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我心永愛》是輕歌劇《玉鳥兵站》中最有影響力、最經(jīng)典的一首歌曲,塑造了女主人公阿朵善良、堅定的形象,具有極強的藝術性和戲劇性。文章介紹該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與劇情內容,分析人物形象,剖析女主人公阿朵以及劇中相關人物連長、駱駝的性格特點,結合歌曲的藝術表現(xiàn),同時基于作者對歌曲的理解和演唱感受,探討歌曲的演唱藝術處理,以期提升對該作品的演繹能力,同時為其他歌唱者提供參考和借鑒。方法:運用文獻資料法,在中國知網(wǎng)等網(wǎng)絡平臺搜索、查閱相關書籍,整理《玉鳥兵站》相關資料。運用演唱實踐法,通過實際演唱該選段,感受其中的情感,把握演唱技巧,從而更好地理解作品。運用對比分析法,對比演唱家們對作品的不同演繹,分析其在技巧、情感等方面的差異,為自身的演唱和研究提供借鑒。結果:在人物形象方面,阿朵是一個善良堅定、對愛情充滿美好期待的女孩,連長是一個英勇無畏、具有強烈責任感和使命感的軍人,駱駝是一個重情重義的人。結論:《我心永愛》中的人物形象鮮明,他們的性格特點和情感經(jīng)歷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和精神風貌。正確處理演唱技巧能夠更好地詮釋作品的內涵和情感,取得最佳的演唱效果。
關鍵詞:輕歌??;" 《玉鳥兵站》;" 《我心永愛》;人物形象;演唱藝術處理
中圖分類號:J61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4)16-00-03
0 引言
輕歌劇是一種兼具音樂、戲劇、舞蹈等藝術形式的小型綜合劇種體裁,比歌劇題材活潑,主題多為愛情,展現(xiàn)日常生活中輕松或幽默的故事。它和歌劇都以聲樂藝術為基礎,是綜合性的音樂表演藝術。輕歌劇起源于法國德裔猶太作曲家奧芬巴赫,他將一生都獻給了輕歌劇創(chuàng)作[1]。其代表作《美麗的海倫》的上演使輕歌劇邁入了全新的階段。在奧芬巴赫的影響下,輕歌劇開始流行起來,如匈牙利作曲家萊哈爾的《風流寡婦》、小約翰·斯特勞斯的《蝙蝠》等,這些作品至今都為人贊頌,為輕歌劇的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輕歌劇是歌劇不斷發(fā)展和變化的產物,雖然歷史不長,但有力推動了歌劇藝術的發(fā)展。20世紀初,輕歌劇在美國等國家得到改革,并衍生出了一種新的音樂形式——音樂劇[2]。
中國的輕歌劇起源于西方的音樂劇,其結合中國傳統(tǒng)戲曲和流行音樂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音樂表現(xiàn)形式。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輕歌劇在中國頗為流行,如歌頌中美兩國友誼的輕歌劇《友誼與愛情的傳說》。經(jīng)過藝術家們的努力,輕歌劇在中國得到了一定的發(fā)展。
1 輕歌劇《玉鳥兵站》概述
輕歌劇《玉鳥兵站》由王祖皆、張卓婭夫婦作曲,二人被稱為“樂壇伉儷”,共同創(chuàng)作了很多優(yōu)秀作品,如《黨的女兒》《眷戀》等[3]。夫婦二人在創(chuàng)作中融合了很多中國傳統(tǒng)音樂元素,使作品帶有明顯的民族特征,傳承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音樂文化。王祖皆是國家一級作曲家,出生于音樂世家,考入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之后在總政歌舞團擔任團長。他曾說:“作品是最好的發(fā)言,作為軍旅歌劇音樂工作者,我們所創(chuàng)作的這些歌劇作品既需要適應部隊軍官兵的需求,又要體現(xiàn)我們的審美情趣、思想觀念和藝術追求?!保?]
