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為了滿足科研需求和就業(yè)適配,博士生的科研發(fā)展已不僅限于狹義的科研能力。導師作為培養(yǎng)的“第一責任人”,需要提供各類支持來幫助博士生實現(xiàn)科研發(fā)展。研究基于對17所“雙一流”建設高校1927份問卷的調(diào)查來探究導師支持對博士生科研發(fā)展影響的深層機制。研究發(fā)現(xiàn),各類導師支持均對博士生科研發(fā)展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且學術支持、心理支持、條件支持分別起到基礎支撐、有效調(diào)節(jié)、充分保障等不同作用。
【關鍵詞】 導師支持;科研發(fā)展;博士生;“雙一流”建設高校
【中圖分類號】 G643 【文章編號】 1003-8418(2024)10-0072-09
【文獻標識碼】 A 【DOI】 10.13236/j.cnki.jshe.2024.10.010
【作者簡介】 周寅(1986—),男,江蘇南京人,南京大學教育研究院博士生;汪霞(1963—),女,江蘇鹽城人,南京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通訊作者)。
一、問題的提出
(一)新時代對博士生的科研素養(yǎng)提出了全新要求
社會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已將創(chuàng)新素養(yǎng)拓展至更廣范疇,博士生作為高層次人才的儲備力量,需要盡快適應日益復雜的科研發(fā)展要求。一方面,博士生早已成為參與高??蒲懈偁幍闹髁?。在一項調(diào)查中,超過90%的博士生都參與了科研項目。其中,約18%的博士生還承擔著課題中超過一半的工作量[1]。另一方面,擁有博士學位人數(shù)的激增造成了學術職位的供不應求,當代博士生還需關注自身對未來就業(yè)市場的適應性。早在2010年,我國博士畢業(yè)生數(shù)就已超過新增教師崗位數(shù),出現(xiàn)了學術勞動力市場的“供給側拐點”[2]。同時,出于轉(zhuǎn)型升級,產(chǎn)業(yè)界對高層次緊缺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強。根據(jù)“2022年春季就業(yè)市場趨勢觀察”的分析報告,產(chǎn)業(yè)界對博士的需求連續(xù)3年高位增長[3]。更多的畢業(yè)博士選擇進入非學術領域就業(yè),世界上其他國家也是如此。以美國為例,學術界仍然是博士學位獲得者的職業(yè)首選,但趨勢在走低,與之相比,工商界愈發(fā)受到青睞,特別是近十年所占比例已由26.9%上升到43.2%[4]。因此,無論是在校攻讀學位期間還是未來從事學術職業(yè),博士生都需要對自身應當具備的科研素養(yǎng)進行擴充完善以適應發(fā)展需求。
(二)高質(zhì)量發(fā)展對導師的支持作用提出了更高標準
導師作為第一責任人,面對博士生發(fā)展需求的新動向,也需要相應承擔更加多元化的培養(yǎng)職責。一方面,導師肩負著為國家培養(yǎng)高層次創(chuàng)新人才的重要使命,隨著人才培養(yǎng)要求的提高,其承擔的培養(yǎng)責任也越來越大。在英國的一項統(tǒng)計中,71%的導師認為在過去5年內(nèi)感受到博士生指導的要求越來越高[5]。2018年,我國對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的相關職責作出了明確要求。隨后,我國連續(xù)出臺了《關于加強博士生導師崗位管理的若干意見》等重要文件,形成了政策“組合拳”,對導師的作用進一步明確細化。另一方面,雖然博士生對導師指導的滿意度較高,但對導師支持的實際期待又難以得到滿足。在全國博士畢業(yè)生離校反饋調(diào)查中,博士生對于導師指導的評價最高,但從博士生主觀意見的分析中發(fā)現(xiàn),就讀體驗中無論是滿意還是不滿意的論述,關聯(lián)最多的都是導師[6][7]。在看似和諧的導生關系中,博士生并未充分表達出有利于自身發(fā)展的實際訴求,導師也流失了許多了解博士生發(fā)展狀況的機會??梢?,導師是博士生培養(yǎng)質(zhì)量關系最密切的外部影響因素,其在博士生科研發(fā)展過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二、文獻綜述
(一)導師支持的相關研究
