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深入探討了一種策略,即將地域文化特色融入校園思想政治教學,旨在指導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通過圍繞特定主題開展教育活動、整合課程內容、創(chuàng)造實踐機會以及強化本土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旨在為學生提供更加多彩和有意義的學習經歷。這種實踐能夠加深學生對本地域文化的認識,激發(fā)他們的敬重心理,喚醒責任感與創(chuàng)新動機,奠定他們成長的堅實基礎。
關鍵詞:地域文化;學校思政教育;主題教育;課程設計;實踐機會
引言
地域文化猶如一座寶庫豐富歷史民俗風土人情資料。融合地域文化特色與校園思政教學,喚起學生對傳統藝術的興趣,指導他們確立健全的世界觀、價值觀,這一教育方式極為關鍵。學校通過實施主題教育、開設跨學科課程和提供實踐活動,幫助學生深入了解本土文化,并激發(fā)他們對文化傳承的尊重和熱愛。此種手段促進學生視野的拓展,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責任感,已成為現代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條成長路線。
一、背景介紹
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承擔著培養(yǎng)學生正確世界觀、生命觀和價值觀的關鍵職責,旨在激發(fā)學生對社會的深厚情感與強烈的責任感。與此同時,教育機構致力于塑造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考,助力他們應對時代的考驗,勇于探索創(chuàng)新性答案。地方文化特色,作為獨一無二的遺產,承載著豐富的歷史積淀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探究本地文明與歷史傳承,能夠讓學習者準確地把握所處文化背景,進而培養(yǎng)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和驕傲。文化歸屬感能夠促進學生自尊心的增強,激勵他們積極探尋并繼承文化的精神。所以,將地域文化納入學校思政教育之中,可以增進學生的文化認知,并幫助塑造他們全面且堅定的世界觀和價值觀[1]。
二、 地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意義
(一)傳承歷史文化
通過地域文化的交流,學生們能夠深刻洞察祖輩傳承的智慧與財富,這些來自祖先的珍貴財富,歷經歷史的沉淀,形成了寶貴的遺產。參與本地文化的學習和體驗,使學員們能夠感知到祖先在應對生活和挑戰(zhàn)時所展現的智謀與膽量。無論是古老的民間傳說、手藝還是慶典儀式,都深藏著豐富的人生哲理,這些傳統智慧不僅是歷史的見證,更是智者們留給后人的精神財富。經過這樣的體驗,孩子們將更深刻地理解祖父母的堅韌與智慧,他們內心的愛與奉獻精神將被重新點燃。學生們通過探究地域風俗,不僅領悟了傳統文化的深層內涵,還親自體驗了文化傳承的生機。與此同時,這種感覺會不知不覺地引導學生們對歷史遺產產生敬意與熱愛,塑造他們的尊敬心態(tài)。學生們通過吸收祖先留下的智慧與財產,能夠體會文化遺產的長久沿革,并理解老舊信念在現代社會的必要性。這種崇敬感慨是對先輩文化的致意,也是對維護自身文化根基的持久堅持。借助于本土文化的交流融合,學生們與傳統文明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聯系,并培育了對于文化遺產的尊重以及傳承的意識。這一行為不斷繼承并傳承了歷史文化,助力學生養(yǎng)成正面生活觀,并引領他們沿著自信的成長之路前進[2]。
(二)培養(yǎng)文化自信
通過在學校教育中融合地域特色文化,為學生提供了關鍵的途徑來建立對本地文化的共識。學生們在深化研究并親身體驗之后,可以更直觀地認識到本地域文化的豐富內涵和其獨特的吸引力。通過直接的體驗活動,不僅能夠增強參與者對本土文化的理解,而且能夠激發(fā)他們的文化身份認同和歸屬心。隨著學習的深入,學生們逐漸深刻意識到自己與本土文化的緊密聯系,并因此建立深厚的情感紐帶,從而更加珍視自己成長的文明基礎。提升對文化自信的堅定信念,將地方獨特文化融入教育課程,成為達成核心目標的關鍵路徑。通過深刻理解和體驗當地風情,同學們逐步塑造了對本土文化的自豪感和認同感。這并非無根據的自信心,而是來源于對本土文化的深度理解,從而建立了堅定不移的信念。在文化自信心的大力啟發(fā)下,學生們將更加堅定地繼續(xù)并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保存歷史遺產,推廣傳統理念,出一份力。借助于本土文化的深入影響,學生的文化認識得到了提高。人們終將認識到,自己是文化繼承的重要一環(huán),負有持續(xù)傳遞傳統文明的重要任務。通過文化的自我反思,學生們對文化遺產產生了自然的敬意和保護動機,這激勵他們主動去研究和學習本民族文化的傳承與持續(xù)發(fā)展。這樣的參與不僅強化了其文化底蘊,而且還展示了它對社會責任的認可。因此,當地方文化被融入教育中時,它能協助學生形成對本地文化的認同,增強自信,并激發(fā)積極的文化自覺,從而為文化的傳承與進步帶來新的活力和動力。
(三)拓展思維視野
