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樂能夠帶給人美的享受。小學音樂課堂是活潑、快樂且有趣的。特別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了音樂學科對學生的積極影響,想要借助信息技術來進一步豐富音樂課堂,提高音樂教學的效率。基于此,文章探討了信息技術與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策略,旨在增強小學音樂課堂的趣味性和互動性,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能力,為小學音樂教育現代化發(fā)展提供有力支持。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音樂;課堂教學
音樂沁人心脾,在人類生活中有著重要的作用,能夠給人們帶來美的體驗。小學音樂作為學生了解音樂、學習音樂、運用音樂的橋梁,是學生健康成長過程中的支撐點。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對音樂的認識是有限的,缺乏音樂學習的興趣,且音樂課堂教學存在局限性,缺乏現代化、信息化的特征,無法面向未來、面向世界。音樂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可以增加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讓學生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感受音樂形象具體、新鮮有趣的一面,使學生在賞心悅目的活動中,產生學習自覺性,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音樂知識,并為音樂課堂帶來新的活力。在PPT展示、微課資源及智慧教育平臺的輔助下,學生不僅可以拓寬音樂視野,還可以在探索與體驗中對音樂形成新的領悟,悄然開啟通往音樂殿堂的大門。
一、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現狀
信息技術指的是人們利用語言、文字、圖畫、數據等對信息進行采集、處理等技術,具有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等特點,在各行各業(yè)都有廣泛應用,取得了顯著效果。特別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信息技術應用與信息素養(yǎng)的提升成為共識,社會呼吁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借助信息技術這一強大工具,推動社會信息化發(fā)展。《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中更是明確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網絡教學資源體系建設,構建國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統(tǒng)。這一系列舉措顯著凸顯了信息時代對教育領域的變革性影響。在此背景下,教育正經歷前所未有的轉型,信息技術不僅是工具,更是推動教育現代化、培養(yǎng)未來人才的關鍵力量。
首先,教育觀念方面的變革使人們認識到了信息技術在推進社會和人類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強調在發(fā)展過程中,不能忽視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要構建更加完善的人才培養(yǎng)結構,推進人才多元化、個性化的發(fā)展。其次是學習方式的發(fā)展。信息時代改變了傳統(tǒng)的維持性學習,引領人們走向創(chuàng)新性學習。在這種學習觀念下,學生不僅要掌握相應的技能和行為,還要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擁有挑戰(zhàn)未知的勇氣,處理好學會和會學的關系,使學習者的記憶、思維、想象、表達等都得到高水平發(fā)展。最后,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師生關系發(fā)生了新的變化。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宰者,而成為了學生的引領者,在以學生為主體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綜合培養(yǎng),幫助學生獲取資源,幫助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完成意義構建,創(chuàng)設學生協(xié)作、實踐的機會。學生則利用信息技術,不斷地接受新知識,學習新技能,樹立終身學習的目標,成為主動的學習者,獨立完成各項學習任務。在這樣的基礎上,思考小學音樂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是十分必要的。
二、信息技術融入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價值
第一,音樂蘊含著豐富的內容,對學生有著深遠的影響。小學音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融合信息技術,有助于樹立新的教育思想,對音樂課程進行審視、觀察,重新定義音樂在學生教育中的地位,然后學習新的教育理念,將其融入課堂教學,為學生提供新的學習目標,組織學生開展新的教育活動。
第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融入信息技術,還有助于豐富音樂作品,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最大限度地發(fā)揮音樂學科的育人價值。教師運用信息技術能夠打破時間和空間的界限,滿足學生的需求,為學生提供學習資源,讓學生在學習中理解音樂,獲得較強的音樂鑒賞能力,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第三,教師運用信息技術不僅可以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還能充分結合教材為學生提供不同的資源,通過整合與創(chuàng)新,引領學生探索廣袤的音樂知識天地,讓學生了解時尚潮流,促進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提升。