導師在博士生科研訓練過程中不僅起著管理和監(jiān)督作用,“支持”同樣也是導師行為的重要特征。從教育目的性來看,導師在培養(yǎng)過程中扮演引領者、優(yōu)秀榜樣、教師以及資助者等角色,通過一對一指導、團隊指導等方式有目的性地促進博士生發(fā)展成為學者[8]。從產(chǎn)品生產(chǎn)角度來看,導師提供了時間、專業(yè)知識和其他各類支持以幫助博士生提升研究技能與態(tài)度,確保作為最終產(chǎn)品的博士論文能夠達到可接受的水準[9]。從領導力角度來看,導師以構建、發(fā)展和保護研究生創(chuàng)造力為目的,采取了一系列“授權、關懷、發(fā)展和激勵”的行為[10]。從網(wǎng)絡理論的角度來看,指導過程即導師利用其身份所處的社會交際網(wǎng)絡中的相應位置為博士生提供了科研發(fā)展的機遇與幫助,其核心是“基于學術聲望而獲得的科學承認”[11]。相較于大多數(shù)博士生,導師具有更加豐富的生活閱歷、專業(yè)知識和研究經(jīng)驗,能夠親自給予博士生支持、監(jiān)督、鼓勵、引導等[12]。因此,“促進成長”才是導師指導最為主要的特征。而基于中國文化的特殊性,導師在博士生培養(yǎng)過程中需要承擔的責任更加全面。導師不僅是學術指導者,也是某個領域或研究機構的專家,不僅需要在博士生的思想、素質(zhì)、能力、科研方面樹立榜樣,還需要在指導過程中建構并保持良好的師生關系,給予博士生情感關懷[13][14][15]。此外,導師還需要提供相應的條件支持便于其進行科研活動[16]。
在博士生培養(yǎng)過程中,導師支持行為根據(jù)其不同作用被歸為不同范疇。根據(jù)導學雙方身處的不同活動系統(tǒng),導師支持包括社會網(wǎng)絡支持、工具性支持和情感支持[17]。根據(jù)導師行為對博士生的促進作用,導師支持可分為三個層次:一是科研領域的專業(yè)知識,二是對博士生的各項支持(包括資源、社會、心理等),三是鼓勵博士進行創(chuàng)新,并對其做出適當?shù)呐校?8],旨在強化研究生的學習體驗,為研究生學習提供有力支持,致力于研究生個人專業(yè)發(fā)展[19]。根據(jù)崗位定責,導師指導包含職業(yè)職能和心理職能兩大范疇,前者包括“知識技能指導”“資源支持”和“評價把關”,后者包括“人文關懷”“精神意識培育”和“模范榜樣”[20]。在學術團隊中,導師往往充當著知識專家、意識榜樣、規(guī)范者、資助者、領導者、關愛者等多種角色[21]。因此,在科研協(xié)作中,導師需要激發(fā)博士生自主探求、保持雙方關系韌性、補償外部科研資源[22]。英國研究生教育理事會(UK Council for Graduate Education)在2021年發(fā)布的《英國科研指導調(diào)查報告》中規(guī)定了4項主導師的責任和11項所有導師組成員的職責[23]。除了學術支持和個人情感支持以外,為了提升博士生自主科研能動性,導師還需要提供一定的自主支持[24]?;谖覈鴮熃巧拓熑蔚奶厥庑裕瑢熤С值膬?nèi)在維度得到了進一步的拓展和延伸。我國博士生導師提供的科研支持,還應包括科研項目的參與、科研經(jīng)費、科研設備和材料、接觸頂尖學者和參與學術交流的機會等硬件條件[25]。
已有研究均充分肯定了導師對博士生培養(yǎng)質(zhì)量的關鍵作用,但主要還是將導師定位為一種監(jiān)管者的角色,突出基本的學術指導職責,容易將導生雙方的科研互動理解為上下級式的從屬關系。同時,導師對博士生的幫助主要體現(xiàn)在學術指導和心理疏導兩個方面,較少涉及科研物質(zhì)資源的分配和人際關系網(wǎng)絡的共享,而這類條件支持也是博士生科研過程中資源補充的重要來源。
(二)博士生科研發(fā)展的相關研究
科研發(fā)展是一種較為抽象化、開放式的概念,主要指向個體參與科研活動過程中的能力增長或水平提升。我國在《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基本要求》中明確了博士生在發(fā)展過程中應當具備相應學科的基本知識、學術素養(yǎng)和學術能力[26]。同時,在專業(yè)社會化過程中,博士生還需培養(yǎng)出包括志趣、韌性、責任感等學術品質(zhì)[27]。
除了具備某個領域的專業(yè)知識學術品質(zhì)以外,還應具備一系列實用性技能,包括管理和領導能力、公眾交流能力、團隊合作能力、項目管理能力、政策應對能力、談判協(xié)商能力等[28]。但當前的博士生科研發(fā)展已不能再被簡單地理解為科研知識和能力增長,還需要關注相應的專業(yè)發(fā)展路徑,以面對研究范式的轉(zhuǎn)換和就業(yè)環(huán)境的更替。愛爾蘭大學聯(lián)合會(Irish Universities Association,IUA)提出博士生除了豐富自身學術資歷以外,還需要通過可遷移性科研技能的發(fā)展,“能夠在學術機構或非學術行業(yè)中從事具有知識生產(chǎn)性質(zhì)的科研活動”[29][30]。在其最新發(fā)布的“博士研究生技能聲明”(PhD Graduate Skills Statement)中還包括了社會責任、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技能等[31]。