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學習情境能夠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教師通過充分運用文本、營造氛圍、設計大單元教學和動態(tài)修正學案,創(chuàng)設真實的語文學習情境,有利于推動學生自主開展語文學習活動,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習情境;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作者簡介:林震民(1979—),男,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水秀實驗小學。
課堂教學之重在于教授學生“如何學習”。教師要授之以“漁”,而非授之以“魚”。要讓學生的學習真實發(fā)生,關鍵是要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語文教學通過綜合運用聽、說、讀、寫等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教師要在語文教學情境中,引導學生品味祖國的語言文字、體會語言的奧秘。學生在情境中學習語文,有利于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獲得思維的發(fā)展[1]。
一、小學語文學習情境創(chuàng)設的要求
(一)營造真實的語言實踐場
語文課是師生在語言學習情境中開展語文活動的過程。有些情境能讓學生感到意猶未盡,而有些則讓學生感到平淡無奇,甚至枯燥無趣。教師要反思自己創(chuàng)設的語言學習情境是否適合學生的認知,是否滿足學生真實的需求,學生為什么不感興趣?為什么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每一篇課文就是一個生動的語言學習情境。以部編版語文一年級上冊(舊版)《青蛙寫詩》的教學為例。課文創(chuàng)設夏天青蛙在雨中自由歡唱的情境。教師可以播放青蛙鳴唱的音樂,營造夏天的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還可以描繪一幅青蛙在荷葉上歡唱的場景圖,把學生帶到趣味盎然的語言學習情境中。
當然,創(chuàng)設情境并不是把事物都搬到教室里。教師要選取有代表性的、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情境,讓學生關注語言文字本身。有時教師講個故事或者唱首歌謠,就能把學生帶入語言學習情境??傊?,能夠調(diào)動學生語文學習積極性的情境,才是好的情境。
(二)指引學生解決真實的語文問題
學習情境的使用主體是學生。學生的情境學習體驗不應是虛假的,而應是真實的、具有實踐性的[2]。教師創(chuàng)設語文學習情境的目的,是讓學生在課堂上解決真實問題。這里的“真實問題”,就是在真實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問題。
例如,教師在教學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口語交際“商量”時,要在語文課堂上引導學生演繹“與別人商量”的情境。這時候,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真實的語言交流情境:在一次文藝表演活動中,有兩個同學要爭取同一個角色,他們要如何解決問題?這就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的真實問題。學生在情境中與同學商量,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努力達成共識,商定解決問題的最佳路徑。
又如,教師在設計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小馬過河》的課本劇時,需要在兩個學生中選出一個扮演“小馬”這一角色。教師可以引導這兩個學生互相商量,從而解決選角問題,并讓學生獲得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
(三)促使學生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
語文學科具有人文性。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離不開情景交融。一篇課文只有情景交融,才能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教師要創(chuàng)設富有真情的語文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學習如何理解語言文字,進而學習如何傳情達意。富有真情的語文學習情境,能夠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正向的情感,并能夠引導學生清晰明了地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事物具有兩面性,教師要堅持真理開展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揭示語言文字中蘊藏的真理。教師創(chuàng)設富有真理的語文學習情境,有利于培育學生科學、理性的學習精神。
真實的語文學習情境包含真情、真理。教師引領學生感受文學作品的真情,獲取語言材料中蘊含的真理,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二、小學語文學習情境創(chuàng)設的策略
(一)充分運用文本
課文是一個天然的語言情境,學生學習課文就是在情境之中。教師要善于利用課文的情境,讓學生投入其中,感受語言的美,習得語言的規(guī)律。有些課文的情境源于生活、指向生活。教師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內(nèi)容,就是引導學生從生活出發(fā),感受與理解語言文字。
以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教學為例?!端臅r田園雜興(其二十五)》《宿新市徐公店》《清平樂·村居》《鄉(xiāng)下人家》《天窗》等課文,都描寫了純樸、和諧和迷人的鄉(xiāng)村風景。教師可以聯(lián)系生活實際,用多媒體資源展示“日長籬落無人過,唯有蜻蜓蛺蝶飛”的情境;可以創(chuàng)設有一排木板天窗的鄉(xiāng)下房子的情境,引導學生想象“這風,這雷,這電,怎樣猛厲地掃蕩了這世界”;可以用多媒體資源展示“天邊的紅霞,向晚的微風,頭上飛過的歸巢的鳥兒”的情境,引導學生說說鄉(xiāng)村生活和城市生活的不同。通過教師創(chuàng)設的語文情境,學生可以領略文字的畫面美,感受文字的情感美,品味作者描寫的情境之趣[3]。
教師還要善于運用情境引導學生用心感受課文,從而領會作者的心境。
以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夜書所見》的教學為例。這首詩用江上的秋風烘托深秋寒涼的氣氛,表達詩人客居的悲愁和思鄉(xiāng)的愁緒。對于“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一句,有的學生可能會提出疑問:“為什么就一盞油燈會如此的明亮?”有的學生可能會認為:“是夜的漆黑,襯托出燈的明亮?!庇械膶W生可能會認為:“因為作者在油燈下感受到光明的力量?!边€有的學生可能會認為:“也許當時有月亮,是月亮讓屋子更加明亮?!贝藭r,教師可以根據(jù)“促織”“籬落”“燈”等景象,創(chuàng)設“身在異鄉(xiāng)的游子,在秋風蕭蕭的夜色中放眼望去,望見籬笆間一燈獨明”的情境,引導學生置于特定的情境中深入感受作者的思緒。學生可以感受到,這盞燈,不僅照亮了“挑促織”的兒童,還照亮了作者的內(nèi)心,讓作者在悲秋的寒意中,有了一些溫暖,這不僅是一盞“油燈”,更是一盞“心燈”。