第四,教師在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還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的情境,讓學生擁有良好的交流互動平臺,有助于調動學生的情感,改善學生的交際情況,幫助學生適應課堂學習,促使學生在交流中獲得新的啟示,感受音樂的美好,產生音樂探索的興趣。
第五,在音樂課堂教學中融合信息技術,還有助于學生自主實踐,鍛煉學生的應用能力,使學生熟練使用音樂技巧,并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挖掘個人潛能,展現獨特風采。
總而言之,在音樂教學中融入信息技術,對教師教學、學生學習都起著積極作用,有助于提高音樂課堂的教學質量,讓學生得到更好的發(fā)展,使學生乘著音樂的翅膀飛翔。
三、信息技術和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融合策略
(一)銜接學生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小學音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融合信息技術,應與學生的興趣銜接起來,了解學生感興趣的地方,明確學生的學習需求,然后將其滲透課堂教學,為學生提供精彩的學習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借助圖片、文字等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借助資料更好地了解音樂,產生探索意識,進而融入課堂。
例如,在學習《我愛銀河》這一歌曲時,為了使學生了解銀河知識,能夠用優(yōu)美的聲音演唱歌曲,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展示銀河的圖片、資料等,向學生介紹銀河的特點,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接著,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為學生搜尋牛郎織女故事的朗誦音頻,讓學生在聆聽的過程中了解銀河在神話傳說故事中的體現,進一步挖掘學生的興趣。在帶領學生演唱歌曲時,為了幫助學生掌握悠長氣息的呼吸點,教師可以借助Flash動畫為學生進行演示,使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了解呼吸變化,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呼吸方式。學生在體驗過程中,會產生濃厚的興趣,點燃演唱歌曲的熱情。最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演唱,并記錄學生的演唱過程,然后進行播放,與學生一起分析問題,找出解決方案,進一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音樂情感
教學情境能夠使教學內容以更加生動、形象的方式展示出來,讓學生從中得到新的感悟,激發(fā)學生的音樂情感。小學音樂教師運用信息技術時,可以通過為學生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課堂變得更加多元化、個性化,并以此來掌握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熱情。在創(chuàng)設情境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動態(tài)視頻,讓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發(fā)揮想象力,為后續(xù)的音樂學習奠定基礎。
例如,在學習《美麗的夏牧場》這一歌曲時,為了使學生了解夏牧場的美麗景色,培養(yǎng)學生對美的向往和熱愛。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夏牧場的視頻,組織學生觀看,并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激發(fā)學生對牧場的喜愛與向往之情。接著,教師可以讓學生化身牧民,設計相應的動作,演示牧民在牧場里的生活,使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感受牧民快樂、輕松的生活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情感。為了方便學生想象、表演,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呈現有關牧民的服飾、生活資料,讓學生從中篩選有用的信息,進而將其融入表演活動,完成自然、流暢的演唱任務,從而全面深化對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理解和感受。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得以在探索與體驗民族音樂過程中,構建起對美麗的夏牧場及其背后文化的全方位認知。
(三)制作PPT,細化學生對音樂知識的理解
教師制作PPT,向學生展示音樂知識,能夠系統(tǒng)地為學生介紹音樂,細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讓學生按部就班地完成音樂學習計劃。