深入探究地方文化,助力學生認識到多樣性和豐富性,開闊視野,深化思考層次。通過探究國家文化遺產,學生能夠領略并接近異質文化理念、習俗與道德觀念,從而拓寬國際視野。通過體驗跨文化交流,學生們被引導去思考并尊重各種文化之間的異同,進而能夠深刻洞察世界的多樣性。地方文化探究有助于加強學生與來自其他文化背景人士的有效溝通能力。在全球整合持續(xù)發(fā)展的過程中,各種文化之間的交流變得日益增多,并且變得極其重要。孩子們了解多元文化背景,洞察他人行為和思維方式,增強跨文化交流能力。這種技能,在國際舞臺上能讓他們更流暢地融入協作,同時在日常生活中提升適應多種文化交流的能力。深入鉆研本地文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心。在探索地域文化的過程中,學生們邂逅了各種奇異元素,遭遇了多元的見解,這點燃了他們對知識的強烈渴望。積極的學習情緒驅使他們主動追尋其他文化,拓展了他們的知識領域,并提高了他們的個人綜合素質。
三、地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徑探索
(一)開展主題教育活動
1.舉辦地域文化節(jié)
通過舉辦地域文化節(jié)慶活動,提供多元化的互動體驗,展示本地特色工藝、美食、音樂與舞蹈等豐富文化內容,為學生們打造全面的文化認知機會。這些活動不僅讓學生感受到了本地文化的獨有魅力和深厚內涵,而且激發(fā)了他們對文化繼承與進步的熱誠。呈現傳統手工藝品的制作過程,讓學生們親身體驗古工藝的吸引力和精致技藝。通過親手制作這些藝術品,學生能夠深入理解其中所蘊含的豐富文化和智慧,進而領會傳統工藝的價值,并學會珍惜這些文化遺產。通過展示各地的獨特美食,學員能夠領略到本土飲食文化的深遠精髓。每一種美食不僅帶給味覺獨特的享受,同時通過觀察和品味,學生們能夠感受到飲食文化深層的歷史底蘊和豐富的民俗傳統。美食體驗不僅僅是文化認知的過程,更是對地方飲食傳統的尊崇與延續(xù)。通過展示各地的音樂和舞蹈,學生們能夠體驗到節(jié)奏與姿態(tài)的美,深入理解音樂和舞蹈所傳達的文化情感與內涵。音樂與舞蹈作為文化展現的重要形式,讓學生在欣賞與參與演出的過程中,更深刻地感受文化的韻味,提升對本土文化的歸屬感,激發(fā)對本地文化的熱情。
2.舉辦文化講座
將本地知名人士和學術專家邀請至校園內舉行講座,讓他們講述地方文化的根本與意義,成為校園培育多元文化過程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這類演講不僅為學生提供了權威的解讀,還激發(fā)了他們對本土文化的興趣和熱情。著名人物或博學之士,憑借他們淵博的知識和深厚的學術造詣,能夠將地區(qū)文化的演變、傳承和歷史講解得透徹淋漓,引導學生深度探究和反思。專家和學者可以交換地區(qū)文化遺產、風俗習慣、民間傳說、藝術種類等方面的信息,助力學生領略本土文化的核心。借助這種直接的教學方式與交流方法,學生們不僅能拓寬自己的知識視野,還能深刻理解我國民族文化的深厚內涵,從而增強對文化傳承的認同感和責任感。借助邀請著名文化人士或學科專家進行公開講座,為學生提供了與權威人士深入溝通的難得機遇。學習者通過提問和交流,與學術權威進行深度對話,以強化對地方文化的認知。與學者專家的交流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們的思考熱情,而且在文化領域的成長與提升過程中,有效地培養(yǎng)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分析能力。
(二)融入課程設計
1.融入語文課堂
通過運用本地語言和民間故事,能夠有效喚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同時培育他們對本地文學的熱愛。地方語言,作為表達的形式,讓學生們深刻感受到文化的地域與民族特征,同時體驗其獨有的魅力和豐富的內涵。學生通過學習純正的方言,不僅能提升他們的交流技巧,還能深入理解方言所蘊含的民俗文化和歷史根源,從而增強對本土文學的認同感和熱愛。口頭傳統形成了文化傳承的核心,它內含深奧的智慧和人文精神。這些故事通常通過充滿創(chuàng)意與感情的方式呈現,揭示當地的民族傳統與價值觀,旨在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并促使其進行深度思考。借助敘述民間故事,使學子感悟故事的內涵,領略傳統文化的寶貴智慧,激發(fā)他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加深對本國文學的認識與深沉熱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闡述地方語言及民間傳說的起源、歷史和文化含義,輔導學生深入探索地方語言的獨特魅力和民間傳說的智慧。本土方言的朗讀和民間故事的生動演繹不僅喚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還增強了他們的言語技巧并豐富了文學素養(yǎng)。該策略不僅能夠讓學子們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語文,還能在接觸我國文學遺產的過程中,深刻感受到文化傳承的力量與溫情。
2.融入歷史課程
