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譯林版高中英語教材中有大量中西方文化元素,包括中國的歷史文化、習俗習慣、當代文化以及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社會制度、宗教信仰等。本文旨在對高中英語教材中的文化元素和跨文化能力培養(yǎng)進行概述,提出文化元素的融入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還有助于提升他們的文化敏感性、跨文化溝通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關鍵詞:文化元素;跨文化能力;全球視野
作者簡介:顧亞敏,江蘇省梁豐高級中學。
高中英語教材作為學生學習英語、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其內容具有豐富性和多樣性,尤其是其中蘊含的文化元素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能力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然而,傳統(tǒng)的高中英語教學往往側重于語言技能的訓練,而忽視了文化元素在學生跨文化能力培養(yǎng)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本文旨在探討高中英語教材中文化元素的運用,以及如何通過這些元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能力,以期為高中英語教學提供新的視角和策略。
一、高中英語教材中的文化元素概述
高中英語教材作為學生學習英語、探索世界文化的重要載體,其內容豐富多元,涵蓋廣泛的文化元素。這些文化元素不僅體現在課文選材上,通過引人入勝的故事和生動具體的場景,展現了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歷史文化、社會習俗、價值觀念等;還滲透在詞匯選擇、語法結構和練習設計中,讓學生在語言學習的同時,自然而然地接觸并理解各種文化現象。此外,高中英語教材常常設有專門的文化背景介紹或跨文化交流板塊,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不同文化的認識和理解。這些文化元素的融入,不僅豐富了教材內容,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為他們提供了寶貴的跨文化學習機會,有助于培養(yǎng)具有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人才。
二、跨文化能力的內涵與構成
跨文化能力,簡而言之,是指個體在跨文化環(huán)境中有效溝通、適應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其內涵深遠且多維,涵蓋了從深刻的文化意識到豐富的文化知識,再到高效的溝通技巧、卓越的適應能力和敏銳的批判性思維能力等多個方面。它不僅包括對不同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尊重,還包括靈活運用語言和非語言手段進行文化交流的能力。
具體而言,跨文化能力由多個維度構成:首先個體具備對文化多樣性的高度敏感性和深刻認識,能夠自覺審視并尊重自己及他人的文化背景。其次,個體廣泛積累關于不同文化的知識,包括歷史、社會、習俗、價值觀等方面的知識,以拓寬視野,為跨文化交流奠定堅實的基礎。在此基礎上,具備在跨文化情境中有效溝通的能力。這就要求個體能夠掌握有效的溝通技巧,包括語言能力、非言語交際以及傾聽和表達的藝術,準確表達自己的意圖并理解他人的觀點,確保跨文化交流順暢無阻。再次,個體具備在不同文化環(huán)境中的靈活適應能力。個體具備對文化差異進行敏感察覺以及靈活調整自身行為以適應新環(huán)境、符合當地文化規(guī)范的能力,同時保持自我認同和文化自信。最后,跨文化能力中最為核心的部分是批判性思維能力的運用。它促使個體能夠在復雜的跨文化情境中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并尋求合理解決方案,從而有效應對文化沖突和誤解。個體以開放、包容、尊重的跨文化態(tài)度和積極的心態(tài)去接納和欣賞不同文化,促進文化間的和諧共存與發(fā)展。這些要素相互交織、共同作用,構成了跨文化能力全面而豐富的內涵。
三、利用高中英語教材中的文化元素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能力的教學策略
(一) 教材中文化元素的挖掘與解析
高中英語教材中,在單元話題的統(tǒng)領下,不同語篇中融入了諸多中外文化元素。教師的首要任務是深入研讀教材語篇,多角度挖掘其中的文化元素,包括歷史背景、風俗習慣、價值觀念、社會制度等,并多角度多模態(tài)地將其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通過對文化元素的詳細解析,增強學生的文化敏感性和跨文化意識,促進其逐漸形成自己的文化價值觀。
