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黨建融入事業(yè)、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學校事業(yè)高質量發(fā)展”是強化民辦高校黨建工作、確保民辦高校辦學方向、提升民辦高校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需要。新時期盡管部分民辦高校通過強化融合理念與主張、建設融合機制與制度、設計融合通道與路徑,推動了黨建與思政教育工作的規(guī)范化發(fā)展,形成了一批 “一融雙高”典型案例,但存在思想認識尚不到位、融合意識尚需強化,融合機制構建不力、融合基礎尚需夯實,制度執(zhí)行不夠嚴實、融合責任尚需壓實,隊伍建設有待加強、融合能力亟須提升等問題?;谌诤侠碚撘?,民辦高??赏ㄟ^高標準推動黨組織自身建設、暢通黨組織融入學校治理渠道、落實黨組織思想政治教育職能、深化相關理論與實踐研究、建立科學有效的評估機制等策略進一步推進“一融雙高”落實落細。
【關鍵詞】 民辦高校;“一融雙高”;融合理論;院校治理
【中圖分類號】 G647 【文章編號】 1003-8418(2024)11-0049-06
【文獻標識碼】 A 【DOI】 10.13236/j.cnki.jshe.2024.11.008
【作者簡介】 陳明宇(1965—),男,江西九江人,南通理工學院董事長。
一、新時期民辦高校需要強化黨建工作
(一)強化民辦高校黨建工作的需要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黨的領導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運所系[1]。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提高黨的建設質量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政治屬性的內在要求,是堅持黨的自我革命精神的集中體現,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程的經驗啟示[2],是推動遠景目標順利實現的迫切需要。黨建工作對于民辦高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服務形成和發(fā)展新質生產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作為黨建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民辦高校黨建必須自覺貫徹“提高黨的建設質量”的時代要求,與時俱進,通過完善和改進黨的建設工作,使學校黨組織在政治上更加先進、思想上更加成熟、體系上更加嚴密、作風上更加過硬、紀律上更加嚴明,以確保黨組織始終成為學校事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的政治核心[3]。
(二)確保民辦高校辦學方向的需要
黨建工作關系著高校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yǎng)人以及為誰培養(yǎng)人這個根本問題[4],民辦高校要堅定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凸顯社會主義教育性質,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使命,就必須堅持黨對教育事業(yè)的政治引領和監(jiān)督保障。尤其是民辦高校的運行機制往往具有始創(chuàng)性、自主性和靈活性等特點[5],兼之黨組織建立相對滯后、黨建工作機制不夠健全,在公益屬性維護、師德師風建設、校園安全穩(wěn)定等方面更易出現風險,這對黨建工作更是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為此,民辦高校迫切需要規(guī)范與制度化黨建工作,確保黨建工作與學校整體發(fā)展相協(xié)調、相促進,確保學校在教育教學、科學研究、文化傳承、社會服務等方面始終堅持社會主義方向,為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提供堅實的政治保障。
(三)提升民辦高校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需要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堅持把高質量發(fā)展作為各級各類教育的生命線,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6]民辦高校作為以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為主要追求的教育機構,其高質量發(fā)展既是結果性的,更是過程性的、比較性的,質量提升無止境。與社會發(fā)展、個體發(fā)展的高適應性是高質量發(fā)展的基本體現。這種“適應性”不僅僅是對過去、對現在的適應,還是對將來變遷的主動性準備和應對[7]。