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探究式學習作為一種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教學方式,受到了越來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關注。特別是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探究式學習的應用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還能夠為他們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文章探討探究式學習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應用的意義和原則,并提出一系列實施策略,以期為提高英語閱讀教學的質量提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探究式學習;英語教學;英語閱讀;教學方式;教學策略;閱讀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3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4)31-0061-04
英語閱讀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然而,在當前的英語閱讀教學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如過于注重知識的傳授和記憶,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將探究式學習應用在英語閱讀教學中,通過創(chuàng)設真實、有意義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主動提出問題、尋找答案、分析信息并進行討論,能使學生在掌握語言知識的同時,增強跨文化交際意識,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一,從語言學習的角度看,探究式學習鼓勵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主動探索未知。通過解決與文本相關的問題,學生能夠更深刻地理解詞匯、語法結構及文章主旨,從而有效提升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綜合運用能力。這種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實際語境中學習語言,有助于語言知識的自然吸收和長期記憶,使學習過程更為生動高效[1]。第二,探究式學習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內在動機。通過自主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學生能在探索中獲得成就感,這種積極的情感體驗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參與度和持久的學習動力。學生在閱讀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假設、驗證結論的過程,也是思維能力訓練的過程,有助于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第三,探究式學習能強化合作學習的作用。在小組討論和合作探究中,學生能學會傾聽他人意見,表達自己觀點,培養(yǎng)團隊協(xié)作精神和社交能力,形成積極向上的班級氛圍。
1.學生主體原則
學生主體原則強調將學生置于教學活動的主體位置,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激發(fā)其內在潛能和創(chuàng)造力,確保學習過程真正以學生的需求和發(fā)展為導向。這要求教師轉變角色,從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者轉變?yōu)閷W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教師需設計開放性問題和任務,鼓勵學生圍繞閱讀材料主動提問、探索和討論,通過設置貼近學生生活經(jīng)驗或興趣的主題閱讀,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使他們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體驗到樂趣和成就感[2]。
2.問題導向原則
問題導向原則強調在英語閱讀教學中通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驅動學生深入理解閱讀材料,培養(yǎng)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這就要求教學活動應圍繞具有啟發(fā)性和探索價值的問題展開,鼓勵學生主動質疑、探究未知,從而促進深層次學習的發(fā)生。教師需精心設計問題鏈,使問題既貼合閱讀內容,又能激發(fā)學生的思考興趣。
3.實踐體驗原則
實踐體驗原則強調通過實踐活動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情境相結合,使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加深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和記憶,提升語言運用能力。這就要求教師設計多樣化的活動,如角色扮演、模擬對話、實地考察等,將閱讀材料內容轉化為具體情境,讓學生在“做中學“”用中學”。同時,鼓勵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中,使語言學習與現(xiàn)實生活緊密相連,提升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和跨文化交際意識。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探究欲望
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探究式學習旨在通過創(chuàng)設富含挑戰(zhàn)性和吸引力的問題情境來觸發(fā)學生的內在探究動力。為此,教師應深入分析閱讀材料,提煉出核心主題和潛在的思考點,然后精心構思一系列開放式問題。這些問題不僅要貼合學生的認知水平,還要具有足夠的探索空間,使學生深入挖掘文本信息,形成自己的理解。同時,教師應通過情景模擬或思維導圖等多樣化教學手段,營造生動、互動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在解決這些預設問題的過程中,逐漸學會如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在探索中享受學習英語的樂趣,不斷提升閱讀能力和批判性思維技能[3]。
例如,在教學“My schoolbag.”一課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為學生創(chuàng)設問題教學情境:想象一下,你是一位小小探險家,今天你帶著你的神奇學校背包踏上了一段尋找知識寶藏的旅程。在這個背包里,不僅有你的學習工具,還藏著許多關于學校的秘密和驚喜。但是,要解開這些秘密,你需要先通過幾個關于學校日常和書包內容的挑戰(zhàn)關卡。而后,教師可以延伸每個關卡的問題:你的書包里有哪些必需品來幫助你學習?想象一下,如果你能用書包里的物品創(chuàng)造一個幫助同學的小發(fā)明,它會是什么?這些問題旨在引導學生結合個人經(jīng)驗和閱讀內容,進行深度思考和創(chuàng)意想象。
2.鼓勵自主閱讀,培養(yǎng)探究能力
在探究式學習視角下,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的自主閱讀,以此作為培養(yǎng)其英語閱讀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徑。這就要搭建一個包含多樣化閱讀材料的資源平臺,涵蓋廣泛題材與難度級別,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與興趣。同時,通過指導學生設立個人閱讀目標和日志記錄,了解閱讀進程并反思學習成果,教師能夠幫助學生掌握自我管理和評價的技巧[4]。