同時,英國研究與創(chuàng)新署(UK R4l9eau171JJxxDLlSHwOQ4vTu60HJVIVhSpyxw+8BZA=esearch and Innovation)認為,如果博士生未來意向從事學術職業(yè),那么還需培養(yǎng)教學、行政管理、經(jīng)費申請等特定能力[32]。此外,為了提高博士生的社會性,其情感發(fā)育、人格發(fā)展以及社會資本積累的情況等同樣不能被忽視[33]。因此,為了符合知識經(jīng)濟時代的需求,博士生的科研發(fā)展已被拓展為包含知識技能、個性品質(zhì)、管理能力、合作能力等在內(nèi)的八大范疇[34]。但在2019年《自然》全球博士教育調(diào)查中,我國博士生在研究設計、學術發(fā)表、學術交流、學術管理和激情等多個學術能力方面與發(fā)達國家均有不同程度的差距[35]。
作為高校內(nèi)部科研參與的主要群體之一,博士生的科研發(fā)展主要受個體自身的內(nèi)部因素和院校相關的外部因素兩個方面影響[36]。覆蓋了招生、課程學習、科研訓練和學位論文管理的過程機制以及包含了研究條件、激勵政策、學術交流機會、課題參與機會和經(jīng)費資助的資源支持,這些均會對博士生的科研發(fā)展形成顯著影響[37][38][39]。另外,同儕互動、院校文化等也會對博士生的身份認同、自我效能感、科研興趣等方面的產(chǎn)生具有重要作用[40]。我國的博士生導師被認定為是培養(yǎng)過程中的“第一責任人”,需要參與完整的教育過程,提供相應的條件保障,也需要為博士生營造學術氛圍,其支持作用貫穿在博士生培養(yǎng)始終。制度和導師作為共同的因素,對博士生科研發(fā)展起到最根本的驅(qū)動作用,導生雙方在培養(yǎng)制度下通過行為交互,形成對博士生科研素養(yǎng)的塑造。因此,導師支持是影響博士生科研發(fā)展中心度最高的因素,良性的導生互動使博士生就讀滿意度變高,科研積極性變強[41]。
可見,博士生的專業(yè)社會化過程具有明顯的增值性,而博士生自身也是人才培養(yǎng)的產(chǎn)物之一,利用發(fā)展性的角度來看待博士生的培養(yǎng)質(zhì)量,更加符合其成長軌跡。目前,科研發(fā)展的內(nèi)涵已不能局限于狹義的科研生產(chǎn)能力,還應包括與科研相關的各類可遷移性技能。導師是博士生日??蒲兄械年P鍵性人物,與其保持著緊密互動,是其科研發(fā)展的重要助推力。
因此,本研究將重點探究導師提供的支持幫助促進博士生科研發(fā)展的深層機制是什么,以及不同的導師支持行為對博士生科研發(fā)展存在什么不同的影響機制。
(三)研究假設
根據(jù)資源保存理論,導師會為博士生提供學術、心理、條件等多方面支持,以保證其科研工作的順利推進,而博士生也需要準確識別并充分利用導師共享的各類資源,將其轉(zhuǎn)化為自身的個體資源。導師的激勵與監(jiān)督能夠促使博士生明晰個人研究興趣,明確自我價值與使命,進而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提高科研效率[42]。導師在必要時提供各類支持亦可維持博士生的積極情緒,提升科研自我效能感,從而促進其學業(yè)成功[43][44]。無論是主動選擇還是被動分配,導生雙方在智力和認知方面Kz6bbe/3MW/ZBCIceM7DJ9sNknks0SVj2j/CVYWZc7M=的匹配度均可提升指導效果,對博士生的科研能力增值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45]。另外,導師作為群體權威中心人物,可通過組織的主題研討會強化博士生的學術規(guī)范和專業(yè)知識。同時,導師組建的“師門”對其中成員的人格、三觀、理想的影響甚至超過了對其中成員的學術影響[46]。綜合看來,導師作為博士生科研活動系統(tǒng)的核心要素之一,其提供的支持和幫助對博士生的科研發(fā)展均有較強的影響。據(jù)此,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設H:導師支持對博士生科研發(fā)展產(chǎn)生正向影響。
導師是具有豐富科研經(jīng)歷的“領路人”,其在理論知識、科研技巧、學術規(guī)范、專業(yè)發(fā)展等方面均有深厚儲備。擁有較高學術身份的導師在學術標準、熱點前沿、國際視野上具有明顯優(yōu)勢,并可通過優(yōu)勢積累反映在博士生的科研能力提升和科研產(chǎn)出上[47]。導師不僅可以幫助博士生提升專業(yè)知識和技能,還可通過自身的學術嚴謹和科研規(guī)范來塑造博士生的研究品質(zhì)[48]。另外,對于希望從事學術職業(yè)的博士生來說,導師提供的有關學術職業(yè)的建議,也會幫助其盡早形成對社會化的正確認知[49]。博士生從導師的言傳身教中獲取廣泛的學術資源,有利于自身的科研發(fā)展。據(jù)此,提出本文的第一個子假設h1:導師的學術支持對博士生科研發(fā)展產(chǎn)生正向影響。
