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進一步落實“雙減”政策,湖南省郴州市東灣小學通過對傳統文化校園環(huán)境的打造以及傳統文化課程的引進,讓全體師生耳濡目染,潤物無聲地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讓傳統文化在傳承中創(chuàng)新,與時俱進。為了豐富美育內容,學校開設了糖畫、版畫、國畫等多種傳統文化課程,本文就如何通過民間糖畫技藝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學科核心素養(yǎng)進行深入探討,供廣大教師參考。
一、研究背景和意義
當前,傳統藝術教學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zhàn)。一方面,“雙減”政策的實施為傳統藝術教育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尤其是在課外活動和實踐課程中,傳統藝術有望得到更多關注與推廣。另一方面,如何在新的教育形勢下有效地將傳統藝術融入教育教學中,確保其教育效果和文化傳承功能,是教育工作者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糖畫是一種具有悠久歷史的民間傳統藝術形式,題材包含戲曲人QRvSqmesWka+XXJWv4By9A==物、小說、吉祥花果、飛禽、走獸、文字等,制作過程不僅涉及手工技藝的操作,還包括對圖案設計、色彩搭配等方面的藝術把握,既能展現出民間藝術的獨特魅力,也承載著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糖畫技藝的教學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動手能力,還能提高他們的藝術審美能力,同時也有利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然而,當前有關民間糖畫技藝在傳統藝術教學中的研究相對較少,特別是在“雙減”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將糖畫技藝融于藝術教學,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發(fā)展,尚待教育工作者深入i3MOv3NM2/0EZB9XANtHEA==探討。
綜上,本研究旨在探討“雙減”背景下民間糖畫技藝在傳統藝術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通過分析糖畫技藝的教學效果,探索其在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和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中的作用,希望通過本研究為傳統藝術教育提供新的視角和實踐路徑,進一步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與新時代教育的有效融合。
二、課程實施策略
1.全面普及糖畫技藝教學
民間糖畫技藝融入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可以通過“四步走”策略實施。首先,通過將糖畫技藝納入小學美術課程體系,在教學內容中開辟專門模塊來介紹糖畫的歷史、技法及應用。具體做法包括編寫專門的教材,如《民間藝術糖畫基礎教程》,將糖畫的創(chuàng)作過程分階段進行講解。其次,開展糖畫技藝實踐工作坊活動,讓學生親自參與糖畫制作全過程,體驗傳統藝術的魅力,還可以定期舉辦糖畫節(jié),讓學生在專業(y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糖畫創(chuàng)作。再次是培訓師資,邀請專業(yè)人員對學校美術教師進行專項培訓,提升其糖畫技藝教學水平,培訓內容包括糖畫技法、教學方法及課堂管理技巧。最后,編寫并發(fā)布糖畫技藝相關教學資源,包括圖文并茂的教材、教學視頻和課件,為教師提供詳細的教學方案。
2.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小學生年齡尚小,正處于由感性認知到理性認知過渡的階段,對游戲有著天然的親近感。因此,教師在授課時可以將糖畫制作過程與互動游戲相結合,以增加課堂的趣味性。例如,教師可開展“糖畫尋寶”活動,讓學生通過完成不同的糖畫制作任務來獲得線索,最終找到隱藏的“糖畫寶藏”。這種方法不僅提升了學生的課堂參與感,還增加了學習的樂趣。教師還可以引入項目式學習,將糖畫技藝教學與實際項目相結合。此外,教師還可將糖畫技藝教學與其他學科相融合。例如,教師可結合數學課程相關知識,通過計算糖漿中原材料的比例來探索不同的糖畫圖案;或與歷史課程相結合,必要時帶領學生現場參觀糖畫制作或邀請?zhí)钱嫹沁z傳承人來校進行演示,介紹糖畫的歷史背景和文化意義,增強教學的趣味性。
三、課程教學反思
為了適應教育改革的需求,各相關學校以及美術教育工作者越來越注重對學生美術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并結合學生實際,在美術教學中引入了多樣化的媒材。糖畫作為這些媒材中的典型代表,在提升學生美術能力以及綜合素養(yǎng)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美術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采取合適的教學手段,積極運用民間藝術,并且在學生動手制作民間藝術作品的過程中給予必要指導,從而提升學生的美術創(chuàng)作能力,讓當代美育與傳統藝術相結合,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yǎng)。
四、結束語
非遺教學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的主要方式之一,在“雙減”背景下,教師應有意識地將非遺相關內容融入課堂教學,促使非遺成為學校教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讓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潛移默化地滋養(yǎng)學生心靈。教師可通過豐富多彩的學習內容和實踐活動來提升學生的各項能力,促使他們更加了解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更加熱愛中國傳統藝術,并在未來成為傳承和推廣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