因此民辦院校既要因應環(huán)境因素的變化作跟進式調整,也要能適度先行于產業(yè)發(fā)展[8],發(fā)揮引領社會職能,要依據數字經濟、人工智能時代產業(yè)對從業(yè)者的素養(yǎng)要求,在辦學理念上從知識本位、能力本位轉向素養(yǎng)本位,特別是充分發(fā)揮黨建作為支撐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基礎性、戰(zhàn)略性工程的作用,強化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強化學生人之為人的教育,把黨建做成民辦高校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洹r代新人的推進器,做成民辦高校攻堅克難、增強自身吸引力的動力源,以高質量辦學回答好“教育強國,民辦高校何為”的時代命題[9]。
二、民辦高校實踐“一融雙高”現狀分析
正是緣于學校人才培養(yǎng)、事業(yè)發(fā)展、黨建工作的需要,不少民辦高校積極推進“一融雙高”,“一融雙高”具體是指黨建融入事業(yè)、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學校事業(yè)高質量發(fā)展。本研究基于現場訪談、案例分析等方法,對民辦高校實踐“一融雙高”的舉措、成效及其存在問題進行了系統(tǒng)調研。
(一)主要舉措
1.強化融合理念與主張
民辦高等教育在滿足多樣化高等教育需求、緩解公共教育財政壓力、推動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10],已經成為中國特色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辦高校的辦學方式、組織結構、運行模式可以不同,但在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正確育人導向上沒有例外[11]。因此,新時代背景下,“一融雙高”成為民辦高校的“關鍵標志”,多所學校創(chuàng)新提出了相應的融合理念與主張。
2.建設融合機制與制度
民辦高校實踐“一融雙高”其根本在于堅持和加強黨對事業(yè)的全面領導,重要途徑是強化“兩個功能”“兩個覆蓋”,增強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擴大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近年來,不少民辦高校在制度建設、機制構建等方面作出了有益嘗試。
3.設計融合通道與路徑
在強化理念、建構機制的同時,民辦高校還在設計融合通道與路徑上做文章、尋突破,力求在實踐中打通“一融雙高”的“最后一公里”。南通理工學院等高校依托聚焦主責主業(yè)、聚合治理優(yōu)勢、聚攏辦學資源、聚集創(chuàng)新人才、聚力回饋社會,實現黨建與事業(yè)發(fā)展的融合。
(二)初步成效
1.黨建與思政教育工作日趨規(guī)范
隨著“一融雙高”的深入推進,民辦高校關于黨建和思政教育的制度體系不斷完善。各級黨組織制定了更為詳細、更具操作性的規(guī)章制度,明確了黨建與思政教育的目標、內容、方法、評估等各個環(huán)節(jié),為工作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黨建與思政教育工作內容更加聚焦,越來越注重圍繞學校事業(yè)發(fā)展大局,聚焦理想信念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愛國主義情感激發(fā)等關鍵領域,增強了針對性和實效性。各級黨組織高度重視黨建與思政教育隊伍建設,通過培訓、交流、激勵等多種措施,不斷提升隊伍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工作能力。同時,注重發(fā)揮黨員、教師的先鋒模范作用,形成了一支政治素質高、業(yè)務能力強的骨干力量。以江蘇省為例,省內民辦高校黨建工作始終堅持與公辦高校黨建工作同步謀劃、一體安排、統(tǒng)籌推進,積極落實中央部署要求,逐步健全民辦高校黨建工作制度體系[12],有力推動了全省民辦高校黨建工作規(guī)范有序開展。
2.形成一批“一融雙高”典型案例
經過數年的探索,不少民辦高校在“一融雙高”方面都形成了校本化的科學理念與特色做法,涌現了一批先進典型。其中,南通理工學院黨建工作的做法被江蘇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秘書處上報中央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秘書處,校黨委被中辦督查室確定為全國民辦高校黨建工作專項調研點,同時被遴選為第二批全省黨建工作示范高校建設培育單位,成為兩批次共18所示范高校建設培育單位中唯一的民辦高校。上海劍橋學院被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評選為第三批新時代高校黨建示范創(chuàng)建和質量創(chuàng)優(yōu)工作的“全國黨建工作示范高?!迸嘤齽?chuàng)建單位[13],成為少數獲此殊榮的民辦高校之一。浙江育英職業(yè)技術學院的組織育人項目“紅色基因+領航指數:民辦高職組織育人創(chuàng)新與實踐”入選教育部2023年度高校思政工作精品建設項目[14]。為及時總結經驗,梳理成效,由教育部思政司指導、中國民辦教育協(xié)會組織編寫了《民辦高校黨建工作典型案例選編》,該書匯集了全國民辦高校在黨建工作方面的63個優(yōu)秀案例,不僅展示了民辦高校在黨建工作中的既有成效,也為引導民辦高校加強黨的建設、提升思政教育質量、推動學校事業(yè)高質量發(fā)展提供了寶貴的借鑒和參考。