博士生需要平衡科研工作和日常生活,方能保證科研活動的順利開展。但這些欠缺經(jīng)驗的“新手”通常難以獨立處理偶遇的科研困境。導師及時關注博士生狀態(tài),提供的情緒型支持可幫助其疏導郁結,加速適應過程[50]。英國研究生教育理事會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近80%的導師認為應該為博士生提供人文關懷,關注博士生的心理健康與幸福感。同時,博士生的科研工作往往要求理論創(chuàng)新或技術突破,對自主原創(chuàng)能力的要求很高。有實證研究發(fā)現(xiàn),導師對博士生的信任對其科研情感投入、發(fā)表文章、獨立主持項目都具有極強的促進作用[51]。當導師給予博士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勵時,博士生的自主原創(chuàng)潛力就會被不斷激發(fā),產(chǎn)生高質(zhì)量的科研成果。據(jù)此,提出研究子假設h2:導師的心理支持對博士生科研發(fā)展產(chǎn)生正向影響。
充沛的物質(zhì)資源是博士生科研活動開展的重要保障,一定的社會資源也會促進其科研績效的提升。有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近70%的博士學位論文與其導師課題密切相關,超過80%的博士生認為導師在自己撰寫學位論文中發(fā)揮了較大的助力[52]。博士生參與導師課題越多,其獲取經(jīng)費支持越多,學術熱情的增長越高,投入科研活動的時間越長[53]。另外,博士生利用其導師合作網(wǎng)絡所處的相對位置而獲取社會資本,可以促進知識共享和互補技能的學習,也有利于科研產(chǎn)出[54]。導師作為博士生獲取外部資源的主要渠道之一,能夠提供的物質(zhì)、平臺、社會關系均是博士生提升科研績效的重要來源。據(jù)此,提出本研究的第三個子假設h3:導師的條件支持對博士生科研發(fā)展產(chǎn)生正向影響。
三、研究設計
(一)調(diào)查工具
1.導師支持量表。
綜合已有研究,本研究將導師支持定義為博士生就讀期間進行科研訓練時接受到來自導師在研究素養(yǎng)、個人情感、能力發(fā)展、資源供給等方面提供的支持幫助和意見建議,共包含學術支持、心理支持和條件支持三個維度。其中,學術支持指導師在博士生培養(yǎng)過程中提供的學術性的指導和幫助,包括明確學術規(guī)范、培養(yǎng)科研技巧、提供學術資源、分享學術知識等;心理支持指導師對博士生科研活動的鼓勵信任和日常生活中的人文關懷,包括鼓勵自主、信任能力、期待成長、關心生活等;條件支持指導師為博士生成長發(fā)展提供的各類物質(zhì)和社會資源,包括課題項目參與、經(jīng)費津貼補助、人脈網(wǎng)絡共享、職業(yè)發(fā)展建議以及幫助實現(xiàn)專業(yè)實踐、學術研討和海外研學的機會等。導師支持量表的編制借鑒了國外學者Overall N等在2011年開發(fā)的導師支持量表[55]。由于該量表包含學術支持、情感支持和自主支持三個維度,并不包含具有我國研究生培養(yǎng)特色的導師提供的條件保障,所以本研究自編了“條件支持”維度下的題項,并邀請26位研究生導師或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員對原量表及自編題項進行核定,最終確定了26個題項。通過對問卷樣本的信效度檢驗,導師支持量表的KMO統(tǒng)計量為0.974,共析出3個因子,且因子載荷均在0.5以上,累積解釋量為72.61%,與預設維度吻合,具有很好的內(nèi)容效度和結構效度。同時,3個維度的Cronbach α系數(shù)均在0.9以上,具有很高的信度水平(表1)。
2.博士生科研發(fā)展量表。
本研究認為科研發(fā)展是博士生科研活動參與過程中在自身人格品質(zhì)、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專業(yè)認知、專業(yè)行為、可遷移性技能等方面的增長程度,共包含知識與技巧、態(tài)度與效能、管理與組織、合作與轉(zhuǎn)化四個維度。其中,知識與技巧指博士生適應科研工作的理論水平和創(chuàng)新潛力;態(tài)度與效能指博士生在科研工作中應當具備的品質(zhì)和自我認知;管理與組織指博士生在科研工作中對課題項目的規(guī)劃、推進以及日常管理等;合作與轉(zhuǎn)化指博士生在科研工作中利用自身研究成果影響他人的情況。本研究中的博士生科研發(fā)展量表主要參考英國機構Vitae開發(fā)的“科研者發(fā)展框架”(Researcher Development Framework,RDF),共4個維度63個觀測指標[56]。由于該框架為考察國外科研人員使用的指標體系,本研究同樣邀請了上述26位專家對該框架進行意見咨詢,最終確定了50個題項。通過對問卷樣本的信效度檢驗,科研發(fā)展量表的KMO統(tǒng)計量為0.984,共析出4個因子,且因子載荷均在0.5以上,累積解釋量為74.71%,與預設維度吻合,具有很好的內(nèi)容效度和結構效度。同時,4個維度的Cronbach α系數(shù)均在0.9以上,具有很高的信度水平。