例如,譯林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一冊Unit 1 Extended Reading板塊的文章“School life in the UK”就是對Reading板塊文章的補充。這篇文章從中國留學生的視角講述在英國留學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學生能夠在真實的情境中體會到不同的文化特色,有利于開拓他們的國際視野。在教授時,筆者首先補充了出國求學時住宿方面可以選擇“homestay”的方式,補充相關必要文化背景知識。袁芳認為,在外語教學中既要知己,也要知彼,這樣才能使英語真正成為傳承中外優(yōu)秀文化、聯(lián)系中外的紐帶。隨后,引導學生借助文本內容以及背景知識,從timetable、subjects、classes、homework、 school lunch、clubs等方面分別獲取在中國和英國學校學習、生活等方面的細節(jié)信息,目的是讓學生對中西方校園不同的生活方式有相對全面的認識。隨后追問兩個問題“Some people think that school life in the UK is superior to that in China. What is your opinion?”和“What a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tudying abroad?”,引導學生在共同的探討中透過現象看本質,學會辯證地看待不同文化的差異,尊重和理解他國優(yōu)秀文化,求同存異的同時學會欣賞認同祖國文化,堅定文化自信,形成多元文化價值觀。筆者認為,這樣的教學過程不僅豐富了課堂內容,還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跨文化意識。
(二)跨文化視角下的語言點講授
語言不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載體。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從跨文化視角出發(fā)講授語言點。這意味著在講解詞匯、語法、句型等語言知識時,教師要關注其背后的文化內涵和跨文化差異,使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同步進行。在教授譯林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二冊Unit 2 “Be sporty, be healthy!”時,教師可以從跨文化視角出發(fā),巧妙地將語言點講授與體育文化相結合。在引入一些具有文化特色的運動類詞匯時,如“yoga”(瑜伽)、“taichi”(太極)等,對比這些運動在中西方文化中的流行程度和練習方式,以增強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對比中文和英文語言的相似點和不同點來增強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提高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例如,譯林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三冊Unit2“Natural disasters”Integrated skills板塊的“Caught in a flood”一文中,對于漢語中的“說”,作者使用了多種不同的方式來表達,如say、cry、explain、shout。又如,在講解某個習語或俚語時,教師可以適當介紹其起源、使用場景以及在不同文化中的接受度,幫助學生準確理解和在語境中恰當運用這些語言點。值得一提的是,隨著讀后續(xù)寫題型出現在新高考英語試卷中,教師進行詞匯教學時要注意教授詞匯在具體情境中的應用。在學生造句時,筆者常會提醒學生注意英式思維的表達習慣,以無靈主語式的表達尤為常見,如“A brilliant idea occurred to her.”。 與漢語表達常常將語義重心置于句末不同,英語表達中常常前置。長此以往的積累學習和應用可以幫助學生掌握語言知識,還讓他們在體驗中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
(三)中西方文化異同點的對比分析
中西方文化之間存在著顯著的差異和相似之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中西方文化的對比分析,以加深他們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通過對比分析,學生可以更清晰地認識到不同文化在價值觀、思維方式、行為習慣等方面的差異,同時也能發(fā)現它們之間的共性和聯(lián)系。這種對比分析有助于學生打破文化壁壘,增進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包容和尊重,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例如,在教授譯林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二冊Unit 3 “Festivals and customs”時,筆者精心設計了一系列活動,旨在引導學生深入探索并對比分析中西方文化的異同點。首先,通過展示不同節(jié)日的圖片和視頻資料,引導學生了解并對比中西方節(jié)日在起源、慶祝方式、象征意義等方面的差異。例如,對比春節(jié)與圣誕節(jié),學生共同探討春節(jié)的團圓、祭祖習俗與圣誕節(jié)的家庭聚餐、互贈禮物等活動,感受到中西方節(jié)日慶祝方式上的不同,同時也認識到它們共同傳遞的家庭團聚與祝福的情感。隨后,通過小組討論和繪制思維導圖,讓學生模擬參與不同節(jié)日的慶祝活動,深入多維度地討論中西方文化在價值觀、思維方式、行為習慣等方面的差異與共性。這樣的對比分析過程不僅幫助學生拓寬了國際視野,更增強了他們對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為培養(yǎng)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 多媒體資源在文化教學中的應用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多媒體資源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教師可以通過圖片、音頻、視頻等多媒體資源,生動形象地展示英語國家的文化景觀、風俗習慣、歷史事件等,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例如,在譯林版高中英語選擇性必修第一冊Unit2“The universal language”的教學中,教師可播放用二胡、小提琴、鋼琴演奏的樂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更直觀地感受中西方藝術的差異,提升文本的美育價值。同時,多媒體資源的應用突破了傳統(tǒng)單一教學模式的局限性,為學生提供真實且豐富的跨文化交際情境,讓他們在模擬的情境中體驗跨文化交際的樂趣和挑戰(zhàn)。例如,筆者會適時播放一段英語國家的訪談節(jié)目或紀錄片,讓學生感受當地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從而增進其對跨文化交際的理解。
