪揖蜎]再刻意等他的答復,只是在做別的事情時也關(guān)注著他。
過了一段時間,他小聲地說:“我不知道怎么解決?!蔽伊⒖袒貞骸芭?,你不知道該怎么向?qū)Ψ奖磉_你的想法和感受,是嗎?”他點了點頭。我又說:“那老師陪著你一起去,好嗎?”他又點了點頭。于是我?guī)еふ移渌麑W生。
經(jīng)過了上課這段時間,孩子們情緒都穩(wěn)定了,其他幾個學生也已經(jīng)將他們自己之間的問題解決了。向幾個學生核實過后,我發(fā)現(xiàn)問題主要是發(fā)生在小豪和久久之間。后面的幾個學生跟小豪沒有發(fā)生直接的摩擦,只是擁擠過程中將久久擠向了小豪。
同學們道歉后,小豪放松了很多,接下來問題的解決就容易了很多。小豪表示,他想解決的事情是,久久一直說他體驗了好幾次,不聽他解釋,讓他很有壓力,也很委屈。
我說:“小豪,久久,現(xiàn)在你倆可以說說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也聽聽對方的想法和感受,好嗎?”
久久很快回應,快速地說:“我就看到你一直在試,把教具移過來又移過去,以為你體驗了好幾次了,就著急了,所以才不停地催你,然后你還不讓我嘗試?!?/p>
小豪聽他說完,回了一句:“我就體驗了一次?!本镁谜f:“我知道了?!比缓笮『谰筒徽f話了。
我提示小豪,他可以把他剛才的感受也跟久久說一說,聽到久久當時催自己并說自己體驗了幾次時,他的感受是什么樣的。他有些猶豫,我又鼓勵他說:“老師陪著你?!?/p>
于是,小豪跟久久說:“你不聽我說話,堅持說我就是體驗了好幾次,我覺得不是那樣的,我很委屈?!蔽依^續(xù)跟他確認,還有沒有其他感受?
小豪接著說:“你還一直那樣催我,我覺得你沒有尊重我,我很難過?!薄班牛堑模悄銈兿朐趺唇鉀Q這件事情呢?”我問他們。久久看著小豪,迅速說:“對不起,小豪!”小豪小聲地說:“沒關(guān)系?!?/p>
聽完對方的道歉,小豪松了一口氣,好像卸下好多東西一樣。
我看著小豪,說:“我看到這件事情解決了,你輕松了,是這樣的嗎?”他沒有說話,但笑了笑。
學生之間可能經(jīng)常會發(fā)生各種各樣的摩擦和沖突,有些孩子有能力,可以自己去面對和解決,但有些孩子卻需要外界的支持。我們作為老師,要敏銳一些,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眼睛里的需求。
當發(fā)生沖突和矛盾,學生說不用解決時,我們要細心地去關(guān)注一下,他是真的足夠強大、足夠包容而不需要解決,還是他沒有足夠的力量去面對,所以選擇逃避。因為我們的看見、肯定和鼓勵,對有需求的孩子來說,是莫大的支持與幫助。
懂得便是愛。在學生的世界里,任何小小的事件后面也藏著他們的內(nèi)在需求。內(nèi)在需求被老師看到,沖突和矛盾被老師耐心地解決,孩子也會借此得出新的認知,逐漸變得清明、有力量。這也意味著學生在真正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