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確立了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程目標,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已經成為數學教學的重點。數學核心素養(yǎng)包含“三會”,其中之一是“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在數學課堂中,思維活動是師生互動的核心,數學教學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筆者結合個人在日常數學教學中的實踐經驗,探討了如何打造思維型數學課堂,以及如何在思維型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提升他們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
一、營造良好環(huán)境,啟迪學生的數學思維
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受多種外部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以啟迪學生的數學思維。
(一)營造和諧氛圍,愉悅學生心情
積極的情緒對認知學習具有促進作用,不僅能溫暖學生的心靈,還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激發(fā)思維潛能,促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思維的發(fā)展需要適宜的條件,如同種子萌發(fā)需要適宜的溫度一樣。思維型課堂應具有適宜的教學氛圍。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努力營造有溫度的、有趣的教學環(huán)境,通過教育溫暖學生的心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教師應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保持愉悅的心情。教學氛圍和諧的基礎是師生關系和諧。教師應走下講臺,與學生平等交流,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權,為他們提供充足的自由活動空間,讓他們能自由地展開想象,無拘無束地進行數學探索和學習。
(二)創(chuàng)設生活場景,增強形象感知能力
陶行知先生曾說:“生活與生活一摩擦便立刻起教育的作用?!痹谛W數學教學中,由于小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教師應采用適當的方法,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教師可以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場景,從而提高教學的直觀性,刺激學生的視聽感官,喚起他們的生活經驗,提高他們的形象感知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創(chuàng)設生活場景的方法有兩種:一是模擬現實生活,將教材內容轉化為生活場景;二是突破教材與教室的限制,引導學生走出教室,進入自然世界,運用數學視角進行觀察與思考。例如,在教授平移、旋轉、軸對稱等概念時,教師可以展示游樂場的活動場景圖,引導學生結合個人生活經歷,描述各種娛樂設備的運動方式。在此過程中,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生活場景,不僅能巧妙地引出相關數學概念,還能提高學生的感性認知,增強學生的形象感知能力,加深他們對這些運動方式特點的理解與認識。
(三)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探究欲望
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促進其思考。蘇霍姆林斯基曾言:“求知欲,好奇心——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變的特性?!毙W生在學習過程中展現出強烈的好奇心,對趣味性問題充滿興趣,并表現出探究欲望?;谶@一心理特征,教師可以在數學課堂中設計并提出一些思維挑戰(zhàn)性較高的問題,以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例如,在教授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八單元“垂線與平行線”中“怎樣滾得遠”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展示兩組坡度不同的斜面,并提出問題:“如果將圓柱體茶葉筒從兩個斜面的頂端滾下,哪一種坡度的斜面能讓茶葉筒滾得更遠?”這一真實且具有趣味性的問題情境能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部分學生認為坡度較大的斜面滾得更遠,而另一部分學生會持相反意見。這種問題的提出和學生的假設,可以為后續(xù)的實驗探究奠定基礎。
二、激發(fā)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fā)展
小學生的思維發(fā)展過程與植物的生長過程相似,需要經歷一定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吸收多樣化的知識養(yǎng)分,獲取各類能量,以促進思維的發(fā)展。在眾多能量來源中,興趣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若學生缺乏興趣則難以進行有效的學習。因此,教師應致力于激發(fā)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激活他們學習的動力,為他們的思維發(fā)展提供必要的能量支持,讓他們能借助興趣的力量推動思維的航船向前航行。
(一)以新激趣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部分教師傾向于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物輔助教學,他們認為這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和學習熱情。然而,長期重復利用此類事物,可能會導致學生出現審美疲勞,進而對數學學習失去興趣。為了避免出現這種情況,教師應在數學教學中融入一些新穎的元素,如一些不常見的或具有特殊性質的事物和現象。這樣做可以提高數學教學內容的新穎性和趣味性,從而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fā)他們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以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確定位置”為例,筆者在課前悄悄地將一支鉛筆藏在了一名學生的書桌抽屜中,并在上課時對學生說:“今天我將獎勵兩名同學各一支鉛筆,其中一支已經放置在了一名學生的抽屜里,因為他在昨天的數學課上表現最為出色。另一支鉛筆則在我手中,誰能根據我給出的線索迅速猜出鉛筆的位置,就能贏得這支鉛筆。”同時,筆者在黑板上寫下了數字3和6,引導學生探索鉛筆的位置。這種新穎的引入方式,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又能啟發(fā)學生思考,巧妙地引出課程內容。
(二)以玩激趣