例如,在學習《小小少年》這一歌曲時,為了幫助學生理解音樂所塑造的少年形象,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品質,教師可以結合音樂內容為學生制作PPT,在PPT中給學生介紹歌曲的基本信息,讓學生了解《小小少年》是一部電影的主題曲,電影的主人公是一位德國小朋友,熱愛唱歌,在與壞人機智勇敢的斗爭中,拯救了自己被人誣陷入獄的父親。接著,教師可以在PPT中結合具體的事例詳細分析主人公的優(yōu)秀品質,倡導學生向他學習,做一個樂觀向上,敢于面對挫折和困難的人。在學生對歌曲的背景知識有所了解后,教師可以借助PPT播放歌曲,讓學生品味音樂的節(jié)奏、旋律等,了解什么是附點八分音符,其具有怎樣的節(jié)奏特點等,使學生掌握更加專業(yè)的音樂知識。
(四)設計微課,開闊學生的音樂學習視野
微課注重學生對碎片化知識的學習,重視學生的理解程度。小學音樂教師為學生設計微課,能夠強化學生的音樂學習,讓其學習視角更加開闊。例如,在學習《雪絨花》這一歌曲時,為了使學生感受音樂所傳遞的情感,讓學生知道音樂在電影中的作用,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一個微課視頻,在視頻中先是為學生展示雪絨花的圖片,讓學生了解雪絨花的形狀、生活習性、特點等,知道雪絨花是奧地利的國花。然后,為學生介紹歌曲的由來和歌曲在電影中出現的場景,帶領學生分析歌詞,賞析音樂的情感,使學生知道歌曲出現的地點、對象、內涵等,拓展學生的學習視角。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在微課中為學生設置學習任務,讓學生思考歌曲在影片中出現了幾次,分別具有怎樣的作用?使學生在問題探索中進一步理解歌曲,深化對歌曲的學習。
(五)運用智慧教育平臺,打造全新模式
智慧教育平臺對促進教育信息化至關重要。小學音樂教師基于智慧教育平臺,對學生進行教學、評價,為學生打造了新的教育模式,讓學生對音樂學習有了更多的領悟與體驗。例如,在學習《我和你》這一歌曲時,為了使學生了解歌曲的風格、特點和歌曲所體現的奧運理念,教師可以借助智慧教育平臺為學生發(fā)布課前預習的任務,讓學生了解歌曲的基本信息,感受歌曲的音樂風格,并結合預習單來對學生進行打分。接著,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借助智慧教育平臺為學生播放歌曲,組織學生進行發(fā)聲訓練,使學生學會結合歌譜來演唱歌曲,渲染學生的情緒。同時,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進行歌曲創(chuàng)編,然后將創(chuàng)編的作品上傳至教育平臺,方便教師點評,并記錄學生的音樂學習過程。學生在智慧教育平臺的幫助下,不僅可以系統(tǒng)地了解歌曲,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獲取教師的客觀評價,還可以在教師的引領下,完成自我剖析,改善音樂學習現狀。
四、結語
總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使信息技術得到了廣泛應用,并在教育過程中發(fā)揮了積極作用。小學音樂教師探索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融合,利用網絡技術、信息技術、移動通信技術來打造信息化教育課堂,能夠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給學生帶來新的教學體驗,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
教師將信息技術與學生的興趣銜接起來,可以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好奇心,使學生對音樂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不再逃避音樂學習,具備了主動意識;教師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在生動的情境中把握音樂風格,品味音樂韻味,這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音樂情感,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師結合音樂教學內容制作PPT,系統(tǒng)地向學生講解音樂知識,可以幫助學生理解相關知識點,使學生形成音樂思維;教師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設計微課,將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點滲透其中,能夠推動學生的探索,使學生的音樂學習視野變得更加開闊;教師運用智慧教育平臺對學生進行教育指導、教學評價,可以打造全新的教育模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豐富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的優(yōu)勢得以逐步展現。
參考文獻:
[1] 劉心蕊. 基于信息化技術的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模式研究[J]. 大眾文藝,2022(23):160-162.
[2] 王巖彥. 構建數字化音樂課堂增強小學音樂課堂趣味性[J]. 黑龍江教師發(fā)展學院學報,2022,41(12):72-74.
[3] 崔兆炎. 淺談小學音樂教學與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有機整合[J]. 中國新通信,2022,24(22):224-226.
[4] 宋歌. “互聯網+”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實踐應用[J]. 中國新通信,2022,24(22):227-229.
[5] 曹英潔. 淺談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音樂教學的融合策略[J]. 中國新通信,2022,24(22):230-232.
[6] 滕文彩. 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合理應用研究[J]. 中國新通信,2022,24(17):218-220.
(責任編輯:孫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