(三)存在的問題
1.思想認識尚不到位,融合意識尚需強化
在高等教育發(fā)展的新階段,民辦高校面臨著黨建與業(yè)務工作深度融合的迫切需求。然而,在這一進程中,首要且顯著的問題在于思想認識層面的不足與融合意識的薄弱[15]。一方面,少數民辦高校對黨建與業(yè)務工作深度融合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存在將兩者割裂看待的誤區(qū)。這種認識上的局限導致在實際操作中,黨建工作往往被邊緣化,僅被視為一項獨立的政治任務,而非學校整體發(fā)展的有機組成部分。因此,在資源配置、政策制定及實施策略上,黨建工作難以獲得充分的支持與保障,影響了其與業(yè)務工作的有效融合。另一方面,部分民辦高校在推進融合過程中,缺乏主動探索和實踐的意愿,僅滿足于完成上級交辦的任務或應對檢查評比,未能真正將融合理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這種被動應付的態(tài)度不僅阻礙了融合機制的構建與完善,也制約了融合效果的充分發(fā)揮。
2.融合機制還不完善,融合基礎尚需夯實
在民辦高校追求黨建與業(yè)務工作深度融合的過程中,融合機制的不足成為一個顯著的障礙,直接影響了融合基礎的穩(wěn)固與深化。一是少數民辦高校在構建黨建與業(yè)務工作融合機制時,面臨著體制機制不健全的困境,表現在:缺乏系統(tǒng)性的制度設計,未能將黨建與業(yè)務工作融合納入學校整體發(fā)展規(guī)劃,導致融合工作缺乏明確的目標導向和戰(zhàn)略規(guī)劃;內部管理機制不完善,部門間協(xié)作不暢,信息共享機制缺失,使得黨建與業(yè)務工作在實際操作中難以形成有效聯動。二是資源配置不均衡與資源總量不足也成為制約黨建與業(yè)務工作深度融合的重要因素。在資源分配上,受制于家族式管理、企業(yè)化經營、逐利化傾向等因素,少數民辦高校往往將更多的資源傾斜于業(yè)務工作,忽視了黨建工作對業(yè)務工作的支撐作用。
3.制度執(zhí)行不夠嚴實,融合責任尚需壓實
在民辦高校推進黨建與業(yè)務工作深度融合的過程中,制度執(zhí)行的嚴謹性和責任落實的到位程度直接關系到融合效果的實際達成,具體表現為執(zhí)行力度不夠和責任落實不力兩大問題。一方面,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zhí)行。然而,少數民辦高校在黨建與業(yè)務工作融合的相關制度執(zhí)行上,出現了走形式、打折扣的現象:一是制度執(zhí)行缺乏剛性,對于違反制度規(guī)定的行為未能及時、有效地進行糾正和處理,導致制度形同虛設。二是制度執(zhí)行過程中存在變通執(zhí)行、選擇性執(zhí)行的情況,部分黨員干部在執(zhí)行制度時,往往根據自身利益或部門利益進行取舍,使得制度執(zhí)行效果大打折扣。三是制度執(zhí)行缺乏持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部分制度在執(zhí)行初期能夠得到較好落實,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出現松懈和滑坡現象。另一方面,責任是制度執(zhí)行的關鍵。在“一融雙高”推進過程中,責任落實不到位同樣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責任主體不明確,少數高校在推進融合工作時,未能明確具體的責任部門和責任人,導致工作推諉扯皮、責任不清。二是責任落實缺乏具體舉措和考核機制,部分學校雖然制定了相關責任制度,但在具體落實上缺乏可操作性的舉措和有效的考核機制,使得責任制度難以落地生根。三是責任追究不到位,對于在融合工作中出現的失職瀆職行為,未能及時進行嚴肅問責和處理,導致責任追究的震懾力不足。
4.隊伍建設有待加強,融合能力亟須提升
在民辦高校推進“一融雙高”過程中,黨務工作隊伍的建設和融合能力的提升是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然而,當前在隊伍建設方面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人員配備不足和專業(yè)能力提升需求迫切。一方面,黨務工作隊伍是黨建工作的核心力量,其業(yè)務能力與水平直接影響到黨建工作的成效。然而,隨著學校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和黨建工作的日益繁重,現有的黨務工作人員數量難以滿足工作需求,導致工作壓力增大、工作效率下降;部分黨務工作人員專業(yè)素養(yǎng)、工作經驗匱乏,難以勝任復雜多變的黨務工作。