一方面,建立多元化的閱讀資源庫,為學生提供廣泛的選擇空間。這要求教師精心挑選和整合不同難度、體裁和主題的英語閱讀材料,涵蓋經(jīng)典繪本、科普文章、文化介紹等多個方面,通過創(chuàng)建線上或線下的閱讀角、推薦書單或電子資源庫,讓學生根據(jù)個人興趣和閱讀水平自由選取。教師可以推薦經(jīng)典英文小說讓學生閱讀,讓學生在閱讀中接觸到豐富的英語詞匯和表達方式,提高閱讀理解能力。這樣,學生能夠不斷拓展知識邊界,發(fā)現(xiàn)新興趣點,為自主探究奠定堅實基礎。
另一方面,結合目標設定與進度管理,引導學生制訂個性化的閱讀計劃。教師應教會學生根據(jù)自身情況設定合理的閱讀目標。同時,引入閱讀日志或進度跟蹤表等工具,幫助學生記錄閱讀過程中的收獲、疑問和反思,促進元認知能力的發(fā)展。教師在此過程中要鼓勵學生分享閱讀體驗,共同探討遇到的難題,適時調整閱讀策略,逐步提高自主學習的效能[5]。
3.組織辯論活動,改變被動學習
在探究式學習中,組織辯論活動有助于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轉變?yōu)橹鲃犹剿魑粗?。當針對某觀點進行辯論時,學生會更加深入地思考閱讀材料中的信息,不再滿足于表面理解,而是努力挖掘背后的原因、邏輯和聯(lián)系。教師應為學生營造開放、包容的課堂環(huán)境,讓學生在自由討論和辯論中暢所欲言,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當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時,教師應給予積極反饋,并引導學生進一步探討問題。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探究閱讀材料,組織學生對材料中的觀點進行辯論,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實現(xiàn)探究性學習的教學目標。
例如,“Shopping.”這一單元的第三個語篇主要以對話的形式描寫Sarah跟隨媽媽買短裙,媽媽選中一條漂亮的短裙,但是價格超出預想而不能購買的事情。教師可以抓住這一情節(jié)轉折點,設計自我質疑的活動,使學生深入探究文本背后的意義與價值觀。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辯論,辯論的主題為:在購物時,價格如果超出預期,你會購買嗎?通過主題辯論,學生不僅能深入閱讀并理解文本中的具體情節(jié),還能夠學會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進而樹立正確的消費觀,認識到要在能力的范圍內購物。
4.組織合作討論,促進探究交流
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組織合作討論是深化探究式學習的有效實踐。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語言水平、性格特點合理分組,營造包容與支持的小組氛圍。同時,設計一些討論問題,引導學生理解閱讀材料。此外,在討論過程中,教師應靈活轉換角色,既是引導者,適時介入,拓展思路,又是平等的參與者,以自身示范促進深度對話。通過這樣的互動,學生不僅能夠提高語言運用能力,還能在互助合作中增進理解,享受探究學習的樂趣[6]。首先,構建適宜的合作環(huán)境是基礎。教師可采用圓桌或馬蹄形排列座位,便于學生面對面交流,減少物理距離帶來的隔閡感。同時,創(chuàng)建一種鼓勵表達、尊重差異的班級氛圍,確保每個學生都能自由表達。教師應明確告知學生:合作討論是一個共享知識、共同成長的過程,應勇敢提出自己的觀點,也應耐心傾聽他人的見解,形成積極互動的討論氛圍。其次,精心設計的討論問題是引導學生深入探究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應基于教材內容,設計一系列問題。問題要既能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又留有足夠的空間供他們自由發(fā)揮。通過這些問題,學生不僅能復習鞏固閱讀內容,還能在思考和交流中發(fā)現(xiàn)新知,激發(fā)更深層次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教學“What would you like?”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如果要為朋友準備一頓特別的午餐,會選擇什么食物,并且說明理由。這樣的探究內容不僅與課文內容相關,還能夠激發(fā)學生對飲食文化、健康飲食等話題的討論,從而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在小組討論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飲食習慣和文化背景,從而促進跨文化交流。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不僅能夠練習英語表達,還能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
5.注重實踐應用,豐富探究體驗
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將探究式學習延伸至實踐應用層面,有利于豐富學生學習體驗,促進知識內化。為此,教師在實施探究式學習時,應設計具有實際操作性的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模擬真實場景,運用所學英語進行交流。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還能讓他們在實踐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進一步加深對閱讀內容的理解。
一方面,教師可以設計與閱讀內容緊密相關的實踐活動,如設計角色扮演、模擬對話、情景劇表演等活動,讓學生在角色體驗中活用新學的詞匯和句型,增加語言輸出的機會。這樣的活動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還能使他們在實際應用中加深對閱讀材料內容的理解。例如,在教學“Do you like pears?”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設計口語交際場景,讓學生扮演水果攤的攤主和顧客,進行關于水果的喜好和購買的對話。學生需要利用課本上學到的句式,如“Do you like ...?”“Yes,I do.”或“No,I don’t. I like apples.”等,模擬真實的購物場景。這樣的活動不僅能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還能讓學生在實踐中加深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同時感受到英語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另一方面,教師可以設計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項目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運用英語。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小組內分工合作,完成項目任務。例如,在教學“My favorite season.”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關于季節(jié)的項目任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討論自己最喜歡的季節(jié)以及原因,并且分享與該季節(jié)相關的活動和感受。然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制作關于學生最喜歡季節(jié)的展示板或小冊子。展示板或小冊子中需要包含季節(jié)的描述、該季節(jié)的特色活動、穿著建議、食物推薦等信息。學生需要運用在閱讀材料中學到的詞匯和句型,同時結合自己的實際經(jīng)驗,共同完成項目任務。在準備過程中,學生需要分工合作,分別負責收集資料、設計版面、撰寫文字。通過這樣的合作,學生不僅能夠鍛煉自己的英語寫作和口語表達能力,還能學會如何在團隊中有效溝通和協(xié)作。最終,每個小組可以向全班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用英語介紹自己小組的項目內容。這樣的活動不僅能夠讓學生在實踐中運用所學知識,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和團隊合作精神。