情境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孵化器,沒有情境的語文學習是枯燥乏味、缺乏情趣的。教師帶領學生在語文學習情境中體會與感悟生活,重“情”重“境”,能夠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進而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4]。
(二)營造課堂氛圍
教師創(chuàng)設語文學習情境,有利于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積極地進入學習的狀態(tài)。有的語文學習情境雖然比較簡單,但是能夠讓學生享受學習語文的愉悅。
以部編版語文一年級下冊《荷葉圓圓》的教學為例。該篇課文是一篇輕松活潑的散文詩,通過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魚的幾段話語,生動地展現(xiàn)了夏天池塘的美景和情趣。首先,教師可以引入道:“同學們,今天老師要帶領你們?nèi)ヒ粋€美麗的地方,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那里發(fā)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吧!”如此,有利于營造富有趣味的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閱讀興趣。其次,教師可以在黑板上畫一幅池塘簡筆畫,呈現(xiàn)圓圓的荷葉、亮晶晶的小水珠、機靈的小青蛙、飛舞的小蜻蜓和靈動的小魚,營造熱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感受圓圓的荷葉給小水珠、小青蛙、小蜻蜓和小魚帶來的快樂。最后,教師可以播放動畫,引導學生開展角色配音游戲,讓學生讀準“圓圓的”“綠綠的”這兩個疊詞,讀出課文的趣味,從而感受夏日池塘的美好。
(三)設計單元主題
語文學習需要有機結(jié)合“大情境”和“小情境”。“大情境”是語文學習情境的整體,“小情境”是語文學習情境的組成部分。在“小情境”中,學生要通過語文學習活動獲得真實的學習體驗。
以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尋找春天”主題單元的教學為例。本單元有《村居》《詠柳》《找春天》《開滿鮮花的小路》《鄧小平爺爺植樹》等描寫春天的課文。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大情境”—“我和春天的約會”。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完成“我和春天的約會”的思維導圖,讓學生思考“可以在春天干什么”“可以研究春天的什么方面”“在春天可以開展什么活動”“古詩文中的春天是什么樣的”“為什么會有人不喜歡春天”等內(nèi)容。在“大情境”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若干“小情境”,豐富“尋找春天”的主題內(nèi)容。例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仿照《找春天》的4~8自然段,寫下他們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樣的;可以引導學生說說在春天里看到了什么;可以引導學生完成“春游導游圖”;可以組織學生觀察校園春天的變化,讓學生感受校園春天的美麗;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放飛春天的風箏”實踐活動。
“做中學,學中思,思中創(chuàng)”是指導教師創(chuàng)設語文學習“大情境”的理念。在“大情境”中,學生可以自主選擇感興趣的內(nèi)容,自由選擇與親近的小伙伴一起體驗有趣的學習活動,從而成為學習的真正主體[5]。
(四)動態(tài)創(chuàng)設情境
教學的過程是動態(tài)發(fā)展的。教師不僅要根據(jù)學生在課堂上的即時反饋及時調(diào)整教學內(nèi)容,還要善于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鮮活的語文學習情境,讓學生受益。
以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上冊《寒號鳥》的教學為例。該課文是一篇寓言故事,講述一只喜鵲和一只寒號鳥對做窩的不同態(tài)度。課文生動形象地告訴學生一個道理:要認真對待生活,做事不能只顧眼前,不能得過且過,更不能懶惰,而要有計劃,否則將會付出慘重的代價。教師要在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學習喜鵲勤勞、熱心的優(yōu)秀品質(zhì)。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引導學生分角色扮演寒號鳥和喜鵲。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動手制作寒號鳥和喜鵲的頭飾。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生活,領會故事的寓意。再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聯(lián)系“被凍死的寒號鳥”反思自己的行為。最后,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反思,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你在生活中見過喜鵲或寒號鳥這樣的人嗎?說說他的小故事。”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思考問題,不僅可以深化對課文的理解,還可以鍛煉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結(jié)語
教師創(chuàng)設語文學習情境,符合語文學科的特征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有利于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學生在真實的語文學習情境中運用語言知識,能夠把握語言文字的規(guī)律,從而能夠在生活中運用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文明得體地進行表達與交流[6]。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需求,圍繞科學的語文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語文學習情境,切實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李吉林.兒童的思維是會飛的[J].教育研究與評論,2017(2):10-11.
[2]肖培東.基于真實學習的語文情境教學[J].湖北教育(教育教學),2022(6):33-35.
[3]楊文貴.基于語用理念的中學語文“情境學習”問題摭談[J].語文教學通訊,2022(32):21-23.
[4]詹萍萍.中國語文情境教學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7.
[5]程國軍.創(chuàng)設語文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J].現(xiàn)代教育科學(中學教師),2015(1):135.
[6]王文靜.基于情境認知與學習的教學模式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