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彼嵝盐覀円獙W習與思考相結合。2024年暑假,我進行了為期60天的教育寫作日更計劃。第一個月,我結合自身經歷和思考撰寫內容,但發(fā)現有些問題憑借個人經驗與思考是無法得以優(yōu)化和解決的。
于是我開始了閱讀與個人思考相結合的寫作方式,并驚訝地發(fā)現“遇見,讓思考更完善”,尤其是在看到教育媒體編輯、記者吳松超針對教師閱讀規(guī)劃給出的建議后,我又獲得了不少啟發(fā)。我想,教師的成長過程大概就是不斷地讓自己與他人“遇見”并受其影響的過程。關于教師閱讀規(guī)劃,吳松超站在一個編輯的視角,給教師們提出了五個方向建議。
一、教師讀書規(guī)劃的第一個方向是“解讀教材”
吳松超建議教師每學期開學前都可以從“教材解讀”和“教學設計”出發(fā),制定一個讀書規(guī)劃。教師為解讀教材、設計教學多讀書,課堂信息量就會更大、更有深度,學生學習起來會覺得有趣、有料,積極性更高,進而更好地促進思維發(fā)展。教師圍繞教材和教學設計來讀書,可以改善教學品質,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同時也能提升自己的專業(yè)能力。
二、教師讀書規(guī)劃的第二個方向是“構建自己的好課堂”
課堂是教師的立身之處,教師研究課堂,在教學上有所探索,有利于形成自己的課堂教學風格,相關推薦的書籍有《學生課堂行為管理》《課堂管理,會者不難》《有效教學十講》等。此外,邊實踐邊讀書也是教師提升教學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教師的專業(yè)成長而言,針對具體問題展開閱讀,會產生更為深刻的影響。同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邊實踐邊讀書可以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而讀真書,識真理,用真知識來提升我們的教育教學素養(yǎng),進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發(fā)展。
三、教師讀書規(guī)劃的第三個方向是“形成教育信念”
思想決定人的行為,人與人之間的行為之所以存在差距,追本溯源,是因為思想上有差異。我曾經取得的教育教學上的成就,也多是因為通過閱讀汲取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并受這些新的教育理念的影響,進而改變自己的教育教學方法。一名教師只要有了偉大的教育目標、偉大的教學追求,就會主動去探索教育領域中的更多可能性。另外,吳松超還主張,教師要系統(tǒng)地閱讀中國傳統(tǒng)文化經典書籍,領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與影響深遠。在教育的世界里,去挖掘,去與新情景結合,去作出新的解讀。
四、教師讀書規(guī)劃的第四個方向是做足教學的“戰(zhàn)略儲備”
吳松超認為,教師成長最大的阻礙是視野狹隘。曾經,我寫過一篇文章《當一只跳出去的青蛙》,其中談到,教師的生活環(huán)境是很封閉的,往往一整天的時間都是在學校里度過,早已不知中午12點的街道是怎樣熱鬧的模樣。等一天的工作結束之后,大部分教師已經累得只想躺平。雖然身處信息時代,我們可以通過網絡了解外面的世界,但一些有針對性的資訊推薦又很容易讓教師陷入“信息繭房”。所以不得不承認,有時候我們的視野的確是有些許狹隘的。面對這一困境,我們應該怎么辦呢?吳松超的建議是,閱讀并豐富自己的生活。他認為,環(huán)境分為內環(huán)境和外環(huán)境兩種。個人內心秩序是內環(huán)境,內環(huán)境是人生走向的主導,視野則決定了我們將如何設計和構建自己的內環(huán)境。想要獲得成長的教師,最需要做的事情是有意識地開闊自己的視野,增長自己的見識。
吳松超認為,身為教師,一定不要讓自己的教育生命走進死胡同,即使有人“逼迫”你,你也不能輕易就范,必須選擇精彩地活著,要讓生活五彩斑斕?!坝米约荷耐暾c幸福來面對教學,用享受課堂、追求自由的態(tài)度,影響學生?!边@讓我想起曾經與同行一起探討過的話題——“教育究竟是什么?教師應該如何觸及學生靈魂,并對其一生產生好的影響?”當時得出的結論是:“教育的本質是一個靈魂觸動另一個靈魂。只有教師的靈魂是輕盈的、幸福的,才能夠讓更多的靈魂輕盈并幸福。”所以想要做好教育,教師可以通過閱讀開闊自己的視野,同時也要熱愛生活,讓自己的靈魂充盈起來,這樣才能讓更多的愛溢出來,影響學生,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五、教師讀書規(guī)劃的第五個方向是“贏得學生”
關于“贏得學生”,有兩個名師的例子。一個是教師通過讀書、寫書改變了一個學生的例子;另一個是關于一位大家公認的“教學理念比較超前,教育情懷比較深厚,教育使命感比較強烈”的教師,到班里任課之后卻無法駕馭課堂的例子。在第二個例子中,挫敗感讓這位教師發(fā)奮讀書、實踐,從此踏上閱讀之路,邊讀書邊實踐,第二年就走出了困境。教育教學實踐的經驗告訴我一個道理——教師懂得越多,開展教育教學時就會越淡定從容。此外,吳松超向教師們推薦了問題導向、興趣導向的規(guī)劃閱讀,并認為這是非常高效的閱讀方法。開展此類閱讀有兩個好處:一個是能夠大大激活思維的活躍度與開放度,教師提出問題、探究問題的意識會得到強化;第二個是在同一主題但視角各異的對比參照閱讀中,教師的信息甄別和提取能力會增強。
針對這兩個好處,我深有體會。結合自身的閱讀經驗,我認為閱讀有時不妨隨性一點——可以開啟多本書共讀的模式,也可以開啟“風吹哪一頁讀哪一頁”的隨性模式。有時不妨“寵”一下大腦,給予它充分的閱讀自由,因為當大腦想要去閱讀這一章節(jié)的時候,它就會積極地思考并給我們更多的啟發(fā),這時候閱讀就是高效的。這也是我在這次多本書共讀的閱讀實踐中獲得的深切感悟和啟發(fā)。
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好的團隊,就是最強大腦》。這次的“相遇”,讓我認識到在信息時代,我們的“團隊”有了更多的靈活性。最后,再次感謝這一場遇見,讓我對教師讀書規(guī)劃有了更具體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