這種人員配備不足的情況,不僅制約了黨建工作的深入開展,也影響了黨建與業(yè)務工作融合的效果。另一方面,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黨務工作面臨著許多新的挑戰(zhàn)和機遇,要求黨務工作者必須具備更高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然而,部分黨務工作者在專業(yè)知識、工作技能等方面存在短板,如思政育人理念缺乏、思政理論儲備不夠和思政職業(yè)修養(yǎng)不足[16],難以適應新形勢下黨建工作的需要。同時,由于缺乏系統(tǒng)的培訓和學習機會,部分黨務工作者的業(yè)務能力和綜合素質難以得到有效提升。此種狀況,不僅影響了黨務工作者個人的職業(yè)發(fā)展,也制約了黨建與業(yè)務工作融合的深度和廣度。
三、民辦高校推進“一融雙高”的主要策略
黨建融入事業(yè)、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學校事業(yè)高質量發(fā)展,既是目標,亦是過程,在實施過程中,要由簡單組合或疊加的淺層融合逐步走向戰(zhàn)略規(guī)劃對接、組織架構互嵌、制度流程整合、教育4lWvIufLENcOX6cohwICEOMmX6ub3Enli3YEJWNUKnc=培訓一體的“深度融合”“有效融合”?;谌诤侠碚撘?,針對存在問題,當前民辦高??赏ㄟ^以下策略推進“一融雙高”。
(一)高標準推動黨組織自身建設
高質量黨建既是“一融雙高”的題中之義,又是實現“一融雙高”的前提和基礎,唯有高質量黨建方能將黨建的政治優(yōu)勢源源不斷轉化為推進民辦高校事業(yè)發(fā)展的強大動能,方能指引民辦高校走上事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的康莊大道。為此,要以黨建示范創(chuàng)建和質量創(chuàng)優(yōu)為抓手,構建高質量黨建工作體系。
一是要加強政治建設,通過系列學習活動,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始終確保黨組織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明確各級黨組織政治責任,推動形成上下貫通、執(zhí)行有力的政治責任體系。
二是要深化思想建設,落實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第一議題”等制度,推動黨員干部深入學習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鼓勵各級黨組織結合實際開拓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可復制、可推廣的新鮮經驗[17];制度化、序列化理想信念教育,筑牢師生黨員信仰之基,強化黨組織全心全意為師生服務的宗旨。
三是要優(yōu)化組織建設,聚焦“兩維(戰(zhàn)斗堡壘作用和先鋒模范作用)三域(標準化建設、三會一課、雙帶頭人)”,夯實基層黨組織建設,實現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開展隊伍能力培訓,提升民辦高校黨建思政工作“三支隊伍”(黨建專職人員、輔導員、思政課教師)思想政治教育能力與人格感染力。
四是要改進作風建設,堅持求真務實、真抓實干,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了解師生需求,解決師生困難,增強師生獲得感、幸福感,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要強化黨紀與廉潔教育,查處與懲治貪污、受賄、挪用公款、私設“小金庫”等經濟類腐敗,招生、考試、收費等活動中的行業(yè)類腐敗,論文造假、評審不公、師風師德失范等學術類腐敗,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
(二)暢通黨組織融入學校治理渠道
黨建融入事業(yè),首先要實現目標融合,民辦高校要強化頂層設計,推行黨政雙向進入、交叉任職,保證黨組織參與學校重大事項決策,做到黨建工作與學校的總體發(fā)展戰(zhàn)略緊密銜接,確保融合目標與中心工作目標的一致性。在制定年度或中長期發(fā)展規(guī)劃時,黨組織應積極參與,將相關政策方針、價值導向融入其中,形成具有前瞻性和針對性的融合性工作計劃。在戰(zhàn)略規(guī)劃對接的基礎上,民辦高校要出臺《關于全面深化黨建與事業(yè)發(fā)展雙促進雙提升的意見》等類似文件,構建適應融合需求的組織架構,確保在決策層、管理層及一線教學科研單位的全方位滲透,實現黨組織與行政管理層的無縫對接,確保融合工作的順利推進。
4lWvIufLENcOX6cohwICEOMmX6ub3Enli3YEJWNUKnc=(三)落實黨組織思想政治教育職能