游戲化教學是教師常采用的一種教學策略,教師通過游戲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旨在實現寓教于樂,讓學生在享受樂趣的同時進行思考和學習。因此,教師將數學知識與游戲元素相結合,能極大地提高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仍以“確定位置”這一單元的教學為例,筆者在學生初步理解了數對的概念后,設計了一個“掃雷游戲”來幫助他們鞏固新學的數對知識。在游戲中,學生在電腦上操作,根據提示點擊鼠標,逐個排除“地雷”。筆者通過設計游戲的方式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玩的同時加深了對數對概念的認識和理解。
(三)以評激趣
表揚是一種有效的正面激勵手段。學生內心都渴望獲得他人的認可與贊賞。教師的激勵性評價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他們對學習的興趣。評價不僅是教學活動的關鍵組成部分,它作為教師了解學生學習狀況的診斷工具,還具備激發(fā)學生情感和激活學生學習動力的功能。教師可以利用評價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并通過評價促進學生深入思考。
以蘇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用字母表示數”為例,筆者在新知教學和練習鞏固環(huán)節(jié),多次運用了評價激勵的策略。在學生進行探究學習的過程中,筆者適時地對學生給予了表揚和鼓勵,尤其是對學生展示出的獨特想法和創(chuàng)新方法,筆者給予了充分的贊賞。教師通過開展激勵性評價,使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增強,思維變得更加開闊和發(fā)散。
三、自主探究實踐,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
在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模式下,教學過程通常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則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缺少主動思考的機會。這種教學模式導致學生僅停留在對知識內容的淺層了解,而無法深入掌握其背后的原理,使學習效果難以長期維持。為了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應采用探究式教學,強調學生自主探索,通過多樣化的實踐體驗活動,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獨立解決問題。通過自主探究實踐,學生能直觀地感知和深刻理解數學知識,并檢驗假設,最終找到問題的答案。在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能得到提升。
以蘇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七課“角的初步認識”為例,該單元的教學核心目標是學生能正確理解角的含義。由于角的概念比較抽象,學生在理解上可能會存在困難。因此,在教學時,筆者先通過一個畫線游戲引入角的概念,接著組織了一系列實踐探究活動,旨在引導學生理解角的內涵,并形成對角的認識?;顒右唬好幻9P者讓學生通過觸摸三角板來感受角的特征,幫助他們初步感知角的形態(tài)?;顒佣浩匆黄础9P者讓學生用兩根小棒拼出一個角,進一步理解角的結構,明確角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活動三:找一找。筆者讓學生從剪刀、鐘面等日常物品中找出角。活動四:畫一畫。筆者讓學生畫出一個角,以鞏固他們對角的認識。通過這四個實踐活動,學生得以動手操作與動腦思考,從具體實例逐步過渡到抽象概念,進而深刻理解了角的概念和內涵。在此過程中,學生通過實踐探索,形成了直觀感知,實現了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轉變,提升了數學核心素養(yǎng)。
四、借助輔助工具,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數學思維的形成是一個逐步深化的過程,它涉及從基礎思維向高級思維的過渡,以及從具體形象思維向邏輯抽象思維的轉變。數學思維訓練工具對于思維的發(fā)展具有促進作用,能為思維能力的提高提供技術支持。因此,在思維型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有效利用各類數學思維訓練工具,如演示模型和思維導圖等,幫助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和理解,從而提高其數學思維能力。
(一)數學模型
在小學階段,具體形象思維是學生主要的認知方式。學生在理解數學知識時,通常需要先借助實物觀察和操作模型來獲得初步的感性認識,然后通過分析比較、歸納推理等邏輯抽象思維活動來加深理解。在數學教學中,輔助工具種類繁多,包括實物、模型、圖片和課件等。其中,數學模型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輔助工具,可以顯著增強教學效果。數學模型不僅能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體驗性,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他們思考,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
以蘇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圓”為例。教師在教授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時,可以利用模型進行演示,指導學生將圓轉化為近似的長方形,并通過模型分析,比較兩者的關系,進而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學生通過操作實踐,能加深對空間幾何形態(tài)的理解,激活抽象思維,增強空間觀念,促進邏輯思維的發(fā)展。
(二)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是一種心智圖表,它通過圖形與文字的結合,直觀地展現學生的思維過程。思維導圖能將抽象復雜的文字信息轉化為易于理解的圖形,從而使學生的潛在思維顯性化。運用思維導圖可以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輔助他們突破思維瓶頸,明確數量關系,梳理知識結構。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以培養(yǎng)他們運用該工具的意識和技能。
以蘇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多邊形的面積”為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系統(tǒng)性地整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計算方法。該思維導圖不僅能直觀展示各類圖形及其面積公式,還能揭示這些圖形面積公式之間的推導關系及其內在聯系,從而幫助學生深化對相關單元知識的理解。
結語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堅持思維導向,在傳授數學知識與技巧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動,引導他們進行探索實踐、自我調整和知識遷移。教師通過增加學生的實踐經驗和思維過程,可以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思維,提升他們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十總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