輕歌劇《玉鳥兵站》創(chuàng)作于1999年,是總政歌舞團為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和澳門回歸的獻禮。這是一部軍旅題材的輕歌劇作品,整部劇共有4幕,故事發(fā)生在美麗的香格里拉,少數(shù)民族姑娘阿朵在當?shù)劓?zhèn)上開了一家網(wǎng)吧,她經(jīng)常幫助那里的軍人聯(lián)姻,因此這家網(wǎng)吧被眾人叫作“玉鳥兵站”。后來阿朵因尋找傳說中的玉鳥在原始森林里迷路,瀕臨絕境的她被執(zhí)行任務的解放軍連長所救,彼此產生了好感,連長承諾一定會去找她,還將“玉鳥之歌”作為彼此的暗號,他也因此成了阿朵心中的“阿兵哥”。阿朵相信他的承諾,便一直等著他,然而日盼夜盼直到最后也沒等到。其實連長在救了阿朵之后不久就在一次戰(zhàn)爭中犧牲了。作為連長戰(zhàn)友的駱駝得知他們的故事后,為了不讓阿朵痛苦與絕望,便讓妹妹以連長的名義在網(wǎng)上給阿朵傳了“玉鳥之歌”,并通過網(wǎng)絡與阿朵聯(lián)系。后來駱駝于心不忍,親自去鎮(zhèn)上尋找阿朵,并向阿朵道歉,說出了連長犧牲的事實,阿朵頓時悲痛欲絕。之后,盜獵人在森林里縱火導致火災,駱駝不顧個人安危前去救火,最終沒有走出那片森林。《我心永愛》這首歌就是阿朵聽到連長犧牲的消息后演唱的。
2 《我心永愛》的人物形象及演唱藝術處理
《我心永愛》是輕歌劇《玉鳥兵戰(zhàn)》中的核心唱段,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這首歌曲是劇中第三幕阿朵對連長表達愛意時演唱的選段,情感充沛。整首歌曲可以分為4個部分(不加前奏)。前奏的8個小節(jié)旋律激昂又深沉,節(jié)奏非常平緩,從而緩慢地進入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為9~23小節(jié),以c小調為主。這一部分的旋律沒有很大的起伏,節(jié)奏平緩自然,主要動機以三連音和十六分音符節(jié)奏型交替進行構成,巧妙運用了休止,旋律走向在一個八度以內,伴奏織體以三十二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交替進行,表現(xiàn)出了阿朵內心的思念。第二部分為24~44小節(jié),曲調由c小調轉入f小調,節(jié)奏與第一部分相比更快。這部分不像前面那樣偏敘述,真正開始了演唱。接下來是4個小節(jié)(45~48)的間奏,旋律采用上行級進,以十六分節(jié)奏音型為主,力度漸強,營造出了一種緊張、急迫的氛圍,在情緒的烘托下,歌曲進入第三部分。第三部分一直到91小節(jié),一個字對一拍地演唱,像進行曲風格,伴奏織體十分豐富,旋律線迂回進行,展現(xiàn)軍人崇高的品質與阿朵對軍人的敬仰。高潮部分是這首作品的最后一部分,這部分旋律非常寬廣,具有延伸感,伴奏織體以六連音連續(xù)進行,分解和弦及每小節(jié)第一拍弱起的使用讓旋律帶有迂回感。在歌曲的最后,為了深化歌劇主題,連續(xù)出現(xiàn)以三連音節(jié)奏音型的high c,仿佛在模仿玉鳥的翱翔,進一步升華了歌曲情感[5]。
《我心永愛》整首歌曲的調式從c小調轉到f小調,運用了連續(xù)的三連音以及六連音為伴奏織體,旋律線的延長、節(jié)奏的變化讓歌曲情感呈現(xiàn)出鮮明的對比,增強了歌曲的感染力與表現(xiàn)力[5]。
2.1 人物形象
少數(shù)民族姑娘阿朵是女主人公,整個故事都圍繞她展開。作為大學生的阿朵,在玉鳥鎮(zhèn)備考研究生的同時等待連長的出現(xiàn)[6]。阿朵善良、忠貞,始終堅信連長會回來找她,從未放棄等待。她對美好的愛情充滿了向往,但內心也充滿矛盾與迷茫。阿朵對連長的執(zhí)著與信任不言自明,雖然連長的相貌在阿朵記憶中已經(jīng)模糊了,但她相信軍人,堅守著那份純粹的內心與信任。《我心永愛》的歌詞真切,真實展現(xiàn)了阿朵情緒的變化。哪怕連長已經(jīng)犧牲了,但在阿朵的心里,這份愛永遠會存在,也永遠不會變。她希望遠在天堂的連長能夠聽見自己的呼喚。
連長是一名陸軍上尉,也是阿朵心中的“阿兵哥”,在森林中碰巧救了阿朵,并承諾一定會去找她。駱駝是連長的戰(zhàn)友,通過連長知道了阿朵,在連長犧牲后一直以連長的名義聯(lián)系阿朵,后來因為于心不忍,告訴了阿朵事實。