一是要規(guī)范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不斷規(guī)范黨內政治生活,通過校院兩級黨委理論中心組學習、黨政聯席會、黨校培訓、教職工政治理論學習、黨支部民主生活會以及基層黨支部“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活動等形式,抓好黨員領導干部與黨員師生理論學習,將理論學習、黨性教育與業(yè)務培訓相結合,通過專題報告、文件解讀、案例分析、模擬演練等形式,切實提升高校基層黨組織的組織活力和學習能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與感染力。
二是要開發(fā)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在自覺按照上級部署不折不扣完成共性相關學習任務的同時,要善于結合民辦高校校情,結合師生思想基礎,編寫具有針對性、時效性和哲理性的教材和教輔材料,開發(fā)在線課程、微課、教學視頻等多樣化的課程資源,深入挖掘經典教育資源的價值,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確保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性和科學性。
三是要培養(yǎng)思想政治教育隊伍。民辦高校要增強大局意識,按照高素質專業(yè)化要求,建設一支數量充足、精通黨務、熟悉業(yè)務的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隊伍。要依政策要求,配齊配強專職黨務干部,借助“雙帶頭人”培養(yǎng)工程等激發(fā)兼職黨務干部活力,注重對交叉任職的黨建干部進行有針對性的業(yè)務培訓,促進黨務干部懂業(yè)務、業(yè)務干部懂黨務,努力使黨務干部成為政治上的明白人、黨建工作的內行人、干部職工的貼心人[18]。要進一步增強民辦高校教職員工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意識,提高教師思政元素挖掘、思政元素融入、思政案例剖析等課程思政能力。
(四)深化“一融雙高”理論與實踐研究
“一融雙高”作為一個新生概念,在實踐上仍面臨不少難題亟待攻克,在理論上仍有諸多課題亟待探索,加強相關研究,勢在必行。
其一,民辦高校三大主體職權邊界需要明確。一般認為,民辦高校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黨委發(fā)揮政治核心作用,這一表述在很多民辦高校被寫進了學校章程。令人疑惑的是,這樣一個象征著民辦高校領導體制的重要表述,卻沒有法律或上位文件的規(guī)定作為依據,幾乎是約定俗成。為此,需要加強立法研究,對民辦高校領導體制以法律法規(guī)形式作出明確規(guī)定,厘清董事會、校行政、校黨委三者的職權。
其二,黨建與事業(yè)發(fā)展深度融合的路徑需要明晰。黨建與事業(yè)發(fā)展如何融合,除構建黨政雙向進入、交叉任職以及黨政聯席會議等上文所述機制外,還可以有哪些路徑?要破解黨建和事業(yè)發(fā)展相互割裂的問題,就需要找到兩者有機融合通道,以進一步提升兩者的結合度,健全黨建和業(yè)務工作一起謀劃、一起部署、一起落實、一起督查的運行機制。
其三,高質量黨建引領民辦高校高質量發(fā)展的機制需要構建。高質量永遠在路上,新時期要依據多方面考量,合理界定高質量黨建以及民辦高校高質量發(fā)展的內涵,并據此系統(tǒng)立體建構起在政治思想教育、平臺提供、薪酬確立等方面的驅動機制,在職稱職務晉升、評先評優(yōu)、業(yè)績評估、質量跟蹤等方面的監(jiān)控機制,在治理體系、組織架構、制度設計等方面的保障機制,才能將黨建優(yōu)勢轉化為發(fā)展優(yōu)勢。
(五)建立科學有效的評估機制
督導評估不僅是保障教育法律、法規(guī)、政策貫徹執(zhí)行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學校辦學質量與效益、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以及推動教育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關鍵途徑。立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只有高標準才有高質量”[19]的深刻論斷。教育行政部門要探索建立以“政治標準”為根本、以“融合標準”為核心、以“特色標準”為重點、以“師生標準”為旨歸的評價標準并細化觀測指標,對民辦院校“一融雙高”的實施工程及效果進行定期督導評估[20]。同時,根據評估結果,及時發(fā)現問題和不足,調整和完善實施方案,確?!耙蝗陔p高”工作的持續(xù)推進。民辦高校內部也可出臺《二級學院黨政領導班子責任制考評辦法》《星級教師、輔導員、行政人員考評暫行辦法》等,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的要求[21],對領導班子及其管理崗位個人進行黨建和業(yè)務工作雙考核,以高質量黨建成果解釋高質量發(fā)展成果的成因,以高質量發(fā)展成果作為高質量黨建成果的支撐,通過考核促進黨建和業(yè)務工作深度融合。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2023年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16.