3.控制變量。
根據(jù)已有研究,導師支持主要會在博士生人口學特征和導師人口學特征兩個方面表現(xiàn)出一定的差異[57][58],而科研發(fā)展主要會在博士生人口學特征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59][60]。因此,本研究的控制變量主要選取博士生人口學變量(性別、年齡、婚姻情況、工作情況、入學方式、年級、學科類別)和導師人口學變量(導師學術頭銜、導師行政職務、導師數(shù)量)。
(二)樣本信息
本研究利用工作合作關系,委托17所“雙一流”建設高校研究生院的工作人員協(xié)助向該校的在讀博士研究生推送電子問卷。本次調(diào)查共回收問卷2295份,隨后根據(jù)答卷選項邏輯性、答卷時長、答卷選項趨同性三個原則對問卷進行了篩選清洗,最終獲得有效問卷1927份,有效回收率為83.97%。有效樣本中,博士生的男女比例相當,且以35歲以下、單身、自然科學或工程技術領域、尚未工作、碩博連讀或申請考核、2至4年級為主,基本符合我國博士生的人口學特征,因此抽樣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表2)。
四、結果分析
(一)導師支持對博士生總體科研發(fā)展的影響
通過模型1可知,R2為0.722,ΔR2為0.665,在納入自變量導師支持后模型解釋度得到較大提升(表3)。同時,導師提供的學術支持(β=0.322,p<0.001)、心理支持(β=0.277,p<0.001)和條件支持(β=0.321,p<0.001)均從不同方面幫助博士生形成科研認知、塑造科研角色,推動博士生科研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對博士生科研發(fā)展具有非常顯著的正向促進作用。本研究的假設全部成立。
(二)導師支持對博士生科研發(fā)展各維度的影響
為了探究導師支持對博士生科研發(fā)展不同方面促進作用的復雜機制,本研究又將導師支持分別對博士生科研發(fā)展的不同維度進行了回歸。
在模型2中,導師的學術支持(β=0.413,p<0.001)對博士生在科研知識和技巧方面發(fā)展的影響力最大。導師傳授的大量科研經(jīng)驗和知識技巧是博士生科研知識和技能增長的主要來源。特別是在培養(yǎng)初期,博士生開始獨立進行科研實踐,面對學術難度的陡升,需要重新審視學術儲備,對自身知識和能力的邊界進行突破嘗試[61]。此時,導師傳授的大量科研經(jīng)驗和知識技巧是博士生科研知識和技能增長的主要補給來源,以幫助其渡過此類“危機”。
在模型3中,導師的學術支持(β=0.253,p<0.001)、心理支持(β=0.265,p<0.001)和條件支持(β=0.296,p<0.001)對博士生科研態(tài)度和效能發(fā)展影響力大致相當。導師提供的學術、心理和物質(zhì)資源均能夠幫助博士生推進科研進程,解決科研難題,形成正確的科研認知,在培養(yǎng)博士生科研熱情和奉獻精神的同時,使博士生逐漸習得科研工作的自我規(guī)劃和管理。特別是在博士生具有較高的獨立認知感時,導師支持對其創(chuàng)新自我效能感的影響更加顯著[62]。
在模型4中,導師的學術支持(β=0.315,p<0.001)和心理支持(β=0.312,p<0.001)對博士生科研組織和管理方面的發(fā)展影響更大。博士生大多會經(jīng)歷從參與導師相關課題項目的事務性實踐到專注自己研究方向的學術性實踐的過程[63]。博士生主要通過學習模仿導師處理課題事務的方法和技巧來規(guī)劃和推進科研項目,在處理項目事宜過程中獲得成就和遭遇挫折時,導師的贊許和寬慰能夠更好地促進博士生對于課題管理與組織的認知。
在模型5中,導師的條件支持(β=0.409,p<0.001)對博士生科研合作與轉(zhuǎn)化的影響最大。導師的物質(zhì)資源和社會資源是促進博士生開展科研合作與成果轉(zhuǎn)化的重要保障。一方面,博士生以“研究助理”的身份參與導師的科研項目,在獲得經(jīng)費資助分擔培養(yǎng)成本的同時,又可通過成果發(fā)表提高科研綜合素質(zhì)[64];另一方面,導師的社會關系資源可以幫助博士生積累人脈、加速構建自己的學術社交網(wǎng)絡,對其未來的科研合作和學術發(fā)表大有裨益[65]。
五、結論與建議
導師提供的學術支持、心理支持和條件支持均對博士生科研發(fā)展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能夠幫助博士生快速建立科研工作認知和推進科研角色轉(zhuǎn)換。同時,不同類型的支持行為對于博士生科研發(fā)展各方面也有不同的促進效果。導師應及時關注博士生科研發(fā)展的實時情況,并給予相應的有效支持。