2.2 演唱藝術處理
2.2.1 咬字與氣息的處理
語言是演唱者用于傳遞劇情和表達情感的載體,無論是演唱中國歌曲還是外國歌曲,語言都是最重要的,也是演唱的前提。在演唱《我心永愛》這首作品前,要充分熟悉歌詞與曲調,理解歌詞的含義與主題,練習發(fā)音和口型,不能模糊不清地念字。在演唱過程中,要做到咬字清晰,字正腔圓,這是演唱最基本的要求[7]。要根據(jù)歌曲的節(jié)奏和情感來調整咬字的力度,每一個字都要從字頭到字腹。如譜例所示,歌曲第一部分“每一次訣別,總像去去就來”中,開口的第一個字一定要吐詞清晰。
要利用哼鳴的感覺將字頭帶出,快速咬準字頭,氣息下沉,注意弱起,這一部分是一段獨白,要用平時說話的感覺去演唱,注意每一個字的歸韻。
第二部分“像雪山早已……太晚”中,阿朵內心很復雜,也很茫然,駱駝的犧牲讓她更加悲痛,所以在演唱這部分時要運用哭腔,讓人產生強烈的共鳴?!爸丿B”“重演”“太晚”這些字在演唱時不要咬太緊,應運用氣息把字送出去,注意歸韻。
接著是第三部分,也是本首作品最快的一部分,主要表現(xiàn)的是阿朵用吶喊發(fā)泄心中的怨氣與不甘。在演唱時要注意速度與節(jié)奏,以及情緒的變化。一拍一個字,咬字要快而準、清晰而有力,凸顯出彈性與跳躍感。
最后一部分的旋律性較強,也是整首歌曲的高潮,“我等你回來”這一句要唱出寬廣悠揚的感覺,口腔保持打哈欠的狀態(tài),保持位置的穩(wěn)定,找準音高,然后演唱[8]。最后一個“回來”是整首歌曲的最后兩個字,在演唱時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氣息,保證腔體打開,兩邊笑肌上抬,唱滿八拍。
2.2.2 情感表達的處理
音樂本身就是一種表達情感的方式。完美演唱一首歌曲,不僅要有嫻熟的演唱技巧,更講究情感的傳遞。想要表達出歌曲《我心永愛》的情感,需要充分理解歌曲的內容,把握作品的每個音符和每個字所表達的情感,了解角色的情緒[9]。
第一部分要盡可能地控制音量演唱,以送氣的感覺突出訴說感,表現(xiàn)阿朵對連長犧牲的悲痛之情,以及對他的思念。在第二部分,阿朵像是在責怪自己,駱駝犧牲后才知道原來他一直關心著自己,卻被自己忽視了。此時阿朵的心情更加復雜,“讓傷痛重疊”這一句要帶有哭腔,表現(xiàn)出阿朵在雙重打擊下的茫然與痛苦。在演唱這部分時,要帶著質問的感覺,表達出阿朵內心的不甘。要用氣息帶動旋律,注意弱起。第三部分的旋律是進行曲風格,整個部分速度較快、旋律連貫,不能唱得太慢,要用心去感受中國軍人的信仰,以情帶聲,把每一個字支撐起來,表現(xiàn)出中國軍人的無私。最后一段實現(xiàn)了整首歌曲情感的升華,阿朵再也無法見到連長,但她會永遠愛著連長,且希望跟她一樣正在期盼與愛人相見的人能得償所愿。
3 結語
《我心永愛》是一首優(yōu)秀的作品,也是輕歌劇《玉鳥兵站》的經(jīng)典唱段。筆者通過搜集整理文獻,分析了《我心永愛》的人物形象以及演唱藝術處理,結合自身的演唱實踐,旨在準確傳遞出歌曲所蘊含的情感。
參考文獻:
[1] 趙馨.試論歌劇《霍夫曼的故事》當中《木偶之歌》的藝術特征和演唱技巧[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15.
[2] 劉書妤.論輕歌劇《蝙蝠》中阿黛莉音樂形象的塑造[D].濟南:山東大學,2009.
[3] 王遠航.輕歌劇選段《我心永愛》的音樂與演唱分析[D].貴陽:貴州大學,2021.
[4] 王祖皆.歌劇創(chuàng)作實踐與思考[J].藝術評論,2011(12):13-18.
[5] 李曉佩.詠嘆調《我心永愛》的分析與演繹[D].曲阜:曲阜師范大學,2015.
[6] 宣宇璇.淺談輕歌劇《玉鳥“兵站”》中“阿朵”的音樂形象塑造[D].上海:上海音樂學院,2020.
[7] 王艷.民族聲樂演唱中中國傳統(tǒng)戲曲演唱技巧的借鑒與實踐[J].名家名作,2023(12):88-90.
[8] 劉嘯笛,馮宏.淺論聲樂演唱中的身體技術運用與訓練[J].北方音樂,2019(21):39-40.
[9] 方迪星.歌劇選段《我心永愛》演唱試析[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3,33(5):129-132.
作者簡介:馬燕 (2001—) ,女,研究方向:音樂表演聲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