利用地方歷史故事,整合文化遺產資源,進行教育活動的開展,使歷史知識生動有趣,激發(fā)學生探究歷史的熱情。通過引導學生深刻領會某地的歷史事件,并加入對其關鍵任務的探討,可以加深他們對歷史底蘊和演變歷程的全方位理解。通過結合當地的歷史案例進行教育,歷史知識變得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這不僅能夠喚起他們的興趣和好奇心,還能夠增強他們研究歷史的愿望。文化遺產映射了歷史的印記,是文化傳統的豐富沉淀和承先啟后理念的物質體現。通過引領學生深度研究本地文化遺產的起源和歷史根基,可以幫助他們更全面地理解和珍視文化遺產的傳承。通過觀摩文化古跡,學生們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歷史的深度與魅力,并通過參與互動體驗活動,深化對歷史文化的認同并建立深厚的情感聯系。通過生動的歷史教育方法,可以有效喚起學生對歷史的興趣,并提升他們對歷史事件的思考與分析能力。教師通過結合本地豐富的歷史故事與文化遺產資源,設計互動性強的教學活動,例如,學生演繹歷史劇、開展歷史實地考察,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領略歷史的魅力,并享受學習歷史的樂趣。該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主動研究歷史的熱情,并幫助他們深入分析和探索歷史事件及文化遺產。
(三)創(chuàng)設實踐機會
1.開展文化體驗活動
組織學生參與文藝活動,訪問當地社區(qū)及博物館,體驗地域文化特色。學子們親自探訪社區(qū)、博物館等地,體驗當地文化氣息,豐富歷史知識,研究區(qū)域文化特點。在參與體驗的過程中,學生們能夠親密接觸多樣的傳統手工藝、文物和特色美食,這不僅豐富了他們的文化視野,還加深了對本土文化的理解和認識。通過參與社區(qū)和博物館等場所開展的文化體驗活動,學生們不僅能夠親身感受到文化的魅力,還能夠深刻激發(fā)他們對本土文化的熱愛和興趣。在社區(qū)交流中,青少年與當地居民溝通,了解他們的日常生活方式,傳統習俗,并感受社區(qū)的氛圍和包容度。在博物館內,學生們有機會欣賞歷史文物和藝術作品,這讓他們深刻理解文化傳承的價值,并增強對歷史的尊重。學員參與文化體驗活動,能夠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與實踐經驗相結合,從而使學習變得更加生動有趣且富有意義。通過實際參與文化活動,學生能夠接觸并深入了解真實的遺產,洞察歷史背景,從而增強對地域文化的認同并引發(fā)情感共鳴。參與此類體驗活動,可以有效促進學生在觀察、表達、協作等方面的能力提升,同時加深對文化的理解,實現個人素質的全面提升。
2.組織社會實踐
引導學生參與保護社會地域文化遺產相關的社會實踐,能夠有效地增強他們對社會責任和使命的認識。參與此類實踐項目,學生不僅能夠深刻了解本土文化的價值和意義,還能積極參與文化傳承與保護的過程,體驗社會實踐的樂趣和成就感。選擇合適的本地文化遺產保護計劃,作為青年學子領略歷史沿革、參與社群活動的紐帶,激發(fā)他們對公共事務的關注,并點燃改革社會的激情。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特別是那些與保護和繼承地方文化相關的項目,能夠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擔當精神。通過實踐活動,學生能夠親身體驗文化遺產的寶貴與脆弱,并意識到自身必須承擔起傳承文化的責任。通過參與社區(qū)實踐活動,學生不僅能提高引導與合作的能力,還能塑造勇于擔當與樂于奉獻的個性,培養(yǎng)承擔社會責任和使命感的公民品質。通過參與保護和繼承地方文化的社會實踐活動,學生們能夠直面社會問題的多元性和復雜性,這樣的過程有助于鍛煉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并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們通過實際操作和深入研究,逐步構建起準確的歷史文化認知,同時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感,并激發(fā)他們對文化傳承的熱情,最終投身于這一過程中。實踐教育方法的目標在于培養(yǎng)學生承擔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這不僅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還有助于維護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并傳承了文化傳統。
結語
通過將地區(qū)特色文化融入學校思政課程,不僅能夠讓學生深刻理解本地文化和價值觀,還能提升他們的文化自信心以及培育社會責任感。運用多種路徑及實踐手段,將地域文化特點融入思想道德教學體系,作為核心構成部分,促進學生全方位成長。這種教學手段能夠激起學生對文化遺產的熱愛與尊重,塑造他們積極向上、負責擔當的品格。結合本地文化特色,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塑造獨特個性,并打造穩(wěn)固的基石。
參考文獻:
[1]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N].人民日報,2022-10-17(002).
(作者單位:黑龍江財經學院)
(責任編輯:袁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