(一)學術支持是博士生科研發(fā)展的基礎支撐
導師的學術支持在促進博士生科研發(fā)展的過程中主要起基礎支撐作用,尤其是在博士生科研知識和技能發(fā)展方面,可以幫助博士生彌補原有基礎與任務要求之間的差距,盡快適應科研工作的高強度。因此,當博士生在培養(yǎng)初期無法應對難度陡升的科研任務時,導師應將其豐富的知識儲備和廣闊的研究視野分享給博士生以進行資源補充,幫助其對相關知識和技巧進行查漏補缺。同時,導師應將自身擅長的科研方法和技巧在必要時告知博士生,由其效仿,從而加速獲取科研效能感。另外,導師也應對博士生的學術失范行為進行及時糾正,堅決幫助其形成嚴謹?shù)目蒲袘B(tài)度和學術規(guī)范。
(二)心理支持是博士生科研發(fā)展的有效調(diào)節(jié)
導師的心理支持貫穿在培養(yǎng)全過程中,對博士生科研發(fā)展各個方面均具有顯著影響,既包括安慰和排解壓力的情緒支持,也包括信任和鼓勵的自主支持,對博士生的科研進程起到穩(wěn)定和激勵作用,特別是在博士生科研組織和管理方面的發(fā)展。因此,當博士生在科研活動中遇到各種難題而造成心理資源損失時,導師應主動與其溝通,排解其壓力,盡快幫助其恢復正常心態(tài),讓博士生對科研壓力和應對策略有清晰的認知。而當博士生在形成一定成就積淀后,導師應積極回應博士生主動承擔科研工作的欲望,以顯著提升其科研參與的自主性、責任心和使命感。這兩類心理支持的經(jīng)歷均能幫助博士生建立起強大的學術彈性,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
(三)條件支持是博士生科研發(fā)展的充分保障
導師的條件支持對博士生科研發(fā)展起有效保障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科研合作與轉(zhuǎn)化方面。導師為博士生提供了大量的科研參與機會和條件資源,可充分加速其專業(yè)社會化的進程。基于此,一方面,導師應積極支持博士生參加各類學術交流活動,并在適當時機向同行專家進行引薦,幫助其建立更廣泛的科研人脈網(wǎng)絡。導師也可利用學術聲望,促進師生間或同學間的協(xié)助與合作。另一方面,除了正常的科研任務之外,導師還可以邀請博士生參與課題項目的管理,加速其對科研工作形成全面了解,提升博士生科研參與的成就感。
【參考文獻】
[1]郝彤亮,楊雨萌,孫維.博士生科研項目參與對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影響的實證研究[J].高教探索,2020(09):50-57.
[2]李志峰,梁言.學術勞動力市場、供給側拐點與博士生培養(yǎng)結構調(diào)整——基于三方博弈模型的分析[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21,42(05):105-113.
[3]吳苡婷.國內(nèi)產(chǎn)業(yè)界“博士大戰(zhàn)”繼續(xù)升溫——中小企業(yè)成高學歷人才就業(yè)吸納的關鍵引擎[N].上??萍紙?,2022-04-08(04).
[4]胡德鑫,王君.美國博士學位獲得者職業(yè)選擇的結構特征與演進趨勢解析\.西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04):69-78.
[5][23]UK Council for Graduate Education.UK Research Supervision Survey 2021 Report[R/OL].(2021-10-08)[2024-02-20].https://ukcge.ac.uk/assets/resources/UK-Research-Supervision-Survey-2021-UK-Council-for-Graduate-Education.pdf.
[6]許丹東,沈文欽.滿意與不滿的背后:博士畢業(yè)生對導師的評價及其有效性[J].高等教育研究,2022,43(01):69-78.
[7]許丹東,沈文欽,翟月,等.中國博士生的培養(yǎng)現(xiàn)狀與問題——基于2021年全國博士畢業(yè)生離校反饋調(diào)查的分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22(05):73-80.
[8]Anderson B,Cutright M,Anderson S.Academic Involvement in Doctoral Education: Predictive Value of Faculty Mentorship and Intellectual Community on Doctoral Education Outcom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octoral Studies,2013(08):195-201.