例如,在教授譯林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三冊Unit 1 “Nature in the balance”時,筆者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為學生打造了一場生動的文化與環(huán)境教育盛宴。首先,通過展示一系列自然風光圖片和視頻,引導學生領略地球上各UoesYHu6I9f8cGGowgtSzc3nI+FYbF3oYNONepnCv44=種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壯麗與脆弱,激發(fā)他們對保護自然環(huán)境的興趣和責任感。隨后,播放一段關于英語國家環(huán)境保護實踐的訪談節(jié)目或紀錄片,讓學生近距離觀察當地人是如何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從中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對環(huán)境保護的不同理解和行動方式。在觀看過程中,筆者鼓勵學生記錄并思考,如不同國家在處理環(huán)境問題時采取了哪些措施,這些措施背后的文化和社會因素,以及可以從中學到什么等。通過這樣的多媒體輔助教學,學生不僅加深了對環(huán)境保護重要性的認識,還在模擬的跨文化交際情境中體驗到了不同文化的異同,從而進一步提升了他們的跨文化意識和能力。
(五) 文化教學案例分享與研討
文化教學案例是高中英語教師寶貴的教學資源。通過分享和研討文化教學案例,教師可以相互學習、借鑒經驗、共同提高。在分享過程中,教師可以介紹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挖掘和解析文化元素、如何設計跨文化視角下的語言點教學、如何引導學生進行中西方文化對比分析等。同時,教師還可以邀請其他教師或專家對案例進行點評和指導,從而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策略和方法。通過研討和交流,教師可以形成更加科學、合理、有效的文化教學模式,助力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
例如,在教授譯林版高中英語第三冊Unit 2 “Natural disasters”時,筆者精心設計了一個綜合性的文化教學案例,旨在通過分享與研討,提升學生對自然災害的認知,同時培養(yǎng)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首先,筆者利用多媒體資源展示了全球范圍內不同類型自然災害的場景,如地震、洪水、颶風等,引導學生直觀感受自然災害的破壞力,并思考其背后的自然與人類活動因素。隨后,深入挖掘文本中的文化元素,如不同國家和地區(qū)在應對不同自然災害時的傳統(tǒng)習俗、救援機制及民眾心理反應,通過小組討論,讓學生對比分析中西文化在災害應對方面的差異與共性。課后,筆者在教研組研討會中進行了案例分享,邀請其他教師共同參與研討。會上,筆者詳細介紹了本單元的教學設計思路、實施過程及學生反饋,并邀請同行和專家進行點評和指導。通過深入的交流和討論,大家共同探討了如何更有效地挖掘和解析文化元素、如何創(chuàng)新跨文化視角下的語言點講授方法以及如何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中西方文化對比分析。這次分享與研討不僅讓筆者收獲了寶貴的經驗和建議,也為進一步完善教學策略和方法提供了有力支持,最終為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結語
深入剖析高中英語教材中的文化元素與學生跨文化能力培養(yǎng)策略后不難發(fā)現,這一領域的研究與實踐正引領著英語教育在全球化背景下邁上新高度。高中英語教材中的文化元素,如同璀璨星辰,不僅承載著豐富的語言知識,更是連接不同文化、促進相互理解的橋梁。通過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教師能夠引導學生跨越文化的界限,深入了解并尊重各國文化的獨特魅力,從而拓寬他們的國際視野,提升他們的綜合素養(yǎng)。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跨文化能力的培養(yǎng)顯得尤為重要??缥幕芰κ俏磥砩鐣娜瞬潘璧暮诵母偁幜Γ欣诖龠M文化交流、增進國際友誼。因此,教師應當緊跟時代發(fā)展步伐,將培養(yǎng)學生的全球視野和跨文化能力作為重要目標。教師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寶藏,通過多媒體、互動討論、角色扮演等多種形式,為學生打造一個生動、多元、沉浸式的跨文化學習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袁柯.論高中英語教材中中國文化元素的挖掘與教學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24(6):10-12.
[2]袁芳.試析外語教學中“母語文化”的地位與作用[J].外語教學,2006(5):67-70.
[3]張倩.解析牛津譯林版高中英語教材中文化元素的教學價值[J].中學生英語,2024(4):35-36.
[4]魏方婷.高中英語新教材中文化元素的融合理念及在高考中的體現[J].教學考試,2021(30):32-35.