6.給予反饋指導,引導探究深化
在英語閱讀教學探究式學習中,教師的反饋指導是橋梁,連接著學生的現(xiàn)有認知與待探索的知識深處。為此,教師應細致觀察學生在閱讀和討論中的表現(xiàn),運用具體、正面且具建設性的反饋,針對不同學生的能力和理解程度,開展個性化的指導,同時提出進階思考的問題,激發(fā)學生深入探究的興趣與動力。
一方面,注重情境性反饋,強化理解與應用。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探究活動和討論過程,提供情境化的反饋,使反饋內容緊密聯(lián)系閱讀材料和實際應用情境。這意味著在學生討論或展示探究成果時,教師不僅要指出其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流利度,還要關注學生如何將閱讀內容與個人經(jīng)驗、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是否能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應用。通過這種情境化的反饋,學生能更好地理解語言背后的文化內涵,學會在不同情境下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從而深化對閱讀內容的整體把握和實際應用能力。例如,在教學“Then and now.”這一單元時,當學生討論過去與現(xiàn)在的變化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自己家庭中的變化,如從黑白電視到智能電視的變遷,或者從固定電話到智能手機的轉變。通過這樣的實際例子,學生不僅能夠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還能將所學知識與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相結合,從而加深對時代變化的理解。
另一方面,加強個性化指導,關注個體差異。在探究式學習中,每個學生的起點、興趣和學習風格各異。因此,教師應注重提供個性化指導,針對學生的不同需求和表現(xiàn)給予反饋,這包括識別學生在閱讀理解、語言表達、批判性思維等方面的強項和弱點,通過一對一交流、書面評語或小組輔導等方式,為學生提供具體的改進建議和學習策略。個性化指導不僅能幫助學生認識到自身的進步與不足,還能激發(fā)其內在學習動力,使每個學生按照適合自己的節(jié)奏和方式深化探究。例如,在教學“How can I get there?”時,對于空間感知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可以為其提供具體的地圖或路線圖,引導學生根據(jù)方向指示找到目的地,并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發(fā)現(xiàn)與困惑。對于表達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用更豐富的詞匯和句式來描述路線,甚至創(chuàng)作關于指路的小故事。對于在批判性思維方面表現(xiàn)出色的學生,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如果需要為盲人朋友設計一條路線,你會如何考慮并描述路線的細節(jié)”,以此幫助學生在實際情境中運用所學知識,進一步提升英語應用能力。這樣的個性化指導不僅能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還能使每個學生都能在探究式學習有所收獲,從而更加積極地參與課堂活動。
綜上所述,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應用探究式學習時,教師應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鼓勵自主閱讀、組織合作討論、注重實踐應用以及給予反饋指導等方式,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探究欲望,促進學生語言能力、批判性思維及合作能力的全面發(fā)展。展望未來,期待更多的教育者能夠重視并實踐探究式學習,共同為培養(yǎng)具備創(chuàng)新精神和全球視野的高素質人才而努力。
參考文獻:
[1]李素玲,李麗佳.基于學習活動觀的小學英語閱讀問題鏈設計[J].小學教學研究,2024(15):51-52+55.
[2]趙玲.指向高階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J].江西教育, 2024(19):70-71.
[3]范艷婷.聚焦學生語言能力發(fā)展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實踐[J].英語教師,2024,24(08):173-176.
[4]秦久玲.基于體驗式學習的小學英語學習活動設計[J].天津教育, 2024(16):168-170.
[5]席雙.學習中心視域下小學英語項目式學習的實施策略[J].北京教育,2024(02):60-61.
[6]顧琰玨,金婷璐.主題·話題·問題:小學英語項目式學習路徑探析[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23(11):10-14.
Discuss on the Application of Exploratory Learning in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Su Yuqin
(Huangtai Nine Year School, Liangzhou District, Wuwei City, Gansu Province, Wuwei 733000, China)
Abstract: Exploratory learning, as a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method that focuses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independent exploration ability and innovative spirit, has received increasing attention from educators. Especially in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the application of inquiry based learning can not only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improve their reading ability, but als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ir lifelong learning.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significance and principles of applying inquiry based learning in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and proposes a series of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in order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Key words: inquirybased learning; English teaching;English reading; teachingmethods; teachingstrategies;readinga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