[2][3]王冠丞.以高質量黨建推動高質量發(fā)展的內在邏輯與現實路徑[J].世界社會主義研究,2022,7(08):57-65+122.
[4]劉治軍,馬文杉.習近平關于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論述的原創(chuàng)性貢獻[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2(17):27-30.
[5]朱光亮,黃柯亮.與時俱進構建民辦高校黨建工作長效機制[J].學理論,2011(28):32-33.
[6]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加快建設教育強國 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支撐[N].人民日報,2023-05-30(01).
[7][8]鄧玨.職業(yè)教育高質量發(fā)展的價值追求與實現路徑[J].職教通訊,2022(04):18-23.
[9]鄧云鋒.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 努力為教育強國建設貢獻山東力量[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23(09):3-5.
[10]鐘秉林.我國民辦高等教育發(fā)展若干重要問題探析[J].中國高教研究,2011(07):8-10.
[11]袁玉芝.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民辦教育怎么做[N].光明日報,2020-08-04(14).
[12]劉夢琦.首次集聚董(理)事長、黨組織書記、校(院)長共商黨的建設,江蘇省民辦高校黨建工作研討會在無錫召開[EB/OL].(2021-10-20)[2024-07-26].https://new.qq.com/rain/a/20231107A08ISX00.
[13]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開展第三批新時代高校黨建示范創(chuàng)建和質量創(chuàng)優(yōu)工作的通知[EB/OL].(2021-10-20)[2024-07-26].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moe_1416/moe_1417/202110/t20211029_576185.html.
[14]謝鑫.浙江育英職業(yè)技術學院:“五力”并舉 開創(chuàng)民辦高校黨建工作新局面[N].中國教育報,2022-07-07(06).
[15]韋家旭,仇萍.新常態(tài)下高校黨建與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協(xié)同創(chuàng)新路徑探究[J].改革與開放,2017(16):47-48+50.
[16]孟津竹,陳四利,韓永強,等.“黨建+課程思政”體系下高校專業(yè)課教師育人隊伍的構建[J].高教學刊,2020(10):125-128.
[17]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EB/OL].(2024-07-21)[2024-07-26].https://www.gov.cn/zhengce/202407/content_6963770.htm.
[18]王振興,侯紅梅,王寶根,等.新形勢下高校黨建和業(yè)務工作深度融合的路徑[J].中國高等教育,2022(02):29-31.
[19]習近平.做焦裕祿式的縣委書記[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5:36.
[20]黃寶印,陶好飛,蔡永明.高質量黨建引領高校事業(yè)高質量發(fā)展:價值意蘊、評價探索及實踐進路[J].思想教育研究,2024(05):138-143.
[21]楊飛,趙歡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校高質量發(fā)展的實踐探索[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4(05):91-93.
基金項目: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民辦院?!蝗陔p高’實現路徑與推進策略研究”(23DJD001)。
The Status Quo and Reform Strategies of Party Building inLead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hen Mingyu
Abstract: "Integrating high-quality party building into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school" is a necessity to strengthen the party-building work, ensure educational orientatio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in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although some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promoted the standardized development of party building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y strengthening the concept of integration, building integration mechanisms and systems, and designing integration channels and paths, and formed a number of typical party-building examples of "one integration and two high-quality",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such as low ideological consciousness, insufficient integration awareness, ineffective integration mechanism, unsound integration foundation, and other problems with regard to strictly implementing systems, shouldering integration responsibility, building strong teams, and improving integration ability.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integration theory,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further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one integration and two high-quality" through strategies such as promoting the self-construction of party organizations with high standards, facilitating the channels for integrating party organizations into school governance, implemen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unctions of party organizations, deepening relev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esearch, and establishing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evaluation mechanisms.
Key words: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ne integration and two high-quality"; integration theory; university governance
(責任編輯 楊國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