[9]Heath T.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PhD Students’ Views of Supervision[J].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 Development,2002,21(01):41-53.
[10]蒙藝.研究生—導師關系與研究生創(chuàng)造力:內(nèi)部動機的中介作用及督導行為的決定作用[J].復旦教育論壇,2016,14(06):20-27.
[11]閆昊.導師身份對科研人員職業(yè)成長的影響研究[D].北京:北京科技大學,2020:4.
[12]吳東姣,鄭浩,馬永紅.博士生導師指導行為的內(nèi)容與類型——基于人文社科博士生培養(yǎng)的質(zhì)性研究[J].高教探索,2020(07):35-44.
[13]黃海剛,白華.博士生需要什么樣的導師?——基于對全國44所高校博士生的問卷調(diào)查[J].高教探索,2018(08):35—43.
[14]寧昕.導師指導對博士生教育經(jīng)歷滿意度的影響研究[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20(08):37-42.
[15]趙磊磊,代蕊華,伍紅林.博士生學術成長與導師支持:現(xiàn)狀特征及路徑關系[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20(08):43—51.
[16]李莞荷,李鋒亮.立德樹人視角下導師指導與博士生科研能力發(fā)展關系的實證研究[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21(06):67—74.
[17]Tenenbaum H R,Crosby F J,Gliner M D.Mentoring Relationships in Graduate School[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001,59(03):326-341.
[18]Lessing C,Schulze S.Postgraduate Supervision and Academic Support: Students' Perception[J].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2002,16(02):139-149.
[19]Higher Education Academy.NTFS Guidelines[EB/OL].(2014-05-08)[2024-02-20].http://www.heacademy.ac.uk/ntfs/resources.
[20]王茜,古繼寶,吳劍琳.基于內(nèi)容分析法的研究生導師指導職能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3(09):76-80.
[21]時廣軍.優(yōu)秀研究生導師團隊的特征與局限——基于江蘇省兩屆“十佳導師團隊”事跡的分析[J].高教發(fā)展與評估,2023,39(03):49-58+121-122.
[22]韓霞,楊明一.場域視角下導師與研究生科研協(xié)作的影響因素及實施路徑分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24(04):66-73.
[24][55]Overall N, Deane K, Peterson E.Promoting Doctoral Students' Research Self-efficacy:Combining Academic Guidance with Autonomy Support[J].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 Development,2011,30(06):791-805.
[25][47]閔韡,李永剛.“好學者”是否是“好導師”?——導師學術身份對理工科博士生指導效果的影響[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8(08):25-32.
[26]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六屆學科評議組.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70-175.
[27]劉璐璐,劉娟娟,郭菲,等.研究共同體如何涵養(yǎng)博士生學術品格?——基于“雙一流”建設高校博士生調(diào)查的實證研究[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23(10):54-62.
[28]Melin G.,Janson K.What Skills and Knowledge Should a PhD Have? Changing Preconditions for PhD Education and Post Doc Work[M]//In The Formative Years of Scholars. Wenner-Gren International Series(83).London:Portland Press,2006:105-118.
[29]Irish Universities Association.IRISH UNIVERSITIES’ PhD Graduates’ Skills[EB/OL].(2008-09-12)[2024-02-20].https://www.iua.ie/wp-content/uploads/2019/09/Graduate_Skills_Statement.pdf.
[30]Irish Universities Association.IRISH UNIVERSITIES' PHD GRADUATE SKILLS STATEMENT[EB/OL].(2015-06-09)[2024-02-20].https://www.iua.ie/wp-content/uploads/2019/09/IUA-Graduate-Skills-Statement-Brochure-2015-edition2.pdf.
[31]Irish Universities Association.Irish Universities Doctoral Skills Statement THIRD EDITION(2021)[EB/OL].(2021-07-14)[2024-02-20].https://www.iua.ie/wp-content/uploads/2021/07/IUA-PhD-Graduate-Skills-Statement-2021-final.pdf.
[32]Arts & Humanities Research Council.AHRC Research Training Framework for Doctoral Students[EB/OL].(2014-10-13)[2024-02-20].https://www.ukri.org/wp-content/uploads/2021/10/AHRC-08102021-Research Training Framework Doctoral Students.pdf.
[33][46]林杰,晁亞群.師門對研究生發(fā)展的影響——基于非正式組織理論的質(zhì)性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9(05):1-8.
[34]李永剛.知識經(jīng)濟時代博士生的核心素養(yǎng)框架及發(fā)展趨勢[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21(10):51-58.
[35]朱華偉.比較視域下我國博士生科研能力發(fā)展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22,40(12):81-87.
[36][44]Anna S,Nathan H,Lynn M,etc.The PhD Experience: A Review of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Doctoral Students' Completion, Achievement, and Well-being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octoral Studies,2018(13):361-388.
[37]馮斌,劉培森,鄭小林,等.研究生發(fā)展質(zhì)量影響因素調(diào)查與分析[J].中國高教研究,2013(02):41-46.
[38]薛子帥.跨學科博士生培養(yǎng)質(zhì)量評價指標體系的建構與應用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5:79-80.
[39]徐冶瓊.博士生對導師指導滿意嗎?——基于Nature全球博士生調(diào)查[J].中國高教研究,2021(01):96-102.
[40]Lamar R,Elysia C,Dunbar A.Promoting Doctoral Student Researcher Development Through Positive Research Training Environments Using Self-Concept Theory[J].The Professional Counselor,2019,9(04):298-309.
[41]曾劍秋,孫楚.基于DANP的高校研究生導師指導效果影響因素識別研究[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21(02):92-102.
[42]吳嘉琦,羅蘊豐.博士生導師如何影響博士生科研發(fā)表?——基于2016年首都高校學生發(fā)展狀況調(diào)查數(shù)據(jù)的分析[J].復旦教育論壇,2020,18(05):55-62.
[43]王雅靜,田慶鋒,蔡建峰.研究訓練環(huán)境與導師支持對博士生科研產(chǎn)出的影響機理探析[J].西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5(03):99-104.
[45]李澄鋒,陳洪捷.主動選擇導師何以重要——選擇導師的主動性對博士生指導效果的調(diào)節(jié)效應[J].高等教育研究,2021,42(04): 73-83.
[48]徐嵐.導師人格與身教對博士生培養(yǎng)的影響[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9,39(23):34-41.
[49]Johnston L,Sampson K,Comer K,et al.Using Doctoral Experience Survey Data to Support Developments in Postgraduate Supervision and Suppor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octoral Studies,2016(11):185-203.
[50]趙磊磊,姜蓓佳.導師支持對學術型博士生學術適應的影響——基于江浙滬皖16所高校的調(diào)查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20(08):56-61.
[51]蔡軍.導學關系對博士生科研投入的影響研究[D].南京:南京大學,2018:135-137.
[52]王蔚虹.當前我國博士生教育導師指導問題分析——基于五所研究型大學的調(diào)查[J].復旦教育論壇,2008(04):66-70+93.
[53]李鋒亮,舒宜彬.導師指導與博士生的學術熱情及投入[J].江蘇高教,2020(07):24-30.
[54]袁康,湯超穎,李美智,等.導師合著網(wǎng)絡對博士生科研產(chǎn)出的影響[J].管理評論,2016,28(09):228-237.
[56]Vitae.Researcher Development Framework[EB/OL].(2011-04-02)[2024-02-20].https://www.vitae.ac.uk/researchers-professional-development/about-the-vitae-researcher-development-framework/developing-the-vitae-researcher-development-framework.
[57](英)吉納·威斯科.如何做一個好導師:指導研究生及本科生研究、撰寫學位論文(第二版)[M].王建偉,譯.大連:東北財經(jīng)大學出版社,2015:23.
[58]張永軍,杜盛楠,于瑞麗,等.能力還是信念:導師指導對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的影響研究[J].心理研究,2018,11(06):532-539.
[59]寧昕.導師指導對博士生教育經(jīng)歷滿意度的影響研究[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20(08):37-42.
[60]徐冶瓊.博士生對導師指導滿意嗎?——基于Nature全球博士生調(diào)查[J].中國高教研究,2021(01):96-102.
[61]鄺宏達,李林英. 重大科研項目團隊博士生學術志趣的發(fā)展階段和特征研究[J]. 研究生教育研究,2022(04):16-22+48.
[62]張晨宇,于文卿,姚秋昱.導師自主支持對工科研究生創(chuàng)新行為的影響——基于12所“雙一流”建設高校的調(diào)查[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22(10):42-48.
[63]顧建民,浦琳琳. 必經(jīng)之門:師門組織中的博士生發(fā)展機制及其教育意蘊[J].教育發(fā)展研究,2023,43(21):23-30.
[64]彭安臣.博士生資助數(shù)額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05):17-24.
[65]李莞荷,李鋒亮.導學關系類型與導師指導行為對研究生壓力感知的影響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3(05):64-71.
How Does Supervisor's Support Facilitate
the Research Development of a Doctoral Students?
Zhou Yin, Wang Xia
Abstract: To satisfy the need of research and employment adaption, the research development of a doctoral student cannot be narrowly confined to the research ability. As the main person in charge, a supervisor needs to provide multiple supports to promote the research development of a doctoral student. Based on the survey of 1927 samples from 17 "double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mechanism which supervisor's support affects the research development of doctoral students.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ree kinds of supports can facilitate the research development significantly and that academic support, psychological support, condition support plays the fundamental, adjustive, supplementary role respectively.
Key words: supervisor's support; research development; doctoral student; "double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責任編輯 肖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